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電影

電影可以是不用動腦筋的娛樂﹐電影可以傳播有深度的訊息。但電影本身並非藝術﹐藝術只是為電影服務的光影技巧。

飯戲攻心

子華神終於打破票房毒藥的魔咒,憑著《飯氣攻心》成為香港最賣座電影的男主角。上年在戲院上映我萬分期待,終於等到影碟推出讓身在海外的觀眾也有機會看。最難得是我那個中文不是很好的竹星仔,也很喜歡看這套他未必完全聽得明白的香港電影,一樣可以笑到咔咔聲。可以趁機向他宣傳香港文化,增加他學習中文的動力。

電影有很濃厚的舞台劇的慨視感,大部份情景是一張飯桌六個人三對情侶。故事就有點兒跨張兼搵戲來做,結尾又有點兒忽然斷了的感覺,不過舞台劇劇本為突出主題,這也是很常見的表演手法。而每一段分開獨立來看,真係非常好笑,笑到肚痛,笑亦到標眼水。兩兄弟幫手屙尿那套簡直神作,勾大嫂勾二/義嫂很無厘頭但好笑,當然還少不了子華神的金句。戲中也夾雜著不少感人位,只要不太深入追究人物關係,亦很觸動人心。特別是黃子華說「好耐冇人問過我開唔開心」,真是引起不少中年人的共嗚。

六個演員全是好戲之人,子華神今次的演出比較收斂,以前他太過搶戲令電影失平衝。估不到唱歌出身的王宛芝可以那麼搞笑,她親自聲演的偽日本歌更讓我去Youtube一看再看,不過現代煮飯婆兼摩登童養媳人設太過超乎現實。喵喵林明禎不只是花瓶,可以說是貫穿整套戲的靈魂人物,從局外人的角度去帶出事件的荒謬。二佬和三弟恰如其份做笑位下把,三兄弟有笑有淚最有火花。鄧穎欣相比下最弱戲,不過她本身也是影后,演出也很專業,只是對手實在太強,當今香港娛圈除了她,大慨其他沒有能勝任的女演員。

我很少看港產片,我對港產片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港產片大部份是垃圾的年代。希望新一代港產片面向本土觀眾,不再盲目追求人仔票房,讓香港電影產業重拾昔日的光煇吧。

光年正傳 Lightyear

自從Pixar比迪士尼收購後,恍忽以前的創意不復再,最近幾套動畫不是出續集賣玩具,就是成績強差人意。《玩具奇兵》是Pixar的鎮山之寶,拍到第四集仍然叫好叫座。身為兩大主角之一的巴斯光年,被迫出來打工,拍了這套戲中戲的正傳作品,就是《玩具奇兵》中賣玩具的卡通電影。若果不是頂著Pixar這塊招牌,《光年正傳》作為一套入門級給小朋友看的科幻動畫,其實還可以的。不過用Pixar的品質標準,這套電影明顯地不合格,問題只是到底有《Cars 2》般的爛,還是《The Good Dinosaur》般的爛。

不是玩具的巴斯光年,在外星殖民船當宇宙騎兵,一次意外讓殖民船滯留異星球。巴斯光年堅持進行超光速飛行實驗,去努力嘗試修復超光速引擎。每次實驗對他只過了四分鐘,但地面卻因為相對論過了四年。巴斯與司令這對老朋友原本可以拍得很感人,每次回來與司令見面看著她逐漸老去,結婚生子走過一生,卻被迪士尼左膠政治正確夾硬把司令拗孿了。我寧可巴斯其實一直暗戀著司令,然後和她的孫女開花結果。

最後一次實驗成功,時間一下子推前廿年,回來發現殖民基地受到不明機械人攻擊,巴斯與三傻勇救殖民船。很多人喜歡劇中那隻機械貓,我則只喜歡是藍的機械貓,牠出場是劇中唯一的笑點,可見這套電影是多麼的沉悶。三傻的硬笑話完全是搵戲來做,巴斯的所謂成長老土得十分肉麻,讓我想起迪士尼黑暗時期那些尷尬的手繪動畫。

Zurg的真正身份原來是來自平衡宇宙的巴斯光年,他執意要回到過去改寫歷史,抹掉讓殖民船滯留的意外。巴斯要守護主時間的理由十分牽強,他一向對殖民基地沒有什麼感情,與三傻也沒有什麼深交。若果說巴斯愛上了孫女,願意為她放棄一切倒也說得通,不過巴斯在劇中守身如玉,連這唯一的理由也不成立。Zurg叫巴斯回到過去,若果改寫歷史會抹掉其他時間線,Zurg自已也會消失,他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拯救殖民船,戲中未免對他過份黑化。若果改寫歷史只是增加多一條時間線,那所有人都沒有任何損失,只不過給巴斯機會活多一次。

