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一向有把外國賣座電影版權買下﹐把劇本改篇重新拍攝的習慣。為了迎合美國本土觀眾的口味﹐新版本很多時會把原裝版本改得面目全非。極速的士原本是九八年全法國最賣座電影﹐由名導演洛桑比執導﹐是以一個考八次車牌也肥佬的警察﹐配上一個無敵車神的士司機﹐夾分去捉銀行大盜的瘋狂爆笑動作喜劇。除了情節對白幽默抵死外﹐還標榜真實取景拍攝﹐超過時速二百公里的飛車場面﹐讓人嘆為觀止。在上週未我又一次迫於無奈地﹐又一次領教什麼叫做新不如舊的電影。在朋友家中吃火鍋慶祝復活節﹐吃完時剛巧有線電視在插這齣電影。大伙兒沒有什麼事幹便坐下來看﹐結果我禁不禁不邊看一邊罵﹐和另外有個看過原裝版的朋友﹐不停地比較新舊版本之間的異同。
美國版的極速的士把地方由法國轉為紐約﹐那部戰車也變為著名的黃的士。除了故事大綱和幾場主要場面搬了過來﹐差不多和原作沒有任何相同的地方。形仔的士車神變了黑鬼肥婆﹐欠缺了原裝板本中兩位男主角所擦出的火花。壞人由駕平治的德國男人變成駕寶馬的金髮美女更是不知所謂。原裝板本中的法式笑料比較內斂﹐讓觀眾意會然後發出會心微笑。在新版中的笑位很生硬﹐像美式處境電視劇的情節﹐只就沒差加插鏡外笑聲。至最致命的還是飛車場面全改用電腦特技拍攝﹐完全沒有了緊張迫人的氣氛。
總括來說﹐這齣美國版極速的士是圾垃中的圾垃﹐連B級電影也不如。若果能夠儘量忠於原裝版本﹐只是從法國搬過來紐約問題不大。但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以至製片商投資的成本﹐也和原作相差一大截。沒有看過這齣戲的朋友﹐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直接看法國版就行了。在此我呼龥荷里活的片商和美國的電影觀眾﹐不要再扼殺外國的好電影了。多學習看配上字幕或配音的外國電影﹐別盲目追求一定要看美國化的電影。
最近荷里活流行拍大型古裝片﹐拍完古代希臘神話和耶穌受難事蹟後﹐這次電影是取題材自英國的傳說﹐關於第一個一統英國的亞瑟王。有關亞瑟王的故事多不勝數﹐最著名的有石中神劍﹐圓桌武士﹐ 尋找聖杯等等。但他在歷史考古上的記載不多﹐甚至是否真實存在也成疑問。根據一般被接受的說法﹐他生於羅馬帝國滅亡時期﹐原本鎮守英國的羅馬軍官﹐在羅馬軍隊撤出英國後﹐他和他的武士留下來﹐打敗北部的Saxon人統一了英國。這齣電影是講述他未成為國王之前的事蹟﹐減去了傳說中濃厚的神話色彩﹐著重描寫把亞瑟王有血有肉生性的一面。
這齣電影算不上是大製作﹐沒有大型電腦特技也沒有大明星﹐劇中唯一比較有名氣的是女主角Keira Knightley﹐她先前的作品有Bend it like Beckham和Priate of the Caribbean﹐連電影海報也是她站在正中的位置﹐比飾演亞瑟王的Clive Owen更搶眼。說起Clive Owen本來沒有什麼特別印像﹐他本身沒有拍過什麼出名的電影﹐不過看電影時覺很他的面善﹐翻查資料才知原來他是幾年前寶馬廣告的司機。
可能因為成本關係﹐戲中的動作場面不是很多﹐只有在開場中段和結尾三段﹐但拍出了可觀壯麗的場面。在打仗的設計上頗有真實感﹐勝負的佈局並不牽強﹐在戲中顯得合情合理﹐可以看出亞瑟王以羅馬先進軍事技術智取蠻族大軍。在冰湖上以寡敵眾的一幕叫人拍案叫絕﹐先用弓箭集中攻擊敵軍左右兩翼﹐以心理戰術讓敵方士兵向中間靠壟﹐令冰面承受不了到敵軍的重量而裂開﹐從而消滅大半敵方讓己方的主力逃脫。而最後和敵軍大決戰雖然人數不多﹐但拍出了騎兵配合弓兵對步兵的威力。用煙霧去擾亂敵軍的視線﹐讓他們無法得防範射來的弓箭﹐而當他們混亂採取守勢擋箭時﹐騎兵以一擊脫離的戰術從後殺出﹐交替弓箭和騎兵來回的把敵軍消滅。根據慣例這齣戲也不例外地﹐主角最後要和敵方頭領單對單的決鬥。在最後一擊的時候﹐亞瑟王使詐裝輸偷襲殺人﹐總算是在平凡中有點不同。
在劇情發展方面著墨雖然不多﹐但文戲也拍出了味道﹐對話中亦偶有佳句。傳說中的亞瑟王是以主張公義平等聞名﹐而劇中他的角色也跟從這個傳統。他發現一直守護的的羅馬帝國只在他想像中才出現﹐而真正的羅馬帝國和他的理念正好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最後他從守護一個虛無幻影的失望中蘇醒﹐挺身而出成為守護真實人民的王者。
總括來說﹐這齣劇拍出了中型作品應有的水準﹐比我原先預期的好看。若要求一套娛樂性豐富﹐有打有笑有愛情有感人﹐樣樣也有一點的電影﹐亞瑟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齣戲如果約到漂亮女孩的話去戲院看也值得﹐要不然慢慢等借碟或下載回來看也不會有什麼可惜﹐用真金白銀買正版碟去收藏則可免了。
Posts navigation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