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作效率

最近與一個舊下屬喝咖啡,他說想轉換工作,問我現在的公司有沒有空缺。他大學畢業出第一份工就跟我,在我手下差不多有兩年,算是我一手訓練出來的徒弟,很勤力工作態度認真的小伙子,到後我轉部門才他轉跟其他人。早兩年舊公司因為人工低出現逃亡潮,差不多走了一半人,我離開時也有明示暗示他要不要跟過來,估不到他竟然相信大老細的空頭支票,答應會升職加人工而選擇留下來。過去一年他一個打三個,還要幫手訓練新入職的畢業生,終於等到那說好了的升職,從初級工程師升到高級工程師,竟然升職的人工加幅追不上通脹,今年連大老細自己也走人,他才驚覺受騙,終於立定決心另謀高就。

當他還是我手下時,他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員工。當時我是他上司,有些事情不方便點明。現在是舊同事朋友的身份,我可以很老實的告訢他,當年他的「工作效率」其實很低。為什麼他的「工作效率」同時會很高又很低呢?那是因為觀點與角度的分別。效率就是回報除以付出,付出越少,回報越大,效率就越高。站在公司和老細的立場,付出最少的金錢,換取最多的工作成果,就是最高的「工作效率」。大部份講職場的書藉和文章,談論「工作效率」時,總是有意無意間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講。如何節省時間可以完更多工作,如何提運用更少的資源替升營收利潤等等。當年我是他老細時,不要說我欺負新人,一些我不感興趣,認為學不到新東西,只是勞力付出的項目,我總是丟給他去做,而他又很盡心盡力地把工作完成,讓我放心去搞有趣的新項目,所以他的工作報告我給很高的評價。

可是站在員工的角度,付出時間和勞力換取成果,是最沒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算你肯OT放棄休息不停工作,你能生產出的工作成果始終有限,只能是linear的緩慢增長。就算你工作很勤快時間很長,一個人可以抵兩個一般員工的生產力,你也不會獲得雙倍的人工,最多年終花紅比別人多一些。用馬克思的說法,就是公司窄取了員工剩餘價值,原本應該要付出兩個員工的人工,現在只需要付給你一倍多些就夠了。說得極端一點,最偷懶蛇王的員工,不做事白逗人工,就是最有「工作效率」。當然除非你打算自我放棄,毫無專業操守,不顧自已在行內的聲名,沒有正常人會追求這個極端的「工作效率」。

首先不要被標簽為沒有「工作效率」的人,若果一般員工三天可以做好的事情,你要五天才做好,這只代表你是一個無能的人。其他人要三天才完成的工作,你只需要兩天就完成,如果你向老細說工作做完了,提早完成工作的回報只是更多工作,以及付出不成正比的升職或花紅。如何運用那多出來的那一天,就是增加你「工作效率」的關鍵。有些人會選擇偷懶,尤其是在家工作,付出少些時間,最容易但亦是最沒有「效率」的選擇。

不同人的性格能力,不同公司的發展環境,沒有劃一如何善用多出來時間的標準答案。若果公司在上升軌道,搏升職的機會相對容易,把多出來的時間玩辨公室政治,增強自己的權力和人脈,也可以是很有「工作效率」。如果公司一潭死水,不如向外發展另找工作,把多出來的時間,去學習可以帶走的技能,搵工跳槽人工暴增,就是最有效率把時間兌現的方法。如果是專業性質的工作,與其花勞力做多件同樣性質的工作,用多出來的時間學習新技術,從底層架構去改善運作效率,就未能加速升職的軌道,至少手握項目的關鍵技術,公司裁員也不敢資遺你。

如何運用公司的資源,去增加你現在或未來的收入能力,才是對員工而言的「工作效率」。倒過來說,任何不能變現的額外付出,就是沒有效率的工作,要避之則吉。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說,不要怕辛苦,不要怕付出,他們只是說了一半,最怕就是辛苦完付出完沒有回報啊!