很可惜《光年正傳》沒有更深入探討改寫歷史這個科幻命題,當年殖民船意外墜毀,異星球有不少食人樹,應該也死了不少人才成功建立基地。巴斯一句不想抹掉三傻的一生,他的選擇卻抹掉死去船員的一生。回不回到過去改寫歷史,本身就是一個電車兩難題,無論巴斯如何選揀,總會有一些人被消抹掉。

我不明白迪士尼的行銷邏輯,上一套有Pixar一貫水準的《Turning Red》被直接送去Disney+,這套只有電視卡通片水準的《光年正傳》卻上戲院,把這兩套電影的發行掉轉就差不多。

殺神夜 Violent Night

聖誕節動作片又一新經典,《殺神夜》有點像大雜燴,把《Home Alone》的大宅打壞人,加上《Die Hard》的恐怖份子平安夜搶劫金庫,再加上《John Wick》式的暴力美學,炒埋一碟。早兩年Mel Gibson拍了套暴力聖誕老人《Fatman》,可惜故事無聊打鬥乏味,這套《殺神夜》拍出了暴力聖誕老人應有的演出。不過本片血漿四濺,壞人死法古怪希奇,絕對不適合一家大細觀看。

故事大致通順,細節就不要深究。平安夜超級富豪大宅一家團聚,恐怖份子下手搶劫豪宅金庫,剛巧遇著聖誕老人來派禮物,乖孩子小孫女向聖誕老人求救,然後聖誕老人把壞人逐個殺掉。這套電影有很多致敬位,《Home Alone》的小鬼設陷阱,《Die Hard》的拿著對講機盡訴心中情,《Die Hard 2》的救兵原來是恐怖份同伙,雪地電單車追逐等等。電影很聰明地減省家族成員的戲份,只是把他們寫成笑位,連酷刑迫供和被殺都充滿黑色幽默。

主菜是聖誕老人大開殺戒,頭兩場單挑見聖誕老人打得很辛苦,要靠出奇招用聖誕裝飾插爆壞人。後半段拿回拿手絕項武器大鐵鎚,就殺神上手單挑整隊種部隊大開殺戒,大鐵鎚爆頭,士的糖插喉,溜冰鞋砍首,碎雪機整肉醬,殺人花式目不暇給。最後很公式地同壞人大佬單挑,不過殺死他的方法真係估佢唔到,非常核突但有新意。

演聖誕老人是《Stranger Things》中的警長爸爸,我想這套戲是他第三季暴肥的時候拍。其他演員全部不太出名,反正他們不是搞笑就是被殺,或者兩者皆是搞笑地被殺。我覺得這套電影可以開拍續集,求其找個藉口堆砌一個故事,給聖誕老人繼續用正義鐵鎚揼爆壞人。

殺手列車 Bullet Train

我夏天在戲院看Top Gun時,看到這套《殺手列車》的預告片,已經決定上映時一定要看。電影改篇自伊坂幸太郎小說,殺手三部曲中第二本。小說我沒有看過,據網絡資料是比電影較嚴肅和有深度,會講點殺人的人手哲理,不是改篇後這個版本完全是爆谷爽片。

靚佬Brad Pitt是個想金盤洗手的殺手,當替工接一件以為是十分容易的任務,誤打誤撞坐上從東京開住京都,卻坐了五個各懷胎的殺手旳子彈火車。我不知道該批評故事過份地巧合到不合理,還是該讚原作者的伏筆寫得出色細膩,一個水樽一條毒蛇一張貼湯瑪士火車貼紙,都能自圓其說成為殺人手法的一環。

打鬥精彩,花式殺人賞心悅目,有時打得太跨張,有時打得很搞笑。導演David Leitch拍過John Wick拍過Deadpool,加上Brad Bitt主演,根本只看這個鑽石陣客,又是有原著小說改篇,劇本不過甩皮甩骨,不必深究這套戲一定不會讓觀眾失望。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專業影評人極度看不到這類打到飛起的爽片,除了動作畫面血猩搞笑外,電影真的是亳無深度可言,甚至連賣弄高深也費事,明刀明槍由開場猛衝到完場,真是一分鐘冷場也沒有。

