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 – 金庸

Condor Hero 在金庸的六部長篇小說中﹐ 「射鵰英雄傳」是我看過次數最少的一部。除了初中時第一次看過以後再也沒有重讀﹐不像其他長篇般看過幾遍。「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確立他一代武俠大師的巨著。當年我看的是初版﹐四十多本簿簿的小說﹐不是通常在圖書館借到五厚冊的那個舊版。詳細內容我已忘記得七七八八﹐這次重讀新修版有新書一樣的感覺﹐追看得十分痛快。初版與新修版的情節變動很大﹐印象最深刻的蛙蛤大戰竟然給刪去了﹐有點失望。反而網上很多人談論新修版中﹐新加關係黃藥師與梅超風的舊情﹐我則覺得可改可不改﹐只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旁線。東邪素來不理世俗禮教的眼光﹐刻意避忌梅超風反而與東邪的性恪不合。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不用多作介紹﹐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也會看過無線拍的版本。射鵰故事的主線不是很豐富﹐只是伴著郭靖這個傻小子漫無目的四處冒險。故事沒有能夠襯托起主角的壞人﹐楊康武功不濟﹐奸骹不足﹐二十年比武之約雷聲大兩點小﹐最後反高潮不了了之。西毒武功高強﹐可是與他齊名的東邪﹐南帝﹐北丐三個皆是好人﹐不計郭靖還有老頑童﹐好人擺明人多欺人少﹐勝之不武。射鵰劇情雖然普通大路﹐但金庸筆下創造出來的人物卻詡詡如生﹐成為燴灸人口的經典角色﹐人物亦是吸引讀者之處。書中的武功招式創意無限﹐降龍十八掌更給其他小說漫畫借用到爛﹐成為誇越武俠世界的武學絕招。全書最精彩的一場比試﹐是東邪西毒奏樂器鬥內功﹐雙方沒有出過一招半式﹐靜止優雅的樂聲卻比刀劍相交更加兇險。

我對書中男女主角沒有太大好感﹐黃蓉是「碧血劍」溫青青的改良版﹐減去吃醋和臭脾氣﹐換上古靈精怪的鬼主意﹐同樣是飛來雀纏著男主角不放手。郭靖是我最看不爽的金庸男主角﹐天資愚魯但一世夠運﹐他的亢龍十八掌打起來沒有蕭峰和洪七公的氣魄﹐只是死板板的靠壓到性的力量取勝。誠然武俠小說不可以篡改歷史﹐但我也不禁破口大罵郭靖腐迂的封建愚忠。鐵木真最後那番真心話很有說服力﹐在宋朝當忠臣有岳飛的前車可鑑﹐當蒙古大王去管理漢人有什麼不好。就算郭靖不想貪圖榮華富貴當駙馬﹐也該為天下百姓的幸福著想﹐不要計較背負不忠不義賣國惡名這些小事。蒙古人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國﹐民姓就不用連年征戰受苦﹐人民在仁厚的郭靖下生活﹐應該勝過給昏庸無能的南宋皇帝統治。在郭靖要決定去留的那一時刻﹐很可惜只有無知農婦的母親在旁﹐結果下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若果有東邪或黃蓉從旁建議﹐說不定可以向大汗爭取一國兩制﹐讓南宋舊地享有比香港特區更大的自治權。

金庸小說不只是流行讀物﹐還有深入嚴緊的金學研究﹐若要分析 「射鵰英雄傳」的世界﹐書中人物的性格背景﹐武功和歷史考證﹐資料多得寫三個月也寫不完。我這篇文章稱不上是書評﹐只不過是看完小說後記錄下來的一點感想。我希望實現重看全套金庸作品的大計時﹐能夠用文字留下點滴曾經來過的足跡。