飯戲攻心

子華神終於打破票房毒藥的魔咒,憑著《飯氣攻心》成為香港最賣座電影的男主角。上年在戲院上映我萬分期待,終於等到影碟推出讓身在海外的觀眾也有機會看。最難得是我那個中文不是很好的竹星仔,也很喜歡看這套他未必完全聽得明白的香港電影,一樣可以笑到咔咔聲。可以趁機向他宣傳香港文化,增加他學習中文的動力。

電影有很濃厚的舞台劇的慨視感,大部份情景是一張飯桌六個人三對情侶。故事就有點兒跨張兼搵戲來做,結尾又有點兒忽然斷了的感覺,不過舞台劇劇本為突出主題,這也是很常見的表演手法。而每一段分開獨立來看,真係非常好笑,笑到肚痛,笑亦到標眼水。兩兄弟幫手屙尿那套簡直神作,勾大嫂勾二/義嫂很無厘頭但好笑,當然還少不了子華神的金句。戲中也夾雜著不少感人位,只要不太深入追究人物關係,亦很觸動人心。特別是黃子華說「好耐冇人問過我開唔開心」,真是引起不少中年人的共嗚。

六個演員全是好戲之人,子華神今次的演出比較收斂,以前他太過搶戲令電影失平衝。估不到唱歌出身的王宛芝可以那麼搞笑,她親自聲演的偽日本歌更讓我去Youtube一看再看,不過現代煮飯婆兼摩登童養媳人設太過超乎現實。喵喵林明禎不只是花瓶,可以說是貫穿整套戲的靈魂人物,從局外人的角度去帶出事件的荒謬。二佬和三弟恰如其份做笑位下把,三兄弟有笑有淚最有火花。鄧穎欣相比下最弱戲,不過她本身也是影后,演出也很專業,只是對手實在太強,當今香港娛圈除了她,大慨其他沒有能勝任的女演員。

我很少看港產片,我對港產片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港產片大部份是垃圾的年代。希望新一代港產片面向本土觀眾,不再盲目追求人仔票房,讓香港電影產業重拾昔日的光煇吧。

ChatGPT投資攻略

先致聲明,這篇文章不是ChatGPT寫的,是我用人腦智能寫的。

近日ChatGPT人工智能平地一聲雷,憑空出世橫掃各大新聞媒體,更成為史上用家增長最快的網站。短短五天便超過一百萬用戶,一個月極速成長至一千萬用戶,比Instagram,Netflix,Spotify,甚至Google的早期增長更驚人。中國香港的朋友,可惜未能親身體驗ChatGPT的強大,我第二天就已經開了戶口試玩。文末附有些ChatGPT的例子,可供大家作參考

上個月公司要寫下屬的考核報告,員工最關心只是評分等級高低,直接影響升職加人工分花紅,報告內容本身只是例行公事,沒有人會花心機細看。我索性用ChatGPT幫我寫,先把評語用簡單句字例出,然後叫ChatGPT替我編輯重寫潤飾文章,一篇很專業模樣報告就出爐,不用以前那樣找樣本左一抄句右一抄段,又擔心寫錯英文文法那麼麻煩。我可以斷言ChatGPT或類似的人工智能系統,將會為白領工作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會像電腦,互聯網,手機般帶來的全新商業革命。

ChatGPT是OpenAI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用人工智能「消化」網絡上廣大文字庫,「提煉」出一個簡易使用的交談系統。這篇不是電腦科普文,我不去解述ChatGPT的運作原理了。ChatGPT是基於GPT-3第三代的語言模型,OpenAI正個開發第四代,語言庫將更巨大更多函數。現今生成人工智能才剛剛起步,OpenAI成立還未夠十年,難以想像十年後發展會如何一日千里。蘋果也只是用了十年多的時間,把iPhone從無到有一統手機市場,暴發成全球最高市值的公司。

雖然很行貨我也要講,ChatGPT技術的最佳投資是自已,不斷學習新科技才不會被淘汰。新科技不會取代人類,而是懂得使用科技的新人類,取代不懂使用科技的舊人類。不論是產生文字或圖畫,過幾年可能包括影像和3D模型,生成人工智能將會取代大量的低端工作。搬字過紙的文字工作者,例如內容農場作家,娛樂版記者,寫公式通告的文員,ChatGPT將會直接取代。至於有獨特見解創新內容的文章,或需要專業知識作出判斷,這一個世代的人工智能其實仍然很蠢,大慨我們退休前也未能威脅。

