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歐洲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四站德國科隆Cologne

我們一行人很依依不捨地離開Dorfen﹐在清晨坐上他們為我們安排的旅遊巴士﹐前往為期五天在科隆Cologne﹐波恩Bonn和Dusseldorf杜塞道夫﹐三市聯合舉辨的世青節正式活動。以科隆為中心三座城市相距不遠﹐它們的地下鐵系統亦是互相連接﹐不過來住城市之間當然坐火車快點。在這五天期活動間﹐會有一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聚在一起交流大家的信仰。世青節大會亦在三市不同的地方﹐安排了很多類型的節目﹐有講座﹐祈禱﹐靈修﹐音樂﹐等等。在這期間我們可以憑著世青節的通行證﹐免費乘搭來住三市的交通公具﹐跟據節目表前往想去參加的活動。

這一程車很不幸我們被安排和意大利人同車﹐他們非常嘈吵﹐由上車到落車唱歌玩樂不停﹐我們沒無好好在車上睡一覺。真不明白他們同樣也是大清早起床﹐為什麼可以還這麼好精神。我們由德國南部出發﹐前往在北部的科隆﹐駛上了德國聞名世界﹐沒有時速限制的高速公路上飛馳。我看見巴士的咪錶至少有一百三十公里﹐但窗旁的車子嘯的一聲就扒了我們頭﹐不知是不是趕著去投胎。雖然巴士車速很快﹐但也坐了十個小時的車程才到達。

人山人海的科隆火車總站

原本我們以為車子會送我們﹐直達在杜市中邊接待我們的堂區。誰不知車子的終點站是科隆的中央車站﹐害得我們拿著行李不知如何是好。很辛苦我們和接待我們的人取得聯絡﹐他教我們如何坐火車去堂區報到。由於世青節的參加者﹐全都在這一天從德國各地來這三個城市﹐在中央車站的情況很混亂﹐迫了好久才坐上到火車。擠得像沙甸魚三個小時後﹐我們卒之到達報名處。不過很可惜由於在交通上耽誤了太久﹐我們錯過了在體育館舉行的開幕彌撒。由於沒有吃午餐的關係﹐在開彌撒的時候﹐我們正在狼吞虎嚥地吃世青節的提供晚餐。最後我們經過一天的奔走﹐在領過內有地圖和節目表的世青節背包後﹐我們就各自隨寄住家庭回去睡覺。

Mini Copper 塔

古堡遺蹟

有時候我真不知是應該感謝神還是對著祂苦笑﹐幸運的我們可以住在寄住家庭﹐有暖床睡有溫水洗澡。不像其他的團隊般﹐要睡在學校運動場的地版上﹐步行十分鐘往鄰近的泳池洗澡﹐又或者和幾千人睡在會議展覽中心。可是我們住宿的地方也實在太偏遠了﹐是位於杜市最北邊的堂區﹐而大部份我覺興趣的節目是在科隆或波恩。乘車去參加那些節目﹐單程一小時的車程﹐也花了我三個小時。完全想像不到以準時見稱的德國鐵路﹐也會因為比平常多了一百萬個搭客﹐而變成半癱瘓狀態。結果我一個想去的節目也參加不到﹐去到總是剛剛完場。倒是我女朋友好彩﹐雖然遲大到﹐但恰好趕及參加下一場。

每天早上的第一個節目﹐就是在所屬堂區參加晨早崇拜。第一和第三天早上我們編排上道理班﹐下午則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選擇有趣興的活動去參加。第二天全人類住科隆迎接教宗來臨﹐我們還被安排到科隆大教堂朝聖。第四天的行程是最辛苦﹐一百萬人將會從三個城市四方八面﹐前住Marienfield露宿一宵﹐等待最後第五天由宗教親自主持的露天彌撒。不過第三天晚上要趕回來堂區﹐參加拜苦路的遊行﹐所以就只剩下第一天有時間去波恩看看。

