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自由行

卑詩內陸酒鄉遊(下)- 天文館旅店,紅蕃文化中心

在Kelowna住了兩晚後行程的最後一晚,我們選擇住宿Okanagan南部的小鎮Osoyoos,主要是慕名投宿朋友介紹的Observatory B&B旅店。這間小旅店的主人是退休著名天文學家Jack Newton,他曾發現銀河系外的超新星,他的天文照片刊登於時代雜誌和國家地理雜誌。這間位於山上的小旅店只有三間房,每間房也可以看到湖邊Osoyoos鎮的景色,還可以看到美加邊境的關卡。小旅店每年只在四至十月開放,Jack在美國亞里桑拿州也有自已的天文台,每年夏天到加拿大避暑,秋天過後便像候鳥般飛回南方過冬。

天文台小旅店

Osoyoos鎮的景色

美加邊境

這間小旅店的最大特色,是附屬的天文觀測台和巨型望遠鏡。來這裏的旅客大都是天文學愛好者,住在這旅店要一睹星空的美麗。喜歡攝影的朋友,更可以報名攝影工作坊,學習用望遠鏡拍攝夜晚的天空。可惜天公不做美,我們住的那天晚上很多雲,等了大半晚也看不到夜空。Jack只好退而其次,在他的私人電影院播放他的天像照片給我們看,並一邊給我們上一堂當今天文學最新發現的課。第二天早上雲層倒散開了,我們能夠用望遠鏡觀看太陽,可以清楚地看到日焰(Solar Flares)。日焰在太陽圓形的邊上,像火龍般地起舞,真的很不可思異。我不服氣今次看不到夜晚的星空,拍不到星雲的照片,將來一定要再回來這兒住宿。

巨型望遠鏡

在落地大窗吃早餐

最後一天的行程很緊湊,因為想在入黑前回到溫哥華,只有早上的時間可以遊覽,我們參觀了在Osoyoos的Nk’Mip原著民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內在介紹原著民歷史的展覽,有酋長講印第安人傳說故事的互動影院。我們去到那天正好有紅蕃鼓的表演,由紅蕃鼓國際比賽的冠軍,介紹PowWow祭祀歌舞傳統,並示範表演不同的紅蕃鼓歌曲。原來煙草在原住民文化中,具有宗教和醫療的價值,他們會把煙草放在紅蕃鼓上,一邊敲打一邊唱出禱文,他們相信祈福後的煙草可以治病。下次遇到有人反對吸煙,大可以大條道理說自已紅蕃教,干涉食煙就是干涉宗教自由。除了室內的展館外,文化中心也有戶外的郊野徑,可以學習沙漠地區的動植物和昆蟲。剛好飼養蛇的工作人員出來放蛇,讓蛇曬太陽活動一下,名乎其實的放蛇。我上前問他可以可以摸蛇,她不只讓我摸牠,還給我抱著讓蛇纏在臂上拍照。抱著蛇的感覺沒有想像中嘔心,摸起來的手感像皮帶,只不過這是一條會活的皮帶。

紅番文化中心

紅番文的停車路牌

紅蕃文化中心的餐廳,同樣也是看著葡萄園和湖景

沙漠的郊野徑

禿鷹巢

回程時我們駕三號公路,風景與進去時的高速公路完全不同。三號公路沿著河道穿越山谷,在河道的兩旁全是農地。在公路上不時有販賣新鮮農產品的小舖,我們沿途不時停下來買菜和生果,順道買餸收獲很豐富,價錢比市區的超級市場便宜一大截。不過因為山道比較迂迴曲折,回程我們駕了六個多小時,比進去時用多了兩個小時,差不多晚上八時才回家。

三號公路

新鮮的蕃茄和草厘子

路邊農產品小舖

相關資料:

  1. Osoyoos 旅遊指南
  2. Observatory B&B
  3. Nk’Mip Desert Cultural Centre

卑詩內陸酒鄉遊(中)- 參觀酒莊

第二天的重點節目的參觀酒莊和試酒,我們參加了當地導遊公司的品酒團,小巴從酒店接送來往各個酒莊。每個酒莊也設有展銷中心,介紹他們莊園釀製的酒,因為直接從酒莊購買,售價比城市的酒舖便宜。我們的品酒團已包括試酒費用,但自已去也不過是三數元試四五種酒,若果試飲後覺得喜歡決定購買,試酒費還從賬單扣回。其實拿著旅遊地圖,也可以自已按圖索驥,逐一拜訪各個酒莊,但是試酒雖然每次只是一小杯,可是加起來喝下去的份量也不少,醉酒駕駛犯法兼危險,所以還是參加品酒團由專車接送安全。

品酒團的小巴

一望無際的葡萄園

一行行的葡萄樹

行程包括暢遊四個酒莊試酒,每個酒莊也各有特色。第一站是Mt. Boucherie Estate Winery,不過我們要趕去Mission Hill參觀釀酒過程,只在這個酒莊逗留了十數分鐘。第二站Mission Hill是卑詩出產的酒中的名牌,它釀製的紅酒榮獲法國紅酒大獎,證明新世界的酒也可以比媲歐洲的酒。酒莊坐落湖畔的小山丘上,最具特色是酒樽招紙上鐘樓,模仿古代修道院的建築設計。我們參觀了釀酒過程,可能去的時候還早沒有其他人,於是我們便成了私人參觀團。

先從酒莊的歷史說起,再介紹不同品種酒的釀製方法,原來用不銹鋼桶和木桶釀出來的品道有很大分別,木桶用什麼木也很講究,最高級的酒是用法國紅木,讓紅木的道味滲進酒香之中。另外我也學懂了不是所有酒也可以耐久存放,一般市面上買的酒只有五至十年期,放得太久味道會變得難喝。加拿大著名盛產的冰酒,要待入冬初霜葡萄結冰時立即收割,葡萄內的水份結成冰粒去掉,每顆葡萄只剩下的一滴汁才用來釀酒,葡萄汁精華令冰酒味道十分甜。但因此釀冰酒比一般酒要多用十倍葡萄,所以冰酒的價錢比貴普通酒價許多。然後我們參觀Mission Hill的地下酒窖,酒窖挖空火山岩洞建成,不需要空調也很自然清涼,適合存放釀酒的木桶。最後當然會品嘗酒莊出產的美酒,我們領到一個私家試酒室,導遊還教我們一些試酒的基本常識。

Mission Hill的招牌鐘樓

在山頂上看Okanagan湖

火山岩建的地下酒窖

下午到Quail’s Gate酒莊的餐廳午膳,一邊看著葡萄園和湖光山色,一邊享受美食,休哉遊哉十分寫意。最後一站到Little Straw Vineyards,這是一個小酒莊,特別之處是酒莊附設有藝術館,展覽Okanagan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看著湖光山色,在葡萄園進午餐

大慨一天下來喝了不少酒,回程時我們在車上睡著了。這天收獲很豐富,在每個酒莊也有買酒,還買了幾枝冰酒給朋友作手信。我們的行程只參觀了West Kelowna地區的酒莊,Okanagan地區有大大小小超過六十個酒莊,下次可以參加不同地區的試酒團。在南部Summer Land和Osoyoos地區,比北部每年有更多陽光照射,那兒才是酒莊的集中地。

相關資料:

  1. Okanagan Wine Country Tours
  2. Mt. Boucherie Estate Winery
  3. Mission Hills Winery
  4. Quail’s Gate Winery Restaurant
  5. Little Straw Vineyards