OpenAI不是上市公司,我們一般市民無法直接投資。早兩日Buzzfeed傳出消息,說他們會引用ChatGPT寫垃圾文,股票爆升三倍,我看是虛火炒作居多,現在才跟風入市,就準備當韮菜。下面我會推介一些與ChatGPT相關的長線投資:

Microsoft
有看財經新聞的也知道,微軟注資一百億入OpenAI,換取未來七成收益。因為OpenAI是一間很另類的非牟利企業,微軟投資利潤封頂於一百倍回報,最多只能拿回$1T。微軟從OpenAI直接的利潤,遠遠不及衍生出其他的商業機會。OpenAI運行在Azure雲上,現在也是微軟出錢讓大家免費玩ChatGPT,其他公司購買的優化版本ChatGPT,很順理成章也是要租Azure去行。微軟早兩年收購了Nuance,在技術上Nuance是上一代的人工智能,但伴著它買回來的客戶關係,升級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是一個金礦。微軟還有LinkedIn,Github等策略性收購,全部可以用應用人工智能擴展新業務。只要微軟不犯錯自已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它已經穩坐人工智能的龍頭位置。

Google
有些分析亂說ChatGPT會取代Google的搜尋業務,我可以肯定告訢你這不會發生。問題不是ChatGPT回答有多捧,而是ChatGPT的能源消耗和搜尋引擎根本不同層次,單是電費不可能乎合成本效益。大家不要忘記Google是人工智能王者,ChatGPT中T代表的Transformer,就是Google發明出來的東西。技術層面上Google絕對不輸OpenAI,它要弄另一個差不多的系統出來不是難事。後發追上二分天下更是Google的拿手強項,手機有Andriod當iPhone的萬年老二,智能家居語音系統OK Google更超越Amazon Alexa。一市獨大很少出現,最後結果很有可能就是Google同微軟平分天下。

Nvidia/AMD/Intel
淘金熱最發達是買鏟子的商家,人工智能全靠晶片才能運行。Nvidia的晶片是人工智能首選,它多年來深耕的CUDA軟件技術,基本上目前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所以綠廠的市值,比紅廠和藍廠加起來還大。硬件上紅藍綠廠各有所長,沒有誰有絕對的優勢。身為客戶巨企不喜歡軟件受別人控制,刻意扶殖紅藍兩廠打壓綠廠的氣焰,也有投資其他人工智能晶片的新晉公司和自行開發晶片。除了剛剛從Intel分拆出來的Mobileye,印象中還未有其他上市的人工智能晶片。晶片start-up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一眾未上市的細廠中,我無法預知最後誰會跑出。值得一提是Cerebras Systems,整塊wafer不切割做成一塊超巨大晶片,若果它上市我會買股博一舖。這間創新公司大慨不成功便成仁,一是走進技術的死胡同破產收場,一是引發晶片設計的新革命,沒有中間不過不失的可能性。順便申報利益,我在其中一間返工。

Tesla
人工智能又關電動車的事?嚴格來說Tesla同ChatGPT沒有直接關係,只不過OpenAI是Elon Musk一手創立,更是OpenAI董事局成員。雖然他把股份全買了給微軟,他在OpenAI仍然十分有影響力。Elon Musk的手上其他公司沒有上市,Twitter目前還是一團糟,SpaceX完全沒有計劃上市,只有Starlink有可能會上市。想投資Elon Musk,就只有買Tesla一途。將來OpenAI的人工智能技術成功發圍,Tesla肯定有內線可以飲頭啖湯,足以令它更加拋離競爭對手。

不要因為一間公司宣佈會引入OpenAI或其他類似的人工智能系統,就盲目的跟風去買股票入市。ChatGPT只是一件工具,本質上同spreadsheet或者database沒有多大分別。一間公司的利潤來自其核心競爭力,使用新科技只是輔助性質,而且引入新技術需要適應期,不會一用OpenAI業績就立即上升。反過來當生成人工智能普及化後,到時若果有還未上船的公司,就注定會被時代淘汰,不妨大膽沽空。正如今時今日,見到一個還用在紙檔案不用database公司,幾乎肯定它遲早執笠。

附錄:

把第二段開首譯成英文:

Last month, my company had to write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for subordinates. Employees were most concerned with the level of the evaluation, as it directly affected promotions and bonuses. The content of the report itself was just routine, and no one would take the time to read it carefully. I simply used ChatGPT to help me write it. I first gave it a list of simple phrases for the evaluations, and then asked it to edit and rewrite the report to make it look professional.