第一天的行程並不十分順利﹐由於道理班的地點資料出錯﹐我們早上幾經辛苦才打聽到正確地點﹐不過到達時已經錯過了大半﹐在道理班中我亦不留心﹐反而專注看節目表和地圖﹐計劃下午的路線。午餐由世青節供應﹐分派食物是用一個頗有效率的制度﹐就是要集齊六個人的飯票﹐一次過拿六個人份量的食物﹐這樣可以減少排隊輪候的人數。幸運的我們團隊有十二個人﹐可以整齊地分為兩組去拿食物﹐不用和陌生人左併右湊夠六個人。食物和上屆在多倫多的世青節相比頗為豐富﹐有果汁﹐蘋果﹐麵包﹐香腸和炒飯﹐分午晚兩餐吃﹐難得的是炒飯還是熱呼呼的。

吸水煙的南美洲教徒

吃過午餐後已經兩時半﹐我和女友坐火車去波恩參加兩個講座﹐其他的團友說太累不想去其他地方﹐只想留在這兒參加市內的活動。原本我也不想這樣頻撲﹐不過節目的安排實在有問題﹐杜市中只有音樂類的節目﹐我感趣興的講座和工作坊全部在科隆或波恩。我想去的是有關基督徒在中東的講座﹐而我女朋友想去有關婚姻的講座﹐也是在同一地方舉行。我的講座是在五時開始﹐由於火車站大混亂﹐結果差不多六時才到達。演講室滿座不許我入場﹐而另外那個講座雖然已開場﹐幸好在七時還有另一場。我們就在附近逛逛打發時間﹐順道去看貝多芬的故居。貝多芬的故居是一橦不起眼的房子﹐上樓參觀還要收入場費﹐我真的想不到一間舊屋有什麼好看﹐又不是讓我彈奏貝多芬的鋼琴﹐加上我們沒有時間排隊﹐我們只在精品店看看﹐買些手信就趕回去聽講座了。晚上我們約好其他隊友集合時間﹐回程時我們還擔心趕不及回去。不過我當機立斷﹐乘坐世青節通行證原本不包括的高速火車﹐女友還擔心會不會查票給人趕下車。但看見其他世青節的人也一起迫上火車﹐查票員也沒有可能趕走大半車人吧。去波恩那程坐了三個小時﹐因為慢車要停沿途每一個車站。回程只不過用了半小時﹐高速火車就只停中途三個大站。在火車上我無聊坐對面的人傾談﹐他說他是個無神論者﹐我回答他說不論你信不神﹐神也會祝福你的﹐還給了他一個青世節的記念章。話題打開後發覺他也是做電腦工﹐他告訴了我不少有關德國的電腦行業的資訊呢。

科隆大教堂

相傳藏有東方三博士的遺骸的聖櫃

第二天我們在早禱後就出發去科隆﹐經過昨晚坐高速火車的經歷﹐我帶領全團人很順利的在半小時內到達科隆。這一天的節目有兩個部份﹐迎接教宗和去科隆大教堂朝聖。在科隆會展中心領過午餐後﹐我們就去萊茵河伴霸位等教宗。教宗的路線是會從海路坐船來﹐然後上岸入大教堂主持彌撒和演講。那天下午我們就百無聊賴地在草地渡過﹐有人結交新朋友拍照﹐有人躺在草地上睡覺﹐也有人玩啤牌。我則在附近閒逛﹐給我碰上了一團從台彎來的人﹐便和他們談了一會。教宗的船在六時左右經過我們﹐等了四五小時後才看到指頭般大的教宗﹐覺得有點兒不值得。人群為了看教宗很騷動﹐有人為近一點站在水中﹐有人站在長凳上看望遠鏡﹐最跨張的是爬上樹頂看清楚點。末來世青節前﹐我一直口口聲聲說要認識非洲的天主教徒。結果我第一個接觸的非洲人﹐就是在看教宗是打我尖的烏干達人。我們排了半天隊原來霸了岸邊第二行﹐不過就在收拾東西站起來時﹐不知那兒湧出了幾個黑妹站在我們前面﹐我們給擠了去第三行。早知我就不說想認識非洲教友好了﹐神的安排真的令人意想不到。