卑詩內陸酒鄉遊(上)- 酒莊婚禮

上星期終於從印度充軍回來,早前答應了老婆回來後要放假陪她去渡假輕鬆一下。剛好這個週末老婆的同學在卑詩內陸小城市Kelowna結婚,於是我們便自已駕車旅行,去參加結禮並順道遊覽以卑詩酒莊馳名的Okanagan地區。Kelowna人口只有十一萬,是卑詩省內陸地區的最大的城市。從溫哥華開車向西出發,大約需要四至五小時車程,高速公路穿越了無人煙的森林河谷,沿途只有希落的農業小鎮。在公路離開小鎮前,會有路牌提醒駕車人仕檢查汽油,因為下一個油站在百多公里外,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沒有汽車,可便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了。

在Kelowna住的酒店

卑詩大學Okanagan校園

在市中心柏文的私家遊艇碼頭,行出屋就可以上船。

Kelowna市建立於Okanagan湖邊,一條跨湖大橋連接城東和城西。城市坐落被群山環抱的山谷盤地中,有山有水風景十分怡人。Okanagan湖道貫通卑詩內陸幾個主要城市,四週的河流更是鈎魚勝地。在湖伴的房子大部份也有私人碼頭,湖上看見不少人在玩滑水板或風帆。可惜我沒有船牌不能租船玩,下次再去Kelowna前,一定要上BOATSmart!Canada的網站考試申請船牌。雖然與溫哥華相比Kelowna只是個小城市,但市內主要品牌的商店和餐廳一應俱全,連卑詩大學在Kelowna也有個校園,購物吃喝玩樂讀書生活也很方便。除了沿著湖伴無數的酒莊葡萄園外,市郊有十多個高爾夫球場,附近山上還有三個大滑雪場,生活悠閒是退休人仕的理想定居地。

停泊在碼頭的遊艇,這隻船大約十萬加元,比一輛車還貴。

鬼佬龍舟

超級快艇,水上的法拉利

快艇的駕駛室

第一天我們下午才從溫哥華出發,到達Kelowna已經入夜,晚上一對新人約了來參加婚禮的朋友相敘,加上駕長途車後十分累,吃過晚餐便早點回酒店睡覺,留待明天才四處遊覽。新娘自少在Kelowna長大,讀大學時結識了來自更偏遠小鎮來的新郎,決定回到相識的地方舉行婚禮。他們的婚禮十分簡單,只邀請雙方親屬和幾個好朋友,不像港式婚禮要大排筵席請一大幫人。婚禮在酒莊的花園舉行,白色的小禮堂坐落在葡萄園當中,像看浪漫電影的婚禮。新人均不是教徒,婚禮沒有任何宗教儀式,只是在證婚人前宣讀誓詞。新娘的祖先來自愛爾蘭,沒有如一般結婚在宣誓後會交換戒指,取而代之是愛爾蘭的婚禮傳統,新娘新郎拖著雙手舉起,親人和朋友逐一上前把布帶綁上,並送上祝福的說話,喻意他們永遠也連繫一起。婚禮後的招待設在湖畔酒店,在從湖上吹來清涼的微風中,看著酒店碼頭遊艇駛進駛出,享受了一頓豐富的婚宴。

 

葡萄園的婚禮場地

花園中的小禮堂

愛爾蘭婚禮的綁手儀式

湖畔酒店

相關資料:

  1. Kelowna旅遊局 
  2. 酒莊禮堂 Belgo Wedding Chapel
  3. 湖畔酒店 Hotel Eldorado

台北自由行(下) – 西門町﹐中正紀念堂﹐信義﹐貓空

第三天行程十分緊湊﹐一天內去了很多地方。早上先過去西門町逛逛﹐旅遊書說這裏是類似日本原宿﹐豈料我們選錯了時間去﹐早上大部份店舖還未開門。我們按地圖找了鴨肉扁﹐店子明明叫名稱叫鴨肉卻賣台灣土鵝﹐除了獨沽一味賣鹵水鵝外﹐便只賣淨麵淨米線送鵝吃。老字號開業幾十年﹐是我在台灣吃地道美食中最好吃的店子。吃過早飯後去了西門紅樓走了一轉﹐不過紅樓後面的藝術工房要下午二時才開門﹐只好在紅樓四週拍照便繼續行程。

