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經由我朋友的blog推介而得知﹐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作者的身份。陳南祿不是一個普通的專欄作家﹐他是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的行政總裁﹐加上我朋友說他的文采也不錯﹐大佬闆加作家是一個很特別的組合﹐值得一看。這本書是輯錄他在報章上專欄發表的遊記﹐主要是關於旅遊感想的雜文﹐以及分別集中介紹意大利﹐日本﹐印度和簡略提及芬蘭﹐愛爾蘭的文章。我一向很少看這類旅遊書藉﹐這本書在記憶中應該是我第一本看的遊記。遊記和旅遊指南不同﹐後者是圖文並茂的資料庫﹐用來幫助你計劃行程的。前者則是作者以個人的觀點出發﹐舒發他對某地方的見聞看法和感覺。這書以幾篇旅途趣聞逸事作為第一部份﹐先給讀者一份輕鬆幽默的心情﹐大增印象分和閱讀興趣。在全書中我認為第二部份寫得最好﹐是從生活層面去比較各個國家的不同﹐用實例去分析每國的民族特性。分析方向包括有搭計程車﹐火車服務﹐食麥當勞﹐和最特別的看咸魚﹐即已故領導人的遺體是也。寫出這類文章並不易容﹐作者不單要週遊列國﹐並要有高明的觀察分析能力。一般文科出生倚重感性的遊記作者﹐就沒有世界級行政人員這樣的視界眼光了。
第三部份是記錄在每國家的經歷遭遇﹐最先的一章是講意大利。可是這一章有點兒失望﹐大慨只是作者和妻子在意大利旅行時的見聞﹐而不是深入的生活體驗。讀起來有點兒枯燥無味﹐好像沒有照片的旅遊指南。如果要看這樣貨色的文章﹐不如看無線的旅遊特輯更加實際。
撇開芬蘭和愛爾蘭那兩章因為太短﹐只是過場性質的不作評論。他寫日本和印度那兩章寫得十分好﹐可能其一是他年輕是在日本住過﹐而在公務上又時常住來這兩地。加上有不少朋友是當地人﹐他能夠以其獨到眼光﹐在異地日常生活中﹐道出鮮為香港人知的一面。例如寫日本魚市場那篇文章﹐可以關連美國魚市場的開市時間。寫印度電影那篇﹐說明一些起來覺很可笑的場面﹐但背後藏有實用的因素。
看畢這本書﹐除了間接知道世界不同的民風外﹐還給我遊記寫作上的啟法。這本書十分難得﹐因為在同一本書內﹐同時展視出好壞遊記的分別。寫以文字為媒介的遊記不是寫膳稿作廣告﹐也不是要和彩照大書電視競爭。不可以照話直說地把資料寫給讀者﹐而是要通過作者的雙眼和生活經歷﹐為讀者打開通住異國的另一扉窗﹐讓他們從作者的角度去接觸新事物。
陳南綠還出版了另外兩本遊記﹐有機會從香港訂書的話﹐我會買來看。買他這套遊記不單有閱讀樂趣﹐還可以做善事。他不是靠寫稿開飯﹐買書的收益全部捐給慈善機構。他只是業餘作家﹐文筆水準每篇也高低不同﹐不過內容而言﹐則是篇篇皆精言之有物。不會像那些騙稿費的全職作家般﹐不夠時間就寫些行貨出來交稿﹐還夠膽拿來出書再騙多讀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