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投資賭博

分享我的投資心得,主要是把投資筆記整理寫下來,幫助自己去思考投資策略。不過投資,投機和賭博,三者也許根本分不開。

The World For Sale – Javier Blas, Jack Farchy

說在前頭,這本書很沉悶,不適合一般讀者。我是聽有聲書版本,不只一次我悶到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到了章末,要回帶重聽。我對投資商品交易很感興趣,這本書不會教你炒賣期貨,又或者如何分析礦股價格走勢,而是告訢你商品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讓你從宏觀的解度理解商品市場的結構。

其實在不久以前,直至二次大戰後,石油、礦產、糧食等,仍是國家級別的戰略資源,由半國營企業攏斷市場操控價格,不存在今天般連散戶也能投機炒賣的空間。我們新聞常聽到的油價,即是石油期貨是八十年代才面世。商品與股票或債券這些金融產品很不同,有實物交易受到現實世界的物理所規限,其價格必然遵守地經濟學上的供求定律。

不論是技術派睇圖炒出炒入,還是被動派買一籃子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很多人只知道投資有股票,完全忽略其他資產類別,懂債券的已經算是高級班了。商品是世界經濟運作的基礎,理應在投資組合貼一重要位置。我完全不懂得如何投資商品,只好由最基本的知識開始學起。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精彩,揭開那些富可敵國商品交易巨企的神秘面紗,一般財經新聞很少提及,但他們卻操控著某些小國的經濟命脈,我說沉悶只是因為資料實在太過詳細。一切要從冷戰未期代開始說起,那些巨企很多出身寒微,說穿就是鐵幕禁運年代的走私商人。他們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可以為賺錢幫敵國運糧運礦,也可以幫歐美政府緩助中東小國的革命軍。

書中的敘述圍繞幾間巨企Cargill,Vitol,Trafigura和已經上市資料解密的Glencore。Glencore的前身很多姿多彩,創辨人多年被美國政府通緝,美國銀行不敢和他們做生意。從接近非法經營到洗白上市,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的採礦公司,當中的商戰爭權過程比小說更離奇。

糧食,燃料,礦產等天然資源,是推動世界經濟的命脈,但當投資風氣脫離現實世界走去炒賣虛擬貨幣,我反過來走進現實資產的世界,會是等著被淘汰的過氣老古董,還是獨具慧眼的逆向思維投資者呢?這將會由未來的不同市場的格價升跌去決定,在市場上只有贏錢才是真理。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 – 陳震奇, 狂徒

在中文投資作者KOL圈子中,很大部份人根本是在「呃飯食」。拿著主流論述大道理吹水那些還好,頂多只是在浪費讀者觀眾的時間。有些靠賣課當財演開飯的,亂教東西散播錯誤資訊,害人輸錢遺禍人間。我偶然發現狂徒的文章,此君有別一般「投資專家」,自學至華爾街的專業級數,有能力寫要CFA數學底子才看明的文章,同時又會寫適合投資初哥的入門文章,簡直是網絡奇才。我的FIRE大計是退休後當投資KOL「呃飯食」,故此我視狂徙為我的偶像。他今年出了本講投資的書,趁聖誕假有空,一個晚上三數小時看完,偷師學習一下如何寫投資書。

這本《穩定致富》是狂徒和館長合著,在接觸此書前我完全不認識館長,兩人一陰一陽一剛一柔性格完全相反,合作寫出來這本書很有火花。館長是面向讀者的好老師,狂徒則是手起刀落踢爆錯誤投資方法的大師傅。這本書是寫給投資新手,書中主打的投資策略,被動指數ETF全方位投資,強調資產分配和風險管理,不作無謂炒出炒入的買賣,不理會技術分析價值分析。連大部份專業基金經理也跑輸大市,散戶更加不可能跑贏大市的,什麼都不用幹賺取大市的平均回報,才是最有效率的投資方法。在我的生活圈子接觸到大部份人中,這是被公認為「阿媽係女人」的真理,長線投資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的台灣人,我人在海外書中實際操作與我無關,索性略過跳看。館長在書中寫一些理財大道理,我是百份之百認同的,只是真的有人笨得不懂這些顯淺的道理嗎?在網絡或日常新聞中,偶然有報導相關案例,但在現實中我完全不認識這麼笨的人啊。真分不清楚那是把個別案例無限放大,寫出來當課本的反面教材,還是一般大眾真是這麼無知,只是我自已太過離地。

回說本書的內容,被動投資與資產分配,這兩大項目,我自已是身體力行支持多年。不太相熟的親友問起投資事宜時,最佳用來回應他們的方法,至少一定不會教錯累人家輸錢,總不成和他們聊option和greeks吧。從前我教了一個朋友玩option,結果他玩到身家一天內十幾%上落,肯好最終沒有輸掉身家,到現在我還很過意不去。投資建議一律推薦VOO配QQQ,配合適量LQD,TLT和GLD,簡單直接又安心。