西門町

鴨肉扁土鵝

西門紅樓

原來打算下午去參觀國父紀念館﹐不過我把中山和中正搞亂了﹐結果去了中正紀念堂。不過錯有錯著﹐蔣介石比孫中山更有排場。中正紀念堂在台北市中憑空劃出一大片土地﹐正前方是早幾年給陳水扁改名的自由廣場﹐不過所謂改名不過是廣場牌坊上的四隻字重寫。廣場兩旁有兩橦中式古典建築﹐分別是國家音樂院和國家歌劇院。廣場盡頭便是一座白色的中正紀念堂﹐四邊像金字塔般以梯級升起﹐中央大堂安放蔣介石的銅像﹐甚有華盛頓林肯像的氣勢。我們從正面爬四層高的樓梯扺達到銅像後﹐才發現原來側門有升降機﹐真笨。銅像前有衛兵站崗﹐每小時也有換班儀式。我們到達是還差二十分鐘才兩點﹐大堂空蕩蕩沒有遊人。我們下樓走一個圈十五分鐘後回來﹐銅像前竟然排滿等待看換班儀式的人。換班儀式長十五分鐘﹐有步操和花式托槍看﹐很多人也對兵哥評頭品足﹐看看那個高大靚仔。不知道蔣介石是否生死很多仇家﹐害怕有人來他的銅像搗亂﹐要派兩個士兵站著不動看守著。中正紀念堂內有個蔣介石博物館﹐展品沒有什麼好看﹐不過放他的舊信舊相舊衫。內容更是不盡不實﹐只講述他二次大戰的威水史﹐不講述他給共產黨打敗那段歷史。回程時路過國家音樂廳﹐老婆被賣DIY音樂盒的小店吸引﹐坐在那兒成個鐘做勞作整音樂盒。我便陪她悶了一個鐘﹐把音樂廳的所有資料也翻看﹐結論那不過是台灣版文化中心和大會堂﹐演出的全部都是些懶有文化的劇團和樂團。

自由廣場

中正記念堂

蔣介石銅像

換班儀式

國家音樂廳

DIY音樂盒小店

老婆整的音樂盒

晚上我們過去信義區逛﹐香港有老襯亭﹐台北有老襯塔。台北101觀景台雖然不貴﹐也是旅遊書指定必到的地標景點﹐可是觀景台的風景沒有什麼好看﹐不過是一望無盡的城市景和公路街燈。九十一樓有戶外觀景台﹐風吹得很猛又冷﹐看不到數分鐘便返回樓下﹐反正八十八數和九十一樓也是看同樣的東西。最好看倒是Damper Baby﹐ 全球最大風風阻尼器﹐基本上是一個黃色大鐵球﹐用來平衡大樓的搖晃。那成為台北101的吉祥物﹐記念品店有很多Q版Damper Baby公仔賣。晚餐在台北101樓下商場的餐廳吃﹐原本以為台北101是高檔商場﹐想不到那兒的高級餐廳消費倒不貴﹐兩個人坐在窗旁吃一頓浪漫晚餐﹐結賬才二千元新台幣﹐折合不過五十多加元。

台北101

Damper Baby

台北夜景

信義是名店區﹐新光三越賣的盡的名牌子﹐幸好吃完晚餐時已經關門﹐不用擔心荷包大出血。信義區的另一個名勝是誠品總店﹐反正二十四小時營業﹐我們留到最後才去。誠品總店有一橦大廈﹐不過書店只有兩層﹐比我想像中細間。其他樓層賣時裝家俬消費生活品味﹐只有賣書的兩層才開二十四小時。最大問題還是價錢﹐在誠品買書沒有折﹐比旺角二樓書店還貴。熱門流行的書藉不用在誠品賣﹐比較冷門的藏書雖然豐富﹐但未聽過的作者和書本又沒有興趣買﹐結果入全台最大的書店卻空手而回。

