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韓片

末日列車 Snowpiercer

南韓導演奉俊昊破天荒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我連忙補看《上流寄生族》後,才記起我還未看他的舊作《末日列車》。這套電影被譽為近年B級科幻cult片的經典,一直想看又一直沒有拿出來看,趁今次奉俊昊熱潮一口氣看了宅。不要被鬼佬主演大講英文的《末日列車》騙倒,這套不是荷里活電影,是不折不扣的南韓產物,只是請了幾個外援演員擔當主要角色。電影改篇自法國漫畫,講述人工阻止地球暖化的實驗失敗,地球步入冰河時期,全世界的人類死清光,殘存的人類生活在一輛永不停環繞世界的火車上。

故事是很典型的反烏托邦世界,低下階層過著難民營的生活,只能食曱甴作材資的能量條,特權階級則安逸舒適好食好住,於是低下民眾革命造反,要推翻這個不公義的社會。電影聰明的地方是把整個社會濃縮一列火車上,車尾是貧民區,車頭是頭等車廂,正如電影宣傳口號「一直向前」般,返抗軍只要一直向前打,攻入火車頭奪取列車的控制權。觀眾不要問現實的科幻問題,火車內如何飲食自給自足,為什麼不索性把火車停下來,拿火車頭的永動引擎作發電廠興建城市,火車只是一個像徵比喻,把社會的不公義簡化為一截截車廂,以影像手法更加突顯出視覺的衝激,當然亦方便大量加插B級cult片的血腥殘暴鏡頭。

下文有劇透,不過結局很王道很好估,透了也無所謂

結局是很常見反烏托邦科幻的套路,主角打生打死從車尾打到車頭,然後車長早己恭候他大駕光臨,整個革命是車長計劃的一部份,目的是要削減列車上的人口,平衡人口與資源的消耗,亦很例牌地車尾革命黨的精神領袖老伯,原來和車長其實是同一伙,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他們去送死,順便減少一些頭等車廂的人口。車長年紀已老並十分欣賞主角的能力,邀請他當接班人,說服他強權統治和諧維穩才是絕地生存的法則。雖然大橋有點老套但勝在影像搭救,每一個場景都很重cult風格,很多場面令人留下深刻印像,例如大鐵錘揼碎冰手,革命軍大戰斧頭幫,還有很鬼詭的劏魚見血儀式,革命軍一行人火車上吃壽司,小學生課室老師忽然大開殺戒,還有主角臨打大佬前的真情告白。最後主角沒有受到權力的誘惑,選擇犧牲一隻手去救一個小朋友,其實主角最後怎樣也無關痛癢,反正cult片的結局一定要冚家鏟全人類死清光。

看完《上流寄生族》和《末日列車》,應該要看埋Netflix原創的《玉子》吧。

上流寄生族 Parasite

我算是後知後覺兼趕潮流,南韓電影《上流寄生族》破天荒成為首套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外語片,我才驚覺走寶去年沒有看這套電影。導演奉俊昊早已衝出南韓,03年的《末日列車》雖然是B級科幻片的製作,叫好叫座在荷里活打響了名堂,富象黴意義的黑暗敘事手法更成為他的招牌。這套《上流寄生族》保持他一貫的黑色荒謬風格,承接前作對貧富懸殊社會階級的批判。而然他的電影並只不有很膚淺叫叫口號,他藉著電影在描寫社會殘醋的現實,而現實是沒有完美的結局,更加不是打完大佬就從此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

《上流寄生族》的前半部是很陽光的喜劇,貧窮家庭欺騙上流社會家庭,從弟弟冒充大學生當補習老師開始,一個接一個入侵有錢人的家庭,姐姐冒充藝術治療師,父親冒充司機,母親入主大宅當金牌管家。一家人行騙的動機很單純,就只是想有份安穩的好工,他們的謊語看似無傷大雅,對有錢人家亦沒有什麼惡意。從有錢人被暪騙的結果來看,他們甚至可以說是稱職的員工。電影至此也只是在對比貧富懸殊在物質生活上的差別,觀眾甚至會覺得貧窮家庭一家融洽,有錢開開心心一齊搵,比起住在冷清大屋的有錢人家也不算很差。

故事後半部劇情峰迴路轉,奉俊昊盡情發揮他的黑色風格。有錢人外出露營興祝兒子生日,貧窮家庭借用豪宅享受人生,幻想自己是豪宅主人。然後不速之客雨夜登門,前度管家肥婆深夜有事相求。故事由中段去到結局一氣呵成,觀眾絕對想像不到如何演變成花園大屠殺。戲中的有錢人不是壞人,其至沒有一般電影裏對有錢人的典型負面描寫,他們對下人杉杉有禮,炒前司機和管家魷魚也不出惡言,父慈子孝夫妻恩愛,簡直就是無範家庭。正如戲中阿媽感嘆說,有錢人很好人,是因為他們有錢,可以有餘閒對其他人好。反而低下階層為爭奪有錢人吃剩的骨頭,不惜大打出手甚至動殺機想殺人。

正如很多影評說,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很普世,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導演也可以拍到出來,然而就只有奉俊昊拍了出來。當所有人都走漏了眼,這才顯得這部電影平凡中的不平凡。電影基本上很小成本,場景來來就只有一間豪宅,反而最大場面是貧民區水浸。《上流寄生族》肯定穩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連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也一氣拿下,意外只是這幾個大獎從來沒有外國電影奪取過,以戲論戲《上流寄生族》絕對實至名歸。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口啤一向有點問題,很多時最住電影與悶片畫上等號,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套《上流寄生族》亳不沉悶,至於能點接受到導演的黑色荒謬,就很視乎觀眾的個人品味了。

炸雞特攻隊

年頭回港探親時,出入地鐵都看見這套《炸雞特攻隊》的電影海報,說是韓國票房第一的喜劇,引起了我的興趣。故事講臥底警察為了隱藏身份,在毒販賊竇對面開炸雞店,賊就未捉到,誤打誤撞成為城中人氣食肆。然後毒販忽然主動找上門,說要合資搞炸雞連鎖店,借送外賣掩飾犯毒,一套很大路的喜劇。

從網絡評論中得知,這套電影的導演是港產片迷,怪不得完場時會響起張國榮的歌曲,大慨是向當年紅遍東南亞的《英雄本色》致敬。正如其他評論所言,這套電影有很濃厚八九十年年,港產片黃金時期的味道,警察臥底追黑社會混合有點無厘頭的笑位。其他人說這套電影很周星馳,但其實電影真正爆笑的位置不多,反而主打溫親誤打誤撞的笑料。成也港產片,敗也港產片,最後一戰劇情忽然暴走,原來個個隊員臥虎藏龍,五個人在碼頭挑了整個黑社會,過份賣弄花巧動作場面,也有港產片一貫落雨收柴的通病。

這套《炸雞特攻隊》很熱鬧嬉笑,但對比記憶中黃金時期的港產片,笑位的密度還是未足夠。戲中的黑社會毒犯很一本正經,缺乏以前港產片那種黑色幽默。整體上這套戲有點兩頭不到岸的感覺,作為笑片不夠好笑,作為劇情片又太過兒嬉。電影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個演差婆的女主角不夠漂亮,黃金時代的港產片,一定要有靚女撐場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