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左膠

Cynical Theories – Helen Pluckrose and James Lindsay

文章刊於蘋果日報

近年西方社會興起一股「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風氣,只要說錯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說話,不論說話本身的內容如何合理,輕則被「社會進步份子」公開批鬥被迫道歉,重則飯碗不保群眾向顧主施壓要炒其魷魚。在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其間,有大學教授因為說了句「眾生平等」(All Lives Matter),被學生群起攻擊在校園示威而丟失工作。《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以違立公平競爭為由,反對自稱為女性的男人參加女子運動項目,明星紛紛割蓆,避免與她有關的電影工作,網民更燒書抗議。哈彿大學校長指出男女基因有差別影響腦部發育,有可能是導致某些學科男女比例失衝的原因,而這說法某程度上是有科學根據,結果也是被公審後離黯然離職。

西方文化左翼的社會平權運動,從為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爭取平等權益,逐漸變質成另類文化霸權,容不下任何反對他們的聲音。只要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就算是公開的理性討論也當是仇恨言論,然後對反對者擸巫式的殺無赦。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六七十年代爭取男女平權,種族平等,同性戀非刑事,高舉自由主義的左翼,如何成為審查言論的千禧左翼呢。去年出版的《Cynical Theories 犬儒理論》一書,正是近半個世紀西方「文化戰爭」的最佳導讀。此書在Amazon哲學類書藉排行榜高佔首位,《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年度好書推介,《時代雜誌》政治和時事類年度推介。作者James Lindsays和Helen Pluckrose,更是前幾年Grievance Studies Affair的「幕後黑手」,揭穿一眾立場行先,未調查已有結論的平權研究(如性別研究、文化研究、Queer理論、後殖民理論、種族理論、傷殘研究和肥研究等等)背後的荒謬,並指摘那些學界中的學術論文,大多是鬼話連篇的回音谷。

作者並非右翼或保守主義者,他們是傳統廣義上的左派知識份子。從本書的副題「『社會公義運動』如何把所有事情都與種族、性別,身份政治扯上關係,而這又會為社會帶來什麼傷害」中可見,他們對千禧左翼走入歪道深感憂慮,希望從這股反智文化的風氣中,守護西方社會民主自由的基石 —— 言論自由、理性和科學。

說在前頭,雖然這本書是入門書藉,但並不容易讀。若果聽到「後現代主義對父權社會的迫壓和強烈控訢」只令你聯想起周星馳,開卷前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本書的首要任務,就要令你明白那句子中每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作者並沒有嘩眾取寵,他們儘量中肯地解釋那堆「乜乜理論」、「物物批判」(統稱為「批判理論」),從六十年代到現今的轉變,引述每個時期「批批理論」的重要學術著作。

「批批理論」由反抗社會上既有的不公義開始,到世紀未時平權運動取得一定成果後,便要找下一個「不公平」的受害者去永續抗爭,找不到便自己製造新的受害者出來。「批判理論」原本只是大學中的象牙塔學術玩兒,經過對幾代學生的潛移默化,慢慢感染荷里活、主流傳媒和文化界中人,繼而把影響力擴散開去,終於成長為新興的文化宗教,信徒深入社會的每個階層。

要明白「批判理論」的問題,首先要從問題的根源開始說起。所有「批判理論」都是源於後現代主義,深受傳何(Foucault)和德理達(Derrida)等後現代理論的影響。

(1) 現代主義高舉客觀真相(如科學),後現代主義則認為客觀真相不存在,一切都是由社會權力結構產生出來的幻象。於是在「後殖民理論」的研究中,非洲國家為什麼貧窮不是用經濟學去解答的問題,因為經濟學是白人的學說,非洲貧窮必然是殖民主義者的陰謀。

(2) 既然真相不存在,所有定義的界線都不存在。於是誰是女性不再由基因(生物學)或意識(心理學)去介定,而是性別自主可以隨意決定自己的性別。極端的會認為,性別凌駕於性,人的性取向,不應受出生是男是女約束。

(3) 既然真相是由人去決定,那誰人主宰話語權,誰人便可以決定真相。以前3K黨那種殺人放火才叫種族歧視,現在文學教授上堂朗讀古典小說,書中有nigger(黑鬼)一字他照讀,也算是種族歧視要被抄家。

(4) 文化相對主義,沒有文化比另一個文化優勝,不論什麼稀奇古怪的文化也要受到尊重。「肥研究」主張肥人有其肥文化,正常人不應以健康理由去看低肥人,再者何謂健康沒有客觀標準,肥人可以有另外一套就算上兩級樓梯都喘氣,也算是很健康的「肥」。癡肥不是病,有病是你的有色眼鏡,肥伴症個「症」應該都是醫生斂財的陰謀。說不定他們還會覺得,厭食症患者鏡中見到瘦骨嶙峋的幻覺,並不是病,可以不理。

(5) 身份認同取代個人主義和普世價值。以前的平權運動認為,所有人都是平等,每一個人都獨一無異,只是他膚色恰巧是黑色,不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現在的「社會進步運動」則認為,他是黑人身份就必然受到社會系統性的歧視。如果有人提出異議要求厘清何謂歧視的準則,他就是潛意識中有白人優越意識的種族主義者。大家都喜歡進步,但別忘了,歷史上好多這些運動,最終都變成殺人的運動。以前優生學如是,共產黨如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鍋飯不是很進步嗎,但埋單餓死多少人了?

美國作為守護自由民主值價的最後堡壘,千禧左翼逐步侵蝕傳統的主流自由主義,搶奪話語權取代公開辯論,身份認同取代科學理性,一方面刺激右翼保守勢力的強烈反抗撕裂社會,另一方面抑壓學術自由妨礙知識發展。若果美國無法回歸自由主義的傳統,長此下去恐怕會步上羅馬的後塵。一個強大的帝國從來不是被外來勢力征服,而是從內部腐化而開始滅亡。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是揭開「進步主義」的假面具,讓一般人對左翼的「平權」變「等權」有所警惕,站起來一起取消「取消文化」,重拾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

文化戰爭在西方尤其美國正打得火熱,文化上相對保守的香港社會,對於那些「進步」觀念視為天方夜論,最多說句「世風日下,道德淪亡」。更多只是在媒體上,看見那些文化人右一句「論述」左一句「迫壓」,鸚鵡學舌地引用「批判理論」,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外星話。這本書也許離香港人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