誠品書店

店內賣書一角

文胡線

第三天的行程很輕鬆﹐原本打算坐高鐵去其他城市看看﹐不過太累取消行程留在台北。早上睡過頭十一時才起床﹐決定遠離台北市區﹐坐貓空纜車看看近郊的地方。去貓空要從捷運文湖線到終站﹐文湖線用小列車行駛﹐像溫哥華的Sky Train﹐可以邊坐邊看市內的風景。貓空纜車像昂平360﹐也有玻璃地的水晶車廂﹐不要花少少時間排隊。纜車沿途經過山頭樹林﹐可以眺望遠處台北城市的景色﹐還可以看到山後半橦台北101。貓空是高山茶莊小鎮﹐山谷間一級級種茶的梯田。纜車開通後平靜小鎮淪為遊客景點﹐三條大街有超過半百間茶舍。我們在間有風景看的茶舍坐下﹐待應端上泡茶的器具﹐我們便一邊品茶吃點心﹐一邊看風景寫明信片﹐悠閒地消磨了一個下午。台北動物園在貓空纜車站隔鄰﹐原本打算下山時順道去看熊貓。同樣是看熊貓﹐台北動物園入場費六十新台幣﹐香港海洋公園要二百五十港元﹐在台北看只要香港二十分之一值錢﹐扺。可惜我們下山弄錯時間﹐動物園五點關門但四點停止售票﹐結果我們和熊貓緣慳一面。

貓空纜車

品荼看風景

台北動物園

晚上到忠考區走走﹐那兒與香港旺角差不多﹐也是熱熱鬧鬧很多商店很多餐廳。我們按旅遊書指示﹐找到周杰倫開的餐廳吃晚飯。店子名稱叫豚屋﹐賣日式炸豬排定食﹐諷刺是店外養了一隻小豬做生招牌﹐不知道每天牠聞到同類被炸的肉香有什麼感想。食物不過不失﹐不過叫我最在意的是﹐店子內的食客竟然沒有台灣人。我們到的時候還算早﹐店子只有四台人﹐不過全部都是拿著旅遊書的香港人﹐有一台還拿著我那本旅遊書。好像我們做了傻瓜遊客﹐給周杰倫的大名騙了來吃飯﹐說不定路過的台灣人都在笑我們不懂吃呢。

炸豬排店門外的小豬

周董炸豬排

最後一天中午飛機回香港﹐起床退房便坐旅遊巴到機場﹐這樣便結束四天三夜的台北自遊行。台北雖然是大城市﹐給我的感覺沒有香港的壓迫感﹐遇到的台灣人普遍很有禮貌。台灣人的文化風氣比香港好﹐很多地方也有誠品分店﹐捷運上看書的人比香港多﹐香港地鐵上絕大部人只是在玩電話。在酒店我也看了好些電視﹐庾澄慶在台灣應該很紅﹐竟然兩個電視台在黃金時段﹐同時播他的遊戲節目﹐讓他自己打自己對台﹐在一台獨大的香港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台灣劇集比無記劇集更婆媽﹐國語劇集還算好點﹐看台語劇集才叫救命﹐只是隨便看了十五分鐘﹐便已有齊絕症死人情變的橋段。我看了套台灣偶像劇﹐一星期播一集長兩個小時﹐接著還有半小時的製作和訪問特輯﹐慢工出細貨﹐撇開劇本不論﹐拍攝和鏡頭比工廠式流水作業的無記劇集好得多﹐不知道是否其他台灣劇集也一樣﹐怪不得台灣電視可以捧出新偶像﹐香港電視來來去去只有師奶看。有機會我想再到台灣一遍﹐去看看台北以外的其他城市﹐或者可以坐火車沿道南下﹐看看台灣南北間的文化差異。

