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港產片

飯戲攻心

子華神終於打破票房毒藥的魔咒,憑著《飯氣攻心》成為香港最賣座電影的男主角。上年在戲院上映我萬分期待,終於等到影碟推出讓身在海外的觀眾也有機會看。最難得是我那個中文不是很好的竹星仔,也很喜歡看這套他未必完全聽得明白的香港電影,一樣可以笑到咔咔聲。可以趁機向他宣傳香港文化,增加他學習中文的動力。

電影有很濃厚的舞台劇的慨視感,大部份情景是一張飯桌六個人三對情侶。故事就有點兒跨張兼搵戲來做,結尾又有點兒忽然斷了的感覺,不過舞台劇劇本為突出主題,這也是很常見的表演手法。而每一段分開獨立來看,真係非常好笑,笑到肚痛,笑亦到標眼水。兩兄弟幫手屙尿那套簡直神作,勾大嫂勾二/義嫂很無厘頭但好笑,當然還少不了子華神的金句。戲中也夾雜著不少感人位,只要不太深入追究人物關係,亦很觸動人心。特別是黃子華說「好耐冇人問過我開唔開心」,真是引起不少中年人的共嗚。

六個演員全是好戲之人,子華神今次的演出比較收斂,以前他太過搶戲令電影失平衝。估不到唱歌出身的王宛芝可以那麼搞笑,她親自聲演的偽日本歌更讓我去Youtube一看再看,不過現代煮飯婆兼摩登童養媳人設太過超乎現實。喵喵林明禎不只是花瓶,可以說是貫穿整套戲的靈魂人物,從局外人的角度去帶出事件的荒謬。二佬和三弟恰如其份做笑位下把,三兄弟有笑有淚最有火花。鄧穎欣相比下最弱戲,不過她本身也是影后,演出也很專業,只是對手實在太強,當今香港娛圈除了她,大慨其他沒有能勝任的女演員。

我很少看港產片,我對港產片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港產片大部份是垃圾的年代。希望新一代港產片面向本土觀眾,不再盲目追求人仔票房,讓香港電影產業重拾昔日的光煇吧。

明日戰記

早前「明日戰記」在戲院上映,由於大家都很喜愛古天樂,不想辜負他的一番心血,出錢出力拍香港第一套特技科幻片票房失利,所以網上評論大多避重就輕,大讚小彈幫手宣傳。近日電影登陸Netflix,我自然要幫古仔衝流量,返正之前還未有機會看。劇情合理性方面就不用我再去鞭屍了,故事的中二尷尬程度到盡頭就成為cult作,「我就是天幕,天幕就是我。」更成為本年度最meme的萬用金句。

單純從動作片的角度去評論,香港的電腦特技在視覺效果上,大慨到荷里活中型電視作品的水準 ,不要苛求有Marvel電影的級數。最大問題是導演和武術指導在鏡頭的運用上,很有舊式港產警匪片打拳頭交的慨視感,與機甲科幻的設定看起來格格不入。不是說不好看,華洋混合大雜薈是有一定的新鮮感,但忽然慢鏡那種港產片表達手法,整體上是拖慢了動作場面的節奏,立意耍帥結果表現卻很老土。

第一場動作是直升機追顯影彈,鏡頭角度剪得太過零碎,天外魔花的觸手打落直升機很雜魚feel,死症是任務本身太過無聊,一點緊張刺激感也沒有。第二場在醫院打外星異形逃亡,做到外國B級片的一般水準,不過略嫌噴得不夠多血。反正一早可以無視劇情的合理性,讓多幾個空戰隊員墮機生還去醫院,給怪獸咬死電影會好看多了。至於亂入電影的小女孩,算了吧,一早講了不要去嘗試質疑故事內容,只要看不要問。

第三場古仔和劉青雲有講有笑,開機動裝甲玩跑酷尋寶,屬於過場性質的動作戲,太長有點拖戲,刪減一半時時就差不多了。最後兩場動作是全片精華,沒時間的朋友以前可以開2x甚至3x快播,專心欣賞這兩場動作戲就可以了。在成為未來癈墟的東區走廊,開著一台疑似衝鋒車拍飛車追逐場面,完全是港產片的拿手絕項,只是把壞人換了做機械人,千萬不要問為什麼有高科技裝甲服,還要機械人打牶頭爛仔交。最後一場在疑似中環決戰大型四足機械坦克,其實我也看不清楚到底打了什麼,總之見到中環大爆炸就看得開心過癮。

