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運動

輕羽飛揚

以運動為題材的動畫有很多,足球、棒球、網球、游水、跑步,甚至哥爾夫球,什麼類型的運動也拍過,終於輪到羽毛球了。我喜歡打羽毛球,所以很有興趣看這套「輕羽飛揚」拍得如何。故事是很王道的高中學界比賽,北小町中學羽毛球隊的故事,很例牌一班萌女打羽毛球。故事行雙主角路線,一個是性格扭曲的防衛型天材,另一個是非常努力的全攻型球手。除了打球風格南轅北轍外,屬性亦有很大反差,一個軟綿綿長髮蘿莉,另一個就強氣短髮巨乳,總之百貨應百客,總一個萌倒粉絲。

主線就是很公式的打比賽,其他運動動畫應有的元素都有,不愛打球到找到打球的原因,打克服打輸比賽的心魔,隊友之的的羈絆,外宿集訓,澡堂服務鏡頭,傲嬌敵役,教練春風化雨等等,最後高潮當然是兩個主角對打。劇中的羽毛球比賽拍得很認真,活用真正打羽毛球的戰略和球技,也有點兒天馬行空的絕招,例如向後跳雙腳離地御力擋波,有點跨張不過仍算是合理笵圍。

除了主角外球隊的其他成員的戲份也好看,四眼高妹的球技明顯給兩位主角比下去,但她那場比賽雖然打輸反而最好看,很期望看到她的成長追上兩個主角。劇中的愛情線由打球水皮的學妹負責,很青蔥地愛上兩個男隊員其中一個,作為故事的點綴。男隊員全屬客串性質,球技不太好也不太差的普通人,很喜愛打球但為升學煩惱,不似主角般可以除了打球外什麼都不用理。很單純的劇情但拍得很窩心,高中生玩運動就該是這樣子。

只單獨計算動畫去評價,「輕羽飛揚」是部優異的作品。唯一敗筆是綾乃母親那段。女子羽毛球十連冠,一天忽然拋夫棄女離家出走,原來是不想女兒依賴她打羽毛球。於是搞到綾乃性格分裂,平時人畜無害人見人愛,落場打球認真起來反面腹黑,落差實在太大,觀眾有點難以接受。不過據說原著也是這樣安排,作者開頭沒有想太多隨手寫伏筆,想不到漫畫受歡迎繼續連載,已經盡力勉救但回天乏力,觀眾只好接受那牽強的理由。

女生打羽毛球的故事就是好看,很想有第二季啊。

全力扣殺

FullStrike

以羽毛球為題材的電影,不論古今中外,皆鳳毛麟角,上網查問Google大神,只有一套十幾年前印尼出品,《全力扣殺》是全球第二。我身為羽毛球愛好者,自然想看看《全力扣殺》拍得好何。戲中一眾演員,鄭伊健,何超儀等,連導演郭子健,全是圈中知名的羽毛球發燒友,拍一套打羽毛球的電影,自已開心又餘,又可以搵真銀,很理所當然。

《全力扣殺》是羽毛球版的《打擂台》,故事大網,角色設計和攝影風格都同出一轍。很多影評說郭子健抄自已冇新意,但從商業角度去看,羽毛球是冷門題材,若果走日式熱血青春的路線,不過在香港肯定是死路一條。既然最重要是羽毛球這個題材,倒不如新瓶舊酒保險些,玩cult玩懷舊功夫片風格。反正《打擂台》是零名星的小成本製作,就當《全力扣殺》是改良版《打雷台2.0》好了。可能我很多年前看《打擂台》,除了那幾句金句「強身健體﹐可以行山﹐游水﹐踩單車﹐練武係用來戰鬥」,「唔打就唔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你明唔明?過多幾廿年你就明」,細節早已忘記得七七八八,所以看《全力扣殺》看得十分開心。抄不是問題,最緊要係抄得好唔好。

林敏聰和鄭中基很好笑,甚至連肥谷都比主角鄭伊健和何超儀搶戲,娛樂性豐富,沒有悶場。反正他們兩人從來不是演技派,觀眾都不會對他們有什麼要求,鄭伊健扮下浩南哥型下,做生招牌便足夠了。不同《打擂台》的硬橋硬馬的比武,戲中的羽毛球比賽場面,很明顯與真實羽毛球比賽不同。在氣氛張力和搞笑之間,我認為做到一個不錯的平衝。不過在沒有其他電影可作比較之下,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練功那段很頂癮,尤其是林敏聰的砍豬肉練扣殺,超級搞笑,可惜太短。若果可以加長些,多幾個鬼馬有趣,又不失真實的練功怪招,就大大加分了。

電影的中心思想,不計輸贏,喜歡打就盡力去打,不需要問原因,出於最單純的愛好,正正是運動精神的核心價值,與《打擂台》精神上一脈相承。戲中最能把這個精神發揮出來的,不是「浪漫失敗者」的主角們,而是成套戲都騎呢搞笑的鄭中基。在換人賽制中的最後一分,鄭中基原本打算繞起雙手不接球,利用賽制漏洞對手因為沒有人可換而自動落敗。可是他的拍擋罵醒了他,若果用這種方法來贏比賽,當初的訓練又有什麼意義呢?贏就要贏得光彩,打就要全力以赴。然後一如所料地,輸了分贏了比賽,鄭中基茫然若有所失的表情,面對訪問時的無言,這幾個鏡頭真係好演技,可以拿影帝。他回到座位對萍姐講:「我一直以為我拿到冠軍,就冇人會再睇我唔起。拿到後,又覺得無乜分別。同佢地練習,搏命咁打波,又流汗,又幸苦,又腳軟,反而覺得好實在,真係百思不得其解」,就係呢一段,從勝利者的角度去看整件事,讓《全力扣殺》比《打擂台》向前行多一步。