碧血劍(新修版) – 金庸

碧血劍 重讀新修版金庸集是我的閱讀大計﹐由他的第一套小說開始﹐一路順著出書次序讀閱下去。上回看過了「書劍恩仇錄」﹐今回就讀書金庸寫的第二部小說「碧血劍」。金庸寫這本小說時還成為武俠大師﹐他的成名作是下一套小說「射鵰英雄傳」。「碧血劍」不論是劇情編排或是人物描寫﹐也只是沒有什麼特色的大路武俠小說。故事借用明末歷史作為背景﹐主角是抗清名將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從他兒時落難被朝廷追殺開始﹐其後遇上名師拜入華山派門下學藝﹐加上機緣巧合盡得鐵劍門與金蛇郎君的真傳﹐一落山闖蕩江湖便已是天下無敵﹐很典型的武俠小說開場式。「碧血劍」的敗筆是接下來的故事欠缺主線﹐劇情只是隨著主角的遭遇飄流﹐金庸生動優美的文筆也彌保不到情節的缺陷。袁承志原本想找崇禎皇帝報殺父之仇﹐不過路上遇到太多沒有關係的支線﹐劇力給分得太散﹐捉不著讀者的集中注意。結局也令讀者十分失望﹐那有主角吃一記敗仗就要退隱海外﹐總是覺得有草草收場之感。重看「碧血劍」最讓金庸迷感興趣的事﹐是書中有很多角色在「鹿鼎記」再次出場﹐看「碧血劍」中神拳無敵歸梓樹一家﹐溤難敵﹐李自成﹐白衣尼九難﹐五毒教主何鐵手等人的事蹟﹐有如在看「鹿鼎記」的前傳般過癮。

「碧血劍」作為一部武俠小說還有另一個遺憾﹐就是袁承志在小說中從來末遇上旗鼓相當的對手。從小時候初試身手打豹子﹐到路上與溫青青同行時遇上的仇家﹐五毒教﹐溫家六老﹐錦衣衛﹐華山派的師兄弟﹐甚至最後的大佬玉真子﹐袁承志總是輕易獲勝﹐完全沒有絲毫驚險的感覺。諷刺的是袁承志打倒大江南北所有最武林高手﹐在最後一役金蛇營給清兵圍困山頭﹐袁承志身手再好也要敗給殺不盡的士兵。這就是武俠世界中的殘酷現實﹐就算武功蓋世﹐在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自保突圍已很吃力﹐若還要守護其他人則必敗無疑。軍隊打仗是靠團體合作性﹐一個人不論武功如何高﹐也難單憑一己之力扭轉戰局。不像些新派武俠小說或漫畫中﹐只要幾個絕頂高手就可以統一天下﹐那可是跨張得離譜過份。

主角袁承志的性格令人看得十分不爽﹐基本上他沒任什麼主見﹐行事只是順著身邊的人的意思。他才下山就還上溫青青算是他倒霉﹐惹上了這個金庸小說中最麻煩的女主角。隨後小說中的大部份故事﹐袁承志只是給溫青青縴著鼻子走。說起來還只是溫青青一廂情願吃定袁承志﹐袁承志對溫青青是結拜兄弟的義多於男女之間的愛。袁承志喜歡九難更是莫名奇妙﹐才見過一次面就日思夜想。看來袁承志還膚淺得很﹐只會迷戀女孩的美貌﹐不過也可能是給溫青青迫得太緊而產生潛意識反彈﹐要移情別戀去平衡心理。袁崇煥為國為民捐軀很有大志﹐不過袁承志雖然名字叫承志﹐他並沒有承到了多少父親的遺志。他被推舉當金蛇營首領是靠父蔭﹐他擁有一支戰力相當的軍隊﹐但從來沒有考慮過給何善用﹐只是想把軍隊當禮物送給李自成。他在關外見過清太祖皇太極﹐聽皇太極明朝虐民的言論說得頭頭是道﹐腦中只是閃過一絲對自己立場的反省﹐就還原去依靠忠孝的思考規條﹐看來袁承志除了懂武功外﹐對其他事情也一竅不通亦不去多想。到後來李自成入京稱帝腐化﹐斬大將殺兄弟﹐袁承志與李自成脫離關係﹐他已再沒有可效忠的對象﹐種下了他日後心灰意冷決定離開中土的原因。

