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特技片

Narnia: Prince Caspian 卡斯柏王子

Prince Caspian 魔幻王國系列的原作者C.S.Lewis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他的小說中充滿宗教意義和隱喻﹐改篇為電影也適合與教會朋友一同欣賞。去年我便是與世青節的團友一起看第一集﹐說好了第二集上映也要一起看﹐這次正好借這個機會大家出來聚舊。其實我對魔幻王國的興趣一般﹐覺得電影太過兒童向﹐可看可不看沒有所謂。不過既然與舊朋友見面﹐那一看也不妨﹐就當作增加主流文化的認識﹐畢竟電影是改篇自風靡西方小朋友的經典兒童故事書。

上集話說四兄弟姐妹誤闖魔法大陸納尼亞﹐率領各種奇幻生物﹐幫助獅子亞斯蘭反抗白色女巫。四個小孩在上集結局時﹐被送回現實世界重過正常生活。現實時間過了一年﹐納尼亞時間就過了一千三百年。在這千多年間﹐納尼亞大陸發生重大變化﹐人類王國以武力統治大陸﹐把奇幻生物趕盡殺絕。在這時候王國發生篡位政變﹐叔父要殺死王子奪取王位。王子逃出王宮亡命﹐被森林的奇幻生物所救。在機緣巧合下他吹響了召喚古代英雄的號角﹐於是四個小孩從倫敦的地鐵站﹐再次被傳送到納尼亞大陸﹐肩負起解於森林中隱居奇幻動物的責任。

情節很老土例牌大路﹐笑位不算很多。只是偶一為之地輕鬆佻皮﹐不外是王子與大哥鬥嘴﹐王子與二家姐打情罵俏。戲中最可愛的角色是老鼠劍客﹐用尾巴捲著刺刀暗殺敵人﹐還會一邊打一邊多嘴地說冷笑話。我本來預期電影會有很豐富的情節﹐可以讓觀眾細意品嘗原著想要帶出的訊息。結果很失望的戲中大部份時間﹐竟然花在不太精彩的打仗場面上。對這電影的動作場面也不可能有什麼要求﹐畢竟這是套兒童小說改篇的合家歡電影﹐太刺激血腥可會嚇怕小朋友。打鬥場面只是獨沽一扮大陣象﹐用遠鏡加電腦動畫拍攝﹐只見士兵和幻獸交戰一個個跌低﹐沒有近鏡的暴力撕殺場面。至於雙方軍隊的行軍佈陣嘛﹐小孩子領軍只能想出兒嬉的戰略。若果不是獅子亞斯蘭犯規使用地圖級魔法﹐那四位有勇無謀的小英雄恐怕不能活著回倫敦了。

不知算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套電影的宗教意味很淡薄﹐若不是熟知聖經故事的觀眾﹐根本看不懂鏡頭背後的隱喻。太過硬銷傳教故然會惹人反感﹐弄得不好可能會變成票房毒藥。可是電影把原著的中心思想﹐稀釋到白開水般無味﹐自然會失落我等有期望的觀眾。今集的主題是信德﹐納尼亞世界經過千多年﹐人們漸漸不再相信獅子王的傳說。可是在最後的正邪大決戰﹐憑著四妹對亞斯蘭的信心﹐才得以扭轉全軍盡墨的命運。可是作者未免太過偏幫好人陣營了﹐原本只是中世紀軍隊決戰幻獸﹐雙方也是使用弓箭刀劍﹐軍力也大至上平等。雖說壞人有數量優勢﹐若果好人的指揮官不是小孩子﹐換個一代名將如楊威利或諸葛亮領軍﹐夠善用地形的優勢﹐創造奇蹟以少勝多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好人召喚魔獸獅子王﹐已經不是場公平的戰爭﹐只是單方面的屠殺﹐簡直勝之不武﹐枉主角自稱為英雄王。

第二集票房收入不錯﹐第三集鐵定開拍﹐大慨明年也要再看魔幻王國。魔幻王國系列總共七本小說﹐不知有沒有機會七本也拍成電影。我最有興趣是第六集和第七集的故事﹐講納尼亞大陸的創世記和世界未日﹐不知編劇會如何改篇劇本呢。

