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遊記

我的旅行哲學﹕不喜歡購物消費﹐不關心風土民情﹐只想證明曾經到此一遊。

Hornby Island 戶外教育營

今年暑假,因害怕疫情不能上飛機關係,沒有計劃出國旅遊,改為留在卑詩省自駕短途遊,就算中招也可以開車回家,不至於流落異鄉。這個週未我們一家前往Hornby Island住cabin體驗野外生活。Hornby Island是眾多Gulf Islands最北邊的小島,從溫哥華出發,要坐三程渡輪,先去溫哥華島,再駕車北上一小時,坐船過Denman Island,開車從島的一端住另一端,然後再坐多一程船才到步。由於暑假遊人眾多的關係,Hornby Island那艘只能載十五輛車的渡輪大排長龍,我們結果來回兩程都要等三班船兩個多小時。我們去的那程在Nanaimo的Airbnb先住宿一晚,旅程分開兩截還不算太辛苦。回程時一日內從Hornby Island直踩回溫哥華,早上八時離開營地,晚上七時才在馬蹄灣碼頭落船,車程足足十一個小時。

Hornby Island景色

有四十年船齡的汽車渡輪

Tribune Bay戶外教育中心

Hornby Island島上居民只有二千人,只有一間油站一間超市,沒有什麼好吃的餐廳。島上最著名的景點是Tribune Bay沙灘,水清沙幼一公里長的海灣,有「小夏威夷」美譽,相信是卑詩省風景最怡人的沙灘,我認為甚至比夏威夷Waikiki沙灘更好,因為Waikiki實在太多人了。我們住在Tribune Bay戶外教育中心,Tribune Bay沙灘近營地那端差不多是營地的私人沙灘,因為附近公眾沒有地方泊車。營地有水有電,還有一蚊兩分鐘的熱水沖涼,我們住cabin小木屋,甚至有爐頭雪櫃,非常豪華的glamping。不過因為在Tribune Bay省級公園內沒有排污渠,要用沒有沖水的室外流動廁所,有點嘔心。

小木屋

戶外教育中心除了給地方住外,營地內有攀石和high ropes等設施,亦提供kayak和paddle board。每天有三節每節兩小時的戶外活動,住客必須每天參加一至少節活動。活動十分適合一家大細參加,還有打暑期工的鬼妹兼任導遊和教練。扣除頭尾兩天的開車的時間,實際上只有兩天的活動,所以我們增取機會,每天參加兩節活動。第一天天氣不太好,天陰有驟雨,所以我們先玩陸上活動。早上我們參加了Lunar Beach觀光,從營地出多穿個樹林步行到島另一端的石灘,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還有看起來像沙但摸起來很硬的sand stone。石灘上有大大小小的潮池tidal pool,有很多有趣的海洋生物,還可以執起手掌那麼大的海星。中午那節我們休息,吃過簡單的自煮午餐後,便帶阿仔出去沙灘玩沙玩水。下午那節活動我們參加攀石,這是我第一次玩攀石,攀石看起來很容易,自己攀時原來很難,高塔的一半我也爬不到。有一段石的距離有點遠,不能用腳做力上升,我隻手又沒有力把自己拉上去,只好放棄。

石灘

潮池

大海星

食完晚餐後我們駕車環島遊,去看看別人的海邊別墅。可惜我們住的那兩天也有雲,晚上看不到星空。由於疫情關係營地只有四個家庭入住,所以晚上的營火會也取消了。我帶了些board game去和阿仔玩,而白天的活動很累人,所以很早就上床睡覺。島上有很多鹿,牠們完全不怕人,晚上甚至會闖進營地,偷食營地種的黑莓樹。因為廁所在室外,晚上去小便時要帶電筒。上廁時照到隻鹿,人和鹿都嚇了一跳。

攀石塔

High Ropes

第二天天朗氣清,最適合玩水上活動,所以整天都在沙灘玩。Tribune Bay沙灘要潮退才出現,潮漲時海水把整個沙灘淹沒。因為Hornby Island實在太隔涉,很多遊艇直接泊在海灣內來沙灘玩,不用和普通人迫車迫渡輪。早上我們先玩kayak,下午玩paddle board。我玩kayak時阿B坐在我膝上,不知是否他驚水,還是想要同媽媽坐,喊了足足二十分鐘。他一邊喊我一邊划,不過滕上坐了個人,划漿很難發力。一起玩kayak的另一個家庭,他們的小女孩也是坐在媽媽滕上,媽媽划得太大力,木漿撞到女兒的鼻子,真可憐。下午只有我和大仔玩paddle board,媽媽和阿B在沙灘上。我第一次玩paddle board,初初不懂平衡,成日跌落水。划了個大半個鐘後,忽然開竅懂得平衡,雙腳習慣要如何用力,不會踩得太大力翻艇。玩paddle board的技巧有點似滑雪玩mogul,雙腳隨著波浪起伏發力收力,讓身體的重心點保持在同一高度。阿仔初初不夠膽站在paddle board上,他跪著划不會跌落水。我成功地在站立平衡後,他也不甘示弱要站著划。小孩子平衡感好容易上手,他只跌了幾次落水就學懂了。

Tribune Bay沙灘

潮漲不見沙灘

潮退才有沙灘

再見Hornby Island

去完Hornby Island後,我很想有隻遊艇,喜歡去那個沙灘直接開船過去就可以,不用舟車勞動大半日。

Sunshine Coast 陽光海岸夏日遊

這個夏天與去年一樣,受疫情影響不能出國旅行,只好留在卑詩省遊玩,振興本土經濟。這個暑假我們一家人,去了Sunshine Coast陽光海岸玩了幾天,在寧靜的海邊小鎮遊山玩水,享受陽光與海灘,在林中行山親近大自然。陽光海岸是一座陸上孤島,雖然地理上連接著卑詩省大陸,但因為受高山阻隔陸路無法通行,只能靠汽車渡輪連接溫哥華。

汽車渡輪碼頭

汽車甲板留了空位讓乘客看海吹海風

從Horseshoe Bay碼頭出發,只需要一個小時的船程,大約與大嶼山到澳門的距離差不多。渡輪航行中穿越兩個大島中間的海峽,沿途景色優美。因為有疫情社交距離還未完全解禁,我們在船上留在汽車中,沒有往上層乘客找座位,但狗狗在車尾不耐煩,我放了牠出來帶汽車甲板散步。牠第一次坐船很興奮,牠好像很享受吹海風的樣子。不知道是因為疫情關係,還是汽車渡輪的設計本來如此,我發現汽車甲板上下層升降機旁,留空地方沒有泊車,還放幾個長椅讓乘客看海,更有給狗飲水的狗兜,十分貼心。

船上可以看到租住的Airbnb

這次旅程我們租住海景Airbnb,離Langsdale碼頭只有三分鐘,最重要是可以帶狗一起住。陽光海岸人口只有五萬人,只有兩個規模比較大些少的小鎮Gibson和Sechelt,大部份地方只是郊野公園和森林,只有一條沿海公路連接大部份居民,從一端開車住另一端不用一個小時。老實說陽光海岸山山水水的景色,與卑詩省其他地方大同小異,風景沒錯是很漂亮,但我又說不出有什麼特別。不過想休哉悠哉地渡假,享受一下海邊小鎮的寧靜,陽光海岸的確很舒服。