金庸在 「碧血劍」的後記中寫了一篇袁崇煥傳﹐我認為這篇歷史傳記比小說正文還好看。金庸流暢的文筆讓袁崇煥一生呈現讀書眼前﹐同時學貫東西的金庸在文中為明未的歷史加點分析注腳。他不但引用中國歷史的例子﹐還引用近代西方歷史的例子﹐說出明朝亡國的近因是因為連出三個昏君﹐但遠因卻是明朝的文官制度﹐令國家機器沒有辨法有效運作。金庸在袁崇煥傳中分析歷史的視角﹐正好與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中的大歷史觀不謀而合﹐兩人對明朝覆亡的見角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書劍恩仇錄(新修版) – 金庸

Book Sword 還記得讀中二下學期時﹐我十分沉迷看金庸。在短短的一個學期裏﹐我把十四部天書全部啃了﹐有幾本特別喜歡的長篇還讀了不下數次。其後間的十多年間﹐間中無聊時也會翻出來重看﹐反正家中有全套金庸。後來搬了去溫哥華﹐那些書是老爸沒有帶過來﹐已差不多五六年沒有看過金庸。最近幾年金庸開始再新訂正推出新修版﹐他的小說改了也有好幾次﹐相信這次應該是最後一次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書架上怎可以沒有一套金庸呢。於是陸陸續續在上網訂書訂漫畫時﹐順便逐套買隨箱寄過來﹐以作收藏。買了後也不知道何時有時間看﹐反正內容早已熟讀了﹐不用心急。

這次重看金庸﹐我打算順序由第一本開始看下去﹐一改以住速讀的習慣﹐慢慢仔細欣賞書中的文筆詩詞﹐看看有什麼以前想沒有的不同領會。上個星期學期完續有點空閒﹐我開始了讀第一套金庸﹐書劍恩仇錄。我對這套作品的印象已經有點模胡﹐以前大慨只看過二三遍。每天晚上看幾章﹐用了一個星期左右才看完﹐閱讀速度慢以前幾倍。以前當學生見識少﹐覺得金庸小說一定是無懈可擊﹐連可供批評的地方也沒有。今次重看﹐不知是自己閱歷豐富了﹐還是金庸第一本小說水準比較差﹐在情節安排上有些地方覺得明顯不很通順。當然文筆我就沒有資格批評﹐只有看見寫得優美的章節重讀多幾遍﹐恨不得自己學到金庸一成的功力。

書劍恩仇錄的書名﹐細心想其實和故事沒有大關係﹐不過就幾好聽入耳。書給乾隆奪去的回教可蘭經﹐劍是黃衫翠羽送給陳家洛的短劍。若全書主線是在陳家洛和崔青桐的關係上﹐這兩件物件把他們二人連在一起﹐書名也就說得通。不過故事主線是在乾隆和陳家洛的兄弟關係上﹐副線是紅花家幾個當家的歷險﹐連配角駱冰的戲份也多過正印崔青桐﹐書劍又和滿漢間的恩仇有什麼關係呢。

書劍中人物的世界觀其實很單純﹐歌頌江湖義氣把紅花會英雄羅漫化﹐是典型傳統武俠小說的框框。紅花會要反清復漢﹐號稱十幾萬會眾﹐但什麼事也要最高層那十幾人親力親為﹐會眾除了用來晒馬嚇人外﹐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用途。書中大部份人物的愛情觀比蒸餾水還清純﹐一就是國家大業為重﹐兒女私情為輕﹐二就是可以沒頭沒腦一見鐘情。只有周綺和徐天宏的那一段情比較像樣﹐開始於鬥氣冤家最後結為夫婦。反觀在全書的平面人物之中﹐當大奸角的乾隆才最立體最具人性﹐在攻心計算與紅花會爭利害之餘﹐亦流露出對陳家洛這個弟弟的情義。可惜陳家洛糾纏於清漢之分的情意結﹐看不出最天下萬民最有利的結果﹐不一定是要光復漢室。他在乾隆身旁輔政﹐建立一個清廉勤政的政治架構﹐防止貪官和旗人污欺壓平民﹐絕對比換湯不換藥的改朝換代實際和有建樹。
諷刺的是在最後﹐陳家洛堅守著漢族正統的想法﹐卻走去和回族女子通婚﹐正是對紅花會的政治理念自刮嘴巴。

