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民生良政求民主,即民主未得尚可余良政妥协。以暴力求民主,即得民主亦只是暴政。我抛砖引玉供思考

民主從來不是目標,更美好的香港才是。希望各方都能思考後運動時代真正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的政策。

香港困境之源頭:

由於美元聯繫匯率機制和美元的量化寬鬆,加上自由流動的資金政策。香港成為匯率穩定的低息低資金成本投資聖地。在香港投資資產資金成本才不到2%而且還有匯率保障。那麼在香港任何回報率高於2%的資產就會收到追捧,這就導致香港資產價格膨脹。 住房又收於香港住房供應問題,有非常大的需求剛需(不論買或租),這就導致香港住宅在過去十年成為全球最容易投資的不用用腦就幾乎穩賺投資品。面對有限供應和因為量化寬鬆而導致幾乎無限的國際需求。夾在中間的香港市民就萬分苦逼了。

我思考的民生政綱政策建議

住房政策
醫教住行,現代民生新四大基石(舊的衣食住行,衣食如今已經不是問題)。住宅是基本民生需求,假如賦予住宅太多投資屬性,那麼住宅價格必然脫離民生。解決辦法是釜底抽薪,徹底拿掉住宅的投資特性。除了加快興建居屋公屋外(已有很多人建議過很多政策,不重複了),又細分為三個小政策

  1. 增加【唯屋】
    就是香港永久居民唯一住宅。這些房子完全按照市場模式運作,照樣招掛拍給地產商起樓。買這些房子沒有收入限制,但是只許賣給香港沒有房子的年滿18歲永久性居民,作為唯一一套住宅,兩夫妻可以有兩套,給予本地人一定投資屬性,將來一套住一套收租。但是不能有太多投資屬性。二手這房子也只能轉賣給香港永居作為唯一住宅持有。不需公司持有。
  2. 住宅持有方式限制
    以後香港所有新住宅不許用用公司名義持有。只有年滿十八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才能在田土廳註冊成為住宅業主。把國際投資客從香港住房市場隔離開來。他們可以投資寫字樓商鋪,但是不能投資于民生切切相關住宅
  3. 累進制差餉(房產稅)
    對於已有物業,對所有業主第一套差餉減半,同一人擁有多套住宅,第二套正常,第三套3倍,第四套四倍,到封頂在十倍。不鼓勵人持有太多住宅。

整體目標:公屋輪候時間到半年。香港永居可以用住宅穩步建立自己資產。改善全體香港人住房條件。

教育政策
香港教育最大問題是太平均。好生差生窮生富生標準一樣。這個理念還在直資學校體現特別大的差異,那些可以負擔幾十萬學費一年的家庭,也會獲得政府的六萬直資。 而窮人孩子讀的學校免學費只有人均六萬的資源。 導致基層教育越來越不公平。
改變方法

  1. 直資只容許超補貼一成收費。學費超過補貼一成的直資學校,直接改為私校,向有錢家庭提供定制教育。政府不鋪貼任何錢。
  2. 把剩下的公立資源學校分為三類。第一類 (原BAND1)師生比保持1:50. 這些學校保持現狀學生只需要老師授課就能自己/或者依賴家庭幫忙完成。
  3. 第二類學校(原BAND2,3) 師生比保持1:30。這些學校,有更多老師,能夠為學生提供額外的作業修改,補課,對於跟不上的學生,有資源重點關注針對性補強。
  4. 第三類學校(原band4,5)政府要傾斜更多資源。師生比保持1:15. 等老師有更多時間輔導學生。並採取駕駛學校這樣的模組式教育方法。 每年把各學科基礎內容分成十個模組,每月一模組,學生掌握了一個模組,再去下個模組,沒掌握就單一模組重讀,不影響整個學年的升級。就像駕駛學校一樣,學會刹車才學轉彎。讓學生在免費教育期間盡可能學到最多,而不是一旦脫節就毫無信心的,結果什麼都學無所成浪費教育資源。

整體教育目標:給與基層孩子基於自身條件最大的階層流動性機會公平。而不是以教育人均投入公平作為目標。

公共事業政策
香港過去進行專營權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了。建議政府成立公共事業管理局。全民對電煤,交通,和路橋隧道介入。進入董事局介入更多管理。