重寫第二段開首:

上個月我之公司須為下屬寫考評報告,僱員最關心者僅為評分等級之高低,直接影響升職加工資。報告內容本身僅為例行公事,無人會費心看。我遂以ChatGPT為我寫,先將評語用簡單句字例出,然後命ChatGPT為我編輯重寫潤飾文章,一篇很專業模樣之報告即出爐。

總結第二段開首:

作者使用了ChatGPT為其公司寫一份績效考核報告。他們提供了簡單的評價短語,並要求ChatGPT編輯和重寫報告以使其更專業。

加密幣,2022年回顧,2023年展望

Investing and stock market concept gain and profits with faded candlestick charts.

Matter市舉行微文比賽,要回顧2022年幣市,然後展望2023年的幣年。一本正經資料搜集豐富的文章,不到我這個門外漢來寫。不過我對徵文比賽的獎品很有興趣,特別是我堅持不會真金白銀去買Likecoin,但又想有多些Likecoin可以跟Matter大伙兒一起玩,有辨法拿到免費Likecoin就最好了。

在大家聽我亂講之前,說在前頭我很多年前已拜讀過Satoshi Nakamoto的創世white paper,近年更是V神博客的忠實讀者。他們說加密貨幣的理念我是十分認同的,只是基於我對經濟學的訓練,令我原則性地對供求定律有近乎宗教般的信念。BTC與ETH兩大加密幣,我相信有其功用價值,但其他所謂的alt-coin或曰shit-coin,我完全看不出為什麼無限供應的糞幣,其價值最終為什麼不會歸零。

加密幣對於我來說只是眾多投資的一種,甚至說可以只是投機的賭博遊戲。2022年因為加息大環境,我主要用零成本期權沽空ETF炒落為主。不過因為操作失誤,下跌速度比預期快,害我在六月底最低位前太早接貨做蟹,幸好七八月有反彈,可以平倉離場輸少當贏,把去年大部份的利潤吐了出來。現在無貨一身輕,明年看看有什麼時機可以入貨。

年中加密幣交易所接二連三爆煲,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在FTX裏面的二百鎂沒有了。我當然明白not your wallet,not your coin的道理,但要炒落沽空糞幣,最方便用就是FTX中的prepatual contract,又可以使用十倍扛捍。可惜我開戶太遲,Lunar爆了才的起心肝去開戶,初學者又不夠膽落大注,只是放幾百鎂入去當交學費。玩prepatual contract太高volitility很難玩,估中方向也可以因為夾升中止蝕輸錢,然後最後蝕剩的二百鎂都冇埋。經過FTX事件,我對Binance很有戒心,可是除了Binance外,沒有其他出金入金方便的沽空平台。轉用DeFi玩沽空成本太大,反正幣市也跌殘了,沽空大慨也到了尾聲。今次吸取教訓,下次幣市再有泡沬時,就要及早行動,開定戶口作好準備。