在書首的序言中金庸說這次改寫﹐把以住書中對回教的錯誤理解改正過來。新修版中回族角色是多說幾句可蘭經文﹐但這些改動可以說是微不足道。這套新修版﹐沒有舊版的人值得買回來收藏。但是已經有擁有舊版的讀者﹐去圖書館借回來翻閱一遍就足夠了﹐不用特別再花錢買多套。我想網上應該會有無聊閒人﹐把新舊兩個版本逐句逐字對照比較﹐我倒有趣興知道金庸封筆十多年後﹐文采功力的深厚分別在那裏。

大唐雙龍傳 – 黃易

Tong Heros 很多年沒有試過看小說看得這般痛苦﹐我差不多不眠不休的足足花了二個星期﹐才看完全套六十三集大唐雙龍傳。上次這樣幸苦的經驗是看四十多本的尋秦記﹐看完後真有點怕了看黃易的小說。所以雖然一直聽人說大唐寫得比尋秦記還好﹐也沒有膽量拿起來看。不過最近中文電視播無記拍的大唐雙龍傳電視版﹐那天在女友家中巧合地看了半集﹐給點著了心癮的火頭﹐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很可惜我看完整套小說﹐竟然發現當中沒有我看那半個小時電視的情節。再上網找電視版的內容簡介一看﹐除了開場兩個主角偷到了本長生訣秘笈﹐完場也是在玄武門大打一場外﹐中間的故事給改到體無完膚﹐角色也來個合併大雜燴﹐大量刪剪故事劇情﹐才可以濃縮至四十一集﹐平均一集一本書也沒有﹐不得不給無記的編劇寫個服字。

談論起黃易的小說﹐很自然會把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才出比較。兩者故事的性質和布局也十分相似﹐同是用虛構歷史為背景的武俠小說。尋秦記的項少龍是給送到是戰國未年的現代特種部隊﹐助秦始王統一中國。大唐的寇仲和除子陵則是隋未年間﹐無中生有變出來和李世民爭天下。平心而論大唐比尋秦記寫得好很多﹐特別是大唐沒有尋秦記早期的三級劇情﹐看起來眼睛舒服很多。希望黃易有機出尋秦記的修訂版﹐既然已經成名﹐就不需要借咸濕去吸引讀者。不過我自己則喜歡尋秦記的構思多些﹐看如何發揮在古代現代人的智慧﹐總好過看天生異稟的武林奇才﹐一路福星高照機緣巧合地縱橫天下。還要一次過來兩個神人級的怪傢伙﹐不免巧合造作得有點過份。