最後不得不吐嘈,我知李寧牌贊助片中球拍,不過真正愛打羽毛球的人,只要有能力負擔,球拍一定係用Yonex,絕不例外。

淺說冰壺

(為慶祝加拿大男女冰壺隊,橫掃索契冬奧雙雙贏取金牌,寫這篇文章向香港人推介冰壺這項運動)

說起冰壺,香港人大慨只會在每四年一度的冬奧,才會記起有這樣的一項運動存在。而玩過冰壺的香港人,不計從加國回流那些,大慨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香港人對冰壺的印象,第一是比賽又慢又悶,第二是運動員拿著掃把在冰上擦地的模樣很可笑。網上更不乏一些喜歡惡搞的網民,在家中拿著水煲掃把扮玩冰壺拍照搏君一笑。

我不是冰壺運動員,連業餘嗜好也談不上,只是在公司team building活動時玩過幾次。畢竟冰壺是除了冰上曲棍球外,加拿大引以為傲的另一項國技,在這裏生活了這麼多年,學懂觀看冰壺賽事算是基本生活常識。冰壺悶不悶這個問題,其實很見仁見智,若果懂得玩這個運動,又或者是關乎國家榮譽的國際大賽,冰壺比賽可以很精彩,甚至乎緊張刺激。對!只要你關心你支持的球隊,看著兩隊你取一分我取一分,不鬥到最後一局還未知勝負,分數的數字本身就是很緊張刺激的一回事。有試過從收音機聽波的朋友,又或者試過因工作關係不能看直播,只能偷看網站文字描述即時賽果,便會明白我說什麼。

平心而論冰壺比賽的可觀性,當然不可能和足球,冰球,籃球,網球等熱門運動比較。不過既然捧球,高爾夫球,桌球,甚至保齡球也有人看,那冰壺怎樣也不可能比那些運動沉悶吧。不過前提是至少要看得懂電視畫面中發生什麼事,所以以下我便粗略地介紹冰壺的玩法。說起和冰壺最接近的運動,應該是香港人熟悉的草地滾球,兩者的遊戲方法大致相同,都是把冰壺(木球)推出去,最接近紅心(白球)那隊便取分數。遊戲策略也是大致相同,可以大力撞開對方的冰壺(木球),也可以細力讓冰壺(木球)停在已方的冰壺(木球)前當防衛,亦要很有技巧地旋轉「落西」讓冰壺(木球)走孤道繞過障礙。分別是一個用木球在草地上玩,而另一個用幾十磅的花剛岩在冰上玩。

冰壺與草地滾球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木球在滾出去後,便沒有事幹等它自已停下來。在冰壺滑了出去後,則有兩名隊員左右兩邊追著冰壺,拿著掃把不停地擦冰面。大慨這是讓不懂冰壺的人最費解的部份,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呢?其實他們是在調較冰壺滑行的軌道,當掃把摩擦冰面時,會把冰面融化減低阻力,讓冰壺滑得更快去得更遠。亦會因左右的阻力不同,微調改邊「落西」的孤道,能夠偷位攝入對手冰壺之間的罅位,一下子把賽局形勢扭轉。不論對手有多少個冰壺在籃圈內,只要你的冰壺最近紅心,那局對手便一分也沒有。當你的冰壺神乎奇技地繞到對手的冰壺後面,那麼前面對手的冰壺便成為你的盾牌,你就不怕對手撞開你在紅心的那個冰壺了。

把冰壺推出去的運動員,要力度和「落西」控制得恰到好處,太慢連籃圈也滑不到,太快則滑過紅心出界,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十分講求技巧。但不要以為拿著掃把擦地的部份很容易,電視上看起來冰壺好像滑得很慢,但在賽道上冰壺其實滑得很快,在冰上靠走路一定追不上,分分鐘還滑倒跌過四腳朝天。所以擦地的運動員要穿特制的滑底鞋,才能與冰壺一起滑出去。(題外話,專業冰壺運動員當然擁有一雙冰壺專用的滑底鞋,但冰壺場不似保齡球場有鞋租,那我這種好日也不玩冰壺一次的人也有辦法,便是用牛皮膠紙貼鞋底,效果不錯一樣很滑。)在冰壺比賽擦地的時候,不時聽到隊長在後面吆喝大叫,他是在指揮擦地的隊員,應該擦多大力和何時停止擦。擦地的隊員忙著追冰壺,後面的隊長才能一覽全場看清所有佈局,決定應如何微調冰壺滑行的軌道。

在香港想玩冰壺大慨沒有可能,而玩冰壺的技巧我這個門外漢也說不上來。但如果遇到電視上剛好播放冰壺比賽,希望大家對冰壺知多一點點,不必認定冰壺很悶不好看,又或者取笑拿著掃把擦地的運動員,這篇文章便算是功德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