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主是吳彥祖第一次當導演﹐但拍出來的竟有是一套如此獨特的電影。這套電影是一套半真半假的記錄片﹐講述吳產祖﹐尹子維﹐連凱﹐陳子聰﹐四個型男合組Alive樂隊的經過。(更正﹐應該係三個型男加一個肥佬)電影最特別的地方﹐是吳彥祖跳出銀幕的框框﹐把一直環繞著Alive的新聞﹐如新歌未發報已被盜上網﹐成員爆粗吵架反目﹐在電影中重組事實的真相﹐讓觀眾產生現實和虛構重疊的感覺。我最初一直在看這套電影時﹐幾乎以為那是事情真實發生的經過。不過到謝幕時玩吳彥祖去非洲生仔﹐再回想戲中的鏡頭不可能拍出那樣巧合﹐就不再深究那段是真那段是假﹐反而不禁佩服吳產祖別樹一格的電影構想。
若單單以戲論戲﹐不知到Alive樂隊新聞的來龍去脈﹐這套電影其實幾悶。劇中有幾個位諷刺現今樂壇的不怪現像﹐差不多所有影評也讚過了。試衫同排舞那兩段的確係幾好笑﹐唔明白排舞師同型像設計點解會係基佬﹐究竟是他們幾個不好彩遇上了﹐還是這兩個行業是基佬的天下呢﹖在尾段請來知名歌星談唱片業的問題﹐覺得有點兒似在看鏗鏘集。不過知道這是套非主流的獨立電影﹐電視訪問式的安排也可以接受。
電影上映後有一個小插曲﹐話說當日替Alive伸冤說歌曲被盜的女記者﹐在知道事情直相後感到被騙而哭。傳媒亦對放假消息利用他們感到不滿﹐聯手發動杯葛封殺Alive的行動。吳彥祖出面澄清在娛樂版造新聞是常態﹐批評傳媒可以亂作藝人的新聞﹐反過來指責藝人利用傳媒是雙重標準。我認為那些跑娛樂版的記者﹐他們忘記了一件最基本的事情。娛樂新聞不同政經新聞﹐娛樂新聞的新聞價值是零﹐只是包裝成新聞的娛樂。在報導時事要客觀求真是記者的專業操守﹐因為這些報導的真偽能影響社會。但娛樂新聞不過是鏡頭外的申延﹐某藝人傳緋聞﹐去整容或私生活如何﹐和民生跟本完全沒有關係。娛樂新聞是真是假又何必理會呢﹖只有讀者看很開心過癮就有銷量﹐反正過幾天也不會有人記得。娛樂新聞只不過是娛樂工業的週邊商品﹐若想妄自菲薄自抬身價扮正經新聞﹐只會落得惹人訕笑的下處。娛記們做好本份﹐滿足讀者的八掛心理﹐提供畫面外的娛樂就足夠了。不要自鳴清高去批評藝人利用你們造新聞﹐因為讓藝人利用本來就是你們唯一的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