熱切期待教宗的人群

釘頭般大的白點就是教宗

教宗在我們面前經過前後不過五分鐘﹐他走後我們就轉看大電視。晚上的活動是住大教堂朝聖﹐由於教宗到訪全市中心的橋也封了路﹐我們要從對岸行過去大教堂。雖說是去朝聖﹐但進入大教堂時天色已暗﹐加上人頭湧湧不能在教堂內多作停留﹐我們只是走了一個圈就出來﹐還末看清楚裏面的裝飾﹐更談不上安靜下來做此靈修工作。大教堂就在火車總站對面﹐可是火車站實施人流管制﹐不許門入的人進入。我們要步行到下一個地鐵站﹐座地鐵從地下進入火車總站內。同樣地火車總站內裏的情況十分混亂﹐到處也是人頭湧湧﹐最要命還是月台的資料出和張貼出來的不同﹐讓我們在月台間跑上跑落﹐找回去杜市的高速火車。正當我們想放棄﹐轉乘固定月台的慢車時﹐我們遇上了UBC的神父﹐他那團人和我們的目的地相同﹐我們就索性跟著他。很神奇的遇上不久﹐就有一例高速火車開到我們的月台上﹐還有空位坐耶﹗這天我們很晚才回家﹐不知有沒有給寄住家庭帶來不方便呢﹖

經過前二天的經驗﹐我們在第三天很準時到達道理班的會場。不過我在前天實在行得太倦﹐加上Yan的鼻鼾很嘈吵﹐在道理班中睡足了全場。唯一在睡夢中聽到的道理﹐就是要在信仰的路上找些志同道合的支持﹐不多不少就只聽到這個訊息﹐好像是神給我的啟示一樣。我所相信不是教會能夠給與的樣板教導﹐除了在網上自由基討論版外﹐在現實中我還未遇上想改革天主教會﹐從墮落邊緣拯救基督教的人。碰到的人﹐一就是沒有自我思想的典型教徒﹐一就是完全否定天主的非教徒。

這天我不打算出城﹐因為還要留點精力給最後的戶外彌撒。當早上看世青節報紙時﹐發現有一個原來我想去的講座﹐Mel Gibson套戲中當耶蘇那個演員的演講﹐從波恩移師到杜市時﹐我打算下午一定要去參加。在吃過午餐大伙兒一起過唸玫瑰經﹐帶女友去杜市的市中心﹐和一個朋友在那兒逛街看教堂後﹐再趕去演講時已經太遲﹐去到時JC已給講完在放電影。沒有演講聽我沒事幹﹐記起女友想去參加的聖母軍聚會﹐於是我便坐車過去看看。結果我發現那兒只是師奶大食會﹐唯一可取的是我拿了一大堆聖牌﹐以及在那裏自製一條唸珠給女友。原本以為串唸珠很易容﹐便想做一條長﹐不過發覺越做越難﹐要回去和其他人吃晚飯﹐只好更改設計﹐變成一條下半部有長版三顆珠﹐但上半部則只有十夥珠的古怪唸珠。她看見我第一次為她穿唸珠不知多開心﹐可惜這條具有記念值價的唸珠﹐在戶外彌撒時掉了不見了。