避風塘碼頭

船屋花園

Gibson鄰近在我們住宿,主要景點是停泊遊船的避風塘,還有陳年電視劇The Beachcombers在當地取景的打卡拍照熱點,不過我聽也未聽過那套電視劇。沿著海旁有一條散步徑,還有申延至巷口中心的觀景台。小鎮的大街兩旁有很多海景餐廳,我們每晚都去品嚐不同的美食。除了第一晚初到步沒有訂位留枱,結果只有鬼佬中餐館才有位。另外兩晚食了The Pink HouseBarefoot Gecko,前者是新派地中海fusion菜,後者是墨西哥餐廳,水準足以比媲溫哥華市中心餐廳,值得推介。

電視劇的道具船

海景餐廳

第二天我們一家出發到另一端的Ruby Lake遊水,紅寶石湖有一個人工沙灘,該處水清沙幼,游水時還在身旁見到有魚。不知道是偶然掉下水中,還是有人特地放在水裏,沙灘上浮了兩條大木,阿仔一時抱著木當水泡,一時又爬上木上騎著當船,十分好玩。游完水我們駕車去陽光海岸最遠的Egmont看看,那裏有幾個水上活動中心和Resort,還有一間小型博物館,講述陽光海岸原住民和早期開荒的歷史。沙灘好玩但沒有什麼特別,博物館的展品亦不太有趣,反而最特別是公路上的一個路牌,叫駕車人士小心烏龜過馬路,每年交配季節有很多烏龜會過馬路回去原居地生蛋,可惜我沒有看到烏龜過馬路的奇景。

紅寶石湖沙灘

水清沙幼

小型博物館

古董車

烏龜過馬路

第三天我們在Sechelt附近活動,早上去Davis Bay的長石灘行行,可以看到對岸溫哥華島。阿仔在潮退後的石灘拾貝殼,隻狗則四處嗅海水的味道。午餐我們入Sechelt市中心買外賣,去Sechelt北邊眺望海灣的Porpoise Bay Provincial Park野餐。省公園內設有沙灘,但不似湖水會給太陽曬暖,海水有水流水溫比較凍,阿仔只能玩水不能游水。在Sechelt市中心買外賣時,意外發現一個尚未絕種的租帶舖,正好解釋給阿仔聽未有Netflix前,古人是如何看在家中電影。

一望無際的長石灘

被海浪衝上岸的貝殼

尚未絕種的租帶舖

 省公園內的沙灘

曬太陽

玩完水後,就去遊山,遊山玩水的次序反轉了。省公園往北十五分鐘車程是Hidden Groves樹林行山徑,喜歡行山的朋友有全長十六公里的行山徑,置身古木參天的樹林中,而且很歡迎狗隻一同行山,不必帶狗帶綁著牠,可以讓牠通山走。我們一家有嬰兒又有狗,只能行最簡單最容易的一段路。行山徑中不設垃圾桶,所以不勵鼓狗主執狗屎,只要用樹枝把狗屎撥離路面,以免有人踩到就可以了,讓狗屎成為樹木的肥料。平時行狗執狗屎執得多,學小雲般用樹枝篤狗屎,倒是第一次。

請勿執狗屎

參天樹林

紅木

第四天就要回家了,早上起身施施然收拾行李,對著無敵海景吃完早餐後,就去Gibson市中心先吃午餐,然後四處逛逛才上船。Gibson有一個public market市集,原來打算順道買埋餸回家,不過那兒的食材價格昂貴,還是回到溫哥華才去超市買餸算了。Public market附設一個蚊型水族館,反正來到不如去看看。發現原來又要入場費,而且又沒有導遊講解,十五分鐘行完要收九元,又是貴得離譜。結果沒有什麼好看,索性早點去碼頭坐早一班船回來。

排隊搭船

再見陽光海岸

露營車遊威士拿,RV去Whistler

今年暑假在武漢肺炎下,全世界各國封關無法外出旅行,困在家中幾個月後,終於阿仔開學前去露營抖氣氣。行程最初想穿過Jasper去Edmonton,驚路程太遠又驚疫情,改去卑詩內陸Kelowna和Okanagan,最後都是嫌太遠兼Okanagan疫情爆發,於是近近地去了Squamish和Whistler,離溫哥華只是兩小時車程,出什麼問題也可以回家避難。上年去露營睡帳幕,今年反正沒有得出國旅行,索性豪華點租露營車,反正疫情關係沒有美國遊客,租露營車有特價優惠。

阿仔睡司機位樓上

主人床

露營車RV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基本上就是一間會移動的酒店房,有床有枱有廚房有廁所。我們租一台中型可以住五人的露營車,三個人加一隻狗剛剛好,車尾一張雙人床,車頂有小朋友床,食飯枱還可以放下變一張雙人床,但我們就讓狗狗睡枱底。露營車看起來很大架,駕駛比想像中容易,說穿了只是一台改裝的Pickup Trunk。我們租了full service的營地,有水有電有污水渠,插三條喉就可以用,不拿擔心水箱冇水電池冇電,十分方便。下午可以開冷氣,晚上可以開暖氣,比起睡帳幕舒服多了。

小小的廁所

水、電和污水喉

雖然露營車水電任用,但污水箱還是會滿,每天要定時排污水,不然污水滿瀉就大件事。初時不知到污水箱用得多快,第一天一家人洗澡沒有排污水,第二日沖沖下涼發現不去水,連忙駁喉排污才輪到下個人洗澡,幸好沖涼洗碗和廁所是不同污水箱,如果廁所不去水大件事了。排污水如果操作無誤十分簡單,不出意外的話沒有想像中的恐怖。我在頭兩個營地一切正常,去到第三個露地排污時卻出了意外,營地的污水渠不知是有點塞還是只是有空氣泡,我排污時一下子打開全閥讓污水渠滿溢overthrow,雖然馬上關閥減但己經弄得成地污水臭氣薰天。幸好營地是位於懸崖邊,我大開水喉把污水全沖落山崖,下次排污時就醒目地要慢慢打開污水閥。

Paradise Valley 營位

森林中的公路

扒急流

租露營車最短要租一個星期,於是我們邊走邊玩,住了三個不同的RV營地,每個營地各有特色,三種完全不同的風格。第一個是Squamish的Paradise Valley Campground,這個營地以帳幕為主,只有少量的RV營地,由於疫情關係公廁不開放,帳幕不能入住,只接受自帶廁所的RV,所以整個營地十分寧靜。營地位於森林之中,每個營位隔得很開中間有很多樹,可以整個下午在營地休閑遊玩,享受大自然的氣息。營地旁有三文魚繁殖場,可惜疫情關係不開放給公眾參觀。在營地對開的河流上,可以看見玩扒急流的遊客。

Riverside 營位

湖畔野餐

湖中可以划艇,不怕凍也可游水。

滑雪道夏天變了草地

第二個是Whistler的Riverside Resort勝在方便,十分近Whislter Village,踏單車只要十分鐘。這個營地有cabin,有yurt,有帳幕位也有RV位,不過RV位就有點似停車場,只有一行矮樹相隔,除了野餐枱和火盆外,沒有多少可以玩耍的空間,營地只是用來吃飯睡覺的地方,要玩就出去Whistler玩。Whistler除了在Village逛街食雪榚外,活動是很平凡很休閑在湖畔公園野餐,於連接各大小湖泊的單車徑踏單車。夏天沒有得滑雪,但可以坐登山纜車上山頂觀光,或玩越野單車衝落山。不過我們冬天會去滑雪,玩越野單車阿仔又太細,纜車票價有點貴,便無謂上山了。