Netflix的電影出名多爛片,反正播來看又不花錢,通俗無腦娛樂不需要太高要求。不論電影故事如何地爛,點都好睇過無線的垃圾劇集。請大家支持一下古天樂,讓他有機會拍續集「後日戰記」,讓他能夠活用今次吸取的教訓,花多點時間弄好劇本,拍出一部合格的港產科幻電影。

真·三國無雙 (電影)

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無雙,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雖然三國題材早已拍到爛,難得今次光榮正式授權,好唔好睇點都要支持,就算只看打鬥動作場面,看看角色跟遊戲的還原度如何也好。電影只講三國早期的故事,上半場黃巾之亂先打一場,然後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亡,寧教天下人負我。下半場戲肉十八路諸候討董,前菜溫酒斬華雄,主菜三英戰呂布,最後一幕無厘頭skip幾年以煮酒論英雄作結束。要講劉備和曹操兩個主角,這幾場戲是基本必盤,雖然沒有人不識三國的歷史,不過如果真係未睇過三國,恐怕會看得一頭霧水。反正這套電影也沒有人入場為了看文戲,過場拖時間得啖笑,完全不值一提。評價這套電影的好壞,只有兩個標準,打得好不好看,有沒有對得住《三國無雙》這塊招牌。

這套電影的特效以合拍片來說不錯,當然與荷里活頂級製作仲差一大截。開場黃巾之亂打得最好看,第一次在戲中見真人開無雙,關羽把大刀一揮畫圈,所有雜兵爆飛上天彈開,真係幾似打機。張角施法令黃巾士兵變喪屍,成堆喪屍拉住董卓隻馬,跨張到好離譜但勁似《甲鐵城》。呂布追捕曹操玩頭文字馬,騎到隻馬甩尾掟彎,又扮電單車片低跣過去,算是另類爆笑經典。最後一戰千軍萬馬,但全部都係電腦特效,真係同睇打機差不多。去到這時候再開無雙,雖然更多人飛天更跨張,但新鮮感已過有點視感疲勞。三英戰呂布就名乎其實打飛起,那已經不是三國無雙的打法,變成了《龍珠Z》的打法。呂布劈刀放閃電炮,關羽放火焰劍,張飛放風劍,劉備放水劍,元氣彈半空互撞大爆炸。明明三國演義是呂布敗走,電影卻變成呂布贏緊,但係趕住返屋企放過三英,有冇搞錯。

論角色還原度,林雪演董卓,古天樂演呂布,呂良偉演袁紹,足足一百分,可以去ComicCon參加cosplay大賽,贏梗,尤其是呂布件盔甲,跟足遊戲的造型。其他角色是不知名大陸演員,張飛和關羽都算幾似,初初嫌關羽不夠高大威猛,不過結局關羽爆衫騷肌肉,原來佢到幾大隻,OK收貨。曹操是跟遊戲著紫色甲,硬是覺得睇佢唔順眼,去到片尾曹操留翻小小鬚跟遊戲,當堂成個人醒目晒,原來佢之前漏左撇鬚。套戲第二個最唔似樣係劉備,唔好以為著件綠色衫就係劉皇叔。最唔似樣梗係貂蟬,唔係話個女仔唔夠靚,但係三國無雙中嘅貂蟬明明著晒甲好打得,點會係戲中病弱尋死的女子呢。很多人批評劉嘉玲的鑄劍堡主多舊魚,我反而覺得沒有問題,玩遊戲也有說書人同過場字幕,鑄劍堡主出鏡不多又不佔時間,反正總要有把畫面外的聲音去擔當解說。

我認為反正成套電影個故事冇頭冇尾,不如索性cut晒D文戲,淨係拍一場繄接一場的打鬥,仲好睇。好難講這套電影會唔會拍續集,至少要應該拍到董章死了嘛。

乜代宗師

《乜代宗師》上映的時候,引發黃子華是否黃絲的爭議,有觀眾甚至揚言要杯葛電影,時隔大半年相信也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了。縱觀各大小影評對這套電影的評價,大多數避重就輕,最多加多句誠意可加,電影好不好看早己心中有數。我身為黃子華擁躉,當然要看這齣電影,反正也沒有可能比《一蚊雞保鏢》更爛吧。電影不是不好笑,只是不是我心目中黃子華式的笑料,反而似是九十年代舊港產片那種白痴低能笑法。黃子華的笑料一向有腦有深度,棟篤笑固然超正不用講,就算當年無記的劇集,也是句句金句醒神。看完成套《乜代宗師》,你有記得什麼精警對白嗎?