2023年與其說我有什麼展望,倒不如說我希望幣市會發生什麼事,可以讓我有機掃平貨建倉。

  1. Binance爆煲。我完全不相信CZ,觀其言行,我可以斷言他不是老實人。Binance會不會爆很難講,可能他好彩今年無事,仲可以吞食對手留下的市場一市獨大呢。不過一市獨大與加密幣本身理念不乎,未來DeFi決戰Binance將會很精彩。
  2. USDT爆煲。年年都有人講USDT爆,不過年年都仲未爆。USDC隱陣好多,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長揸USDT。反正穩定幣我只是用來做入金出金,不會長揸。說起來,我其實完全不明白穩定幣存在的意義,除了用來借錢做leverage外,有什麼用實際用處呢?最大問題是USDT冇得short,就算借USDT買USDC放都好高成本。
  3. ETH開放押質提款,引發價格大跌。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希望,等我可以入平貨。在眾多crypto中,我長線最看好ETH,甚至有可能總市值超越BTC,可能我聽得太多Real Vision被Raul Paul洗了腦吧。
  4. Binance,Coinbase等大平台支援Likecoin。這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希望。Likecoin入金出金太麻煩,所以我從來不理會我拿到的Likecoin,甚至我手上的Likecoin到底值多少鎂,我也完全提不起興趣去查看幣價。

2023年是掃貨上倉之年,我預測股市同幣市應該會大插多一次,熊市才會正式完結。目前聯儲局還未加完息,一日不減息,一日股市幣市都只會橫行或向下。至於如何部署入貨,看見IV高就做short put,細心聆聽讓市場入市的訊號,不要自已主觀地去估何時見底。如果市場預期也錯了,那輸錢也是沒有辨法的事了。

超時空要塞Δ 劇場版 – 絶對LIVE!!!!!!

《超時空要塞》是繼《高達》以外,日本另一套長壽機械人動畫。八十年代初代至今,每隔幾年也有新作推出,而每套新作的故事也是身處同一時間線,某程度上比只有高達頭相似的《高達》更有連貫性。《超時空要塞Δ》因為製作失準問題不太受歡迎,不過倒捧紅了虛擬女團女武神。Δ劇場版重拍TV版的故事,製作精美加新歌動聽,為Δ洗刷丟污名。去年Δ上映第二套劇場版,全新故事《絶對LIVE!!!!!!》,不過在日本以外要一年才有得看。

我對這套劇場版的評價同時很兩極,《超時空要塞》的傳統是三大支柱,空戰、唱歌、三角戀,今次只剩唱歌一項可以收貨。女武神新歌仍然好聽,敵方黑化翻版女武神的歌很妖艷,有是另一種風格。三角戀完全交白卷,孫女上集早已收好人卡,今集蘋果妹還要走王道日劇絕症線,孫女慘被路人化。空戰讓觀眾很失望,敵方全部是AI無人機,就算畫面佷亮麗也無法叫人投入。

故事劇情有點求其,不知那兒冒出來的敵方企業,一台黑化超時空號,一大堆無人機,一個神經不正常的將軍,用AI歌姬啟動原始文明,一邊要復仇一邊要統治全宇宙,順便要找出並摧毀失踨了的Megaroad-01。編劇也知道故事不行,於是販賣懷舊來吸引老觀眾。天材爺爺麥斯被迫重出江湖,看他同主角小隊那場訓練戰,一人KO全隊已經值回票價。AI歌姬在超時空的世界早已存在,編劇索性說敵方的AI是Macross Plus被封印了的莎郎蘋果,不過得過講字,完全看不出有那相似之處。從電視版開始埋下誰是Lady-M的伏筆,答案終於水落石出,但只給你看明美和美莎的剪影,繼續吊觀眾胃口。下集劇場版或電視版,必定會有Megaroad-01救出作戰。反正疾風要退役回家湊女,不如讓孫女擔正當主角。

買叉燒送舊豬骨,同場加映《超時空要塞F 時之迷宮》,那個OVA完全沒有故事,只是綠毛新歌的MV。新歌是好聽,不過年紀大了的綠毛不再可愛,我始終是女王派。

光年正傳 Lightyear

自從Pixar比迪士尼收購後,恍忽以前的創意不復再,最近幾套動畫不是出續集賣玩具,就是成績強差人意。《玩具奇兵》是Pixar的鎮山之寶,拍到第四集仍然叫好叫座。身為兩大主角之一的巴斯光年,被迫出來打工,拍了這套戲中戲的正傳作品,就是《玩具奇兵》中賣玩具的卡通電影。若果不是頂著Pixar這塊招牌,《光年正傳》作為一套入門級給小朋友看的科幻動畫,其實還可以的。不過用Pixar的品質標準,這套電影明顯地不合格,問題只是到底有《Cars 2》般的爛,還是《The Good Dinosaur》般的爛。