杜市的聖母堂

這天的晚餐十分豐富﹐因為大家也厭倦了大會供應的食物﹐加上這是在世青節最後一日的正常活動﹐我們自費去了堂區附近的一間餐廳。雖然只是普通不過的當地食物﹐但已吃了幾天香腸和麵包的我們也食得很開心。晚上的節目的每屈世青節也有的拜苦路﹐今次是各所屬堂區分開舉行。我們所住的地方大約有五六百人參加﹐大家在幾公里外的古堡集合﹐步行回我們早禱常去的教堂。在沿途不同的教堂或特別的建築物停下來﹐讀經和唱詩來代表一站苦路。可惜天公不造美﹐那晚從齊合開始就下著毛毛雨﹐幸好我們帶備了兩具不至淋濕。但是大家也都撐著傘子擋著視線﹐看不清楚每一站在最前方的儀式﹐氣氛已經大打折扣。不知是人為錯誤﹐還是雨越下越大﹐我們到教堂時才做了八站。在教堂中多做兩站後﹐還是差四站就散場﹐帶著好像還有件事末做完的感覺回家。第二天是就世青節的最高潮﹐準備出發去Marienfield過夜。那天我們大家也很早睡﹐只是和宿住家庭作簡單的道別。說起來我和他們見面時間不外﹐到了最後才知他們竟然是基督教徒﹐沒有機會深入詳談有點可惜﹐我也想多點了解他們熱心招待我們的原因。看來德國的基督教徒﹐比起我常見北美華人圈子的那些容易相處得多。說起來路德會畢竟也是幾百年的大宗派﹐與美國那些新興暴發戶教會相比﹐
自然有不可同日而語的深度和風範了。

戶外拜苦路

世青節的最後壓軸就是教宗主持的戶外彌撒﹐原定的行程是由住宿的地方出發﹐步行十公里朝聖之旅前住大祭台﹐與其他一百萬青年人一起露宿一宵﹐在最後一天的早上參加彌撒。不用說當天的交通十分混亂﹐在科隆的火車總站上﹐我們不知裏就的聽工作人員的指示上火車後發現我們的路線和原先所想的不同。我們坐上的火車不是去步行朝聖的起點﹐而是往直接前往大祭台的巴士站。幸好我們去的那程神差鬼錯地坐上巴士﹐不然也不知要何時才會到達大祭台﹐我們還可以在巴士上睡覺養足精神。

巴士在看到大祭台的地方停站﹐不過下車後也要步行二三公里﹐才到我們指定的露宿地點。在路上我們和四方八面步行來的人會合﹐有點兒像難民走難﹐也有點兒像古代行軍打仗。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百萬大軍就聽得多了﹐但實際上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當親眼看過一百萬人集合一起﹐在一片三公里乘兩公里的草地上﹐裝密舖平面席地而睡﹐有很跨張超乎現實的感覺。大慨我一輩也不會再看見這麼多人聚集同一個地方。

參加者魚貫進入會場

一百萬個難民

遠觀教宗的大祭台

我們分配到睡覺的區域說遠不遠﹐也說近不近。可以離遠看到大祭台﹐還可以隱約看見祭台上一點點的人頭。當然若要看得清楚點的話﹐就要觀看不遠處的大螢幕。我們在三時左右到達﹐那兒給已經濟得水洩不通﹐幾經辛苦才找到一小片空地﹐不過我們就要分開兩組坐。奔波了大半天﹐我們坐下來後第一時間就是去拿食物。今次大會的安排十分好﹐我們每人有一個盒子裝著我們這兩天的食糧﹐內裏有罐頭有一大排麵包﹐也有用來夾麵包的香腸﹐分量足夠我們至少吃三餐。接下來的下午我們沒有特別事幹﹐除了出去四週圍看看外﹐就只有睡午覺。其實四週也沒有什麼好看﹐每個方向也是人山人海﹐以及放在的大街路邊﹐像萬里長城般的流行廁所。大祭台有軍隊把守﹐沒有通行証雖也接近不了。大祭台前方有一行行排列整齊的凳﹐是預留給貴賓和神職人員的座位。大祭台的兩旁是後台﹐看見工作人員和記者不停進進出出。至於大祭台對開的通路兩旁已經站滿了人﹐他們是在等侍宗教坐車子進場時﹐佔據好位置可以近距離觀看教宗。