主角黃子華真的不適合用肢體語言去搞笑,那是王祖南或者以前陳百祥的級數,放在黃子華身上很格格不入。反而戲中綠葉就交足功課,比黃子華更好笑。老師傅許紹雄是成套戲演的最傳神,練馬步貞操帶是成套戲最好笑的地方。蝦頭師承詹端文浮跨的演技一向不是我那杯茶,把同專家Dickson放在一起又有很微妙的對比。前妻周家怡的戲份有點九唔搭八,但她每次出場都超大反差很有喜戲效果。女主角劉心悠是成齣電影的最大驚喜,《阿嫂》年代我已經喜歡她,基本上是戲中唯一懶正經唔搞笑的人,不過她的作用就好似定海神針一樣,令故事不會因為只顧搞笑而失控。

至於電影的故事講乜?算把啦,睇預告己經完全戲透,枉論要求戲情的合理性了。頭六十分鐘的笑料全是新瓶舊酒,幸好最後一場黃子華大戰劉心悠,係有些估佢唔到的笑位,總算是臨完場挽救了成套電影,擺脫了爛片的污名。黃子華真係唔適合拍戲,不過拍戲是他的追夢理想,所以好唔好笑都要支持。

棟篤特工

黃子華雖然開棟篤笑坐無虛席,幫無記拍電視劇又例牌收視高開,不過他素來有票房毒藥之名,之前他每一套主演的電影都票房慘淡。今次《棟篤特工》票房超過四千萬,黃子華終於一洗污名,可以光榮引退電影圈。今次《棟篤特工》賣座,可能正正因為電影非常不黃子華,沒錯是黃子華當主角,但電影本身走傳統大堆頭搞笑賀歲片路線,務求一百分鐘笑聲四起絕無冷場,熱熱鬧鬧胡胡混混觀眾開心散場。電影沒有子華神那有點深度的冷笑話,沒有一矢中的的精警金句,反而更多是黃子華周星馳上身,扮鬼扮馬硬滑稽逗觀眾發笑。

與歷來的大堆頭賀歲片一樣,不要強求電影有合情合理的故事,劇本的作用就是把每劇戲串燒起來,然後讓每場戲來客串的明星盡情發揮。電影宣傳的什麼特工救香江,惡搞占士邦經典場面等等,對不起,在預告片中已經看過晒,戲中餘下的其他場面,就像是繼繼續續在看歡樂今宵搞笑短劇。每個短劇質素參差,有些的碓十分好笑,例如楊千樺演方麗娟抄牌那段,有些則是靠明星的配搭有噱頭,如龍婆搭波多野結衣,不過更多只是賣核突賣肉麻當有趣,例如阿旦扮女人,子華扮毒男,酒店捉姦玩到爛的舊橋等等,不知那幾場戲是否外判了給王晶寫劇本,很有九十年代垃圾笑片的風格。

劇中除了有一向和黃子華搭檔搞笑的御用配角,今次大膽起用不少新一代網絡紅人,在劇中見到達哥,專家Dickson,盤菜瑩子,很有新鮮感,不過他們的演技就不敢恭維,他們賣的是網絡人氣。女主角余詩曼早年在《絕代商驕》中與黃子華演過對手戲,今次相對比較上有進步,氣場上能夠食住黃子華。一來是角色設計的加持,余詩曼演香港保安局長,角色本身已屬強勢型。二來黃子華近年演出有所收歛,不像以前那麼鋒芒外露,才沒有上次那麼一面倒。不過這一次黃子華似乎在打讓賽,及不上當年黃子華馬力全開,同嘟姐或蔡少芬鬥戲擦出火花般好看。找余詩曼當女主角,完全是出於大陸市場考慮,現役港產一線女星,要數她最有號召力。不過這套戲賣點是子華神,女主角應該找個能襯托他的人選才對,反而不用太擔心女主角是否有足夠卡士。我心中有個很好的人選,要找女演員飾演警隊一姐,當然是陀槍師姐藤麗明最夠資格了。藤麗明天生強氣,應該同黃子華旗鼓相當,有排鬥戲。

