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是哈利波特的忠實擁躉﹐在對上三齣哈利波特電影上畫時﹐我必定會在第一個週末排隊先睹為快。不過自從對第六本小書失望後﹐連帶對電影版的熱情也減退了。這次第四集我沒有第一個星期去迫入場﹐等到第二個週未觀眾少才去看。我和女友去看星期天晚上的那一場﹐原本以為多少要排隊﹐但七時五十分到達戲隊﹐八時那一場還有好座位。大慨是觀眾經過首星期票房高峰期後﹐聽到口碑不太好而影響入場意欲。
片長二個半小時﹐跟足原著主線發展﹐講述哈利第四年學年的生活﹐三巫師盃賽事﹐以及佛地魔復活的陰謀。第四集小說厚達六百多頁﹐電影中不可以全部細節也拍。我是在幾年前閱讀小說版﹐印像中的記得的主要情節電影也有。但是總是覺得這齣戲好像欠缺靈魂。我女朋友更大表不滿﹐她沒有看過小說﹐只是每年陪我看電影版﹐她投訴套戲完全看不明﹐要我在回程車時慢慢解釋內容給她聽。回家後不自覺地拿出小說版來看﹐用一個小時快速由頭尾重讀一遍。我記得這部小說是很好看的﹐大慨在已出版的六部中﹐排在第二位﹐只比第三集略為遜色﹐速讀重看小說依然覺得很十分好看。我細想電影出了什麼問題﹐劇場版就像一棵光禿禿的樹幹﹐所有枝葉花果給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書中的主線只是用來推進情節﹐所有吸引讀者的地方全在細節上。萊妒忌哈利令他們的友誼受到考驗﹐妙麗和別人去舞會惹得萊呷醋﹐哈利和同校對手為張秋變為情敵﹐妙麗要解放精靈奴隸﹐魔法政府內進行的政治交易﹐過去幾集的解謎﹐最重要有關陰謀的懸疑﹐以及誰才是陷害哈利真凶一層疊一層的謎題﹐也統統在戲中欠奉。換來只是原本在書中輕輕帶過﹐完全不是重要焦點所在﹐鬥智鬥人心多於鬥力的三場火杯考驗。戲中那三場考驗佔了大部份時間﹐在全世界也知道哈利一定沒事下﹐給觀眾懶係緊張刺激的電腦特技﹐可以說完全是捉錯用神了。
哈利波特第四集令我十分失望﹐可能是因為換了導演的緣故﹐把一套可以發揮很有深度的劇本﹐變成典型的荷里活無腦特技片。劇中角色的性格缺乏深刻的描寫﹐每個人包括三位主角甚至校長﹐也淪為面目蒙糊的紙板人偶。原本很期待看張秋與哈利的感情瓜葛﹐結果想不到全套戲中她只有一句對白﹐比很多茄厘菲還少戲份。妙麗演出的安排亦很有問題﹐在書中明示暗示她最終和萊是一對﹐但戲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觀眾誤導她會喜歡上哈利﹐我女友就是其中一個被騙者。不知道是出於政治正確還是為外國市場﹐在這集魔法學校忽然間多了很多不同國藉的學生。可能為了要平衡重要角色之一的張秋是華人﹐就加入幾個黑妹印度妹做閒角。這齣戲始終是要看的﹐因為是總共七集電影不可分割的其中一個部份﹐但是值不值得購票入場﹐還是應該等DVD推出後才下載回來看﹐
就要視乎你是否小說版的擁躉了。不過有一點必須要強調﹐就是這齣戲不適合兒童觀看﹐因為內容拍得太黑暗恐怖了﹐連我女朋友咁大個人看完也發惡夢﹐小朋友不給這齣戲嚇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