投名狀

The Warlords 想看「投名狀」很久了﹐囊括香港金獎像八個獎項﹐李連杰﹐劉德華﹐金成武三大型男傾力演出﹐千軍萬馬的打仗場面﹐沒有不看這套電影的理由吧。在飛往新加坡的夜機上﹐發現機上的娛樂系統有「投名狀」﹐不理上機前工作一整天有多累﹐也要堅持看完電影才肯休息。唯一美中不足是椅背的小螢幕﹐這種大場面大製作的電影﹐要置身戲院看大銀幕才夠過癮吧。

「投名狀」的娛樂性和藝術成就被受肯定﹐我也不用多費唇舌去錦上添花。李連杰的個人武打表演依舊﹐但整齣電影最刺激奪目的場面﹐非山字營在舒城打的第一場仗莫屬。山字營寡以敵眾﹐八百步兵捨命前衡﹐換取弓箭與火槍一百步的差距﹐是近年看過最慘烈的戰爭場面。電影後段的蘇洲攻防戰﹐和那只有幾個凌亂鏡頭的南京總攻﹐相比之下就顯得淡然無味。其實後半部已偏重文戲﹐交帶兄弟三人反目相殘的恩恩怨怨。雖然動作場面不多﹐但仍然保持劇情的張力﹐帶動著觀眾的情緒。「投名狀」文武兼備難能可貴﹐不愧是擅長拍文戲的陳可辛導演﹐加上武術指導大師程小東的精心傑作。

昨天動筆寫這篇影評時﹐原本是打算以批評作戰不實為主﹐討論李連杰的價值觀為副。心想太平天國是清朝末年﹐長毛賊那來這麼多火槍。蘇州屠殺降兵是大哥與二哥決裂的主因﹐殺降兵如此不仁不義﹐總有更好的解決辨法吧。心想上網查看資料不會花很多時間﹐結果越看越有趣對那時期的歷史入迷﹐差不多把有關太平天國的網頁啃光才去睡﹐正史野史大小通吃。原本影評題材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不論是故事本身改篇自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除了為創作和觀感作出取捨的地方﹐電影其實頗為忠於那年代的歷史。太平天國原來也有火槍隊﹐從洋鬼子那兒買了不是火器。蘇州屠殺降兵更取材自歷史事件﹐不過現實中由李鴻章飾演大哥﹐清朝常勝軍(火槍隊)的英藉登戈少校則當二哥的角色﹐投降前當面保證士兵性命。當年這件事情演變成國際事件﹐登戈抗議名譽受損要找李鴻章決鬥﹐英美列強的報章也有報導﹐最後要英國軍方出面才擺平。不過登戈始終是外國人﹐下場比劉華幸運得多。在太平天國動亂平息後﹐清朝不過是遺散了常勝軍﹐把登戈炒魷送回英國老家﹐沒有給鳥盡弓藏亂箭射死。

電影中大哥李連杰的價值觀也很具爭議性﹐他是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者者的混合體﹐為拯救水深火熱萬民的高尚目標﹐可以為求目的不擇手段﹐連結義兄弟也可以捨棄﹐還要自我陶醉說二弟會明白他的犧牲是值得。在網上灠時卻驚訝地發現﹐大陸版為迎合內地審查自我閹割﹐刪減李連杰幾句對白幾行眼淚﹐大哥人格的描寫卻變成謬之千里。在大陸版中的大哥﹐只是一個賣友求榮﹐憑軍功上位的野心家﹐對比港台版那個充滿理想的悲劇英雄膚淺萬倍。怪不得有些大陸影評把「投名狀」寫得一無是處﹐說那不過是另一齣內容空洞古裝大片。兩個版本九成九相同﹐前後加起來不夠二分鐘的鏡頭﹐竟然可以是一套電影的靈魂﹐大陸版和港台版根本就是說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不過在這個連驚慄電影經典「閃靈」﹐也可以被剪接成溫馨家庭小品的年代﹐李杰連可以由一個好人剪成大壞蛋﹐也不是什麼令人奇怪的事了。

這篇影評從構思到落筆﹐差不多已完全變了另一篇文章。原來想寫有關電影內容的評論﹐結果變成圍繞電影的評論。「投名狀」除了是套好看的電影外﹐還給我上了一堂通識歷史課。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看完電影後﹐會自發去再看太平天國的歷史呢。

5 thoughts on “投名狀”

  1. 我也覺得係一套不錯嘅電影, 但我係旺角百老滙睇嘅時候, 啲人好似反應比較冷淡, 唔通係國語嘅問題?

  2. 我倒是很喜歡你這篇不是影評的文章啊
    我從來不知那麼多~ 學了很多歷史, 真有趣, 如果是這樣, 製作電影的人也實在用心~

    其實導演拍得出, 剪得出, 都是重要的
    比方說, 我們的文章被登, 如果被無聊編輯沒事做亂剛亂改也會很生氣: 我寫得出呢段/ 用得呢個字梗有原因啦!!!
    你話係咪?~
    要入大陸還真痛苦…完全被扭曲成另一個面貌, 完全要被誤解…
    有人告訴我, 當年古惑仔在內地放的時候, 最後特別加了一幕, 鄭伊健無啦啦0拿張證出黎話: 其實我係警察….
    好o 嘴…

  3. 大陸版那些不叫做剪接﹐真頭是將電影閹割了。無間道第一集大陸版劉華最尾被拉了﹐大陸觀眾駁落去睇第三集肯定R晒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