《棟篤特工》叫座不叫好,觀眾餓子華神甚久,好好醜醜都會收貨。不過我對子華神有所期望,這套戲很明顯讓我大失所望了。某程度上賀歲片本應如此的爛,也算是意料中事吧。

麥兜飯寶奇兵

家有小孩,很自然會看中文卡通。麥兜是老字號港產卡通片,有新戲推出,當然要陪阿仔一起看。自問尚算仍有童真,之前的《我和我媽媽》,《噹噹伴我心》都看得很開心,甚至那套評論好壞差半,講麥兜去武當學功夫的《麥兜响噹噹》,我都覺得幾好看。今次這套《飯寶奇兵》,是我第一次覺得麥兜好悶,笑話唔好笑,低能無聊兼浪費時間,不過阿仔似乎不介意,只要是卡通就照看如儀。

今次《飯寶奇兵》的最大敗筆,是除了主角是麥兜,有麥太,校長,Miss Chan Chan客串出場外,完全不感覺不到舊日熟悉的麥兜。麥兜麥太的精警語錄欠奉,一眾可愛的春田花花同學仔消失了,反正都是當路人甲乙丙,大可讓他們繼續當鮮魚行小學的同學。最讓麥兜迷氣憤的是,麥兜見異想遷,拋棄Mary女朋友仔變了Lisa。其實源用Mary牛對故事沒有影響,不知何解要為轉而轉。

麥兜的故事主線一向不是重點,重點把場景串連起來的笑料。今次不知是要遷就大陸市場,還是謝立文創意乾溏,戲中笑位多數是夾硬唧人笑,肉麻當有趣,而且密度不夠,又重覆使用,麥兜不好笑就是死罪。這套麥兜不再是大人小孩都愛看的親子卡通,而是全面低齡向的幼兒卡通。大人不愛看不等於不好看,更加不能用一般寫影評的標準,幼兒卡通有其市場價值。我個仔看扎肉超人出場,飯寶機械人打怪獸,也看到咭咭聲笑,睇完仲跟住跳SORRY舞,只是家長要很痛苦地苦太子看電視。

全力扣殺

FullStrike

以羽毛球為題材的電影,不論古今中外,皆鳳毛麟角,上網查問Google大神,只有一套十幾年前印尼出品,《全力扣殺》是全球第二。我身為羽毛球愛好者,自然想看看《全力扣殺》拍得好何。戲中一眾演員,鄭伊健,何超儀等,連導演郭子健,全是圈中知名的羽毛球發燒友,拍一套打羽毛球的電影,自已開心又餘,又可以搵真銀,很理所當然。

《全力扣殺》是羽毛球版的《打擂台》,故事大網,角色設計和攝影風格都同出一轍。很多影評說郭子健抄自已冇新意,但從商業角度去看,羽毛球是冷門題材,若果走日式熱血青春的路線,不過在香港肯定是死路一條。既然最重要是羽毛球這個題材,倒不如新瓶舊酒保險些,玩cult玩懷舊功夫片風格。反正《打擂台》是零名星的小成本製作,就當《全力扣殺》是改良版《打雷台2.0》好了。可能我很多年前看《打擂台》,除了那幾句金句「強身健體﹐可以行山﹐游水﹐踩單車﹐練武係用來戰鬥」,「唔打就唔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你明唔明?過多幾廿年你就明」,細節早已忘記得七七八八,所以看《全力扣殺》看得十分開心。抄不是問題,最緊要係抄得好唔好。

林敏聰和鄭中基很好笑,甚至連肥谷都比主角鄭伊健和何超儀搶戲,娛樂性豐富,沒有悶場。反正他們兩人從來不是演技派,觀眾都不會對他們有什麼要求,鄭伊健扮下浩南哥型下,做生招牌便足夠了。不同《打擂台》的硬橋硬馬的比武,戲中的羽毛球比賽場面,很明顯與真實羽毛球比賽不同。在氣氛張力和搞笑之間,我認為做到一個不錯的平衝。不過在沒有其他電影可作比較之下,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練功那段很頂癮,尤其是林敏聰的砍豬肉練扣殺,超級搞笑,可惜太短。若果可以加長些,多幾個鬼馬有趣,又不失真實的練功怪招,就大大加分了。

