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是傳統美式英雄漫畫的中流砥柱,1986出版的《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可說是美漫轉型,升級為圖畫小說的分水嶺。原本只是四期完的平行世界外傳,講述已經變成阿伯的蝙蝠俠,退休後重出江湖的故事。題材有別於傳統美漫,加入日漫的寫實元素,風格陰沉黑暗,人物性格扭曲,著重描寫內心的道德爭扎,一洗60年代電視版蝙蝠俠的形像,讓流行文化重新認識蝙蝠俠。
今天看慣Christopher Nolan執導電影《蝙蝠俠》的觀眾,也許會覺得黑暗騎士很黑暗很理所當然。若與Tim Burton執導的舊電影版作比較,便可看出到蝙蝠俠漫畫歷年的變化。舊電影保持傳統美漫的風格,正邪黑白分明,甚至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劇情有點幼稚和滑稽。Nolan在訪問中也承認,他不少靈感來自此書,如蝙蝠俠重出江湖後,因疏於練習,捉罪犯時力不從心;又如小丑挑戰蝙蝠俠不殺原則的底線,以及警方視凌駕法律之上的英雄等同罪犯等等。
書中還有很多破格的元素,如蝙蝠俠的助手羅賓由男變女(不過愛情線欠奉),多年老搭檔James Gordon警司退休;強調左膠大愛的路人角色,呼籲民眾要包容雙面和小丑,指控他們是蝙蝠俠的法西斯邏輯下的牲犧者。而最受漫畫迷關注的,莫過於是蝙蝠俠大戰超人。不計咸豐年代的古董漫畫,這書是蝙蝠俠首次正式與超人交鋒。蝙蝠俠代表著從下而上,反抗權力的正義;而超人則代表從上而下,維持秩序著的正義。兩種正義不能並存,只好以力量來一決高下。據說今年上畫的《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兩雄對決的主線參考了此作的情節。
依我個人的主觀評價,此書始終殘留太多傳統美漫的影子,尚未達圖畫小說的水平。它能夠在經典圖畫小說佔一席位,一來是美國文化界的情意結,二來它是承先啟後的里程碑,開拓一系列荷里活的真人版漫畫英雄。
作者簡介:Frank Miller – 美國漫畫家,編劇,導演。其他作品有: 《Sin City》,《戰狼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