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傳統右派新自由主義的人﹐馬國明則是研究班雅明起家的新左派﹐除了最後幾章關於民主自由這些普世價值﹐我極不認同他書中的大部份觀點。畢竟他是讀歷史系出身﹐無可避免沾了歷史人的霉氣﹐過份眷戀舊日的美好時光。他在書中多處哀悼被時代淘汰的舊式生活﹐很感性地多愁善感懷緬舊事物﹐不過我看來似在為賦新詞強說愁。有十五萬人送別天星小輪碼頭﹐不過正如大多數香港人一樣﹐他們只不過受羊群心理感染出來懷舊熱鬧一番。若果政府說把天星碼頭填海賣地起商場﹐賣地收益平均攤分給全港市民﹐每人可以分到千多元﹐相信那十五萬前來送別的人﹐也會很現實地收錢拆碼頭。只有一小部份感情用事的人﹐才會為一些沒有實際價值的舊東西﹐妨礙城市發展與全港市民的荷包作對。馬國明自譽是文化人﹐正如很多文化人一樣﹐他也是生活在象牙塔的世界﹐追求的理想與社會現實割裂。這些問題在書府捨皆是﹐他提出的說法看起來很動聽﹐但完全經不起理性的驗証﹐違返最基本的經濟學和政治哲學理論。
在《重建也拆了一線生天》一文中﹐ 馬國明婉惜舊區重建讓一些小商戶沒法生存﹐他用醬油店作為例子﹐說老字號小本經營價廉物美﹐是舊區窮人生活重要一環。很明顯他沒有讀過亞當史密斯﹐不明白分工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正因為老字號堅持小本經營服務窮人﹐才落得淪落被時代淘汰的命運。小商戶生產醬油沒有品質保障﹐師傅賭馬輸錢心情不好﹐很有可能會影響醬油質素。工廠大規模生產﹐有嚴格的品質控制﹐每一枝醬油也是品質的保證。小商沒有經濟效益﹐價格也不能與大量生產的工廠相比。唯一的出路就是主攻高檔市場﹐走高價的精品路線﹐與工廠貨鬥平只有死路一條。窮人應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努力進修學習工作脫貧﹐匠心獨運的手工藝產品﹐這些非生活必需品﹐要有閒錢時才可以享受。另一篇文章《冷氣房導致冷漠和悲情》也有同樣毛病﹐文中說小販日復一日製作小食﹐比工廠大量生產的好吃。可是無論一個人如何工多藝熟﹐難免會犯人類才會犯的錯誤。加上年復一年地做同樣沉悶的工序﹐對工作失去熱誠又如何會做得好呢﹖相反工廠用機械生產﹐只需要完善生產工序﹐每一件小食也能同樣美味﹐工廠更有閒錢去投資﹐研究如何改良小食的品質﹐製造出更新更好的小食。
馬國明在《自選車牌﹐拍賣的是悠閒》中﹐批評政府的添悠悶政策忽略窮人。可是他的邏輯完全本末倒置﹐政資只有人道責任照顧窮人的生活必需﹐悠悶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掙取。窮人不要眼紅中產有悠閒﹐那是高生產力獲得的成果。馬國明口中說的低收入人士﹐絕大部份人的窮貧是咎尤自取﹐他們可以撫心自問﹐有多少人年少時努力讀書﹐學習現代社會所需的知識﹖沒有錢還要學人講悠悶﹐怪不得一般人認為綜援養懶人了。馬國明不單政治觀念有問題﹐連基本衛生科學常識亦欠奉。《居高臨下的瞎蝙蝠》中﹐他認為橫街窄巷麵包店食物不斷釋出誘人香味﹐比大型商場麵包店的玻璃櫃更美好。天呀﹗他沒有讀過小學健教科嗎﹖食物必需要蓋好﹐妨止昆蟲細菌和街道上沙塵污染﹐每個麵包要獨立密封包裝才夠衛生。他不用擔心香味煙囪效應的問題﹐科學家已經在研發香味廣告。將來在不影響衛生下﹐市民逛冷氣商場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食物香味無可抗拒的魅力﹐誰說一定要過時的橫街窄巷。
馬國明的文筆不錯讀起來也有感染力﹐可惜內容只要細心推敲就會發現當中錯誤百出。評論文化政治的知識份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擁有現代社會求生技能的專業人仕﹐另一類是百無一用的傳統中國文人書生。文人多大話其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西方的浪漫主義思潮也是同樣戇居。很不幸馬國明有中國文人的特性﹐他信奉的新左派是浪漫主義的延續﹐中西合壁徹底地不切實際﹐怪不得讀他的文章會如此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