不是玩具的巴斯光年,在外星殖民船當宇宙騎兵,一次意外讓殖民船滯留異星球。巴斯光年堅持進行超光速飛行實驗,去努力嘗試修復超光速引擎。每次實驗對他只過了四分鐘,但地面卻因為相對論過了四年。巴斯與司令這對老朋友原本可以拍得很感人,每次回來與司令見面看著她逐漸老去,結婚生子走過一生,卻被迪士尼左膠政治正確夾硬把司令拗孿了。我寧可巴斯其實一直暗戀著司令,然後和她的孫女開花結果。

最後一次實驗成功,時間一下子推前廿年,回來發現殖民基地受到不明機械人攻擊,巴斯與三傻勇救殖民船。很多人喜歡劇中那隻機械貓,我則只喜歡是藍的機械貓,牠出場是劇中唯一的笑點,可見這套電影是多麼的沉悶。三傻的硬笑話完全是搵戲來做,巴斯的所謂成長老土得十分肉麻,讓我想起迪士尼黑暗時期那些尷尬的手繪動畫。

Zurg的真正身份原來是來自平衡宇宙的巴斯光年,他執意要回到過去改寫歷史,抹掉讓殖民船滯留的意外。巴斯要守護主時間的理由十分牽強,他一向對殖民基地沒有什麼感情,與三傻也沒有什麼深交。若果說巴斯愛上了孫女,願意為她放棄一切倒也說得通,不過巴斯在劇中守身如玉,連這唯一的理由也不成立。Zurg叫巴斯回到過去,若果改寫歷史會抹掉其他時間線,Zurg自已也會消失,他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拯救殖民船,戲中未免對他過份黑化。若果改寫歷史只是增加多一條時間線,那所有人都沒有任何損失,只不過給巴斯機會活多一次。

很可惜《光年正傳》沒有更深入探討改寫歷史這個科幻命題,當年殖民船意外墜毀,異星球有不少食人樹,應該也死了不少人才成功建立基地。巴斯一句不想抹掉三傻的一生,他的選擇卻抹掉死去船員的一生。回不回到過去改寫歷史,本身就是一個電車兩難題,無論巴斯如何選揀,總會有一些人被消抹掉。

我不明白迪士尼的行銷邏輯,上一套有Pixar一貫水準的《Turning Red》被直接送去Disney+,這套只有電視卡通片水準的《光年正傳》卻上戲院,把這兩套電影的發行掉轉就差不多。

殺神夜 Violent Night

聖誕節動作片又一新經典,《殺神夜》有點像大雜燴,把《Home Alone》的大宅打壞人,加上《Die Hard》的恐怖份子平安夜搶劫金庫,再加上《John Wick》式的暴力美學,炒埋一碟。早兩年Mel Gibson拍了套暴力聖誕老人《Fatman》,可惜故事無聊打鬥乏味,這套《殺神夜》拍出了暴力聖誕老人應有的演出。不過本片血漿四濺,壞人死法古怪希奇,絕對不適合一家大細觀看。

故事大致通順,細節就不要深究。平安夜超級富豪大宅一家團聚,恐怖份子下手搶劫豪宅金庫,剛巧遇著聖誕老人來派禮物,乖孩子小孫女向聖誕老人求救,然後聖誕老人把壞人逐個殺掉。這套電影有很多致敬位,《Home Alone》的小鬼設陷阱,《Die Hard》的拿著對講機盡訴心中情,《Die Hard 2》的救兵原來是恐怖份同伙,雪地電單車追逐等等。電影很聰明地減省家族成員的戲份,只是把他們寫成笑位,連酷刑迫供和被殺都充滿黑色幽默。

主菜是聖誕老人大開殺戒,頭兩場單挑見聖誕老人打得很辛苦,要靠出奇招用聖誕裝飾插爆壞人。後半段拿回拿手絕項武器大鐵鎚,就殺神上手單挑整隊種部隊大開殺戒,大鐵鎚爆頭,士的糖插喉,溜冰鞋砍首,碎雪機整肉醬,殺人花式目不暇給。最後很公式地同壞人大佬單挑,不過殺死他的方法真係估佢唔到,非常核突但有新意。