台北自由行(上) – 台北車站﹐故宮﹐夜市

去印度工幹飛行哩儲了不少﹐今次飛印度正好連接聖誕假期﹐便順道換張機票和老婆台北遊行。台灣最適合自由行﹐能看能聽能寫能說﹐溝通上完全沒有困難。台灣是已發展國家﹐獨自行街也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加上受日本風氣影響﹐又保留傳統的中國文化﹐有一份熟識的親切感﹐但同時亦擁有身在陌生的國度的新奇。

去台北前在香港買了本台北旅遊書﹐不過市面上很多同類旅遊書﹐每本的內容也大同小異﹐都是介紹一些出名吃喝玩樂購物的地方﹐讓讀者按圖索驥跟著來玩。不過那些旅遊書以消費心態來寫﹐只適合不論去到世界那個角落﹐也要千篇一律香港生活模式的香港人﹐完全不能認識和感受台灣的特別。其實去台灣根本不用買旅遊書﹐台北車站的遊客中心拿的免費旅遊小冊子就已經夠用了﹐再者那是從台灣人的角度去介紹台灣﹐比起以香港人心態寫的旅遊書﹐會看得更多地道的文化。

我們住在台北車站隔鄰的天成大飯店﹐二十年前應該是間頂級酒店﹐現在有點陳舊不過勝在房間舒適價格不貴﹐最重要是下樓便是捷運站出入方便﹐步行五分鐘便到火車站﹐要坐高鐵去看其他城市也可以即日來回。從台灣機場到台北市十分方便﹐可以購票坐旅遊巴直達酒店門口。桃園機場離市區大約三十分鐘車程﹐沿途看見繁體字的招牌﹐驟眼看有點似去了荃灣﹐也都是十多二十層高的舊樓。台北到處也在進行基建工程﹐擴充捷運網直達機場﹐預計未來幾年每年也會有一條新捷運線通車。可能一來台北地方大﹐二來城市發展也是近五十年的事情﹐城市規劃做得十分好﹐每條馬路十分寬闊﹐亦預留空間興建高速公路貫通全城﹐交通比香港暢順得多。

台北火車站

第一天剛剛坐完長途機﹐沒有精神到處遊玩﹐只是在台北車站附近逛逛。台北車站二樓是食街﹐有四個不同特色的美食廣場﹐分別以台灣夜市﹐牛肉麵﹐國際美食和咖喱為主題﹐另外還有十數間不同的種類的餐廳。在眾多美食當前﹐可恨我竟然誤信旅遊書之言﹐跑了去食台灣鐵路便當﹐說什麼有台灣懷舊風情﹐說穿了不過是台式飯盒罷了。想不到接下來的四天行程中﹐我們竟然前後跑回去台北車站食街吃了三次。說起來很多旅遊書介紹的餐廳也不外如是﹐倒不及台北車站選擇多兼經濟實惠。

微風美食廣場

難吃的鐵路便當

在台北車站附近﹐有連接三個捷運站的地下街商場﹐行人可以從一個車站步行另一個車站﹐不用受風吹日曬之苦。這大慨是當年興建捷運時有先見之明﹐反正也要把路面翻起來築鐵路﹐不如索性打通幾個車站組合成巨型商場。如果香港彌敦道當年起地鐵時也起條地下街﹐旺角便不用現在般人車爭路了。台北地下街的商店其實很普通﹐只不過像一般屋村商場﹐人流亦不特別旺﹐可能我去時還未到放工時候吧。晚飯去了三越隔鄰的K-Mall﹐去那裏主要原因是我要朝聖。那兒是台灣高達(台灣叫鋼彈)旗艦店﹐有三隻像真人般大的高達﹐還有陳列歷代高達模型﹐今年模型比賽的得獎作品﹐比香港銅鑼灣的那間大得多﹐拍了不少照片。