山崖邊的RV Park

營位無敵靚景

長住RV的家

第三個營地Whistler RV Park and Campground與之前兩個完全不同,離開Whistler二十分鐘車程的荒山野嶺,就是看美劇常見的那些RV Park,除了去旅行露營的人入住外,有些人把RV當家長期住在那裏。初初入住的感覺不大好,看上去就是一片空地的RV地車場,長期入住那邊就似高級難民營。我們的營位在山崖邊,從RV窗外看出去是Whistler山谷,風景十分優美,早上還可以看日出。因為營地空曠兼遠離市鎮沒有光污染,晚上能夠看到滿天的星空,甚至肉眼也能見到銀河系,晚上的觀星奇境是一大驚喜。營地中附設一個騎馬牧場,遊客可以參加騎馬遊,在森林中行山看風景。而阿仔第一次騎馬顯得十分開心,不過狗狗見到馬就不停地吠,大慨牠以為馬是一隻非常大的狗吧。

林中鐵道

出軌的火車卡

Whistler有很多風景優美的行山徑,我們一家大細又有狗,選擇了一條比較容易的行山徑Train Wreck Trail。在森林中出軌的癈棄火車卡,變成遊客打卡的景點。從停車處來回只需一個小時,不用登高上山很易行。行山看自然景色那裏也差不多,總之就空氣好景色靚吧。

遠望Whislter山

山中小橋

越野單車賽道

雖然疫情仍然持續,去完露營回來感覺精神充了電,不過始終睡RV沒有睡家中的床舒服,半夜野生動物走過又被狗狗嘈醒,回家後精神飽滿但身體疲倦,去完旅行很想繼續放假休息啊。

阿拉斯加遊輪之旅(下)- 坐火車去淘金

Juneau之後的下一個巷口是小鎮Sakgaway,當年加大拿育空地區淘金熱時,北上掘金建立起來的中轉站。Sakgaway人口只有一千多人,小鎮只有一條大街,在遊輪上一眼睇晒。大街上賣遊客貨的紀念品商店與Juneau大同小異,逛不逛也沒有什麼損失,大街的建築仍然保留西部風格,亦有不少當年淘金熱的歷史建築,值得一看。一八九六年在育空地區的Klondike發現大金礦,翌年兩吨重的黃金經海路運抵西雅圖,展開一場超過十萬人北上的淘金熱。

大街的背景是遊輪和雪山

全個小鎮一眼望晒

Sakagaway最受歡迎的excursion,是連接小鎮和加拿大白馬市的White Pass and Yukon Route窄軌登山觀光火車。鐵路在淘金熱時開始興建,可惜建成後金礦已經掘完,後來運送一般礦產從內陸至港口。二次大戰時因為日本計劃侵略阿拉斯加,鐵路一度被美軍接管,負責運送整備阿拉斯加的防衛。八十年代礦產業出口衰退,鐵路曾有一段時間關閉。到八十年代遊輪帶動旅遊業,鐵路重新啟用改建為觀光路線。鐵路沿途山勢險峻,風景透麗,冰川削出來的山谷特別窄和斜,與一般的山谷有很大分別。途經當年淘金熱時開辟的山徑,有一段路程特別險惡,超過三千匹駄貨的馬失足掉下,被稱為「死馬谷」。

坐小火車登山

冰川削出來的峽谷

鐵路全長一百七十公里,若果想坐足全程去白馬市,要早上六點半離船出發。我們選擇只坐最初登山的一段,從Sakagaway坐到加拿大邊境Fraser站,與加拿大海關打個招呼,給他們看看護照後,就轉乘巴士返回Sakagaway。大慨是我在加拿大境內逗留時間最短的一趟,下火車去上巴士前後不到十五分鐘。邊境車站位於海拔三千呎的White Pass平原,冬天時整個平原被冰雪覆蓋,夏天時雪山的溶雪在平原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與初段的山谷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美加邊界

白嶺平原

回程途中有特備節目,前住Liarsville淘金。當年Liarville是登山前的最後一個基地,曾經是很熱鬧的帳逢村,有各式各樣服務淘金者的店舖。今天什麼也沒有剩下,那兒的淘金帳逢村,是搭出給遊客看的景點。巴士抵步後有十數分鐘自由活動時間,給遊客去廁所(離邊景車站也有好一段路程),逛帳逢村和記念品店。然後有一個趣味小劇場,講述當年尋金熱的故事,只有兩個演員著古裝唱雙簧。然後來到戲肉體驗淘金,一人有一盆混有金箔的沙石,使勁地在水面搖啊搖。較重的金會沉在盆底,而較輕的沙石則隨水漂走。每盆保證淘到金,失手沖掉金箔的話,可以拿另一盆再試。雖說是百份百24k真金,其實與遊客區五元一小樽的金箔差不多的貨色。由於黃金的密度很高,一克金(成本大約五十美元)可以壓扃成一平方米。剪開成金箔碎入樽後,大慨每樽裏頭只有價值幾亳的黃金。我就淘金淘到手弱,不過阿仔就淘得很開心,主要是我幫他搖,這個年紀的小朋友,總是十分嚮住尋寶。

淘金帳逢村

講尋金熱的故事

淘金

最後一個靠岸的巷口是Ketchikan,是捕捉三文漁的漁港。這個小鎮沒有什麼特色,遊客區除了普通紀念品商店外,還有很多賣三文魚乾的店舖。有點像澳門賣牛肉乾豬肉乾,一碟碟放出來請你試食,價錢相宜和味道好吃,最啱賣回去當水信。除了不同品種的三文魚外,我還試吃了聖誕鹿肉(reindeer)香腸,很重的野味味道。阿仔投訢我不應該食聖誕鹿,說今年聖誕老人不會派禮物給我。
大遊輪與小遊艇

排隊賣三文魚的人龍

原住民跳舞

Ketchikan的excersion有點行貨,只是坐巴士在市內看了兩個表演。第一個表演是原住民跳舞和參觀圖騰柱工房,老實說有點悶,不過就當是認識當地文化。第二個比演很有趣,伐木工大挑戰。幾個大隻佬伐木工,分成美國和加拿大兩隊,比賽各種伐木技能。有鬥快劈樹,鬥快鋸樹,鬥快爬樹。最好看是飛斧頭表演,以及浮木水上漂大決戰,看看那個先失平衝跌落水。雖然明知比賽明顯地做馬,美加兩隊輪流一人領先一分,亦無損精彩的伐木表演。

飛斧頭

浮木水上漂

回程最後一天是sea day,在遊輪上休哉悠哉過了一日。早上同阿仔游水,下午對住個海睇小說,間中見到一兩條鯨魚。食完午餐,食下午茶,再食晚餐,然後食埋宵夜甜品,一覺睡醒就已經回到溫哥華。原本以為坐阿拉斯加遊輪會好悶,仲要是坐出了名是老人船的Holland America,估不到這個假期最舒適寫意。平時去旅行打衝鋒咁仲辛苦過返工,很久沒有試過放完假去完旅行回來後,真的覺得是叉滿電。