關於被動投資有一點我很在意,就是狂徒書中所說的,過去歷史不能預測未來收益,而偏偏被動投資最有力的支持,就是過去百多年投資股市的長線回報。股票指數長線必升是基於經濟不斷增長的大前提下才成立,全球人口增長放慢,發達國家人口老化,都是經濟有可能停止增長的憂慮。如果股市長線不升,不做被動投資,可以做什麼,我也沒有頭緒了,到那天來臨再算吧。

在資產分配上,雖然狂徒也明言沒有最佳只有適合個人的配置,但他環球分散投資的論點,是建立在各國股市不相關性的假設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市場流動性只有一個,就是美國聯儲局的政策,全球股市同升同跌,那還有分散各國的必要嗎?其次是新興國家EFT中,有很重成份投資在中國,中國將步上日本迷失三十年的後塵,今天差不多是金融界的共識,有為分散而分散投資中國的必要嗎?

另外書中有幾幅圖我有點意見,不知狂徒是有心還無意,幅表選擇起步的時間點,剛好支持股票跑贏黃金和債券的結論。如果從2000年起步,黃金其實是跑贏股票。不過黃金1971才開始自由浮動,所有黃金的圖也應該以1971為起點。若從1971開始計算,黃金與股市的回報相差不太遠。還有不動產的價格升幅,視乎你從那一年開始計算,也是有跑贏股票的情況,狂徒說到股票好像是一天獨專,可能比較容易說服不相信被動投資的初學者,但與事實就有多少出入。

另外狂徒有幅圖表指出加減息與股市升跌沒有關係,但他竟然可以隻口不提股票價值multiple的計算,與discount rate有直接關係。那幅圖看似無關係,是因為股市炒賣的是市場預期,只要把時間軸shift前,就可以看到利息升跌與股市百份百的關係。而過去四十年的超長減息週期,亦是股市最近四十年回報跑贏其他所有資產的最主要原因。

不知道狂徒會否再寫投資書,還是他過完當作家癮後就轉玩新的玩意。如果他打算出續集,我希望可以看他寫因子投資理論,由淺入深去介紹這一個很有趣但不一定賺錢的投資項目。

核能投資攻略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推廣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製造溫室氣體。不過要達至2050年零碳的目標,單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科學上和經濟學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目前全球八成能源,仍然來自化石能源。要在未來三十年內完全淘汰煤和石油,只有核能發電這個方案。

七十年代核能曾被認為是必然的未來,為人類替供廉價和潔淨的能源。切爾諾貝爾幅射洩漏意外,令投資者對核子工業卻步,2011年日本福島核子災害,更加令核能步入寒冬。日本和德國關閉核電廠,鈾原料供過於求,鈾價從最高的150美元跌至最低的9美元。

核能發電其實十分安全,只是核意外令公眾產生非理性的恐懼。自從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令全球能源供應再度緊張,人們再次記起核能的好處,連以前反核起家的綠色和平創辦人,也改口風認為核能是達到零碳不可缺少的一環。核能正迎來新的春天,下文我將會介紹如何投資核能,搭上這順風車。

鈾EFT

鈾作為一個交易商品(commodity),不似石油般有期貨市場,亦不似黃金般可以買回家收藏。要投資實體鈾全球只有唯一一個投資工具,就是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Sprott Physical Uranium Trust (U.U)。這隻鈾ETF在2021年才上市,前身是一間很細的鈾交易公司,被Sprott收購後搖身一變成EFT。這隻ETF的管理費很貴,要0.72%,因為儲存實體鈾的安全開支不菲。目前手上持有六千萬磅鈾,大約市值$4B美元。

在核電廠的成本中,鈾原料只佔很少部份,就算鈾價暴升十倍,對核電廠也是不痛不癢。在今個核能周期鈾價會升到多高,沒有人知道,上兩個週期最高位時升了十幾倍。開採鈾礦的成本大約70美元,若果鈾價低於這個價位,沒有新鈾礦會投產,鈾供應不足核電廠就不能發電,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以目前已投產核電廠的需求去計算,今天60美元的鈾價仍然有上升空間。

鈾礦股

在核能寒冬週期中,全世界的鈾礦公司差不多全破產了。不計中法俄的國營鈾礦企業,股票市場上只有兩間鈾礦公司可供投資,Kazatomprom和Cameco (CCJ)。前者是哈撒克半國營企業,在倫敦掛牌上市,不過始終是海外公司,財政透明度不高。Cameco在美國和加拿大上市,合資營運世上最大兩個鈾礦Cigar Lake和Inkai,基本上是投資鈾礦的唯一選擇。除了鈾礦外Cameco聯手私募基金,收購早前破產的核電廠建造廠Westinghouse,從開採到提鍊到建核電廠,提供一條龍服務。未投產的鈾礦公司在現階段我不建議購買,始終沒有盈利只有開支,在高息環境下不是好的投資選擇,不過不妨把NexGen Energy (NXE)和Uranium Energy (UEC)放入觀察名單。至於更細的鈾採探公司,等同投資高科技startup公司,大部份最終都是血本無歸,不適合散戶。