The Golden Compass 黃金羅盤

The Golden Compass Philip Pullman的「黑暗物質」三部曲是套讓我愛不釋手的小說。雖然這套小說的名氣不及「哈利波特」響亮﹐故事卻比後者更深刻感人。「黑暗物質」的主角是小 女孩﹐但它不只是兒童讀物﹐更可以讓不同年齡的讀者反思世界。「黑暗物質」第一部「黃金羅盤」搬上大銀幕﹐我自然很熱切期待著電影上映。原本期望電影改編 可達「魔戒」的級數﹐保留原著神髓又不失娛樂性。可是拍出來卻像「哈利波特」電影版﹐故事內容大致齊全﹐可是就是欠缺作品的靈魂﹐淪為徒具外表面的空殼。

「黃金羅盤」的背景設定其實十分很吸引﹐特別是對小孩子觀眾。那個世界人類的靈魂不是在腦內﹐而是以不同動物的形態倍伴在身旁。教會以神權政治統治那個世 界﹐任何對教會權威的質疑皆是異端邪說。主角Lyra是被大學校長收養的小孤女﹐在一連串偶然的事件推使下﹐她與她的靈獸展開橫跨大陸勇闖地極的冒險。在 旅途中以她為中心串聯反起教會勢力﹐有為尋找世界真理而挑戰教會權威的學者﹐有要拯救孩子被教會綁架去做實驗的吉甫賽人﹐有流亡荒野預言主角來臨救世的女 巫﹐還有很生鬼懂話說的武裝北極熊族﹐。

原著小說的故事驚險很有趣﹐改篇為劇本也很難失手。「黃金羅盤」在娛樂性十足﹐會說話的動物﹐飛天女巫﹐武裝熊大戰﹐無一不是吸引小朋友入場的元素。小說 在故事言語之間﹐隱含對宗教權威主義的批判﹐在電影版中則沒法表達出來。電影名稱是指看起來像黃金羅盤的真理探測儀﹐這個儀器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 問問題的方法很特別﹐需要依靠靈感解讀表面的圖案。在小說中主角學習如何和黃金羅盤溝通﹐一步一步理解她身處世界的秘密﹐與讀者一同解開平衡世界與塵之謎 ﹐是小說牽引讀者的一條重要主線。可是在電影中的黃金羅盤太易用了﹐講出問題答案就自動浮現出來﹐變成好像魔鏡一樣的普通魔法道具﹐失去原著中謎樣的魅力。

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黃金羅盤」的主題意識也像燈光招惹昆蟲一樣﹐引來很多來自宗教的批評。故事中的教會是百份百壞人﹐自以為擁有神賜與無上的權威﹐恣 意踐踏任何反對的聲音﹐儘管教會往往與真理背道而馳。故事很明顯取材自中世紀黑暗時期的教會﹐並無意影射現代經過文明洗禮的教會。小說中帶出歷史的教訓﹐ 可以作為對教會善意提醒﹐有則改之無則小心妨範。可是總是有些心虛的宗教團體自行對號入座﹐說小說是惡意攻擊宗教。其實那些感覺被冒犯的教會﹐會否正正就 如小說中的教會一樣﹐濫權力打壓異己﹐才會對小說如此敏感﹐反射性作出的自我保護的批評呢﹖

Spiderman 3 蜘蛛俠第三集

Spiderman 3 早陣子說過年荷里活電影有兩條公式﹐ 電影中越多電腦特技﹐電影就越爛。電影開拍越多續片﹐電影也同樣越爛。 「蜘蛛俠」第三集是乎合這兩點﹐而「蜘蛛俠」第三集也是一套爛電影﹐正好引證這兩條公式萬試萬靈。「蜘蛛俠」第一集本來不錯﹐有動作有內心戲﹐文武雙全。第二集我沒看過不作評論。第三集的就不堪入目﹐連動作場面也不甚可觀。蜘蛛俠在紐約吊來吊去吊了三集﹐動作設計早已欠缺新鮮感。蜘蛛俠不似蝙蝠俠集集有新武器﹐他只懂一招用到老。現在潮流講終身學習自我增值﹐蛛蜘俠再不學點新技倆﹐恐怕會過落後不上時代了。