我行了一會就回到團隊處午睡﹐睡到差不多教宗來開祝禱晚會才醒。雖然先前我常常說要找教宗握手﹐可是當時的情形是根本沒有可能﹐連近距離見教宗也很難﹐別要說去上前握手。攪不好的話﹐可能會被以為是恐怖份子﹐給士兵一槍斃了。原本我也放棄了這個念頭﹐不過團中有人說我之前說得那樣口響﹐現在什麼也不做。於是我便走過去大祭台那邊﹐想想辨法如何接近教宗。我發現頭帶黃色帽的人負責是場地保安﹐可以自由進出後台。正當我思考如何弄頂黃帽來的時候﹐我發現有一頂掛在欄杆上﹐可能是有人掉了吧﹐不過也有可能是一個小小的神蹟。我想也不想上前拿起它載上﹐我在後台的出口徘徊一會﹐發現看門口的懶得逐個檢查通行證﹐便趁機會和一大群保安走進去。我進入的那邊後台是記者和保安用的﹐不單熱食供應還有水廁﹐我也老實不客氣地拿杯熱咖啡喝。我嘗試著走過去大祭台看看﹐但過不了通上大祭台路上的金屬探測器。那兒的檢查可不像先前般兒戲﹐是由拿著機關槍的士兵責負﹐每一個人也要出示通行證和搜身。我只好在大祭台下方近距離拍記張照片﹐就出去回到大家身邊。

教宗當然不會陪我們過夜﹐他坐直升機走後大部份人也開始睡覺。我嘗試睡了一會﹐但給流進睡袋裏的露水凍醒了﹐接著因為太冷的關係﹐整個身子也在顫抖﹐沒有辨法再入睡。我想起了後台的熱咖啡可以取暖﹐便起身再偷偷走進後台﹐結果在有暖氣的廁所中休息了好一會。出來後發現女友也給凍醒了﹐於是我和她在四週圍散步運動一下﹐邊行邊說地走到天亮。那天晚上很多人睡得不好﹐同行的有個女孩﹐凍得受不了入去救護站暖暖身。在太陽出來後天氣變暖﹐我們才再睡上兩個多小時。雖然那天自下午開始便天空出現烏雲﹐幸好那天晚上沒有下雨﹐不然大家就要在泥地過夜了。更加神奇的就是﹐第二朝教宗一到來﹐天空就放晴出太陽﹐第一線的陽光還照在大祭台上。雖然可以說只是天氣上的巧合﹐不過末免巧合得有點過份﹐反而說是一個神蹟更有說服力。

教宗的彌撒在十時開始﹐基本上隨了教宗親自講道和給一百萬人分派聖體外﹐這個彌撒和其他的彌撒沒有大分別。教宗講道的內容是很大路的老生常談﹐不過聽他以英法德意葡西六種語言﹐自然地交替講話也不禁嘖嘖稱奇。當然我們只聽得懂英文那部份﹐其他的是依靠收音機的即時傳譯。我和女朋友要先趕回杜城拿行李﹐再到科隆火車總站﹐在六時坐火車往巴黎﹐所以彌撒還未完便和其他人道別﹐在大路口找神父趕快領過聖體便離開。走的那程比來的時候更加混亂﹐來的時候大家在不同的時候到達﹐但大部份人也是在十二時彌撒完結時離開。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上第一批巴士﹐我們也不理那架巴士是開住那兒﹐出了大祭台范圍才想法了吧。

