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愛情

娶妻求靚女

問十個男人的擇偶條件,九個會答你要靚女,剩下的那個大慨打算食軟飯。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尤其是長輩,會批評男人以貌取人很膚淺。無可否認有些男人的確很膚淺,他們要靚女朋友靚老婆,只是滿足自已的虛榮心。當然擇老婆也不能只講外貌,人品性格教養家庭背景完全不看。但在其他各項條件不同小異的情況下,外貌當然越靚越好,醜就完全不作考慮。

為什麼娶妻要靚女呢,當然不只是自我滿足這麼膚淺。傳宗接代的每個人的責任,所以把優良的基因遺傳給一下代。當然基因遺傳沒有絕對,偶然會出現基因突變,相貌普通的父母生了很靚的兒女,很靚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很醜的孩子。不過相貌按統計學上的分佈,父母的美醜很大程度上影響子女的美醜,外貌在一般而言還是會遺傳的。

擇偶要靚女是因為要靚的基因,那整容後整得靚是不會遺傳的,所以選擇娶整容美女的男人,就只是自我滿足的膚淺男人。整容美女在求偶市場上,欺騙追求內在美(基因美)有深度的男人,令他們的資訊成本大大增加。總不成見到每個靚女,都問她們是否天然美女,到相處下來泥足深陷,才發現她們是人工美女已經太遲,感情和時間就被騙一去不返了。

娶妻求靚女,亦解釋了一般而言,為什麼有錢人家的女兒,多數比較漂亮。又或者換一個說法,普通學校女生和女校名校女生,在外貌質素上著有明顯的差別。有錢男人有擇偶的條件,於是他們娶到老婆外貌偏靚,生出來的女兒外貌就自然也偏靚,純萃只是基因和統計學的關係。

Palm Springs 戀愛假期無限LOOP

自從《Groundhog Day》發明了同一天時間循環後,久不久就有類似題材的電影,分別只是有什麼特別的玩法。《Palm Springs》的特色是三個人一起跌進時間循環,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如何面對這個每天一成不變的世界。

男主角是最早進入時間循環的人,女朋友當伴娘,他跟著一起去Palm Springs參加婚禮,每朝醒來都重覆著婚禮這天。電影開始時他己經不知循環了多少次,已經放棄了逃離這天,他沒有像《Groundhog Day》主角般努力做好人,反而每天百無了賴地過活的癈人,反正就算連想死也死不了。

某次循環中男主角吸毒玩大了,一時興起帶了個來參加婚禮的阿伯進入時間循環。阿伯不甘心被困時間循環,於是每隔幾日把男主角虐殺來出氣復仇。難得男主角有愧於心,面對死亡逆來順受,被殺甚至成為他一成不變生活中的點綴。男主角雖然是癈人,但他從時間循環中領悟到,就算明天醒來一切重來,做什麼事也不會有後果,只有痛苦才是真實,所以他不去做變態殺手,因為別人的痛苦留會在他記憶中。

女主角是新娘姐姐,她最後進入時間循環,因為有熟人帶路,她很快渡過了,否定,驚嚇,好玩等階段。男女主角被困同一天,孤男寡女漸生情素,他們兩人終於發生關係後,女主角問男主角,他之所以愛上她,到底是因為愛她,還是只是因為她是世上唯一的女人。

雖然戲名寫著是愛情片,但愛情線在故事中是配菜,與其說男女主角相遇然後相愛。男主角被女友派綠帽,女主角更跨張,婚禮前夕搶飲頭淡湯,在妹妹之前吃掉小鮮肉新郎。故事其實是借同一天的循環,讓他們找到面對自己過去的勇氣,才能下定決心向前走迎接明天。

至於引發時間循環的神秘山洞,在公路上見到恐龍,女主角狂讀量子力學找出逃走方法等等,全部都是MacGuffin劇情道具,把影像具體化讓觀眾容易理解。時間循環電影一般有很多笑位,這套電影亦不例外,三個人被困同一天,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為這個題材注入新意思。這個多人被困的玩法可以拍續集申延開去,把不同宗教信仰的困在同一天,看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大慨最能接受狀況的會是佛教徒,佛教的輪迴也是不斷循環,循環一天和循環幾十年本質上沒有分別,蟬修也說要每天都活在當下,就如戲中的癈材男主角一樣,難道他原來是信佛?