  1. 這些專營權的財務回報要按照港元利息的浮動。不能高出政府同期長期債券的回報。
    減少市民負擔。使這些企業的收入小於市民收入增長。
  2. 強制收回或者介入西隧管理。 採取流量平均發。把西隧過海收費降到10元。東隧15元。紅隧道20元。 讓政府擁有的兩條隧道的收入按照第一條原則補貼西隧。這樣的價格流量導向,會減少整個香港塞車的社會成本。也不會增加市民的出行成本。

整體目標:不讓公用事業的資產性收到美元量化寬鬆影響而增加民眾的生活成本。

產業+勞工政策
【業者有其牌】的士司機是香港就業的海綿穩定體。然而,基於港元資產回報率困境源頭。的士牌照價格遠超司機可以負擔水準。論為富人的投資資產。一張牌照價值五百萬每年就算只要2%回報,每個月就需要8千元財務成本,這些都壓在了租的士開車賺錢的司機身上。
解決辦法。【業者有其牌】,對於連續三年稅務收入依賴開的士揾食的司機。政府提供廉價從業的士牌照給他們,這些牌照只能個人持有,不得公司持有。每個的士駕駛牌照持有人憑稅務證明獲得取牌資格。不像以前的牌照可以作為資產可以自由轉讓。要轉讓也只能轉讓給其他合資格的士司機。其他小巴牌照也可以類似這樣處理。

整體目標:增加業者收入。避免被資產化的牌照價值剝削。

重振香港工業服務製造。
要全面恢復香港製造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發展相對優勢專案

  1. 工業支援服務,香港作為自由港,所有高端零配件都可以無稅進來。相反大陸入關就要給增值稅關稅。大陸正在進行工業4.0革新,很多高尖端機器需要世界各地零配件備用。這些價值高昂的配件不可等壞了再向國外供應商訂會導致停產時間太長,但是沒壞提前入關付了關稅備在大陸備著又可能幾年不用。如果把這些高價值備件工業支援業務放在香港,既提供高質素的灰領工作崗位,也能發揮香港自由港的優勢。
  2. 世界供應鏈高尖端產品組裝。(我只是空想一個產品舉例)。其實很多資本密集產品,人力成本只占1~2%。就算香港工資比國內高,但是香港公開透明,沒有隱形成本。刨除土地成本,在其他方面的節省可以克服工資稍高的問題。拿手機組裝為例,香港一樣享受大灣區的各種工業資源支持,但是手機有大量日韓台電器電子零配件。這些直接運到香港組裝不要增值稅比國內生產還有競爭力。還有,香港畢竟和大陸被視為兩個獨立地區。假設現在美國禁了華為。 香港可以開拓一個【港為】手機生產基地,採用華為的部分模組,同時又用日本元器件,韓國螢幕,臺灣晶片。組裝成【港為】手機,填補華為在海外不能進入的城市。這樣提升香港製造也避開和國內生產直接競爭,豐富香港就業多元化。

香港人工都不是問題,其他都不用,就是需要港府拿出勇氣,給予低價格土地。並且嚴格限制土地用途,不要讓業者無心經營只想著把土地將來補地價建房賺錢。只要不做製造就堅決收回。

整體目標:增加香港經濟結構多元性。就業選擇

單程證和福利政策
香港剔除房屋以外的福利政策其實還可以。但是應該在單程證發放時,在香港這邊也做個綜合評估。如果香港接受方在大陸單程證親友一到香港時,就需要綜援,住房,醫療各種福利的政府支持才能在香港生存下去的話。香港政府應該考慮暫緩發出這種福利需求的單程證。除非基於人道理由(如重病不團聚則無法天天照顧之類)

政府可以考慮資助在香港的弱勢群體回大陸探親的交通費用。綜合來說,整家人過來要是在教育醫療住房各方面都掉入底層深淵的話,還不如補貼這些家庭一點,讓他們留在大陸起碼有穩定的教育和住房。這樣整個香港的綜合社會成本才會降低,對這些家庭成員也有利。

整體目標:減少部分單程證一到香港就淪為底層,家庭未來無望和社會福利開支增加的雙輸局面。

寄语
以上這些政策都會極大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然而不破不立。香港如今民怨民生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再顧忌既得利益者而不敢施行良政。就算這次社運壓下去了,沒有良政的社會還是會再爆發的。我只是抛磚引玉。 沒有想全方面。就幾個題目想了幾個政策而已。歡迎大家補充,我相信香港大頭住房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都好說。

民主只是手段,用什麼樣的良政達成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才是所有人應該思考和追求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