連綿幾十公里的巴士龍

離開的沿路上我們看見幾千架的空巴士﹐等待進入會場范圍接人。結果巴士載了我們是去離科隆市很遠的一個火車站﹐我們要和時間分秒競賽﹐趕上那班開住巴黎的火車。在杜城拿到行李時只淨下半小時﹐而我發現在那段時間內﹐是沒有開住科隆總站的高速列車。如意算盤打不響﹐我的心已冷了一大截。但我再看清楚班次表﹐發現有一班開住科隆總站前一個站高速列車﹐離我們要搭的那班車相隔五分鐘。我們只好搏一搏﹐希望可以用十分鐘內﹐坐一個站地鐵加轉車﹐不料那班高速列車中途有延誤﹐遲了十分鐘進站﹐我們只好寄望﹐在科隆總站也有延誤﹐我們的那班車還在那兒。那一個站的地鐵﹐可是我覺感上乘搭時間最長的車程。在我們步出科隆總站的月台時﹐剛好看見我們那班火車關門。當我想放棄之際﹐那火車的門忽然又重開﹐我和女友不顧一切地跑過去那月台﹐就在最後的一刻登上了火車。那一刻我再一次感覺到天主是在保佑我們。後來回到溫哥華後和其他團友說起﹐他們在離開大祭台時﹐足足等了八小時巴士﹐要晚上十一時才去到科隆總站。

這樣我和女友舒舒服服的坐頭等火車﹐穿過比利時到達巴黎。頭等火車的服務十分好﹐短短的四小時車程有兩份美味的晚餐供應。可能是因為自聖體後沒有東西下過肚﹐才會覺得火車餐也是天下佳餚吧。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三站德國Dorfen

在第四天的大清早﹐我們離開泰澤住下一站﹐世青節的前奏文化交流活動。我們先坐巴士前住火車站﹐再轉乘四程火車﹐由法國前往德國Dorfen鎮。火車沿途的景色﹐由緣油油的葡萄園﹐變為金黃色的麥田﹐教堂的外觀﹐亦由簡單的尖塔﹐變色哥德式建築風格。唯一不變的就是沿途每隔數分鐘﹐就會看見圍繞著教堂興建的村莊。在經過整天的奔波行程後﹐我們終於在晚上八時到達目的地。很開心的在車站的月台上﹐看見來自溫哥華的其他團友來迎接我們﹐各自出發的十二人又再聚起在一起。在當地的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位少女﹐她和男朋友帶我們去市中心的咖啡店﹐大家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交流在到德國之前旅行中趣事。談了好一會後時候也不早﹐她介紹約好前來接我們回家的寄住家庭﹐我們就男女分開二人一組﹐跟著寄住家庭各自回家睡覺。

德國的火車

這次的文化交流活動﹐由德國當地的教區接待我們﹐安排我們寄住在教友的家。在為期五天的文化交流活動中﹐我們會體驗當地天主教徒的生活。我們團隊選擇了距離慕尼黑一約一小時車程的小鎮Dorfen﹐該鎮人口只有一萬人﹐是以農業為主的市鎮﹐四週還可以看見一片片的麥田。我和同行的Jan﹐寄住在一對年老夫婦的家中。他們是對退了休的農夫﹐家位於鎮的邊緣﹐不過也只是離市中心五分鐘車程。家中養了兩匹馬﹐聽他們說以前還有騎的﹐現在就只是在一年一度的市巡遊中拉馬車。除了馬外還有養雞和免子﹐供應每朝早餐所吃的雞蛋。最特別的是他們還詞養了一隻貓頭鷹﹐是多年前牠還小時撿回來的﹐白天牠會在陰暗車房睡﹐晚上就會飛出去自己獵食。那對老夫婦對我們十分好﹐因為他們兒女早已搬外出住﹐我和Jan有自己一間房睡。不過有一個小小問題﹐就是他們完全不懂說英文﹐而我學了一年的德文只是有限公司。幸好我帶備了德文字典﹐溝通上除了指手劃腳外﹐還可以寫下想說的話﹐慢慢逐個逐個字查字典。有趣的是在德文中J字的發音是讀作Y字﹐於是Jan就在他們口中變成了Yan﹐我們其他人也學著他們的叫法﹐開玩笑地在德國全程也這樣稱呼他。