阿拉斯加遊輪之旅(中)- 坐遊輪睇冰川

去阿拉斯加坐遊輪,最重要的景點並非停那個埠上岸,而是整艘遊輪駛進冰川灣國家公園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近距離觀看冰川。選擇遊輪要注意了,因為保育關係船隻數量有限制,不是所有船都去Glacier Bay,例如迪士尼遊輪就不去,只看另一個較細的冰川。Glacier Bay的面積超過十個香港,是美國第六大的國家公園,裏面有七大冰川,並且有很多種野生動物。

遊輪去Glacier Bay那天是sea day,遊輪一早駛進Glacier Bay,在海灣入口park ranger會坐快艇過來上船,他們有兩個重要任務,一是擔任遊輪的領航員,二是為遊客擔當導遊。遊客們穿著好大褸帶著望遠鏡,在甲板上欣賞兩岸壯麗的景色。今天海灣大部份地區,幾個世紀前還在冰封底下,長年累月被冰層覆蓋,把兩岸山脈侵蝕得非常險峻,被冰川削出來的山谷特別斜和深。當遊輪緩緩駛過海灣的小島和冰川,park ranger會用船上的廣播沿途講解。我們看見成群的鯨魚追著遊輪,站在懸崖上的熊人和山羊,遠看以為是浮木隨流漂流的海獺,還有過百隻肥美的海獅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甲板上看野生動物
公園管理員上船導遊

遊輪緩緩向海灣深處前進,海面上的浮冰越來越多,冰山亦越來越大塊,沿途經過兩三個冰川,但船並沒有停下來。終於去到海灣的盡頭,今天的主角Margerie冰川,全長三十公里闊二公里高達一百米的巨大臨海冰川。冰川顧名知義是冰的河流,冬天山上的降雪比夏天溶化掉的多,一年復一年的積雪壓成冰層,地心吸力作用向下流動。大部份冰川落山後溶化為河流,只有很巨大的冰川才一直流到海中。船長把引擎關掉,把遊輪停在大冰川前面,開放船頭的甲板,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讓遊客一睹難得一見的自然奇境,冰川崩解。臨海冰川底部因為接觸海上而融化,導致上層巨大冰塊崩離掉落海變成浮冰。冰川崩解時會發出轟隆隆的巨大聲浪,原著民稱之為「白雷」。

第一次冰川崩解時我顧著談天,只聽見雷聲一響眾人歡呼,回過頭看只見冰塊跌落水彈起的霧。冰川崩解完全沒有先兆,我只好全神貫注看著冰川,等了十多二十分鐘後,終於親眼目睹這壯觀的景像。這個冰川冰的移動速度大約每天兩米,後面的冰把前面的冰推下海中。每天兩米算是中度活躍的冰川,在我們逗留的一個小時裏,經歷了三次冰川崩解。有些流動較慢的冰川每年才移動幾米,自然等不到看冰川崩解。另一些流動很快的冰川,每天可以移動三十米,太活躍產生太多巨大浮冰,令船隻不能駛近。與九十年代的舊照片比較,冰川明顯地後退了不少,以前Margerie冰川和隔鄰的Grand Pacific冰川是相連,組成六公里的超闊冰川斷崖。若果全球暖化持繼惡化下去,恐怕二十年後就沒有冰川可看了。

冰川灣國家公園的景色
近距離看冰川

與冰川國家公園的景色比較,遊輪停泊的三個巷口,可以說是不值一題。花得起錢參加excursion當然好玩,可以坐水上飛機空中看冰川,乘直升機去雪山坐狗拉雪橇,包船出海釣三文魚等等,不過加起來分分鐘比遊輪本身還貴。第一個停泊的港口是阿拉斯加首府Juneau,我們沒有參加excursion,只是在市中心自已四處逛逛。遊輪碼頭旁有登山纜車,可以上山頂府瞰整個港灣的景色。市中心除了遊客區商店和政府辨公大樓外,基本上完全沒有其他東西看。Juneau唯一有趣的景點是阿拉斯加省級博物館,有恐龍化石,還有殖民年代和原住民的歷史。我們去那天剛好免費入場,碼頭只需步行十五分鐘,不過沒有多少遊客去看博物館。

Juneau纜車
再見Juneau
阿拉斯加省級博物館

三個港口都是那是店舖,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最多是印有阿拉斯加字樣的紀念品,其次是原住民的工藝品,然後還有非常昂貴的皮草和鑽石。阿拉斯加天氣凍,野生動物皮厚毛靚,皮草倒算是阿拉斯加的特產。雖然因為政治正確問題,皮草現今已不太流行,買了回去也不知有沒有機會穿。不知有什麼人去旅行會買鑽石,難道不怕被人騙財嗎?有一樣紀念品阿仔很喜歡,五美元自己執一袋「寶石」,他揀啊揀挑了一大堆五顏六色的寶石,回到船上吃飯時拿出來細數,很滿足地在他的藏寶箱中收起來。

全隻熊皮
執寶石

阿拉斯加遊輪之旅(上)- Holland America Volendam

一家大細有老人家有小朋友去旅行,最簡單方便是坐遊輪,免除舟車動勞之苦。不用趕行程不用收拾酒店房,每天醒來去新地方去觀光玩樂。遊輪船本身就是一個渡假村,任食任飲(不包酒)任玩,每晚有大型表演欣賞,各層酒吧亦有駐場樂師演奏助興。這個暑假我們參加了七晚阿拉斯加遊輪旅程,溫哥華上船溫哥華落船。因為要遷就放假日期的關係,我們乘坐Holland America Volendam,一艘船齡高達十九年,只有六萬噸的細船。最初我對沒有得坐最新型的大船有點不開心,不過在途中港口看見其他新船,再回來上網做點功課,研究其他遊輪的設計圖,發現坐舊船也有舊船的優點,尤其是阿拉斯加這條航線。

海景餐廳

看海

新型遊輪的設計以賺到盡為主,大部份看海的地方都建成海景露台房間,可以看海的公眾空間只有最頂層自助餐應和泳池。Volendam這款舊船反而有很多看海的公眾空間,其中最重要船尾兩層樓有高全海景主餐廳,新船多數把主餐廳放在不見天日的內艙,要付費升級的餐廳才有海景看。在船上成日都可以望海,為什麼在乎吃飯時有沒有海看呢?主餐廳是除了自己房間以外,侍得最多時間的地方。除非一日三餐全部食自助餐,不計早餐一定要上自助餐廳,午餐,下午茶high-tea和晚餐,都是去主餐廳食。遊輪的餐廳上菜特別慢,兩道頭盤,主菜加甜品,至少需要個半小時,晚餐人多時更可以吃足兩個小時,連同下午茶的一個小時,每天就花掉四五個小時在主餐廳內。海景餐廳與不見天日的內艙餐廳,感覺上可有天淵之別。

最重要是阿拉斯加航道可以看鯨魚,我們連續三天在吃飯時都看到鯨魚,所以我們去吃飯時一定要帶望遠鏡。有一天有成群鯨魚遊過,可以看到牠們噴水翻尾嘻戲。另一天有幾條殺人鯨遊得很近,肉眼都可以清楚看見牠眼睛後方的大白點。行程中有一個excursion是坐快艇看鯨魚,參加那個觀鯨團就笨蛋了,免費有得看到就不用另外付費看。有個朋友在早我一星期,在相同的航道坐新船,他說成程船都看不到鯨魚,幸好他有參加觀鯨團。鯨魚在阿拉斯加內線航道經常出沒,只要你花夠多時間望海就會看到,只是很少人會整天看著個海,吃飯時順便看海就最方便,而且成間餐廳的人一起看,見到鯨魚大家會起哄,不怕自己一個人看走漏眼。