台北地下街

高達旗艦店

第二天我們一早起床﹐出發去看故宮博物館。台灣交通真的很方便﹐坐捷運和公車只需要買張悠遊卡﹐就像是香港的八達通一樣﹐便可以自由地坐公共交通公具﹐口渴還可以用來在七十一賣汽水。到故宮博物館要﹐先坐捷運到士林站﹐再轉乘公車﹐十五分鐘便直達門口。公車內在電腦顯示下一站﹐不怕不懂下車﹐不過顯示就只有中文﹐外國人就比較麻煩了。朋友到過故宮博物館﹐說看一整天也看不完﹐害我對它十分期待﹐以為會有羅浮宮的級數。看見博物館外貌心涼了半裁﹐左看右看也不是很大。宮內的展覽更是讓我失望﹐心想當年國民黨從大陸撒退﹐聞說帶走了故宮很多珍寶﹐應該可以大開眼界。只是故宮博物館很孤寒﹐那些珍寶沒有拿多少件出來展覽﹐所有展出的書法字畫全部是假貨。

捷運車站

台北公車

我最想看是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館說自己有收藏五幅﹐我不貪心要看宋朝最古老那幅﹐好歹也給我看看清朝的臨摹版本吧﹐怎料只有一幅硬膠版清明上河圖。另外我想看王犧之的書法﹐正本看不到﹐在博物館商點倒有很多印有王犧之書法的產品賣﹐從領帶餐巾到書簽雨傘應有盡有。能夠看到真品就只有些佛像﹐上古時代的石器銅器﹐還有那幾隻刻有甲骨文的鼎。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不論明信片還是宣傳海報﹐到處也看見這兩件珍寶。實物比我想像中細﹐翠玉白菜雕功雖是精巧﹐但那塊玉本身並非什麼上等玉石。至於肉形石則是浪得虛名﹐像五花腩般豬皮花紋原來只是染色染上去﹐我還以為是天然而成那麼神奇。博物館入場卷包括參觀館外的至善園﹐可能先入為主知道故宮博物館只有幾十年歷史﹐那不是貨真價實的歷史遺跡﹐我總是覺得至善園的中式庭園﹐與美孚對出公園那些庭園沒有很大分別。只是既然不用錢看看也無妨﹐不過我認為看至善園有點浪費時間。

故宮博物館

至善園

原本行程是在士林區留到晚上直接去夜市﹐結果參觀故宮博物館不用半天時間﹐還可以有空回酒店睡個午覺休息一下﹐養足精神夜晚再行更多的路。士林夜市並不是在士林站﹐要在捷運在劍潭站下車。士林夜市有分新舊兩個夜市﹐新夜市在捷運站對面﹐基本上是一個有蓋的大排檔。想參觀真正夜市的朋友﹐可以跳過新夜市不用看﹐反正裏面只有大排檔﹐反正所有賣來賣去也是賣那幾種食物﹐十全排骨﹐炸雞排﹐士林香腸﹐蚵仔煎等等﹐檔檔差不多﹐看一檔等於看了全部。最大問題還是不乾淨﹐我們坐在新夜市裏其中一檔吃十全排骨﹐竟然有蟑螂大搖大罷桌上在爬過﹐害我看 食慾全消吃不下。吃十全排骨要去舊夜市那邊﹐檔口名稱是什麼我忘記了﹐不過店面十分容易認﹐街口停了很多平治寶馬那檔就是了。新夜市不過是騙遊客的玩意﹐要逛夜市一定要去舊夜市﹐ 出了捷運站住北走一個街口﹐看見人頭湧湧那邊便是了。士林夜市前後有是四個街口之大﹐有點像香港女人街﹐兩邊也罷滿賣乾貨的商店﹐在十字路口則是賣吃的檔口。乾貨與旺角見到的差不多﹐大慨香港與台灣消費文化差不多﹐賣的東西也差不多。賣吃的與舊夜市也是一樣﹐有幾檔還是那邊的分檔﹐舊夜市重開後又搬回來做。邊行邊食差不多行了三個小時﹐食了不少東西卻沒有買到什麼。

士林夜市

十全排骨

人頭湧湧的舊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