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融海嘯華爾街投資銀行傷亡慘重﹐可是卻捧紅了「黑天鵝理論」這本書和其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ch。此君投資眼光獨到甚有遠見﹐在一眾基金經理還沉醉在經濟沫的時候﹐他已經預言金融海嘯無可避免﹐來臨只是遲早的問題。金融海嘯令不少投資者一舖清袋﹐他的基金卻逆市狂賺一百二十億。Talech並非普通的華爾街基金經理﹐除了管理基金外﹐他還在大學當哲學教授﹐研究隨機率的認知論。
「黑天鵝理論」因為金融海嘯被受追捧﹐財經界人手一本在閱讀惡補。其實「黑天鵝理論」不過是在重覆他舊作Fooled by Randomness的內容。這本書早在「黑天鵝理論」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前﹐已被譽為華爾街奇書﹐自組成cult有一群忠實追隨者。這本書中文譯作「隨機致富的傻瓜」﹐不過我認為中文名稱譯很差﹐完全偏離了該書的原意﹐因為這本書根本和致富無關。這本書的主旨很簡單﹐一句說話可以說完﹐但同時亦挑戰大部份人的世界觀。人們以為成功全因一己努力或眼光﹐看不清楚自己命運的背後﹐往往受到隨機事件擺佈的事實。
這本書嚴格來說可以歸類為哲學書藉﹐作者通過他們華爾街打滾多年的經驗﹐輔以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理論﹐說出人類腦袋總是不理解隨機率的事實。人類總是以為因果有既定關係﹐甚至自己把虛線連結﹐把沒有關係的東西憑空想像出關係。這本書分為三個部份﹐第一個部先說服讀者隨機率無處不在。在市場上很多基金經理看似很成功﹐他們以為自己投資眼光過人﹐其實他們只不過是運氣好。他們不明的隨機率﹐無視那個很細微﹐但足以令他們傾家蕩產的黑天鵝風險。在生存者偏見下(survivor bias)﹐他們看似年年賺錢﹐不過亦可以一舖輸清光。用廣東話彥語說﹐他們在玩「贏粒糖﹐輸間廠」的高風險遊戲。
第二部份作者從認知論的角度﹐去解釋隨機率是什麼﹐為什麼大部份人也掌握不到。作者引用哲學家Popper和Hume的理論﹐推翻所有金融工具的意義﹐那些全不過是在築沙子上的玩意﹐完全不能代表現實世界。書中嘗試解釋人類為什麼總是受隨機率的迷惑﹐非要找出某種因果關係才心安理得。以前我總是想不通﹐那些分析每天市場上落的財經分析員﹐到底如何知道某件新聞或公佈數據與市場上落幾十點的關係。看完此書後﹐我更加肯定那些財經分析員只不過是隨口亂說。市場每天幾個百份點的上落﹐不過是市場的雜音﹐沒有任何市場資訊﹐亦與新聞沒有任何關係。單天上落的數據不能告訴我們什麼﹐重要的是要分析趨勢。很人誤以為能夠預測等同能夠控制﹐可是預測沒有百份百的準確。若只按照預測去計劃﹐出現在控制以外的情況時﹐便會成為黑天鵝大災難。
第三部是隨機率的人生哲理﹐作者總結他的人生智慧﹐談論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充滿隨機性的世界。結果非我們可以決定﹐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成功一定要靠運氣﹐但我們不知道運氣何時會來﹐若沒有充份的準備﹐便不能捕捉運氣來臨的一刻。明白因果關係並非必然後﹐我們要學懂抽象思考去作風險管理﹐要保障黑天鵝災難發生時的逃生門。當聽到別人說﹐這件事在歷史上從沒發生過﹐便要小心了。因為所有黑天鵝災難在發生之前﹐也是在歷史上從沒發生過。只要有可能發生的話﹐便一定遲早會發生﹐還未發生過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要學習把隨機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凡事也以為可以追求最大化﹐隨機率讓我們滿足既成事實的結果﹐生活要留有無法預知的空間才會快樂。
可能我當年讀碩士時﹐研究課題與隨機率有關﹐曾痛下苦功學習隨機率﹐隨機率早己融入我的思維模式﹐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很理所當然。對於隨機率認識不深的讀者﹐這書不停衡擊讀者的固有思維﹐挑戰和覆顛讀者的世界觀。若只看介簡或撮要﹐這書的內容聽起來很玄,讀者要自己仔細讀閱咀嚼﹐才能領悟書中的道理。
如果譯作< 混沌弄人>可能更合適吧
這個名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