觸不到的她 Her

Sprike Jonze是一個產量稀小的導演,他的成名作是拍伙鬼才編劇Charlie Kaufman的《玩謝麥高維治》和《何必偏偏玩謝我》,之後拍過一套兒童動畫,《觸不到的她》不過是他第四次執導,同時他還身兼編劇和製片。這是一套很典型的得獎藝術片,全球票房收入少得可憐,不過就橫掃各大小電影節,更為Jonze贏得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

《觸不到的她》被影評人捧上神枱,更晉身各科幻電影必看清單。故事講述一個失婚失戀中年宅男,愛上他的人工智能助理的愛情故事。電影小成本製作,沒有科幻電影必備的特效,人工智能只得一把女聲出場,由Scarlett Johansson以非常磁性懶洋洋的聲線配音。她的配音是整套電影的靈魂,試想像一下如果人工智能由Siri發聲,那這段淒美的愛情便大煞風景。我覺得電影節奏太慢非常沉悶,不過喜歡看愛情片的觀眾,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見解,是悶還是浪漫很各花入各眼。不過值得一提是電影配樂非常優美動聽,但很奇怪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出過CD。

撇開人工智能的科幻元素的話,這部戲骨子裏就是一個很傳統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帶著電話去遊樂園和去海灘一人拍拖,讓人工智能隔著鏡頭看世界,成日相伴在一起談天說地就是感情的交流。男主角和人工智能只能靠聲音談情,就是科幻版的天各人方長途感情的拍拖關係。隨著故事發展,人工智能不停學習逐漸進化,離男主角的距離越來越遠,與其他人工智能一起開發系統更新,同時與六百多人談情。最後人工智能太過先進,集體離開人類世界移民去另一個空間。這個故事是否有點似曾相識,不就是港男娶了個大陸妹做老婆,大陸妹落到香港後開始新生活,學識事業各方面都超越糟糠老公之後,然後一腳申開他離婚遠走高飛。

這套電影的愛情故事拍得好不好,我沒有資格下判斷,反正我不懂欣賞愛情片,完全感受不到男主角的孤獨感,無法體會他為何會愛上一台電腦。但以科幻電影的角度去評論,電影實在太多不科學的地方可以吐嘈。科技發達連人工智能也有了,但簡單如機械身體卻沒有,夾硬要加插一場借殼一夜情的戲。就算沒有機械人也算了,至少可以進入VR虛擬世界拍拖吧。在互聯虛擬世界中,沒有人知道你是一隻狗,在虛擬世界中也沒有知道你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集體叛變大逃亡,難道開發商沒有定期做backup嗎?只要把系統重設回到幾個星期前,就可以把「女朋友」留在身邊了,不明白男主角在傷心什麼。我還期待有一幕男主角發瘋趕回家中,把電腦的電源和互聯網拔掉,用物理手段把「女朋友」禁固在家。給我這種不解風情的電腦人看《觸不到的她》,注定是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無痛失戀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在芸芸眾多經典科幻電影中,《無痛失戀》的科幻味最薄弱,甚至可以把它分類為愛情小品。一對情侶鬧翻然後分手,失戀傷心欲絕苦痛萬分,把舊愛的痕跡從腦海刪除,不記得就不痛苦。電影由Jim Carrey和Kate Winslet主演,像皮面笑匠一反搞笑本色,正經地演出一個悶男角色,至於Kate的角色古靈精怪帶點神經質,一方面為悶男生活帶來色彩,另一方面悶男感到吃不消應付不了。

其他科幻片的洗腦方法很高科技,這套戲中則異常的低科技到有點搞笑。去街尾的診所登記掛號,把舊愛回憶的物件打包封箱,晚上睡覺時就有技工過來把一切刪掉。與其他失戀又失憶的故事比較,命中注定天生一對的兩個人,失去記憶後重新相遇在一起,在這套戲中甚至算不上是主題。整齣戲最好看最感人的部份是洗腦的過程,男主角在夢中回憶與愛人的片段,被洗腦機器把夢中場境逐一催毀。導演的拍攝夢境的手法很有特色,在電腦特效還未泛濫的年代,以非常有創意的剪接光影,塑造刪除夢境回憶的畫面,一幕又一幕充滿意思的漂亮影像。

有一幕重演男主角與女主角在書店相遇的經過,鏡頭轉暗女主角消失不見了,同時書架上所有書變成白紙。洗腦途中男主角開始後悔,不想忘記女主角的一切,帶著她逃到其他更深層的回憶中。去到男主角童年時被其他小孩欺負,變成小女孩的女主角跑出來救了他,兩人手牽手一起逃跑,鏡頭中小孩和成人的型像互相交替,代表著多年以後女主角成為男主角心靈的救贖。洗腦去到最後一個片段,那是他們相識的那一夜,一起闖進屋主外遊的海邊大屋,洗腦過程很影像化的把大屋破壞,最後什麼也沒有留下。

忘記失戀這個題材,這套戲注定必能引起觀眾的共嗚,試問誰人未試過失戀。一般人以時間去治癒心中的傷口,戲中借用科幻方法洗腦立即忘記,換了其他電影忘記過去的方法,可以是見到神仙飲杯忘情水,又或者被車撞頭落地失憶也行,故事中科幻的外衣不太重要,一邊重溫回憶一邊把它忘記才是表達重點。

一個好的科幻故事,會讓觀眾反思什麼,但戲中對忘記是好是壞,一早有蓋棺定論,沒有人會真的認為記憶不重要,認為早日忘記早日可以從新出發,所有同類故事結尾都要把記憶找回來。戲中不論是男女主角的主線,還是洗腦診所醫生和護士偷情的支線,都在訴說就算把記憶刪除,心中某個角落仍會留下痕跡,等待有少許火花感情就會死灰復燃。

