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習慣,每個學期開始之時,會找個時間去逛逛大學書店,看看有什麼有趣的課本。今個學期有一本小書吸引我的目光,這本《設計的政治》是傳理系其中一門課的指定讀物。細細本二百頁都不到,內容圖畫多過文字,我拿上手翻了幾頁,覺得本書有趣便買回來。這本書的序言中開宗開義說,沒有絕對客觀中立的設計,很多我們覺得沒有問題的設計,只是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下沒有問題,換轉另一個文化背景可能產生歧義。世上不存在絕對客觀的溝通,講者和聽眾不一定對同一事物有相同的解讀。這本書圖文並茂地羅列五十多個例子,去說明文化因素或政治理念,如何隱藏在我們日常的接觸的設計之中。
書中例子分成五大類,有文字與語言,顏色與對比,形像與影像,符號與圖標,資料圖素。每個例子只有短短一頁簡介,文字頂多只有兩三段,圖畫佔了大半版面。好處是例子介紹很淺白易明,缺點是沒有深入討論,不過勝在題材多元化。作為一本入門書籍,對這方便沒有認知的讀者,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我讀了哲學多年,平時又留意開社會學派的新聞,很多例子都略有所聞。不過眾多例子結集於一本書內,倒有其方便閱讀的價值,亦把我從很多不同渠道得來的知識,很有系列地串連起來。
書中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甚至可以說是很偏門的冷知識,在此我轉述幾個有趣的例子。為什麼有些文字書寫的方向從左到右,有些則從右到左?原因是與最初書寫媒介有很大關係,用泥板寫的文字從左寫到右,因右手不會弄花寫好的文字,刻在石板上的從右寫到左,因為右手拿著鎚仔向左鑿。歌德式粗黑字體,被欽定納萃德國的官方字體,從此這類字體同極右思想扯上關係,不過原來希特拉不喜歡粗黑體,他偏好簡潔的未來體,即近年Google轉新招牌那種無邊字體。嬰兒用品的顏色,現代人很理所當然地男仔買粉藍色,女仔買粉紅色,原來性別有分顏色源於二十年代的廣告,而最初是主打男仔用粉紅色,後來才反轉了過來。
簿簿的一本小書,一個多小時便看完了。書中除了一些例子我覺得只左膠才會覺得有問題,其餘部份我認為這本書寫算寫得中立客觀,只是如實地報導那些例子有什麼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篇幅實在太短,只夠講述某個設計帶出什麼文化或政治問題,並沒有再申延下去評論那些問題是否合理。作為一本入門級的小書,這樣輕輕地介紹就足夠了,讀書感興趣的議題,可以自行再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