鈾公司ETF

投資個別股票始終有一定的風險,投資一籃子公司的行業ETF相對比較穩定。核能ETF就只有兩隻URA和URNM,兩隻ETF其實分別不大,因為世界上與核能相關的公司,來來去去就只有那數十間,而且分散在各國不同市場,一般散戶很難購買,所以投資ETF就最方便。我自己比較喜歡URNM多些,因為與鈾ETF同屬Sprott(SII)營運,而我也有投資Sprott,主要是看好它的金銀業務。Sprott今年剛剛推出URNJ,junior鈾礦股ETF,全都是未投產的公司,我不建議購買,因為風險太高。不過URNJ倒是很好的市場訊號。到核能週期去到最後階段,URNJ升幅高過URNM時,就是核能股泡沬爆破的先兆,要準備出貨袋錢離場。

小型核子爐股

傳統核電廠建造成本昂貴,雖然技術上十分安全,但附近居民總不免有反對聲音。新一代研發中的小型核子爐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只有貨櫃廂的大小,可以在工廠大量生產,運到有電力需求的地方安裝,可以當是能用幾年的超大型電池。被認是全球達至零碳排放的最後希望,連Bill Gates也親自開公司TerraPower去投資研究。大部份SMR公司還是在startup階段,在股市中只有兩間公司NuScale Power (SMR)和BWX Technologies (BWXT)可以投資。至於那間公司有技術優勢,最後成為量產SMR的大工廠,我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去判定了。

核電廠本身則隸屬電力公司,歸入公用事業股類別,傳統上買價值股收股息,升值潛力不高。現今高厘率的大環境下,公用事業股派發的股息比美國債利息還低,實在不是精明的投資選擇。

一如既住我的拖延陋習成性,這篇文章在腦海中構思已有一年多,從鈾價30美元拖到現在60美元才動筆。我自己在疫情2020年底時已開始入貨CCJ,早幾個月再加注碼入URNM。現在核能股嚴重超買,在這個價位入市有風險,不妨等候回調下跌至支持位,對自已投資技術有信心的朋友,可以把short put當limited order用,一邊賺時間值一邊等入市時機。

加拿大現金投資

自從零八金融海嘯以後,歐美央行推行量化寬鬆,長期零利率的金融政策。股神Ray Dailo曾說過「現金是垃圾」,因為手持現金沒有任何利息收入。隨著疫情過後,各國央行大幅加息對抗通脹,一年連加五厘幾息,2022年大熊市更出現股債齊跌,傳統的60/40投資佈局失效,現金再度重拾投資價值。

有些朋友移民加拿大,把香港那層樓賣掉,帶了一大舊錢過來。誰也不知道今年的反彈是牛市重臨,還是熊市終極一跌前的回光返照,手持現金無驚無險每年也有5%回報,大可以耐心看準合適時機才入市。這篇文章為你介紹在加拿大投資現金的各種選擇。

1。銀行

銀行有分支票戶口和儲蓄戶口,支票戶口仍然接近零利率,基本上只是用來出糧,放足夠找各種卡數的金額。一般儲蓄戶口也很低利率,只有一兩厘,除非遇上銀行吸引新客戶,做五厘以上的限時優惠,基本上可以不用理會。GIC是有政府保障的定期存款,可以通過銀行購買,不怕銀行倒閉拿不回錢,但缺點是不能提早提款,否則會被充公利息。一年定期息口很好,有5.5%甚至5.75%,由於息口倒掛,兩年定期息口比一年低,不建議做多於一年的定期。但自從零八金融海嘯後,加拿大推行銀行金融改革,銀行體系非常健康。再者加拿大只有幾間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銀行有事政府一定會出手相救,GIC的政府保證意義不大,反而資金被鎖死,如果股市大跌就無法能趁低吸納了。

2。Money Market Fund (MMF)

MMF同樣也可以在銀行購買,不需要開投資戶口。MMF基本上等於現金,基金入面主要持有短期國債或投資級別企業的債,亦會放入央行的特別戶口淨收息。MMF經由加拿大政府監管,雖然不似GIC有保證,理論上MMF是可以爆煲,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買賣MMF非常簡單,可以隨時把本金和利息領回。MMF的缺點是基金有管理費,而MMF利息雖然貼近央行厘率,但還有更高厘率的選擇。

3。High Interest Savings Account ETF (HISA)