演聖誕老人是《Stranger Things》中的警長爸爸,我想這套戲是他第三季暴肥的時候拍。其他演員全部不太出名,反正他們不是搞笑就是被殺,或者兩者皆是搞笑地被殺。我覺得這套電影可以開拍續集,求其找個藉口堆砌一個故事,給聖誕老人繼續用正義鐵鎚揼爆壞人。

殺手列車 Bullet Train

我夏天在戲院看Top Gun時,看到這套《殺手列車》的預告片,已經決定上映時一定要看。電影改篇自伊坂幸太郎小說,殺手三部曲中第二本。小說我沒有看過,據網絡資料是比電影較嚴肅和有深度,會講點殺人的人手哲理,不是改篇後這個版本完全是爆谷爽片。

靚佬Brad Pitt是個想金盤洗手的殺手,當替工接一件以為是十分容易的任務,誤打誤撞坐上從東京開住京都,卻坐了五個各懷胎的殺手旳子彈火車。我不知道該批評故事過份地巧合到不合理,還是該讚原作者的伏筆寫得出色細膩,一個水樽一條毒蛇一張貼湯瑪士火車貼紙,都能自圓其說成為殺人手法的一環。

打鬥精彩,花式殺人賞心悅目,有時打得太跨張,有時打得很搞笑。導演David Leitch拍過John Wick拍過Deadpool,加上Brad Bitt主演,根本只看這個鑽石陣客,又是有原著小說改篇,劇本不過甩皮甩骨,不必深究這套戲一定不會讓觀眾失望。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專業影評人極度看不到這類打到飛起的爽片,除了動作畫面血猩搞笑外,電影真的是亳無深度可言,甚至連賣弄高深也費事,明刀明槍由開場猛衝到完場,真是一分鐘冷場也沒有。

明日戰記

早前「明日戰記」在戲院上映,由於大家都很喜愛古天樂,不想辜負他的一番心血,出錢出力拍香港第一套特技科幻片票房失利,所以網上評論大多避重就輕,大讚小彈幫手宣傳。近日電影登陸Netflix,我自然要幫古仔衝流量,返正之前還未有機會看。劇情合理性方面就不用我再去鞭屍了,故事的中二尷尬程度到盡頭就成為cult作,「我就是天幕,天幕就是我。」更成為本年度最meme的萬用金句。

單純從動作片的角度去評論,香港的電腦特技在視覺效果上,大慨到荷里活中型電視作品的水準 ,不要苛求有Marvel電影的級數。最大問題是導演和武術指導在鏡頭的運用上,很有舊式港產警匪片打拳頭交的慨視感,與機甲科幻的設定看起來格格不入。不是說不好看,華洋混合大雜薈是有一定的新鮮感,但忽然慢鏡那種港產片表達手法,整體上是拖慢了動作場面的節奏,立意耍帥結果表現卻很老土。

第一場動作是直升機追顯影彈,鏡頭角度剪得太過零碎,天外魔花的觸手打落直升機很雜魚feel,死症是任務本身太過無聊,一點緊張刺激感也沒有。第二場在醫院打外星異形逃亡,做到外國B級片的一般水準,不過略嫌噴得不夠多血。反正一早可以無視劇情的合理性,讓多幾個空戰隊員墮機生還去醫院,給怪獸咬死電影會好看多了。至於亂入電影的小女孩,算了吧,一早講了不要去嘗試質疑故事內容,只要看不要問。

第三場古仔和劉青雲有講有笑,開機動裝甲玩跑酷尋寶,屬於過場性質的動作戲,太長有點拖戲,刪減一半時時就差不多了。最後兩場動作是全片精華,沒時間的朋友以前可以開2x甚至3x快播,專心欣賞這兩場動作戲就可以了。在成為未來癈墟的東區走廊,開著一台疑似衝鋒車拍飛車追逐場面,完全是港產片的拿手絕項,只是把壞人換了做機械人,千萬不要問為什麼有高科技裝甲服,還要機械人打牶頭爛仔交。最後一場在疑似中環決戰大型四足機械坦克,其實我也看不清楚到底打了什麼,總之見到中環大爆炸就看得開心過癮。