天幕室內泳池

船尾露天泳池

新型遊輪在頂層甲板很多娛樂設施,除了傳統的游泳池外,還有水上樂園,小型歌爾夫,爬石牆,zipline,露天大銀幕,甚至跨張到有高卡車跑道。這些娛樂設施是設計給熱帶航道如加勒比海使用,在阿拉斯加這麼北的航道,在航行時就算好天有太陽,在甲板吹來的海風依然很凍,不著大褸很容易著涼,完全用不著那些設施,要泊岸時才可以使用,但泊岸時就上岸玩不會留在船。Volendam的泳池有活動玻璃天幕,航海時可以關上保溫,泊岸時打開變露天泳池,在內線慢駛時就半打開吹吹風,sea day都可以不怕太凍很舒服地游水。船尾還有一個露天泳池,不過我沒有看見有人在那兒游水。

船頭觀景臺

泊岸時看到的新遊輪

船上的圖書館可以看到海,船上最喜窩在那兒沙發邊看海邊看小說。不論新舊每艘船的船頭都一定有觀景臺,不過Volendam的健身室都設在船頭,在船頭的無敵海景前踩健身單車或做划船機,看見眼前的景色慢慢移動,有一個錯覺以為自己踩郁隻船,很有趣。甲板上有還個網球場和籃球場,不過又是太凍沒有機會使用。

毛巾動物園

  美國測試廚房 American Test Kitchen

這般船只有基本的娛樂設施,有個小型賭場有老虎機和幾張賭臺。每天晚上大舞台有表演看,但水準普普通通。有個唱口水歌的女歌手,不過可能成船都是老人家,她淨是唱些我不識的老歌。有個上過American Got Talent的魔術師,阿仔就看得很開心,不過他表演的魔術不太高超,但勝在滑稽搞笑。有晚是樂隊現場伴奏BBC記錄片,有晚是船上各酒吧表演的大雜燴。這般船與American Test Kitchen合作,電影院拉起銀幕後面有個大廚房,在sea day每天兩場即席教煮餸,可惜煮完沒有得試食,大慨是為免衛生條例的麻煩。

我們這次行程停了三個埠,阿拉斯加首都Juneau,淘金小鎮Skagway,世界最大三文魚港Ketchikan,還有一個sea day去Glacier Bay國家公園看冰川,下篇文章介紹這四個地方有什麼好玩。

海邊小鎮Tofino渡假遊

位於溫哥華島西端的海邊小鎮Tofino,風光如畫生活悠閒,是長週未渡假的好去處。從溫哥華市出發,車程大約五個小時,其中一半時間花在乘搭汽車渡輪上。在Nanaimo落船後一直向西走,穿過溫哥華島中部的山脈和環太平洋國家公園(Pacific Rim National Park Reserve),沿途景色有山有水十分優美,又是九曲十三彎上上落落的山路,不愧為加拿大最美麗的駕駛路線之一。雖然駕長途車有點辛苦,但那揸段路絕不會覺得悶。別人去Tofino旅行,最常見的行程是滑浪,出海觀鯨和浸天然溫泉。我十幾年前去Tofino已經做過,今次帶小朋友以輕鬆渡假為主,我們的節目是住RV,行森林行沙灘,一些適合小朋友的活動。

來往溫哥華島的汽車渡輪

駕車穿過國家公園

Tofino是遊客區,酒店價錢比較昂貴,想便宜可以在國家公園露營,不過我們五月去時天氣還冷,有小朋友不適宜露營,怕會冷病,我們選擇了另類的住宿住RV,比酒店平少少,最緊要有暖氣。RV是露營車,有房有廚有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以說是一間流動的房子。不過我們租的RV只有拖卡,長期定泊在營地出租給遊客。我們的營地Crystal Cove離Tofino五分鐘車程,主要是RV park和cabin,但也有幾輛不動RV出租。Cabin是非常豪華的木屋,向海有私人hottub的那幾間,價錢仲貴過住靚酒店。

看海的坐椅

私人沙灘

營地有個半私人沙灘,基本上是公眾沙灘,但隨了沙灘附近幾個營地,只有很少公眾停車位,所以沒有外人。五月天氣還很凍,加上長週又很大風,太平洋水溫又一年四季都冷,因從北極向南而下的水流,所以我們沒有游水,只是在沙灘玩沙。不過有些鬼仔鬼妹小朋友不怕凍,照樣在沙灘上玩水游水。住RV是一個特別的體驗,阿仔走上走落就最開心,最重要是在有廚房,BBQ爐和營火盆。住酒店一定要出街食,住RV可以自己煮食,省回一筆,反正Tofino晚上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晚飯後在營地起營火玩燒棉花糖,行出去沙灘在沒有光污染的夜空看星星,看點書早點睡覺,很健康。

住RV露營車

一廳一房

平時營火通常買包炭來燒,今次住RV要用燒木頭。營地免費提供一份火木,RV有把大斧頭,我要自己劈柴起爐。睇電視見人劈柴好似好容易,原來都要慬得竅門先劈到。最初我劈極都劈唔開,睇隔離營個鬼佬點劈偷師,原來劈柴不是自己用力,是要雙手舉起把斧頭,用斧頭自身重量的momentum去劈舊木。只要落斧雙手夠定夠直,舊木就應聲一劈而開,斧聲清脆利落,十分有成功感。除了燒棉花糖外,我們還烤栗米,用錫紙包住放在火旁,同碳燒的烤法一樣,不過木頭烤出來特別香。用木烤香過用碳烤,用碳烤香過煤氣爐,煤氣爐又香過電焗爐。

劈柴

燒棉花糖

營火大會

我們今次的行程,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遊山玩水。Tofino附近的環太平洋國家公園,有長達十六公里的海灌,亦有古木參天的千年森林。除了少部份地區開發作露營營地外,國家公園是保育大自然的處女地。在國家公園修建了一條棧道,讓遊人可以走進森林,感受一下真正樹林的氣息。棧道分南北兩個圈,每個圈大約一公里長,慢慢行可以一個小時行一個圈。入到樹林聽到很多雀島聲,好彩的話還可以見到野生動物,如熊或狼,不過我們見不到。棧道沿塗有展示牌介紹不同的森林知識,原來新樹會在倒下來的樹幹長出來,然後落地生根用舊樹作養份,要經過幾百年舊樹才會被完全吸收。在森林見最大的一棵樹有成千歲,要五個人人手牽手才可以把它圍著。森中棧道都很容易行,那是一個與文明隔絕的世界,走完後有很禪的感覺。

千年森林

林中棧道

Tofino長灘,水不清但沙幼,風高浪急,是北美大陸首屈一指的滑浪勝地。我們去了行長灘,帶了小朋友玩沙的玩具,阿仔玩沙玩得很開心,執下貝殼起下沙堡,同普通沙灘玩沒有分別。十六公里長的沙灘,我們大慨只用了一百六十米。不過長灘上好多人玩滑浪,見他們扒下扒下游出去,等個靚浪來就站在滑波板上,乘風破浪衝回沙灘。最勁的人滑得很有型,還可以裡浪頂凌空跳起來,不過我見大部份人站不過五秒就跌落水。五月氣溫還是有點冷,沙灘上有不少人生火圍爐取暖,弄得成個沙灘很大煙,破壞了太平洋風岸的美景。如果要游水玩沙,我寧可回營地的半私人沙灘,除非滑浪否則不建議去長灘,打完卡拍完照可以走人。

