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 Mark Manson

去年的「世紀大辯論」,讓我對Jordon Peterson有點興趣,於是走了去看他那本《12 Rules for Life》,結果看了兩章已經被悶壞了,他寫得還長氣囉唆過阿婆。反正想看一些做人道理的書,結果陰差陽錯的讀了這本《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不要被這本書的名稱嚇壞,其實這都是一個教做人的書,而我認為寫得比Jordon Peterson更好看。

這本書第一章粗口滿天飛,我認為是純萃是行銷策略,不嘩眾取寵又如何吸引讀者呢?接下來的章節作者用字有所收歛,看到尾我甚至懷疑是不是看錯另一本書,竟然寫得似模似樣以文載道。書中的道理說穿了一字咁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很多人為追求所謂的成功,結果卻迷失自我不快樂,面對那些世俗的眼光,倒不如他媽的誰管他。書本的副題是「反常識去過好生活」,不知我是否一向不喜歡看那些「自我幫助」的書藉,反而對書中的做人道理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把我一直以來的人生哲學寫出來,讀起來十分暢快。

書本開宗名義,說明很多世事,對人生來說,其實亳不重要,想要過好生活,先要放開追求「好生活」的幻想。不用勉強自己做另一個人,你選擇擔心什麼事,決定你人生的好壞。若果你事事擔心,那其實你並沒有作出任何選擇,你的人生沒有排好優次順序。不是叫你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而是接受自己失敗和不幸,學黃子華說句「那又如何?」。聽起來很禪,大慨這本書的道理,真的有點禪。書中穿插很多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作例子,這本書也許只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反思,既然思考了便索性寫出來說給其他人聽。

整本書我認為最好的建議有兩項。第一項是不要害怕平庸,現今社會上有一股風氣,認為人生要與眾不同才活得精彩,在社交媒體不能只像土豪般炫耀財富,更要炫耀其他人沒有的特別體驗。不過統計學告訢我們,世界上大部份人都是平庸,過著營營役役的一生,勉強自己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生活,只會帶來煩惱。我的人生很平凡,但我也可以活得精彩,作者並不是在酸葡萄,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第二項是不要追求快樂,追求快樂很虛無飄渺,並不會帶來快樂,亦不要害怕面對困難,只有死人才不會面對問題。你應該挑選什麼難題去解決,快樂就在解答困難的過程當中。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聽過的一番話,快樂就好像小狗的尾巴,若果你只崑追求快樂,那你會不停地在原地轉圈,只要不斷向前跑,快樂便自然跟著你後面。

題外話,這本書台灣譯作《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譯名一貫地台式嬌情,不過只少保存「管他的」三個字的神髓。大陸版有兩個譯名,平時大陸譯名總是照字面直譯,今次大概書名有粗口被和諧了,變成四平八穩的《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樣》和《不在乎的精妙藝術》,聽起來頓成作者大力鞭韃的那些「正能星」書藉。可惜香港沒有自己的中文版,如果有的話,書名譯作《屌!又如何?》幾咁傳神呢。

One thought on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 Mark Mans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