電影的中心思想,不計輸贏,喜歡打就盡力去打,不需要問原因,出於最單純的愛好,正正是運動精神的核心價值,與《打擂台》精神上一脈相承。戲中最能把這個精神發揮出來的,不是「浪漫失敗者」的主角們,而是成套戲都騎呢搞笑的鄭中基。在換人賽制中的最後一分,鄭中基原本打算繞起雙手不接球,利用賽制漏洞對手因為沒有人可換而自動落敗。可是他的拍擋罵醒了他,若果用這種方法來贏比賽,當初的訓練又有什麼意義呢?贏就要贏得光彩,打就要全力以赴。然後一如所料地,輸了分贏了比賽,鄭中基茫然若有所失的表情,面對訪問時的無言,這幾個鏡頭真係好演技,可以拿影帝。他回到座位對萍姐講:「我一直以為我拿到冠軍,就冇人會再睇我唔起。拿到後,又覺得無乜分別。同佢地練習,搏命咁打波,又流汗,又幸苦,又腳軟,反而覺得好實在,真係百思不得其解」,就係呢一段,從勝利者的角度去看整件事,讓《全力扣殺》比《打擂台》向前行多一步。

最後不得不吐嘈,我知李寧牌贊助片中球拍,不過真正愛打羽毛球的人,只要有能力負擔,球拍一定係用Yonex,絕不例外。

野狼與瑪莉 / 宅男女神殺人狂

1_7943

港漫除了傳統打書不堪入目之外,港漫還是有值得一看的漫畫。鄭建和的「野狼與瑪莉」,三期完短篇作品,是近年港漫的經典。漫畫家宅男在家中意外殺死好友,用慢火烤熟的方法去毀屍滅跡,期間意外發現好友與女朋友有路,女朋友找上門撞破屍體,而前來調查的警察竟然是殺人狂。這本漫畫非常重口味,很cult,很血腥,很黑色幽默,變態的笑位不是人人接受得了,但愛好此道的人自會樂在其中,擊節不已。

這本漫畫會改篇拍電影有點意外,不過小成本Cult片一向有市場。電影由台灣電影公司投資,大慨依賴大陸合拍片的香港影壇,沒有膽色和眼光拍這個故事。電影的環原度十分高,漫畫中的名場面一個不少,監獄壯男,菊花變太陽花,烤屍擺pose,鋼筆殺人等,變成真人更富喜劇效果。電影更追加一些超重口味的場面,切J噴精,敲碎黑炭J,更加瘋狂更加好笑。有人會投訴要廣東話才夠原汁原味,不過這個故事本身構思出色,Cult是普世的語言,超越香港文化的限制,國語對白無損故事的味道。

兩個男主角是台灣新人,兩個我都不認識。演殺人狂的朱俊丞,與漫畫的角色倒很匹配。女主角是連詩雅,與漫畫的女主角雅詩同名,不知是巧合還是導演特別找她來演。這類二級半要裸露賣性感的角色,連詩雅在「喜愛夜蒲」也拍過,沒有什麼特別,最讓人驚喜是她想殺人那一幕,原來她的喜劇細胞也不錯。漫畫版用開方式結局,有點落雨收柴,對比之下,我更喜愛電影版的原創結局。殺人二人組四出殺人拍照,很有早年彭浩翔的影子。最後一幕野狼與瑪莉的電腦對話,漫畫家下決心殺死殺人狂,重獲自由重過正常人生,便很有諷刺意味,殺人者被人殺,讓故事更加完整。

希望鄭建和在連載長篇打書,賣書搵飯食之餘,有空多些創作這類破格的短篇作品,為港漫爭一口氣。

 

竊聽風雲3

「竊聽風雲」拍了三集,每集都是不同的故事,不過起用相同的演員。第一集的吃重的角色是隊長劉青雲,第二集換了要代父報仇的吳彥祖,今集終輪到上集當路人的古天樂擔正。比起前兩集這集中竊聽的成份少得可憐,不如索性改名做「手機駭客風雲」,一句背後有全港四大地產商做後台,便可以截聽任何一間電訊商的手機,要聲有聲,要畫面有畫面,連用打機也可以即時轉播,這竊聽科技未免太過鬼扯,讓戲情發展完全一面倒,與拿機關槍屠殺手無寸鐵的對手無異,令劇情張力大打拆扣。