藍天碧海

滑浪的人

在Tofino隔著國家公園的另一端,是另一個小鎮Ukulele,此鎮比較少遊客,多是本地人在此工作生活,餐廳的價錢亦大眾化些。Ukulele有一段景色很美的Wild Pacific Trail,在一個差不多四面環海的半島上,源著海邊懸崖建成的行山徑。比起Tofino那邊的長灘,這兒沿岸很多岩石和小島,巨浪拍打著激起浪花很壯觀,好似日本片東映的片頭。行山徑一圈二點六公里,二個小時輕輕鬆鬆行完,全程大部份都在樹蔭下行,不怕太陽曬行得辛苦。每隔一段路就設有長椅和觀景台,遊人可以坐下來休息觀浪。半島的最尖端有一座小小燈塔,未建燈塔前這兒被稱為太平洋的船隻墳場,大帆船年代很多船被巨浪衝埋岩石撞沉,據說水底下還有未被發現的沉船寶藏。來這兒除了觀浪外,還有機會見到鯨魚,遷移季節會成群游過燈塔對出的海面,不過我們去時並不是遷移季節。

燈塔

觀浪

原本天氣報告遇測長週未會下雨,很擔心落雨要困在營地裏,沒有得去樹林和海灘現。好彩星期六日兩天都天晴,只是隔中陰天有雲,星期一才下起大雨來。那天主要駕車從Tofino回來,下雨只是山路開車要開慢些,沒有影響到我們計劃好遊山玩水的行程。

香港迪士尼樂園

返香港這麼多次,一直沒有去過迪士尼。今年阿仔終於夠高,便帶他去迪士尼玩。香港迪士尼雖然全世界最細,但給小朋友玩啱啱好,一日可以玩完,最重要是不用排隊。平日早上迪士尼很少人,機動遊戲完玩一次,可以立即又走入去玩多次,直到下午兩三點,旅行團巴士陸續進場才開始多人。去迪士尼十分方便,搭地鐵欣澳轉米奇老鼠列車,再搭多五分鐘就到。不過地鐵站行去迪士尼正門有一大段距離,入閘後行去玩又另一大段距離,大慨從尖沙嘴搭地鐵去迪士尼站,比由迪士尼站行去第一個有得玩的遊戲還快。我們十時多入閘,樂園把遊人困在美國大街,強迫你去購物消費,到十點半才開放樂園。我們是淡季平日去迪士尼,很多機動遊戲都維修保養,可以免行的小火車也關了,新遊戲蟻人又過兩日才開,獅子王音樂劇沒有開,最慘就是原來城堡拆了重建,差不多三分一設施沒有得玩,票價應該要平三分一才對。

米奇老鼠地鐵

到處都有復活蛋卡通人物

人山人海的美國大街

這次去迪士尼由阿仔話事,之前上網給他看過迪士尼的地圖,由他決定去那兒玩。第一站他決定先玩Iron Man,結果我們一日玩了五次,路過Tomorrow Land就玩一次,臨走最後也要玩一次,反正完全不用排隊。Iron Man很適合小朋友玩,4D機動遊戲,基本上是看3D電影,加上張凳會郁同吹風,扮你坐著Iron Man飛機打怪獸。由於阿仔太喜歡這個遊戲,最後臨走前成功氹爺爺送他Iron Man飛機的玩具,至少這個紀念品是香港獨家,其他迪士尼沒有,就讓他開心下吧。之前他嚷著要買激光劍,出面玩具舖才幾十元一把,迪士尼盛惠三百大元,非常貴當然不許他買。另外他又看中了自組Avanger手套,Iron Man有手套也說得通,連美國隊長和Hulk也出手套,Hulk明明淨係著條底褲,幾時會帶手套,幸好阿仔懂事理聽我解釋後,明白那是迪士尼明搶小朋友錢的陰謀,便放棄購買。

鬼屋

礦場過山車

我自己最想坐Hyperspace Mountain,不過阿仔話驚驚所以我冇得坐,看看十幾年前坐過的經典Space Mountain,披上星球大戰的外表有什麼分別。鬼屋是阿仔第二想去玩的遊戲,第一次玩時他驚到掩著耳朵躲在爺爺後面,好在我們有再玩多次,阿仔第二次有心理準備,就不再驚那些嚇人鬼怪。如果沒有玩多次讓他看清楚,恐怕阿仔夜晚會發惡夢。半推半就騙了阿仔上礦場過山車,原本我以為這個過山車很容易。原來這個過山車分為三段。第一段車開得很慢有點無聊,第二段以為上山突然間變向後行開始有趣,第三段用電磁軌高速射出去,終於似過山車應有的樣子。我們玩第二次時,有個鬼仔小朋友坐我隔離,他說已經連續坐多了六次,香港迪士尼真係唔先排隊。其他遊戲就沒有什麼特別,見到有不用排隊我們就去玩。泰山樹屋非常搵笨,得個行字又冇野睇。森林遊船河倒有驚喜,最尾火山爆發阿仔拍爛手掌。小熊維尼和世界真細小唯一好處是有得坐有得涼冷氣,小朋友看得開心沒什麼感覺,大人就覺得超無聊。世界真細小首歌出名超洗腦,有人上船時掉了隻鞋落水,累我們被困入面十多分鐘,攪到我成日都有幻聽,聽到有人一停唱世界真細小小小。其他機動遊戲就好普通,全世界任何一個主題公園也有的貨仔,不過換了迪士尼卡通人物的皮。不知是否小飛象電影新上畫,小飛象特別多人排隊,相同玩法的UFO卻沒有人排隊,真奇怪。

一比一X-Wing

原力學堂教小朋友打黑武士

除了玩機動遊戲,迪士尼有不少表演看。最好玩的表演是星球大戰原力學堂,小朋友上台學做原力武士,披著天行者戰衣拿起光劍打黑武士。想玩原力學堂要一早報名,阿仔先玩了一次,不過被分配到打二打六黑女人,冇得打黑武士,於是是又去報名玩多次,今次終於升級打黑武士,他說下次可以打大佬Kylo Ren。看花車遊行最最佳位置是花車入口,其一那邊比美國大街少人,其二從入口看比較省時間,不用等花車慢慢駛過來,同終點比至少早半個鐘散場,其三最後一架花車駛過後,還可以跟著花車隊走,扮有份一起巡遊向遊客揮手。我們只看了下午的花車遊行,晚上那個遊行太夜了,阿仔玩到六七點說累,於是我們就撒退了。我們去那天剛巧新蟻人遊戲邀請明星試玩,迪士尼魔法書房包場搞首映,沒有得看。不過倒在園內見到不少明星,我識得的有湯盈盈同張繼聰帶小朋友來玩,不過就見唔到謝安琪,還有一些認得樣唔知名的無記明星。因為明星試玩的關係,樂園內有不少追星族,他們站在紅地氈前等偶像出場然後拍照。還以為香港的後生仔女唔睇無記,只係追日韓明星,原來無記明星都仲有人睇。