第三集故事太多主線﹐導演眼闊肚窄太過貪心﹐想把所有內容塞入個半小時的電影內﹐結果每條主線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味道。今集的第一個敵人是沙人﹐是殺了彼得叔叔的兇手。蛛蜘俠要選擇報仇定公義﹐本是一個好題材﹐可惜蜻蜓點水﹐沒有深入交待。不過沙人也是個笨蛋﹐有這樣的身手不用打劫。要幫女兒籌醫藥費不難﹐打劫可以賺到多少錢﹖替黑幫或軍情組織做事﹐又容易又有避風港﹐犯不著與蜘蛛俠正面為敵。

第二個敵人是黑蜘蛛俠﹐本來是外星生物﹐原先上了彼得身﹐導致他性情大變﹐氣走女朋友。結果彼得因為失戀決定要驅魔﹐外星生物後來附上彼得公司的死對頭﹐上演一場黑蜘蛛俠大戰紅蜘蛛俠。黑蜘蛛俠這條線是敗筆﹐漫畫的黑蜘蛛俠是個矛盾的角色。除了要想殺死蜘蛛俠外﹐還會當蜘蛛俠替工除暴安良﹐只是對壞人極其暴力殺無赦。電影中的黑蜘蛛俠不夠暴力﹐如果在彼得上身時殺一兩個壞人﹐讓彼得有點殺與不殺的內心交戰﹐文戲就更有說服力。現在是彼得驅魔的理由只是失戀﹐不覺浪漫反覺小家子氣。

第三個敵人是小綠魔﹐上集結尾彼得的好友享利發現綠魔戰衣﹐打算找蜘蛛俠報父仇。打又不夠蜘蛛俠打﹐仲要撞親個頭玩失憶﹐十足粵語殘片般老土。享利回復記憶後的報仇方法也很笨﹐蠢到把心愛的女人也牽連入內。要殺彼得求其找個機會就可以﹐反正彼得玩不殺自己很安全。要讓彼得真正傷心﹐就應該正正經經追了瑪麗回來。用枝槍指著她要她講大話﹐又怎能令彼得傷心呢。朋友情的文戲又是陳腔濫調﹐還要為君捨命擋必殺一擊。很有可能享利愛的人﹐其實不是瑪利而是彼得。

蜘蛛俠據說會開拍第四集。這些荷里活特技爛片﹐只要上集票房好﹐就會不停開拍下去﹐直至觀眾學精了﹐不再入場被騙唯止。不過如果真的開拍下集的話﹐我倒想看蜘蛛女俠出場。

Transformers 變型金剛

Transformers 對於八十年代長大的男孩﹐「變型金剛」肯定一個集體回憶的標記。這套美國動畫風靡全世界﹐每個小孩對它的玩具更是趨之若鶩。那些可以變身作機械人的汽車飛機﹐陪伴很多男孩渡過美好的童年。雖然「變型金剛」每隔一段日子就推出新一輯的動畫﹐但後來的新作絕不能取代第一代「變型金剛」的經典地位。當我們這代「變型金剛」迷聽到史蒂芬史匹堡開拍「變型金剛」真人版電影時﹐真的又驚又喜。歡喜是因為等了這麼多年﹐「變型金剛」卒之有機會搬上大銀幕﹐佷有興趣知道機械人會如何電腦特技化。驚的是因為恐怕「變型金剛」﹐會步上其他荷里活改篇電影的後塵﹐給刪改得面目全非失去原有色彩。觀眾對這套電影的評價很兩極化﹐連「變型金剛」多年的忠心支持者也意見分歧。我對這齣電影又愛又恨﹐愛它拍出了我預期的「變型金剛」﹐也恨它拍出我預期的「變型金剛」。不論電影的優點和缺點﹐從故事細節到場面設計﹐完全在預期之內。百分百完全美地執行﹐可惜欠缺一絲意外驚喜。