明日戰記

早前「明日戰記」在戲院上映,由於大家都很喜愛古天樂,不想辜負他的一番心血,出錢出力拍香港第一套特技科幻片票房失利,所以網上評論大多避重就輕,大讚小彈幫手宣傳。近日電影登陸Netflix,我自然要幫古仔衝流量,返正之前還未有機會看。劇情合理性方面就不用我再去鞭屍了,故事的中二尷尬程度到盡頭就成為cult作,「我就是天幕,天幕就是我。」更成為本年度最meme的萬用金句。

單純從動作片的角度去評論,香港的電腦特技在視覺效果上,大慨到荷里活中型電視作品的水準 ,不要苛求有Marvel電影的級數。最大問題是導演和武術指導在鏡頭的運用上,很有舊式港產警匪片打拳頭交的慨視感,與機甲科幻的設定看起來格格不入。不是說不好看,華洋混合大雜薈是有一定的新鮮感,但忽然慢鏡那種港產片表達手法,整體上是拖慢了動作場面的節奏,立意耍帥結果表現卻很老土。

第一場動作是直升機追顯影彈,鏡頭角度剪得太過零碎,天外魔花的觸手打落直升機很雜魚feel,死症是任務本身太過無聊,一點緊張刺激感也沒有。第二場在醫院打外星異形逃亡,做到外國B級片的一般水準,不過略嫌噴得不夠多血。反正一早可以無視劇情的合理性,讓多幾個空戰隊員墮機生還去醫院,給怪獸咬死電影會好看多了。至於亂入電影的小女孩,算了吧,一早講了不要去嘗試質疑故事內容,只要看不要問。

第三場古仔和劉青雲有講有笑,開機動裝甲玩跑酷尋寶,屬於過場性質的動作戲,太長有點拖戲,刪減一半時時就差不多了。最後兩場動作是全片精華,沒時間的朋友以前可以開2x甚至3x快播,專心欣賞這兩場動作戲就可以了。在成為未來癈墟的東區走廊,開著一台疑似衝鋒車拍飛車追逐場面,完全是港產片的拿手絕項,只是把壞人換了做機械人,千萬不要問為什麼有高科技裝甲服,還要機械人打牶頭爛仔交。最後一場在疑似中環決戰大型四足機械坦克,其實我也看不清楚到底打了什麼,總之見到中環大爆炸就看得開心過癮。

Netflix的電影出名多爛片,反正播來看又不花錢,通俗無腦娛樂不需要太高要求。不論電影故事如何地爛,點都好睇過無線的垃圾劇集。請大家支持一下古天樂,讓他有機會拍續集「後日戰記」,讓他能夠活用今次吸取的教訓,花多點時間弄好劇本,拍出一部合格的港產科幻電影。

蝙蝠侠 The Batman (2022)

自疫情以來很久沒有坐過飛機,終於有機會外出工幹,坐飛機時見到機上有新《蝙蝠侠》電影,反正搭飛機有幾個鐘沒事幹,便開來看。幸好是在飛機上看,被迫一次過看完三個多小時的電影。若果在家中看,有太多事情讓我分心,恐怕看到一半就放棄了。老實說《蝙蝠侠》上半部很悶,節奏很慢,蝙蝠俠又很癈,只是在私刑復仇打小偷古惑仔,沒有以住蝙蝠侠的英雄氣慨。追車那一場戲更是丟盡歷代蝙蝠車的架,企鵝只是開一輛普通車逃跑,蝙蝠車竟然沒有武器可以輕易制服他,追了九條街還要撞花架車最後才捉到他。

幸好後半部戲味慢慢出來,首先觀眾要忘記這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這個蝙蝠侠不是正義聯盟中,那個可以和超人打個平手的蝙蝠,只是個超有錢可以開外掛的私家偵探。蝙蝠侠與貓女追查失蹤室友,一圈又一圈解開謎語人設下的謎題,以黑色懸疑戲來看,節奏雖然慢了點,但拍得很出色。高潮是謎語人向蝙蝠侠攤牌,指控蝙蝠侠父親也是葛咸城同流合污的一份子。蝙蝠侠一路以來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謎語人卻挑戰他的道德底線,把他迫入否定自我兩難題局面。同舊版Jim Carrey搞笑浮跨的謎語人比較,今集的謎語人反而更像是小丑的性格,正反本來就是神經不正常的人,而他們的不正常中才能顯出葛咸城的荒謬。謎語人亦是整齣戲的靈魂,帶動主角蝙蝠侠的角色成長和發展,沒有謎語人的襯托,蝙蝠侠只是一個癈的私刑執行者。