世界真細小小小

等睇明星

去香港迪士尼,我完全不明白香港人或大陸遊客的排隊心態,他們排隊的優先次序完全沒有邏輯可言。以Iron Man為例,最好玩最重要的機動遊戲完全不用排隊,同Iron Man拍照要排三十分鐘隊(當然我不會浪費時間去排,遊戲內已經個一比一等身大Iron Man可以影),而在禮物店玩爛鬼體感AR遊戲(即係XBox個kinect)竟然要排五十分鐘隊。與其浪費時間排隊白站,梗係玩多幾個機動遊戲好過。同米奇老鼠合照最跨張,條龍保守估計要排兩個鐘,想同米奇老鼠影相,求其走入美國大街一間商店,隨手拿起個大毛公仔咪可以影餐飽,何苦一定要同個著住皮套的咖喱啡影。去food count食午餐又是另一個排隊奇景,一個food court有四種菜色,日本菜那條龍至少排十五分鐘,韓國,南洋同印度餐則完全沒有人排隊。迪士尼入面的食物,又不是什麼特別美食(雖然比海洋公園好食好多),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食飽個肚就去玩喇,把時間浪費在排隊買午餐上,實在是令人匪疑所思,大慨香港人就是喜愛排隊吧。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

香港有不少旅遊景點,香港人不單止很少去,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若果我不是遊客身份,沒有理由千里迢迢回港,淨係行商場睇戲食飯,要安排一些旅遊節目給阿仔,才會找到這個親子同遊的好去處,位於南丫島索罟灣的漁民文化村。從中環坐渡輪去南丫島需時大半個小時,原本我們打算早上先去榕樹灣玩,然後行山過去索罟灣,結果遲起身兼去左飲茶,索性坐船直去索罟灣。索罟灣有很多海鮮酒樓,不過由於剛剛飲完茶,我們沒有幫襯,反正我又不吃海鮮。在索罟灣碼頭旁有漁民文化村的禮物店,可以購買即日的入場卷,成人票價八十元,一日內任玩。不過除非去鈎魚,最多兩個小時玩晒所有野。

索罟灣

入場卷

我們去那天是星期一,村內除了我們就只有另一個家庭。從索罟灣碼頭坐接駁街渡小艇,不用兩分鐘就到,文化村就是海灣內最大那座漁排。村內設有小食檔,不過除非週末或團體預約,平日是沒有熟食,只賣下汽水雪榚薯片。另外網站上提到的不同種類的漁民體驗,如教織繩或整咸柑桔等,也是要週未或團體預約,平日去就只有導賞團和玩無鈎釣魚可以玩。

接駁街渡小艇

文化村的大型漁排

導賞團大約全程一個小時,估不到一眼望晒的魚排,也可以睇足一個鐘,還學慬不少捕魚和養魚的知識。第一站是去參觀舊式漁船,就是那種出海打漁,成家人都住在船上的木製漁船。漁船內艙一廳三房,還有灶頭廚房,設備就非常簡陋,有張蓆有張被瞓地下,生活用品就掛在牆上,同去露營差不多。導遊說真正的漁船的內艙很矮不能企直,這隻船方便遊客參觀加高了樓底。廁所在船尾,一格木板門遮住,底就是看到海的一個洞。漁船旁還有漁民打漁網清潔,另一端停泊著一隻新式漁船,文化村同時也是索罟灣漁民的作業基地。

舊式漁船

漁船內的住房

第二站參觀漁排的養漁區,在海中放一個大網,把魚苗放在網中每天餵魚糧,等兩三年養大就可以拿去買。第一個魚網是很細條的魚毛,放入網內才幾個月,如果沒有記錯導遊說是沙巴龍躉,是人類用混種方法製造出來的魚,不是天然存在的物種,好處是大得快同好食。第二個網是兩三年大的魚,即是平時在餐桌上見到的大小,其中也混雜了一些普通龍蠆和香港水域常見的魚類。第三個網的魚好大好大條,差不多有成個人咁大,那個網已經養了十幾年。平時魚排養魚不會養到咁大,一早就拿了出去賣,那是文化村特別養來給遊人觀賞。原來龍蠆可以有百幾歲命,越老越大條,不過導遊就話咁老條魚唔好食。

養漁區

第三站去玩摸漁池,有些南丫島附近的海洋生物,捉上來給遊人狎玩,玩夠了就放生回海中。估不到小小一個漁池有這麼多品種,樣子最嘔心肯定是鱟,這種史前生物很像一隻大曱甴,尤其是反轉肚的時候,夠膽的朋友可以摸下牠。小朋友就可以拿起海星拍照,海星就比較正常。池內還有寄居蟹,龍蝦和雞泡魚,導遊撈起來為我們一逐介紹。原來平時食大大隻鉗的波士頓龍蝦,不龍蝦品種而是屬於蝦的品種,真正的龍蝦沒有鉗,游水的時候是向後游。

鱟,又稱馬蹄蟹

真﹒龍蝦

最後一站玩無鈎釣魚,釣什麼魚我也不十分清楚,不過好大條,有成隻手臂咁長,釣到條魚送比你。無鈎釣魚是把當魚餌的小魚在縛長竹杆上,把魚餌放入水中引大魚來咬。那些大魚十分好氣力,咬扯魚餌時幾乎把阿仔拉跌。沒有有鈎又如何釣魚呢?就是要大魚咬著魚餌的一迅間,把大魚用力(fing)上水面,無鈎釣魚很講技巧,導遊說平均一個週未只有兩三個人成功釣到魚上來。我就技術差少少,成條魚已經揈了出水,然後條魚放開口跌回水中。不過送條魚比我也不知怎處置,不能帶牠坐船回中環,只有去索罟灣叫海鮮酒家蒸了來吃。

陸上扒龍舟

看海

真正釣魚

導賞團完結後,遊客喜歡留在文化村內多久也可以。村內放了兩隻舊龍舟,幾隻舢板,給遊人坐上去拍照打卡。向著大海的那邊,放了幾張搖搖椅,可以安靜的吹海風看海。還有一些有關漁民生活的圖片和文字展覽,比較有趣是漁民話翻釋,漁民有自己一套的簡稱言語。喜歡釣魚的朋友,可以自備鈎魚功具,在魚排找個地方來釣海魚。玩下玩下忘記了時間,看見出中環的渡輪才記起夠鐘走人。索罟灣的渡輪一個小時一班,錯過了這班船一是等一個鐘,一是坐去香港仔繞個大圈回市區。開接駁小艇的哥仔很好人,見我們追渡輪,把小艇直接停在渡輪碼頭,我們一邊碼頭上立即去另一邊上渡輪,渡輪等埋我地才開船。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網址

 

 

澳門兩日一夜遊

我有十幾年沒有去過澳門,記憶中上次去澳門,氹仔和路環還是兩個島,現在已經填海填成了一個大島。今次返香港和家人過了澳門玩,我阿姨是賭場常客,用積分免費換酒店房巴士票,隨了食去澳門不用花費,很抵玩。根據我阿姨說,賭一千元不論輸贏就有一分,用三分就可以在平日換一晚房包兩張來回船飛,只要不瞓身家大賭賭上癮,上落幾百元小賭計落有賺。

