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篇 – 香港人对住房条件改善的绝望导致了今天的事

不为港独辩解, 但是有必要了解港独的土壤以根治这个问题。
链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

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
我小时候家里后面就是公主道上旺角劳工子弟学校。 可以看百科,这家学校在殖民地时期就挂着五星红旗, 天天早上放国歌。这学校办校宗旨就是解决劳工子弟失学问题。 后来也一直得到国家和党的支持和关怀,该校毕业生也一直很爱国,从殖民地时代过来到现在。香港爱国的中坚力量就是这些基层的子弟。人的忠诚远比资本的忠诚可靠。 资本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特别是联系汇率下的港币,一有啥风吹草动,就换成美金全世界跑没了。

第二件事
澳门回归前,其实真正管理澳门的是拿着赌牌的何鸿桑家和他背后的霍英东家族。还有围绕着赌场利益链产生的黑社会。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敢于打破既得利益。霍家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家几乎等同澳门一半GDP。澳门政府照样敢于打破得罪, 引入欧美先进赌场运营商,打破垄断。新的赌场加上中国经济崛起对外休闲旅游增加,全澳门人民得到的普惠性的得益。工作选择多了,收入增加,加上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福利做的好,在土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建立全民覆盖的公屋,回归后澳门没有拉下困难群众。所以澳门人民在回归后民生大有改善,也就是这样澳门高度认同中国和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后香港具体那一年走偏的,我也说不上来, 大体是江爷爷访问香港时决定去李嘉诚家里吃李家宴而不是去探访困难群众吧。

反正从那时候开始,国家宣传代表【大公,文汇】都是报道香港的繁荣安定,歌舞升平。香港的经济政策依然是偏着财阀们,生怕他们赚不到钱。好像在股票楼价节节高升下就是香港繁荣安定的象征,一国两制成功的证据。

然而在表象之下暗涌处处。 和股票不同,住房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基石之一, 由于香港的汇率制度,在美国量化宽松的经济下,香港实际变成负利率, 而房产是负利率时代最好的金融投资工具。这下可苦了香港基层了, 住宅变成了金融工具, 变成了世界有钱人利用香港低利率拱杆积累财富的手段。那就让基层和拥有住宅无缘了。不要说买,就算按年1.5%那么低回报率的租值去租。 接近中位数20倍的房价的租值依然是基层无法负担的。这就导致香港人普遍住房条件在过去二十年都恶化了。 你们看到报导的笼屋膛房不过是最恶劣的表现,就算那些可以负担独门独户的中产,他们的人均住宅面积也是低于健康水平的。

其他维护财阀的交通,基建,水电煤恶政就不一一细谈了。 还是回到住吧,其实住真的很重要, 没错私有地产是一种经济和金融工具,但是住宅地产和其他地产还是应该分开的。

住是重要的民生需求,细小的城邦经济让然民生需求完全跟着世界利率和发钞量走是很容易走偏的。 这一点新加坡政府就看的很清楚,而实行了组屋政策,把民生的住宅需求和世界经济金融隔离开去。让新加坡本地居民可以安居乐业。可惜香港政府完全不去学习,不但但不学习,自董建华先生下台后上台的曾荫权还变本加厉的缩减公屋(廉租房),居屋(经济适用房)。 房屋政策有延后性,恶果在2017年开始体现出来,轮候时间年年创新高 (17年4.7年, 18年5.5年,19年前留个月达到6年)。同期楼价飞涨, 市民开始对改善住房条件的可能性绝望了。而那些因为房租房贷压的生活喘不过气来的市民对政府是绝无好感的。

极端思想需要极端土壤, 而正是因为香港的极端恶劣住房情况为港独这样的极端思想提供了土壤。 年轻人要是有个美好家园,周末在家里情侣间温存一下,把家经营的更美好,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精力上街。上街就是因为家太小,在家待着不舒服,才要上街。 再加上中联办,【文汇大公】两报,还是很多假爱国,把爱国当做生意的建制派,老是报喜不报忧, 香港基层的生活苦况,从来没有在国家领导人口中表达关怀。国家说来说去就是维护一国两制保持繁荣。然而顶层繁荣的假象后面是底层生活的恶化,底层感受不到国家的善意和暖意。(其实国家对香港是有的,但是这些被中间人克扣掉了,传达不到底层的手上)。 香港的底层自然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十几年来的一路的忽视,住房民生这个火药桶终于因为偶然的政治议题而爆发了。

事到如今,烈火焚城, 港独当然要严惩。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最重要的是消灭掉滋润港独这样极端思想的土壤。还是那句话

中国哪里有困难群众, 哪里就该有中国共产党。 贫穷不是共产主义,贫穷也不是一国两制。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消灭贫穷, 但是增加社会公义,减少贫穷。 不是党的使命是初心吗?

就算是一国两制,党在香港也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