女主角貓女雖然是黑人,但今次完全聽不到任何反對聲音。說真的什麼膚色真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找個靚女來演。貓女打得又睇得,與蝙蝠侠是很登對的一對。最後大戰癈柴蝙蝠侠,有勇無謀衝入去打雜魚,竟然被雜魚的人海戰術打到落花流水,若果不是貓女出場救他,恐怕他早己凶多吉少。至於貓女是黑幫大佬私生女,是漫畫版的舊有劇情,黑幫大佬很少在電影版出場,這個以教父創作藍本為角色,與蝙蝠侠父親的恩怨關係,為今集電影版帶來新的元素。

片尾謎語人被關入精神病院,隔離房就是萬眾期待的小丑。雖然蝙蝠侠和小丑這對喜歡冤家,被搬上大銀幕也有很多次,連樂高蝙蝠侠也拿來惡搞一番。上次小丑電影變成拿獎文藝片,讓我很期待史上最好戲的小丑,遇上史上最癈的蝙蝠侠,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作用,有沒有可能超越Nolan版的小丑呢?

Top Gun Maverick 壯志凌雲:獨行俠

終於看了Top Gun 2,要等到阿仔放暑假,才有時間和他一起看。反正這套續集己經等了幾十年,也不差在等多幾個星期。這套電影一定要去戲院看,大銀幕超震撼的音效,才能感受到F-18的真實感,可惜我不是看IMAX,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看多次IMAX。這套戲的掛名主角是湯告魯斯,正真的主角是F-18大黃蜂戰鬥機,至於故事說了什麼,其實不太重要,不外乎主角小隊去執行九死一生的機密任務。

這齣電影標榜真飛機真G-force拍攝,在CG電腦特效泛濫的今時今日,簡直有如一股清泉,讓觀眾重新認識何謂真正的電影。至於戰機的場面有多好看,絕非筆墨所能形容,一定要親身入場才能感受。他日電影若在串流平台上架,在家中電視或電腦前看,不論你的私人影院有多高級,亦不能完整重現戲院的體驗。如果用手機看的話,簡直是對這套電影的侮辱。

一開場響起Danger Zone的配樂,Iceman與Maverick這對好拍檔的重逢,到電單車追著戰鬥機,湯佬那件陳年皮褸,到Top Gun學校的一眾學生,很有Iceman影子的Hangman,上集去世Goose的兒子Rooster,很有Goose影子的武器官Bob,全部一一回應老粉絲的願望。有份出任務的學生才得坐戰機,其他學生連名字也記不起來。新一代的Rooster和Hangman理應似上集雙雄般,是亦敵亦友的競爭對手,不過湯佬實在太過搶戲,學生的戲份實在少得可憐。唯一例外是Phoenix,小隊中唯一有多幾句對白的女機師,不過她基本上只是不分性別的學生機師,反正她完全沒有感情線。

Top Gun 2成也F-14,敗也F-14。看見上一代的主角再次登場,我等老影迷感到老懷安慰。雖然現實中F-14仍然在伊朗服役,故事中偷製核子彈的國家也在影射伊朗,不過湯佬Mission Impossible上身,F-18被擊落後走去敵方基地偷架F-14開回家,在這套標榜真實感的電影中未免太兒嬉。老舊的F-14大戰最新型的Su-57,雖說dog fight是靠機師的真本領,但湯佬靠的只是主角威能。沒錯打得好看觀眾看得開心,以機槍對決更是失傳的空戰浪漫,但與之前F-18超真實的片段相比,這場戲拍得很CG很假,作為全套戲的最後高潮,未免有點兒掃興。

湯佬要耍帥當戰無不勝的主角,於是毀了這套電影的結尾。若果他肯放開主角光環,偷F-14回家當是向上集致敬無傷大雅的彩蛋,他只要乖乖地開飛機就好了,戰鬥交給前來支援的學生。也不用夾硬要拍些假Su-57,就讓那些第五代戰機被飛彈炸掉好了,反正美國也有些現成的Mig-29和Su-27,改為敵軍派第四代戰機來追截F-14,與學生趕來護航的F-18大戰一場,這才算是真正的經典。