說起大唐的故事構架﹐不得不讚黃易有本事寫出這樣龐大複雜的安排﹐書中借用大量真實歷史人物﹐早期發生的大事件也和史實相差不遠。中段忽然間出冒了個李唐對立的少帥國﹐還擔心黃易如何收科﹐相不到他又竟然可以寫回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篡父忠於歷史的結局。黃易的小說的佈局有公式可尋﹐這本也自然也不例外。兩個藉藉無名的小子﹐不知怎樣的拿了本秘笈﹐踏上了成為武林高手的第一步﹐之後緣途變逃變打﹐越練越強﹐最後集各家之大成﹐成為最高強者。個人單獨鬥有點小成績後﹐就順便會帶兵打仗﹐每次是以弱勝強奇兵險勝。但是做了統帥又坐不定﹐丟下軍隊去作美其名為特別任務的個人修練。不過強中自有強中手﹐打完一個勁人後﹐又要去打個更加勁的人。到練到大家功力也差不多時﹐主角就會用動腦筋或心有靈犀﹐打出一招新的必殺技殺敵過關。在武功和軍隊方便的爭鬥到了白熱化﹐就會進入一個政治權力鬥爭的新戰場﹐不過主角總是宅心仁厚﹐常常有義氣朋友告密或巧合路過偷聽到機密﹐在爾虞我詐生死一線間化險為夷。講下講下好像說到這本小說一無是處﹐不過就像追電視連續劇一樣﹐不論劇情編排上多麼的老土和不合理﹐黃易總能為讀者營造出緊張的氣氛﹐令人不能放下書一頁一頁地追看下去。此書最成功之處是故事雙線平衡發展﹐交差描寫兩個主角分開後的遭遇﹐
無形中加強了劇情的緊湊性﹐讓讀者急不及待兩人的重逢。

兩位主角的性格設定必需要相反﹐這樣才可以用對立的手法拉緊劇力。寇仲是動﹐則除子陵是靜﹐一個油腔滑調﹐另一個就忠厚老實﹐一個要打天下當皇帝﹐另一個就要隱居過平靜日子。不過兩人表面上相異﹐其實內心卻像是同一個模子倒出來。原本以為結尾兩兄弟會反目成仇大幹一場﹐誰不知兩人始終好似搞基般心靈相通﹐看不到在兩大絕頂高手中誰才是最強。黃易不擅長寫愛情﹐角色不是純真到一見鐘情﹐才碰過幾次面就可以迷戀一生﹐就是用情不專或心有奸計的情場騙子。不過那段寇仲不愛江山愛美人﹐作為劇情轉捩點也寫得不差﹐他和宋玉絰是書中比較似樣的感情線。除子綾和師仙子的精神戀沒開花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者夾硬玩橋段﹐要讓子綾當邪王女婿才會無疾而終。在書中與寇除二人接觸最多的妖女婠婠﹐反而到結尾還不知到芳心誰屬﹐白白浪費了那種敵我愛恨難分的動人情節。我寧可像電視版般﹐把邪王女和妖女合二為一﹐然後仙妖二女寇除一人娶一個。

我對隨唐的歷史人物沒有戰國的熟悉﹐除了聽過出名的那幾個人物外﹐也不知黃易筆下歷史人物的性格是否神似﹐沒有了尋秦記中令人聯想的空間。書中所有人物也很出奇地武功藝世﹐當大官大將軍還可要在江湖上打鬥﹐
寫到李淵有本事同邪王一較高下﹐與我心目中歷史皇帝的印像相差很遠。風麈三俠的李靖在故事中是寇除二人的義兄﹐但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過命的交情﹐返而大部份時間處身敵對營陣。把紅拂女說成是李世民最好 的手下也算了﹐不過好歹也要交代一下出身來歷﹐以及委身下嫁李靖的原因吧﹐這是書中最大一個走散了的伏筆。最叫人失望的是書中虯髯客完全沒有出場﹐隋唐時間除了天子李世民外﹐最出名可算是他﹐全懶中學國文課所賜。

黃易的小說始終還和大師級的金庸有一大段距離﹐不論是文筆或是劇情上﹐也有可侍改進之處。不過相對起時下的新進作家﹐他也可以算是一代宗師﹐文筆不錯思路自成一格﹐比普通的流行小說高上幾級﹐但仍未能入選經典作品。大唐雙龍傳看是好看﹐一邊追書一邊大呼過癮。不過還是正如開始時說過﹐看黃易的作品是很幸苦的﹐寫得實在大長。看完全套後的感覺不是意猶未盡﹐而是好像放監獲釋那樣的得到解脫。我想我很久也不會再碰黃易的小說﹐不是他寫得不好﹐而是追書的慘況﹐真的見過鬼也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