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作效率

最近與一個舊下屬喝咖啡,他說想轉換工作,問我現在的公司有沒有空缺。他大學畢業出第一份工就跟我,在我手下差不多有兩年,算是我一手訓練出來的徒弟,很勤力工作態度認真的小伙子,到後我轉部門才他轉跟其他人。早兩年舊公司因為人工低出現逃亡潮,差不多走了一半人,我離開時也有明示暗示他要不要跟過來,估不到他竟然相信大老細的空頭支票,答應會升職加人工而選擇留下來。過去一年他一個打三個,還要幫手訓練新入職的畢業生,終於等到那說好了的升職,從初級工程師升到高級工程師,竟然升職的人工加幅追不上通脹,今年連大老細自己也走人,他才驚覺受騙,終於立定決心另謀高就。

當他還是我手下時,他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員工。當時我是他上司,有些事情不方便點明。現在是舊同事朋友的身份,我可以很老實的告訢他,當年他的「工作效率」其實很低。為什麼他的「工作效率」同時會很高又很低呢?那是因為觀點與角度的分別。效率就是回報除以付出,付出越少,回報越大,效率就越高。站在公司和老細的立場,付出最少的金錢,換取最多的工作成果,就是最高的「工作效率」。大部份講職場的書藉和文章,談論「工作效率」時,總是有意無意間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講。如何節省時間可以完更多工作,如何提運用更少的資源替升營收利潤等等。當年我是他老細時,不要說我欺負新人,一些我不感興趣,認為學不到新東西,只是勞力付出的項目,我總是丟給他去做,而他又很盡心盡力地把工作完成,讓我放心去搞有趣的新項目,所以他的工作報告我給很高的評價。

可是站在員工的角度,付出時間和勞力換取成果,是最沒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算你肯OT放棄休息不停工作,你能生產出的工作成果始終有限,只能是linear的緩慢增長。就算你工作很勤快時間很長,一個人可以抵兩個一般員工的生產力,你也不會獲得雙倍的人工,最多年終花紅比別人多一些。用馬克思的說法,就是公司窄取了員工剩餘價值,原本應該要付出兩個員工的人工,現在只需要付給你一倍多些就夠了。說得極端一點,最偷懶蛇王的員工,不做事白逗人工,就是最有「工作效率」。當然除非你打算自我放棄,毫無專業操守,不顧自已在行內的聲名,沒有正常人會追求這個極端的「工作效率」。

首先不要被標簽為沒有「工作效率」的人,若果一般員工三天可以做好的事情,你要五天才做好,這只代表你是一個無能的人。其他人要三天才完成的工作,你只需要兩天就完成,如果你向老細說工作做完了,提早完成工作的回報只是更多工作,以及付出不成正比的升職或花紅。如何運用那多出來的那一天,就是增加你「工作效率」的關鍵。有些人會選擇偷懶,尤其是在家工作,付出少些時間,最容易但亦是最沒有「效率」的選擇。

不同人的性格能力,不同公司的發展環境,沒有劃一如何善用多出來時間的標準答案。若果公司在上升軌道,搏升職的機會相對容易,把多出來的時間玩辨公室政治,增強自己的權力和人脈,也可以是很有「工作效率」。如果公司一潭死水,不如向外發展另找工作,把多出來的時間,去學習可以帶走的技能,搵工跳槽人工暴增,就是最有效率把時間兌現的方法。如果是專業性質的工作,與其花勞力做多件同樣性質的工作,用多出來的時間學習新技術,從底層架構去改善運作效率,就未能加速升職的軌道,至少手握項目的關鍵技術,公司裁員也不敢資遺你。

如何運用公司的資源,去增加你現在或未來的收入能力,才是對員工而言的「工作效率」。倒過來說,任何不能變現的額外付出,就是沒有效率的工作,要避之則吉。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說,不要怕辛苦,不要怕付出,他們只是說了一半,最怕就是辛苦完付出完沒有回報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