開宗明義「變型金剛」是一套絕對公式化的美式動作片﹐不要期望任何有深度的對白劇情。從開場美軍基地遇襲開始﹐緊接著二個半小時絕無冷場。變型機械人的動作特效故然讓人讚不絕口﹐動作場面之間穿插過場的笑料﹐雖然有點低俗無聊白痴﹐總算讓觀眾捧腹大笑。電影中的世界很簡單是非對錯黑白分明﹐愛護和平的博派機械人保護地球﹐決戰要毀滅地球的狂派的邪惡機械人。劇情犯駁疑點重重﹐觀眾大可不用理會﹐反正沒有人會對動作片的劇情有任何期望。戲中出現的大量廣告也可以容忍﹐沒有廣告商的讚助﹐何來那些燒銀紙堆砌出來的電腦特技。戲中全部人類也是大配角﹐那些寂寂無名的三線演員的演技不用費心批評﹐機械人才是這套戲的真正主角。

在最初電影公司發佈新的機械設計時﹐大部份「變型金剛」支持者為之嘩然。我們熟悉的柯柏文﹐麥加登﹐星星叫﹐大黃蜂﹐怎麼變成了一堆賣相古怪的爛鐵。其實新機械人的設計只是太過前衛﹐看了二十年舊設計一時不習慣。在網上看靜態照片也許覺得他們很醜陋﹐當他們在電影中活動起來時﹐機械人身體上的微細部件充滿動感﹐給人另一種裁然不同的感覺﹐舊擁躉立即認並可接受新機械設計。若是要批評的話﹐新設計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複雜精緻﹐變型系統不可能忠誠地再現在玩具上。新設計承續舊設計的傳統神萃﹐只是把變型前外觀加以的現代化。柯柏文仍然是貨櫃車﹐大黃蜂還是黃色的小汽車﹐星星叫從F15升級為F22﹐唯一例外是麥加登不再是P38手槍﹐變成了不知所謂的外星戰機。電影中的大部份機械人設計很出色﹐好人博派變身前是民用汽車﹐壞人狂派變身前則是軍車坦克。戲中第一個出場的直升機機械人是電影原創角色﹐也是我最欣嘗最帥氣的機械設計。可惜片中有些狂派的機械設計很失敗﹐例如有一隻不會變型的機械蠍子﹐幾隻變身後成為非人型機械怪物的唱機和手提電話。

這齣電影的導演出於商業考濾﹐加插以人類為中心的情節也無可厚非﹐若全部也是機械人打鬥﹐除了我們這班舊擁躉﹐便吸引不到新一代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入場。舊版「變型金剛」中的世界觀複雜遼闊﹐前後七十多集電視再加上電影﹐不可以全部塞進短短二個半小時的新電影版內﹐故事背景要作出精簡取捨也很合理﹐不然新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在吸引新觀眾入場之餘﹐導演也花很多心思照顧老影迷﹐在影片多處不經意地加入只有老影迷才明白的寶物。電影為博派首領柯柏文找來原裝配音﹐戲中對白有不少舊版中的名句。機械人在變型時除了金屬聲外﹐還加插舊版的變型音效。大黃蜂在二手車寄賣場那裏﹐旁邊就停泊了一輛黃色舊甲蟲車﹐那是他舊版原本的造型。同樣柯柏文第一次與男孩見面的時候﹐背景也有一台他舊版造型的貨櫃車。

在這個充斥續集電影的暑假﹐若壓倦了每年也看同樣的電影﹐「變型金剛」絕對是一個好選擇。史匹堡的夢工廠製作室﹐已經決定了零九年上映第二集﹐希望在下一集的「變型金剛」中﹐機械人會有更多的出鏡機會﹐可以讓觀眾深入了解每個機械人的個性。