HISA要有股票戶口才可以購買,基本上就是直接在TSX交易的EFT基金,若果是老人家或不懂英語,會比買MMF困難少少,但這個年頭誰人沒有股票戶口。HISA同樣也是有政府監管,持有的內容與MMF大同小異,也是理論上可以爆煲,實際上不可能有事。最大幾隻的股票代號是CSAV,HISA,CASH,PSA。HISA的利率比MMF好少少,遇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每個月派息前賣出,派息後再買入,可以把利息收入變為資產增值,後者的稅率比較低,要計算扣除買賣手續費後是否除笨有精。HISA缺點是不能在些某銀行(TD,RY,BMO)的股票戶口購買,因為禁止與自家的MMF爭生意,HSBC,CIBC或IB的股票戶口才可以購買。

4。短期國債

國債是零風險的投資,因為國家是不可能破產的,央行可以無限量地印銀總去還債。投資長期國債的風險是如果加息,就會出現掙息蝕價的情況,很簡單的discount rate的計算,中學數學科學複息課時有教,短期國債就沒有這個問題。購買加拿大國債的選擇不多,開價也不靚,如果不怕美金匯率波動,美國國債有很更多選擇。主要是買國債ETF,BILS是一籃子3-12個月,TBIL是3個月,XBIL是6個月,OBIL是一年期,再遠那些會受加息影響,不能歸類為零風險百份百保本的現金投資。與HISA一樣,國債ETF也可以每月買賣把利息收入變為產增值,但會有美元匯價的風險。

也許你會說,在加息接近尾聲時,才說現金投資,是不是遲了點。當市場主流將目光放在央行何時開始減息,不是應該手持長債搏升值嗎?這篇文章我是2022年頭,剛開始加息時已經打算寫,結果一拖再拖,拖到我開始把手持的HISA和XBIL逐步分段轉去長債才動筆。如果過兩年通脹重臨,央行又要開始加息抗通脹,到時把這篇文拿出來重溫吧。

如果比特幣歸零

說在前頭,我是比特幣最大化支持者,否定除比特幣和以太坊以外的一切糞幣。大家在談論比特幣價格,通常就是憧景著未來會暴升百倍,比較實際的可能會用明年流量減半去計算目標價。就算對比特幣抱觀望態度的人,頂多也是看看價格會否跌破一萬鎂,然後再考慮是否趁低吸納,低買高賣。相信今時今日,沒有人會認真認為比特幣會爆破滅亡,畢竟連Bitcoin Cash和Bitcoin SV等垃圾幣仍然有價有市。

比特幣與其他金錢貨幣一樣,它的價值來自人們對它的信心,相信明天的價格會更高,其他人願意用來交易,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在價值。美金和黃金基本上的價值來源也是相同,不過美金至少可以還用來當廁紙,黃金也可以用來整個黃金馬桶。而比特幣若果沒有人要,電腦內的一和零什麼也不是。那有在什麼情況下,比特幣會完全喪失價值呢。

一。政府禁止比特幣挖礦。眾所周知比特幣挖礦極度浪費能源,在綠色環保至上的今日,政府帶頭禁止挖礦不是天方夜談。比特幣在虛擬網上交易,身份保密功夫做得好,禁止擁有或交易比特幣很難執法。比特幣挖礦卻不同了,需要電力要加密計算晶片,基本上在物理世界無所循形。中國早兩年禁止了,美國紐約洲也開始立法禁止。比特幣挖礦能否轉去小國或地下發展呢?如果大國和環保團體施壓,小國不得不屈服。地下發展則會限制了比特幣網絡流量,由勉強可用變成完全不能用。再者比特幣只有萬多個節點,政府立法要電訊商強制封網也不是難事。

二。比特幣是加密貨幣,其信心障是基於加密程式的數學,區塊鏈上的加密區塊沒有人可以破解。比特幣面世至今十多年,沒有人可以破解鏈上加密。自從量子電腦從科幻小說走向現實,目前只有百多粒量子的量子電腦,當然沒有足夠運算能力去破解加密鏈。但在數學上已經證明,量子電腦可以破解加密鏈,那破解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早十幾二十年AI寒冬時期,沒有人預料到神經網絡會發展出今天的Chat-GPT。二十年後的量子電腦,不知可否破解加密鏈呢?

三。沒有互聯網,就沒有比特幣。今天大家對互聯網的認知,大慨等同自來水和電力那樣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戰說了很久,未日時鐘也差幾分鐘就十二點。俄國侵烏失敗會否發窮惡放核彈炸歐洲,中共侵台會引發中美互扔核彈呢?在連電力也沒有的核未日世界,大慨應該也沒有互聯網吧。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腦,大家總不成用人手去計算區塊鏈吧。

以上三個情景一般來說不太可能發生,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若果真的不幸發生了,比特幣價格歸零,那我就是預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