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我的閱讀儒家四書的大計,讀完「論語」後便輪到讀「孟子」。孟子生於孔子後二百年,在儒家中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儒家祖師孔子。「論語」中孔子說的多是中看不中用的大道理,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內容的迂腐癈話。「孟子」讀起來則有趣多了,書中至少有實質的內容,孟子的王道政治主張,仁義性善的理論,不論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至少可以知道他的理念和其推論,可以反覆研究推敲分析,不似孔子誰人也解釋加入自已的想法。孟子一書有點柏拉圖的影子,書中孟子是一個能言善辯的老師,他與不少國君直接對話,更舌戰農家,墨家,楊子與告子其他思想門派,比起除了弟子以外沒有什麼人聽他的孔子,孟子的級數強多了。

孟子的思想比孔子進步多了,在君主無道的情況,孔子只會叫人自已摺埋返鄉下,孟子則支持武力革命和解放戰爭。他多次引用的武王伐紂的例子,去指出若君主不得民心終必亡國。

「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貫徹其大思想家的身份,面對著各國君主亦能不亢不卑,因齊王失禮而距絕見他,直斥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他亦否定天子高高在上的必然性,天子之所以成為天子全因天命所然,而天命則是從人民的支持而來。帝位該是世襲還是讓賢,都應該透過民心來決定。早在公元前二百子,孟子已具君主仍人民受權,這一現代政治理念的思想初型。

「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

孔子君君臣臣的愚忠思想,被不少近代學者批評。孟子則沒有這個包伏,他把君臣視為對等的合約關係,君主如何對待臣子,臣子亦會如何對待君主。若君主不仁,推翻他亦無不可,要推行王道仁義之治,就不必顧慮愚忠的思想限制。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不過始終孔子在當時地位超然,孟子亦不敢正面與孔子抬槓,不過他沒有這個需要。,反正孔子的說言太空泛,孟子正好拿來表達自已的想法,他時不時響孔子個朵,抬孔子出來做擋箭牌。

孟子原來是個古典自由主義者,他與二千年後的Adam Smiths英雄所見略同。孟子支持低稅率,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設關卡向貨物徵收關稅,政府不應干涉人民的營生活動。他明白經濟自由是國家富強的關鍵,經濟自由能讓人民生活富足,最能夠獲得民心的支持。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

孟子亦支持私有產權制度(恆產),他明白人民要擁有財產,社會才會安定繁榮。若果人民大多無產,只會引致犯罪增加,那便是政府的失職。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在孟子與農家的辯論中,可以看出農家完全不懂經濟學,孟子則明白社會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農家連最基本的市場學都弄錯,認為只要施行價格管制,把貨物價錢劃一,便可以讓人民生活安定。孟子則一招刺破價格管制的毛病,每種貨物的品質大小不同,又豈能劃一價格呢。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孟子很清楚明白生產的價值,一個人勞動的價值並不在於他付出了多少時間,亦不是他有多少的生活需要,而是他生產了多少別人有用的服務或貨品。

「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食功」
「有人于此,毁瓦画漫,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否」
「然則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孟子反對全民退保,只要每個人照顧好自已一家,又何需麻捨易取難,去叫每個人照顧別人的家呢?

「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明白經濟生產之道,諸候的實力建基於他封地的生產力,至於藏起來的珠寶,只是沒有流通的交易媒介,除觀賞外沒有實際價值。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原來孟子Machiavellian是信徒,做大事的人,不拘小事。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係一個kidult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他有不少比喻與吃有關係,孟子喜歡吃狗肉(豢),喜歡到用來打比喻理義,另外他亦十分喜歡吃烤肉(炙)

「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孔子說有教無類,聽起來很清高,但實際上並不可行。孟子的教導方法比較可行,資質太差的人他不屑教,不教他亦是教誨的一種,至於十惡不赦之徙,不用浪費時間去教,直接殺死他一了百了。

「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誅者也。

「孟子」比「論語」容易讀,一來書中引用「詩經」的上古文比較少,二來每章內容有前文後理幫助理解,三來「孟子」多是他與他人的對話,內容比「論語」有頭無尾的語錄淺白。其實這本書看完有幾個月,一直沒有動力去寫書評,因為想不到用什麼角度去評論這書。拖了很久終於近日把全書再讀一遍,抄下有趣的章節寫成這篇流水帳式的讀後感,除了知道孟子的思考辯才比孔子勁外,我想不到什麼有見地的評價。讀完「論語」後讓我覺得儒家一無是處,「孟子」則為儒家挽回不少分數,至少我收回上次說儒家只有心靈雞湯的說話。今次讀完「孟子」,下一個目標便是「中庸,大學」,向四書全制霸繼續進發。

2 thoughts on “孟子”

  1. 「孟子反對全民退保,只要每個人照顧好自已一家,又何需麻捨易取難,去叫每個人照顧別人的家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唔係孟子講既咩?

    1. 老唔老果句,係孟子同梁惠王講,叫佢要推恩保四海,呢句唔係同一般百姓講,後人亂解孟子的意思。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反而同一章最後果段,孟子叫政府唔好攪咁多野徵咁多稅,人民自已會攪掂兇年免於死亡。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