The Accountant 暗算

在Ben Affleck未當蝙蝠俠之前,他先演了自閉殺手,我認為他當蝙蝠俠完全不合格,反而演自閉殺手卻十分出色。《暗算》從各種意義上,只是一部B級動作片,甚至其主菜的動作場面,也只能算拍得勉強合格。電影成本不是太貴,票房也賣得不錯,總算是一個成功賺錢的商業電影。電影最能吸引觀眾的地方,是成功地塑造出會計師自閉殺手這個角色,儘管各方面未如理想,但角色是電影的靈魂,為這部作品挽回不少分數。

印象中自閉當主角的電影不多,就算有只是描寫自閉症的可憐慘況。《暗算》的主角是一名會計師,他患有Asperger,俗稱高功能自閉症,基本上社交能力有多少問題,但某些方便可以是天材。今次的主角表面上是數學天材,專門替黑幫和犯罪組織核數,暗地裏他同時是一名武功高強的殺手,多得他特種部隊的父親從小對他進行嚴格訓練。

故事談線非常公式,主角去科技公司查數,發現賬目出問題,CFO被自殺,與他一起查數的女主角身陷險境。然後主角英雄求美,你追我逐激戰連場,使出主角威能擊斃所有殺手,順便幹掉請殺手殺人減口,虧空公款的科技公的司老闆完場。最後有點無厘頭重遇哥哥,為開拍續集舖路,細節其實無關重要,反正只找個理由去打架殺人吧。

電影在主角自閉症的描寫十分寫實,沒有刻意醜化或跨張失實,就如我認識的自閉朋友一樣。他是個獨行會計師,不需要與人有太多交流,殺手生意則透個天材黑客電話連絡,同樣不需要接觸別人,在戲中主角唯一非殺人的互動就只有女主角。男主角救了女主角回家過夜,兩人完全沒有身體接觸,只是大家各自坐在梳化上傾談,在電影恰如其份地表達出來,自閉人仕自獨有的社交方式。

過了這麼多年,續集仍然只聞樓梯響,不知幾時才有得睇呢。《暗算》系列不一定要拍電影,換個主角拍電視劇也可以啊。講開又講,其實蝙蝠俠都有些自閉。

22世紀殺人網絡 復活次元 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當年Matrix第一集上映時,可以說顛覆了整個荷里活的動作片,靚仔奇洛的子彈時間特技創新。引入港式功夫招式打得畫面靚,更掀起荷里活一陣功年熱潮,令上一代大隻佬的拳拳到肉日漸式微。其科幻劇本把世界只在電腦中模疑這個哲學命題普及化,盡管Matrix不是第一套講這個命題的電影,但肯定是由它發揚光大,連街市阿嬸都識,更讓不少正牌哲學家撈過界來評論流行文化。第二三集雖然在故事和思想深度上未能有突破,但總算是只讓觀眾看得開心過癮的爆谷特技片。廿多年後,估不到Matrix會炒冷飯開拍第四集,結果悶到我差不多睡著。

今次導演明知觀眾高呼回水,索性在戲中自諷,講明華納迫我們拍續集繼續賺錢,大老闆話你唔拍就找第個拍,唔想親生仔給別人糟躂,只好親自落場救得幾多得幾多。平心而講,這次的劇本是寫得不錯,把奇洛捉回母體電腦再次輪迴,讓他當著名遊戲設計師,把頭三集變成是他設計的遊戲很有新意。女主角Trinity在這次輪迴變成師奶,奇洛仍然對她念念不忘,電腦毒撚想去結識人妻很搞笑,只是奇洛太過靚仔令成件事變得很不可信。

今集有新Morphus出場,不過戲份不多沒有初代般起到壓陣的作用。新人二號女主角是英華混血靚女,又有型又好打,比Trinity還創戲上鏡。原來她有拍過《星球大戰》和《權力遊戲》,怪不得有點眼熟。雖然Agent Smith理論上沒有故定面孔,但換了個完全不似樣的演員很古怪。上集錫安大戰後人類在現實世界建立新據點,努力尋找人類與電腦共存之道,很政治正確大愛包容,但完全沒有什麼吸引觀眾的新點子,倒不如把現實世界推倒從來,索性讓舊三集變成戲中遊戲,好似俄國蛋般一層套一層,或許可以為故事的哲學元素注入新想法。