The Chronicles of Narin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

Narnia 真的想不到這套電影的中文譯名﹐大慨不會直譯作獅子﹐女巫和衣櫃吧。這套電影是改篇自C.S.Lewis的經典兒童小說﹐收錄了七集中第一集的故事。是講述幾個第二次大戰時的小朋友﹐進入奇幻的Narina大陸的歷險故事。先說說這套電影的製作背景﹐這套是擺明車馬的傳教電影。Lewis是基督教的重量級靈修書藉作者﹐Narina系列中亦有大量聖經元素。電影公司的老闆是個虔誠教徒﹐有感於時下荷里活的電影道德淪忘﹐不再適合一家大細觀看﹐加上先前Mel Gibson拍的耶穌傳在票房上的成功﹐發現教徒市場原來是個大金礦﹐便斥資把這套小說搬上大銀幕。由於這小說的宗教背景﹐我教堂也有張貼海報﹐神父亦呼諭教友去看﹐大慨是自耶穌傳以來首次。聽說還有些教堂組織教友包下整間戲院看﹐可以肯定在這個聖誕節檔期﹐這齣戲必定已經封了蝕本門會賺大錢。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聽同行的友人說﹐這齣戲依足小說的內容﹐連細節也沒有遺漏。入場前我已知道小說的主要情節﹐亦知道這是兒童故事﹐所以對劇情沒有太大的期望。故事的情節很簡單﹐是善惡分明的正邪大戰。四兄弟姊妹要離開倫敦避戰亂﹐寄居在鄉郊一個年老教授的家中。有一天他們玩捉迷藏﹐發現在二樓的一個衣櫃中﹐有通住Narina的時空門。Narina大陸由白色女巫統治﹐在她的魔法下整年也是冰天雪地﹐不見天日。在那兒有個傳說﹐四個人類會從異地到來﹐聯同獅子王一起解放世界。劇情的發展很直線﹐人物的描寫很表面﹐兒童故事不會複雜到那兒。女巫奸到出面﹐連手下的妖怪也醜陋可怖。獅子王則是耶穌的化身﹐牠代罪受死到復活那一段﹐連不是信教的人也一眼看到出自何處。劇中運用很多電腦特技﹐製造出各種有趣古靈精怪的生物。特別值得一題的是﹐雖然戲中有打鬥大戰場面﹐但照顧到家庭觀眾的需要﹐鏡頭的處理毫不暴力﹐一滴血也沒有流﹐最多是給女巫變了做石像﹐又或者插隻箭就按著心口跌底﹐十足十粵語殘片那樣。

很多人會把這套電影和魔戒三部曲作比較﹐作者Lewis和Tolkien是好朋友。同時兩人也是十分出名的基督徒作家﹐所以故事中帶有很濃厚的宗教意味。兩套小說也是屬於幻想類小說﹐分別是一套走以成人為對象的史詩式巨著﹐而另一套則是小孩為對象的童話故事。魔戒電影版是重量級大製作﹐
不論在拍攝﹐演員﹐技術各方便﹐也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的獎項。Narina只不過是B級製作﹐無論取景還是演員上也和魔戒有段距離﹐戲中的藍幕合成太過明顯著眼﹐頂多只達到電視電影的水準。劇情方便有太多不明白之處﹐以戲傳教的意圖也太過明顯礙眼﹐不過以童話的程度來衡量算是合格﹐不要太強求了﹐畢竟對象不同。

看完這齣電影後﹐我有興趣去讀這套陪伴西方不少小孩長大的原著小說。當第二集推出時﹐我也會繼續捧場。這套戲娛樂性豐富又有教育意義﹐除非是對基督教極之反感的人﹐否則也能夠好好享受這齣電影。香港出品的傳教電影﹐可要向西方主流教派的電影多多學習了。不要老是拍那些令人反感的硬銷福音電影﹐還要拍套反智反科學﹐無無聊聊去土耳其影個山洞的挪亞謊舟大迷信。信教的人固然要去看這齣戲﹐有孩子的人也要全家去看。連哈利波特也兒童不宜大玩恐怖﹐這是少數適合小朋友觀看的電影。至於不信教又未結婚的人﹐如果怕悶怕文藝不想看藝伎﹐又買不到飛看金剛的話﹐不妨考慮看這一套﹐保證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