無可否認,劇本的背景很有話題性,新界收地,起丁權大廈,很自然讓人聯想到地產霸權,與發展新界東北等新聞,戲中亦有不少諷刺時事的對白,輕易地引起觀眾的共嗚。可惜主線故事十分簿弱,沒有幕後大奸角主角沒有對手,流水帳式把故事說完便收工完場。電影的開局看似宏大,發展下去卻不過是家族公司的內鬥,利益分不均,籠裏雞作反,陸氏四兄弟表面上替六國集團做事,暗地裏想另起爐灶取而代之,葉璇飾的六國集團太子女便叫古天樂幫手查內鬼,把他們揪出來一網打盡。

原本以為六國集團的大水喉,大陸富商萬總會是最後大鱷,結果他完全是個路人,還要是一個心地很好的路人,返而太子女狠心殺父才叫人意想不到。因為鄉下人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思想,太子女不惜代價要讓集團上市,好用財技把身家從老父身上轉移到自已名下,雖然作為主線的陰謀弱勢了點,不足但倒也合情合理。至於三位男主角,感覺他們像是掛名當主角的男配角,吳產祖毫無存在感,古天樂完全像扯線公仔,劉青雲演鄉下佬倒有點喜戲感。至於另一個女主角週迅,純萃花瓶可以不用理會。反而配角方中信和林家棟很搶鏡,但林嘉華則格格不入,與其他三人比老了一截,像是叔父多個似兄弟。有他這個年紀大的坐鎮,劉青雲當四兄弟的頭頭沒有說服力。

幸好麥兆輝和莊文強說了,竊聽系列不會再開拍第四集,第二集比第一集差,第三集比第二集更差,如果有第四集的話,實在不存厚望。還是在竊聽系列徹底爛掉前,在此劃上句號,為觀眾留下一點美好印象。

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電影)

我過看「紅Van」的小說,知道結局最終爛尾。我也看過不少「紅Van」電影版的影評,知道電影有頭無尾,陳果只拍了上半集。明知前面遍地地雷,依然無懼向前走,所以看完電影我沒有失望,因為早已把心態調節好,欣賞一齣港產cult片,不能用平常看故事的心態去評價。

電影的畫面很震撼,平常我們熟識的香港是一座不夜天的城市,不論什麼時間都人多車多。電影中整個香港忽然變成空無一人的死城,只剩下一架紅Van和車上的十七人。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營造出這十七人,在空城中孤獨無助恐懼的感覺。每一個角色的行動和想法,都帶有你我他的影子。讓觀眾不禁想,若果易地而處,你身在紅Van的世界,你又會做什麼呢。電影中加插原著小說沒有的細節,例如眾人犯私刑處決強姦的一幕,絕對是神來之筆。在法律和警察都消失了的世界,私刑是眾人彰顯公義,還是瘋狂式的復仇,找個出口發洩心底的黑暗。劇中三個老劇骨,肥佬司機林雪,過氣大佬任達華,神婆惠英紅,都有超水準的演出,希望他們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能夠拿個最佳配角。

可惜電影細節豐富,仍然不足以掩飾主線的單薄。我明白cult片要死人,人體自燃,變喪屍碎開,全身發紫,手腳變泡,各種死法應有盡有,就算死得不明不白,為死而死亦無可厚非。但各人的死狀完全唔協調,到底是什麼古怪病毒,病徵完全沒有共通點。整個故事的最大謎團,紅Van如何去了2018年,全香港的人為什麼消失了,防毒面具人是何方神勝,教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雖然不能夠怪責陳果,因為原著也是這麼無厘頭。只是看小說的時候,有作者加插似通不通的旁述,不如電影表達出來那麼直接荒謬可笑。

電影最大的敗筆,是臨完場那幕追車,紅Van決戰裝甲車,陳果自已加上去,完全是畫蛇添足。CG特技太假也算了,始終是小成本製作,不能苛求有荷里活水準。裝甲車的司機是白痴嗎?五台裝甲車對付一付紅Van,竟然全部裝甲車都自爆退場。印像中小說只有一台裝甲車,然後是什麼在追車時,肥佬司機有熟悉道路的優勢,讓裝甲車閃避不及滾下山,這個劇情的展開合理多了。

我估「紅Van」應該沒有下集了,一來陳果自已也說沒有錢拍,二來下集的故事更犯駁,更加不合理的地方。現在這樣把謎團放棄不理,來個開放式的結局,保持獨守空城的絕望感,比要強求真相亂來解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