看見奇活一身John Wick打扮,我還期待今集打戲會不會好似John Wick咁好看。先不說成套戲口水多過茶,打鬥場面就只有開場隨意門那段打得好看。中段倉庫混戰還算打得中矩中規,然後新壞人的逆向子彈時間,是否編劇看過《JoJo奇妙冒險》,想舖伏筆把世界打太白金星搬來Matrix用。最後所謂的高潮大決戰,一味得電腦特技電單車追逐,奇洛新絕招如來神拳,學無雙不斷割草震飛雜魚直奔終點。

為什麼救世主從Neo一人變Trinity二人,編劇隨手亂寫愛的力量可以發電(照字面解),觀眾就不要去深究了,反正大家在看第二三集時,早已放棄把世界設計合理化了。第四集上映時撞工Omicron票房仆直,觀眾口啤網上評份又大失所望,都不知道是否編劇的陰謀,把Matrix從動作片轉型為悶藝片,從此不用再擔心大老闆又要再開拍續集。

Free Guy 爆機自由仁

通常以電腦遊戲為題材的電影,結果多數是慘不忍睹,《爆機自由仁》奇蹟地打破這個宿命,成為史上最好看的電腦遊戲電影。嚴格來說這套戲並不是遊戲改篇,但很明顯看得出劇中世界是從《GTA》演化出來。故事講述遊戲世界中的NPC有一天忽然醒覺,打破平面角色的刻板生活,加入真人玩家的行列,用NPC另類腦筋去過關升級,還捲入真實世界遊戲公司的大陰謀。

下文含有劇透,未看慎入

平時看主打電腦特技場面的電影,我成日評特技拍好似打機太難看了。這套電影反行其道,不完美看似打機的特技,讓電影更增添「真實感」。戲中戲女主角電腦中遊戲畫面,用很PS3年代的繪圖技術,重新演譯電影中的真人畫面很有趣。戲中還請來現實遊戲界的twitch名主播客串做自已,這已經不只是製作組很有誠意,簡直就是遊戲界的內行人,拍給重度遊戲玩家看的發燒電影,而能夠兼顧非遊戲玩家的主流商業市場,同時討好兩邊的觀眾。其他關於遊戲的電影,拍得好的最多也只是有玩家支持,拍得爛就連玩家也來踩多腳。

《爆機自由仁》未開拍前早已被譽最受關注的劇本,故事寫得非常有層次感,完全滿足各種觀眾的不同需要。追求動作場面感能刺激的觀眾,故事以打機為主線,當然有不少精彩的打戲看。但是始終打機般的戰鬥欠缺實感,所以最後高潮位並非如其他打戲般,只是一味大堆頭打打殺殺取勝,反而很巧妙地利用反差感給與觀眾驚喜。主角和理非非打大佬,叫其他NPC一起罷工,讓壞人無兵可用。最後之戰阿仁單挑阿佬,迪士尼大放威漫和星戰彩蛋,最後以不殺奇招取勝,簡直是神來之筆,貫徹主角好人性格的行事作風。

若果只是一味講打機,很快就會悶死非玩家的觀眾。這套電影的愛情線很隱晦,但卻很窩心感人。女主角在遊戲世界是美艷女殺手,在現實世界卻是個標準宅女,如此巨大的反差萌又是一大賣點。阿仁愛上女主角是程式預定,但阿仁這個英俊暖男AI,卻又能獲取女神的芳心。阿仁知道自已是AI大團圓破關後,對女主角的真情「告白」,《怪奇物語》的靚仔當宅男配角,借用AI當情信贏得美人,又是另一個神來之筆。

戲中也有提及何謂真實這個哲學老問題,阿仁知道他生活的世界是遊戲後,保安好友開解他說當下就是真實,就很有存在主義的味道,不過礙於娛樂性上的取拾,這個深澳問題只是輕輕帶過。女主角駭入遊戲,原先只是想找出程式被竊的證據,當她發現她寫的AI竟然擁有生命後,她與遊戲公司老闆作出交易,寧可放棄打官司追討賠償,也要保護Free City裏眾NPC的生命。不過就算從金錢利益去計算,也是保護世界第一個AI生命,比起不知要打多久才有錢賠的侵權官司更划算。戲中他們也講過AI生命是足以拿諾貝爾獎的大發明,單是諾貝爾的光環已經比網上遊戲的利益分紅更值錢,還未計完場時他們搞的新遊戲公司。

喜歡打機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套電影,這是一套屬於機迷的電影。不是遊戲玩家的觀眾,這也是一套有打有笑有特技有愛情,娛樂至上的一級荷里活主流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