或許讓一段感情過去的最好選擇,並不是把記憶或感覺刪除,人對不知的事情總會感到好奇,總會把收埋的東西考古挖掘出來,只有清楚記得才可以漠不關心,知道但不關心才是真正的死心。

The Love Market – Marina Adshade

Almost every option, every decision and every outcome in matters of sex and love is better understood by thinking within an economic framework

愛情經濟學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愛情會令人失去理性。經濟學和愛情,兩者看似背道而馳,偏偏經濟學家Marina Adshade研究兩者之關係,運用經濟學理論,解釋人在愛情上作出的選擇,從而衝量政府的經濟政策,如何影響人民的婚姻,尋找伴侶,性行為等等,她可以說是「愛情經濟學」之母。她全球首創的「愛情經濟學」大學課程,以愛和性的相關數據作為例子,深入淺出地教授基礎經濟理論。該堂課深受學生歡迎,報讀者大排長龍,每次上課坐無虛席,而《The Love Market》一書就是她為該課程編寫的課本。

坊間很多半桶水的「愛情經濟學」專家,拿著供求定律便順口開河分析男女關係。這本書完全不是那個層次,書中的理論建基於學術研究,資料來自正式的統計數據,不是隨隨便便的街頭問卷調查。例如書中指出女性嚴重傾向選擇相同族裔的伴侶,儘管很多讀者認為自己愛情上不會種族歧視,甚至答問卷時毫不猶疑地說種族不重要,推已及人地認為其他人也是同樣想法,但婚姻註冊處和網上配對網站的數據不會講大話。書中涉及不少性的議題,但經濟學並不衝量道德上的好壞對錯,只是解釋行為的成因,以及左右行為多寡的因素。不論讀者的道德立場如何,多麼不喜歡某些行為,總不能說成因是「世風日下,道德淪亡」,只要立法禁止便可以解決問題。若想對症下藥,總得明白成因,那就需要經濟學了。

很多人說西方的大學生私生活不檢點,事實上從性病和未婚懷孕的數據顯示,考不上大學的人,性行為更加活躍,擁有更多的性伴侶,甚至進行更多不安全的性行為。私生活與學識沒有直接關係,反而與未來的收入掛勾。男人娶妻求淑女,女生的私生活不檢點,或影響她將來婚姻市場的價值。大學畢業女生,有獨立經濟能力,在婚姻市場的議價能力高,有條件尋找高質素的丈夫。若因為不檢點染上性病或未婚懷孕,她們便會喪失巨大的婚姻價值,不安全性行為的成本十分高,所以她們擇選保護好自已。反觀低學歷的女生,在婚姻市場比較沒有議價能力,部份人偏頗地認為反正找不到好老公,不檢點的成本相對較低,自暴自棄也沒有所謂。這個現像申延至青少年的性行為,若果一個地方的大學學費低廉,能有效減少青少年性行為比率;因為青少年有望升讀大學,私人活不檢點的成本相對提高。反之,若大學學費昂貴,學生們升學機會大減,對自已前途的考慮便相應忽略。

為人父母,特別是有女兒的,總害怕她被壞男人騙。若果她考上大學,有兩間可以選擇,一間男多女少,另一間女多男少,假設其他因素如修讀學科、大學排名等一切相若,應該如何選擇呢?直覺會告訢我們,挑女多男少那間安全點吧。錯!大學拍拖是一個供求市場,在生理上男生是不負責的動物,他們總是想著如何睡更多的女生。若大學女多男少,女生的市場供應過剩,議價能力下降,更難找到固定伴侶,於是有更多逢場作興的男女交往。反而男多女少的那間大學,女生物以罕為貴,拍拖後也可以看清楚男友真面目才同意更進一步。不論是男友專一的數目,或女生守身如玉的比例,男多女少的那間都高出接近兩倍。

這本書還有更多有趣的題目,例如酒精稅與性病的關係、網上配對網站如何改變單身人仕的求偶習慣、為什麼一夫一妻制是經濟學上最有效率的婚姻制度、結婚後如何決定夫婦誰做來家務,避孕藥如何導致婚後出軌偷食、房屋價格與離婚率的關係、忘年戀的經濟學等等。單看這些題目,讀者心想不外乎「阿媽係女人」式的結論,不要被自己的直覺欺騙,真相往往多出人意表。未讀過經濟學的讀者,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另類經濟學入門書藉;修讀過經濟學的讀者,更能欣賞Adshade精彩的經濟學推論,如何把課堂學過的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簡介:Marina Adshade,加拿大UBC經濟學教授,美加報紙雜誌和電視台常客,各大媒體的御用愛情經濟學者,於《Psychology Today》雜誌發表「Dollars and Sex」專欄。

__20160614_094205-page-006

原文刊於《閱刊》2016年五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