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了「那些年」,遲了別人幾個月,熱潮也散得七七八八,畢竟是香港開埠以來,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怎樣也要看看見識見識。很難想像這套戲有六千萬票房,不過是一齣拍得很精美的青春愛情片,大慨近年香港電影實在太爛了,這套比一般水準高少許,便令餓戲已久的香港人瘋狂。老實說,我不明白這套電影有什麼好看,正如我不明白天下間所有愛情電影有什麼好看一樣。人家影評說這套電影掀起觀眾的年少情懷,大慨是我中學讀男校,大學也是讀接近全男校,完全不明白戲中的所謂青澀愛情是怎麼一回事。看見柯笨蛋和沈佳儀拖拖拉拉,看到我有點勞氣,女朋友是要追才有的嘛,追過才知道追不追到,追不到沈佳儀便追胡家瑋,又或追李小華追毛毛狗就好了。一班裏面平均半班是女生,不計天生的醜八怪,至少也有十個八個漂亮的吧,為什麼個個男生要追同一個女生?
看完電影,依然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於是找來「那些年」的原著小說看一遍,看看有什麼頭緒。那是九巴刀早年的作品,普普通通的流行小說,不是太差也不算很好。不過我倒很佩服九巴刀,當年看著他寫網絡小說出身,不繼努力寫啊寫啊,到現在自資執導拍攝「那些年」,創造出二億台灣票房的神話。值得一讚是電影版改篇得很好,把從國中開始的六年壓縮成高中三年,大幅刪減原著長氣無聊的劇情,但又保留了最關鍵感人的場口。另外新加插的情節,讓故事更加立體完整,小說作者太過自我中心了。有胡家瑋這個綠葉,才能襯托起沈佳儀的出眾。放天燈很明顯經過精心計算,原著中說出那段對白很隨,換過氣氛說便又成為一經典的浪漫場面。大學的自由搏擊大賽,電影版的處理比小說合理,異曲同功導向相同的結局。肥仔阿和乘虛而入追到沈佳儀,後來又無疾而終更是神來之筆。結局實在出人意表太正點,我只能說九巴刀太狡猾,當年寫小說早已想好結局,卻刻意賣關子留給將來的電影版才用。
不知道其他人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這套電影。一個人或與一大班朋友去看還好,頂多是懷緬一下當年中學的初戀情人,自我醄醉感懷身世一番。如果和男朋友女朋友或老公老婆去看,像我這樣看完沒有特別感覺的還好,萬一給電影觸景傷情想起以前,現任醋意大發要興師問罪,來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那便無端白事惹個天大的麻煩了。話說我表妹看完電影問她老公,誰是他當年的沈佳儀,他老公倒也妙問妙答,說當年他考第一,班上沒有個叻過他的女孩,巧妙地避過一場大災難。
說在後面,估不到陳希妍已經二十八歲呀,她扮高中女生真的很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