去那程我們試行港珠澳大橋,直通巴士於佐敦上車,差不多要兩個小時才到達澳門酒店。其間要落車兩次,分便上橋前和落橋後要通關。不知何解香港和澳門的關閘都起得十分巨大,入口行去出口差不多要行十五分鐘,澳門那個還要上上落落,都不知是那個弱智建築師設計。從市區去澳門都是坐船方便舒服,碼頭過關沒有額外的路程,船的坐位要寬闊些,坐到悶可以起身行個圈,還可以食杯麵,坐巴士就很焗促。港珠澳大橋是世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離開大嶼山到澳門大約四十五車程,沿途沒有任何風景看,除了偶然經過的船,橋的兩旁就只有海水。巴士在橋上放眼望出去,大部份時間看不見其他車輛,很有荒無的世界只淨下一輛巴士向未知前進的末日感。我數著看對面線的車輛,全程只看見大約只有十來架,過橋費不要說能收回大橋的建築成本,恐怕連維持大橋的運作開支也不夠,不愧為花了過千億元的超級大白象。

澳門直通巴,佐敦上車

空無一人的港珠澳大橋

澳門賭場酒店穿梭巴士

澳門的交通十分方便,基本上可以坐免費賭場巴士出入。我們入住路氹的金莎Sheraton酒店,還upgrade了去頂樓套房,整間套房大約有七八百呎,客廳大到有梳化食飯枱,還另外有卡拉OK房,廁所有獨立浴缸,阿仔看見馬上說要玩泡泡浴。套房包兩客早餐自助餐,美食中西合壁,腸仔炒蛋到點心炒麵也有,最開心是益力多無限任飲。不過阿仔就陪了爺爺去樓下食麥當勞早餐,賭場酒店的麥記特別貴,平時五十元的組合餐竟然要上百元。

酒店套房中的客廳

獨立浴缸

早餐自助餐益力多任飲

第一天我們留在路氹酒店區休息,逛逛那些新式賭場酒店。不計外觀抄拉斯維加斯,每橦酒店其實都很大同小異,不外乎一堆沒有什麼人去購物的名店,總之就是很悶。很多人去澳門看表演,不過一來票價貴,二來阿仔年紀細,我們沒有去看,反正也不外如是。我倒留意到澳門是演唱會天堂,看海報宣傳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歌星來表演,很多是出名的港台歌手,而且票價也太算很貴,比去紅館看演唱會更多選擇。每橦酒店有些吸引遊客的gimmick,永樂有個只是圍著水池走一圈的微型吊車,新濠影城有個不高也不矮但看不到風景的八字摩天輪,免費的話倒不妨一坐。因為阿仔行賭場商場實在太悶,只好和他去玩蝙蝠俠4D機動遊戲,等他有些東西期待一下。蝙蝠俠遊戲本身幾好玩,IMAX大銀幕加座位會郁會吹風,一百五十元只玩十分鐘就貴了些,去迪士尼由朝玩到晚都係五百元。玩蝙蝠俠我們差不多包場,整個影院只有四個人,我和阿仔與另外一對父子,大慨電費都蝕埋。明明每橦酒店只是相隔一條馬路,偏偏它們又不互相打通,成日要行出地面又熱又曬過馬路,完全不為遊客設想,應該把所有酒店用冷氣天橋連接,把所有酒店變成一座大商場,還好賭場之間有免費穿梭巴士。晚飯行到邊食到邊,在銀河酒店求其找了間中菜,除了價錢偏貴外食物不錯。

小朋友角色表演

巴黎人和威尼斯人酒店

蝙蝠俠4D機動遊戲

酒店大堂的機械恐龍

第二天我們去澳門舊市區觀光,第一站由酒店坐的士直達崗頂前地的聖若瑟修院,亦是我們這次澳門之行的主要目標。澳門是葡萄牙殖民地,天主教色彩濃厚,今天還遺留很多有特色的天主教堂。聖若瑟聖堂附屬天主教博物館,內有很多古董聖像聖畫聖經等,而最著名的展品是聖芳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的手指聖骨。我與聖芳濟很有淵緣,很多年前在印度Goa的聖芳濟堂見過他的聖骨全屍,屬於天主教的一級聖物,看資料知道他條屍少了一隻手。早幾年聖芳濟隻手在加拿大巡迴展出,來到溫哥華時我特別去參拜,以為終於成個聖芳濟睇晒。然後有朋友告訢我原來有一根手指在澳門,今次終於集齊全套聖芳濟了。不過陰差陽錯,我搞錯了聖若瑟修院和聖堂的地址,修院不對外開放不能穿過去,去聖堂要繞過半個崗頂,於是我們途經何東圖書館,很多其他天主堂,耶穌會的修院,還找到了爺爺小時在澳門住過的那條街。

聖若瑟修院

聖若瑟聖堂

聖芳濟的聖骨

古代聖經中譯本

古董聖像和十字架

去澳門一定要去大三巴牌坊,當然我們也不例外。從新馬路議事廳前地開始,基本上不用看指示牌,只要見那條路多人就跟著走,一定行到去大三巴。沿途全是賣餅賣肉乾的手信店,如果有心全部試食的話,應該可以食得飽。都唔明點解D人去澳門咁鐘意買手信,可以養到咁多間餅舖肉乾舖,那些餅和肉乾不用說在香港,遠至加拿大也有得賣,駛乜去澳門買。由於當日實在太熱,我們行到去大三巴,完全沒有心情爬石級,反正上到牌坊也沒有什麼好看,只在樓梯前求其影幾張相打卡。反而對大三巴前的英記餅家的史諾比專門店更有興趣,一來有冷氣涼二來阿仔鐘意玩史諾比。原本想去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去到才發現正在裝修關閉了,過期旅遊書害人不淺,更要命是Google地圖也沒有說它關閉了,害我們白行一趟。皇天不負有心人,從博物館行回去金莎坐巴士途中,竟然發現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專門店,就在友誼大馬路的賽車控制塔地下,一個在Google地圖上不存在,網上搜也尋不到的真正隱世禮物店,印有大賽車標誌的記念品價格合理,買來作手信好過買餅買肉乾。

新馬路住大三巴路上人頭湧湧

大三巴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專門店

來到澳門當然要食葡國菜,以前去澳門一定去的木偶廳餐,嚴格來說是澳色葡餐,同港式西餐一樣不夠正宗。我們完全沒有上網找食評,在大三巴附近偶然發現這間Mariazinha正宗葡國餐廳。看餐廳內裏的食客,大部份是鬼佬,沒有強國旅客,再看看餐牌,只有葡文,沒有英文中文,更加沒有殘體字,就知道這間餐廳有好西食。葡文餐牌不用擔心,待應會用中文講解每道菜色。食物價錢不便宜,但物有所值,肯定好食過木偶(這門檻甚低)。吃完晚飯就回酒店拿行李就去碼頭坐船回港,港珠澳大橋試一次無妨,始終都是坐船舒服。氹仔碼頭比舊外港碼頭方便,酒店坐免費穿梭巴士很快就到。氹仔碼頭有十六個停泊位,但只有一號閘有用,每半小時一班船前往香港,又是另一隻小白象。坐噴射船搖下搖下,加上一整天四圍去很累,一開船就睡著了,睜開眼睛已回到香港,就這樣結束了澳門兩日一夜之旅。

瑪利亞正宗葡菜

使用率只有十六分一的氹仔碼頭

坐噴射船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