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還是從個人經歷來理解脈絡。中國期貨市場也推出好多年了,沒比A股晚多少年。可是直到十幾年前A股大牛階段。中國的期貨市場還是不溫不火,感覺還是從業都是騙子大新為多,主要也是拱杆交易,炒作投機為多。還出了很多期貨醜聞。期貨市場一直不熱,期貨價格和市場生產關係,成本關係甚至客戶報價也不大。 直到這幾年中國的工業產值上來了,真正的工業體系很完善很成熟了,對於工業計畫需要比較長久的判斷了。我發現這幾年在期貨市場的參與的真正業者越來越多。各類期貨價格越來越對長週期報價有參考價值。甚至更多的實業企業參與進來以期貨手段對長合同原料價格風險進行對沖。這些以前在海外很常規的操作手段,這幾年在我身邊的工業圈的朋友使用也多了起來。由是中國的期貨市場價格也更多被參考更有國際公信力了。以前是國內期貨價格跟著國際走,現在有些品種特別是工業相關的,中國期貨價格已經有世界定價了。
又要拿衰落的芝加哥做個對比。創辦現代期貨交易的芝加哥也曾經是美國第二大金融中心。芝加哥是橫跨美國東西的大西洋太平洋鐵路和其他好幾條重要鐵路的交匯處,同時在五湖區的船運還有南北大河密西西比河也有支流流過。也就是造就了芝加哥是美國最大量貨物的中轉中心,這個貨物流通發達的情況造就了期貨價格鎖定的需求。而服務于這種交易金融需求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也在150年前應運而生。漸漸的造就了芝加哥成為美國第二大金融中心,甚至在全世界也是前列。然而隨著美國的去工業化,芝商所CME(期貨交易所多次合併改組後的現代身份)主流產品卻是股指期貨,比特幣,外匯交易的期權金融產品占95%份額。雖然基於歷史原因這個平臺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然而,很多時候這個平臺的價格也不再是中國市場期貨的主導作用(特別是中國工業常需的那些金屬大宗商品如鋼產品,銅)。 中國的工業用戶和期貨參與者互為因果的透過體量把這些產品的定價權從海外抓到了中國。從交易量來說中國的鋼(螺紋,熱卷)加一起是世界第一的期貨品了。金融是服務於交易需求的,那麼多生產製造業需要交易需要定價需求,金融服務就自然產生。最近連鐵礦石也要人民幣期貨就是同一個道理。
說回香港,關於香港經濟地位的問題。我強調,香港能成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地位不是因為普通法體系,不是因為法治,不是因為自由資訊,自由資金流動,自由人才。不是說這些東西不重要。這些都是加分項,甚至是必要項。但是這些最多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唯一的必要而充分條件就是大陸的崛起和意願讓香港賺這個錢。就像明星必須漂亮,可是漂亮的不一定能成明星。金融中心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參與者能夠賺到錢,也有足夠的標的物在流通讓金融有流動性。而過去二十年香港金融中心賺到錢的機會都是大陸給的。本來貿易邊緣化以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應該隨之消失的(記得前面例子金融是服務於交易的)。是大陸過去二十年願意也有體量把賺錢機會給了香港。不然同樣地處馬拉西亞和印尼之間好位置的新加坡,一樣有這些對比優勢,可是馬拉西亞寧可扶持自己的吉隆玻,印尼要扶持雅加達。最終新加坡的區域金融中心地位遠遠小於香港,新加坡還比香港有海運優勢,當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可是卻沒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有一段時期新加坡苦於出路才搞大陸工業園,搞賭場等。經濟地位還一度被香港拋離。實際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回歸後的卻是因為中國的崛起的金融服務需求而昇華的。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香港地位有現在高?不過是亞洲四小龍的一條而已。:我再說白一點。什麼自由港普通法系的關係都不如以下。大陸當香港自己人。馬來西亞印尼不把新加坡當自家人。所以大陸把崛起的金融需求都給了香港。印馬卻不會給新加坡而分別扶持吉隆玻耶加達。
我前面說世界金融中心的必要而充分條件是有足夠體量能夠賺錢的標的物。至於其他什麼港人專業,法治,自由港只是加分項。 從香港股市就可以看出玄妙了。按道理地區亂成這樣,那麼多港人資金出逃,股市要大跌了。可是港股幾乎只是微調整,那麼多人恨大陸也沒有砸掉哪怕一個紅籌股價,阿裡還要香港上市,為啥?阿裡不怕黃絲律師黃絲銀行家,搞小動作? 不怕!錢不是香港人的錢,標的物也不是香港經濟的標的物,甚至專業人士都不需要是香港人服務。一樣可以在香港上市流通,完成全過程。其實所謂資金自由流動是大陸背書而不是靠港人自己,國際要是害怕大陸把香港外匯限制,自然不會進來,不管港人怎麼努力背書自由港一國兩制都沒用。相反只要國際資金相信大陸,不管港人怎麼吵,怎麼渲染大陸在偷偷挪用香港外匯儲備,外國資金照來不誤。 能賺錢就是金融中心的王道,攬炒也只是炒死港人自己,把本來還以為你有一點價值的地方,現在證明自己毫無價值,可有可無。後回歸時代,香港和西方關係不過是大陸和西方關係的延伸。大陸和西方關係不好,香港和西方關係再好也沒毛用。他不信你大陸,香港怎麼證明自己想搞好和西方關係都不來。反之,西方相信大陸講誠信,香港再說大陸沒誠信西方也不會理會照來。一國大於兩制,不僅僅是大陸和香港,世界也是這麼理解的。
香港表面上像一個獨立自主的方便交易的離岸島, 但是這是一個大陸一分鐘就能接收控制轉化的離岸島。不是真正在太平洋某處鞭長莫及的島。西方資本玩家假裝香港是獨立離岸島,不把事情說透,是符合交易雙方的利益,廣東話的說辭:‘畫公仔唔使畫出腸’ 。 但是有個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西方真正信任的是大陸不會破壞遊戲規格,而不是信任香港有能力維持遊戲規則。
看著這些認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靠香港人自己去抗爭來捍衛的同胞。更有甚者覺得現在的破壞沒啥大不了,只要成功捍衛“法治”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能把這些錢賺回來。對於這樣的觀點我真是, 金融的價值是虛擬的,不像製造的價值是可以獨立衡量的,而金融只有別人認可的你的服務的價值才能產生價值。不然就是一片空中樓閣。你曾經把一個十億的標的物變成十一億,你以為你的價值是一億,但是人家不給你標的物,你的價值就是0.
假如所有香港金融從業員做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造出一列地鐵列車的價值,而這些人支持的暴徒,一把火就可以把這個價值化為灰燼。這把火燒毀的不僅僅是這輛列車,而是對整個城市金融價值的信心。看著濃煙滾滾的城市,我痛心到無以復加。
若果前題是西方相信中共的話,你成篇文章的論點成立,套用在江胡時代,某程度上是對的。但習大帝上台後,現實係整個西方都不再相信中共。香港的司法獨立,資金和資訊自由正正是投資者需要的保障。你不是不記得早幾年大陸強迫托市,禁止沽空那一役吧。中共一早想用上海或深圳取代香港,香港姑且還是金融中心,不是中共好心留香港一條生路,而是中共做不到呀。你人在上海,你知道前上海自貿區的結果吧。
對的,去到尾西方就是要賺錢,問題係沒有公平競爭,西方公司係大陸賺唔到大錢。所以現在就是黑船2.0打貿易戰,迫中國開放市場呀。馬雲做中國首富了吧,阿里爸爸咪一樣收歸國有,鬼佬不是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