Netflix的電影出名多爛片,反正播來看又不花錢,通俗無腦娛樂不需要太高要求。不論電影故事如何地爛,點都好睇過無線的垃圾劇集。請大家支持一下古天樂,讓他有機會拍續集「後日戰記」,讓他能夠活用今次吸取的教訓,花多點時間弄好劇本,拍出一部合格的港產科幻電影。

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 – 高重建

誰是香港加密幣第一人,是當街大灑銀紙搭雞棚的幣少,還是打算把香港打造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財爺陳茂波?高重建的名字幣圈以外或許沒有人識,但說他是香港加密幣之父,絕對當之無愧。他一手創立的LikeCoin,是中文去中心化區塊鍵的基石,他更致力推動區塊鍵教育,在不同平台發表交章,更免費開班授徙,希望人人都使用加密貨幣。

這本《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亦是開創中文出版界的先河,是第一本中文「NFT書」。這篇是書評,我還是集中談論書本的內容,至於何謂「NFT書」,有興趣知道的讀者,可以去高重建的網站有詳細解釋。

這本書是高重建過去幾年發表文章的結集,幣圈發展的速度一日千里,有些比較早期的文章,寫在疫情初期聯儲局狂印銀紙時,現今幣圈泡沬爆破BTC價位暴跌,加密幣交易中心接二連三執笠,高通脹銀紙貶值的時候重新再看,未免有點兒諷刺。此書只有二百多頁,多圖兼字體大,個多小時便可以看完。若果你有玩開加密幣,相信你早已熟識書中的內容。我不知道「我不投資」這個命題是否在打稻草人,至少在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沒有一個是全副身家現金放在銀行,不論是買股票,買樓收租,買債券買基金等等,總之或多或少也有投資。不過以今年來計算,放銀行做定期,大幅跑贏任何投資。

從來沒有接觸過加密幣的朋友,這是一本十分淺白的入門書藉。看完這本書,你不會懂得如何炒幣致富,但對於加密幣的理念和理財哲學,會有開了竅般的領悟。我不知道高重建是否所謂的Bitcoin maximalist,不過書中太過一廂情願對加密幣憧景,完全沒有提及投資加密幣的種種陷阱,不免欠缺客觀持平。BTC與ETH兩大加密幣相信不會清零,但其他絕大部份加密幣,只是一個龐氐騙局大雞棚,本質就是新錢養舊錢的接火棒遊戲。經濟學課本有教供求定律,各種不同的加密幣供應無限,理論上所有糞幣價值是零。

高重建的投資哲學有一個盲點,雖然他走出了法定貨幣本位的思想框框,但他走不出金融體系本位的框框。加密幣只是眾多不同資產之一,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正如投資機構不會只買股票不買債券一樣,加密幣只是整個投資組合中的一部份,不應把它的重要性無限放大。加密幣始終只是一種新興貨幣,金錢最終的用途是要換取貨品或服務。加密幣並不是最可靠的貨幣,在世界末日的情況下,你擁有加密幣也沒有用處,只有黃金,糧食和子彈才是最終真正的「貨幣」。在世界末日還未來到時,投資股票基金樓房外匯的長線回報,不見得比投資大上大落加密幣差很多。指著BTC過去十年的回報說投資加密幣有賺冇蝕是survivor bias,看看2018年那堆ICO有多少消失的無影無蹤,2020年新湧現那一大堆token和NFT,看看十年後又有多少仍然健在。

這本NFT書在NFT熱潮冷却才上市,又不是放在ETH上行ERC—721的NFT,大家不要以為會升值就走去買。LikeCoin能否存活,甚至Cosmos能否存活,都是未知之素。我之所以買這本NFT書,純萃就是支持高重建,支持中文加密幣生態。

若你也有興趣購買,在此可以購買NFT書,經此推廣連結購買我有三成佣分。若你經我的連結買書的話,煩麻message通知我,在我收到佣金後,會把等值LikeCoin回饋給你。

翻版下載:epub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