小鎮教堂的尖塔

明信片般的麥田風景

寄宿家庭所養的馬匹

在第二天的清早﹐所有人包括寄住家庭﹐我們來自溫哥華的十二人﹐以及來自意大利中部的三十多人﹐也聚集在招待我們的教堂中開彌撒。雖然教堂在一個小鎮上﹐但也十分宏偉﹐是有幾百年歷史的中古時代的建築。教堂不單有兩座管風琴﹐在祭臺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巨型浮碉﹐在中央的是聖母抱著聖嬰的像﹐兩旁刻有新舊約的各種人物﹐上方還有很多個不同姿態的天使。據說這座教堂的浮碉在古時很有名﹐在百多年前每年有上千的人﹐從歐洲不同的地方到這兒朝聖。可是到了今個世紀中葉一年才有幾十人來﹐現在已經鮮有朝聖者來這兒了。在彌撒後我們開始第一天的節目﹐是大家分別前住不同的地方當義工。我最初的選擇是想去探望退休的修女﹐不過女朋友想去看傷殘宿舍﹐於是順了她的意思。後來從去探修女的人得知﹐那個是最好的項目﹐因為修女為他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有手製小布袋﹐唸珠項鍊﹐還有布娃娃耶。

金碧輝璜的教堂祭壇

不過我們去的項目也不錯﹐至少比去探老人院和起小鳥屋有趣。那傷殘宿舍是在鄰近的村落﹐前身是一座修院﹐現在亦是由修士主理。雖說是傷殘宿舍﹐不過環境一流﹐有去到渡假村的感覺。主建築是醫院和食堂﹐後面是一個人工湖﹐而傷殘人士住的地方﹐就是圍繞湖畔建立的三層高房子。另外還有一座大樓是庇護工場﹐輕度傷殘的病人在那兒工作﹐製成品有在停車場旁的商店出售。那兒有各式各樣的手製品﹐木製品佔大多數﹐有很多有趣益智的玩具﹐但陶瓷裝飾品和手織的絲巾地氈也不少﹐我女友少不免賣了不少小玩意。傷殘宿舍的主持是個神父﹐但他只懂講德文和意大利文﹐幸好他為我們安排了一個頗正常的輕度病人作英語翻譯。

傷殘宿舍大合照

與其說是去做義工﹐其實我覺得似做貴賓多些﹐我們去到所做過的事﹐就是和弱智人士一起唱歌﹐吃過什午餐後推一些坐輪椅的病人出院外散步。吃的方便很豐富﹐午餐和我們的翻譯一起吃﹐有三文魚和果汁礦泉水﹐散步後還有下午茶點﹐最後還有一小樽那兒自己釀製的白酒作記念。回到教堂和其他人集合後﹐我們每一組去當義工的人要畫一張海報﹐以及一起用麗音英意雙語介紹我們當天所做過的事。晚上我們分別和寄住家庭吃晚飯後﹐大家就再出來去參加啤酒節。不過很可惜我那時已開始有點病﹐要在家中早點睡不能出去。聽女友說啤酒節很好玩﹐每杯啤酒有一公升那麼大﹐有一種檸檬啤酒特別好喝﹐是檸檬汁加礦泉水加啤酒﹐連平常在溫哥華很少喝酒的乖乖女們也大讚好飲。而那些德國人可以喝極也不醉﹐男男女女還站在檯上跳夢﹐熱鬧得很。

啤酒節的巨型酒杯

第二天我們一早乘火車去慕尼黑﹐參加由慕尼黑教區主辨的大型活動。市中心封了路成為行人專用區﹐還架起大的舞臺作彌撒和其他音樂表演。來自慕尼黑附近的所有世青節參加者也前來﹐簡直是人山人海。這天在市中心有不少文化交流活動﹐而我們還可以在市內免費任乘公共交通。在早上我們在遊覽市中心的幾座大教堂﹐還登上最出名的雙子塔鐘樓﹐不過慕尼黑的景色沒有什麼特別的好看﹐四面也是看上去差不多的矮樓房。教宗末升去梵蒂岡前﹐就是在慕尼黑當主教的﹐所以也有很多他以前的東西看。在下午因為有些早到德國的人﹐在幾天前已看過慕尼黑科技博物館﹐所以我們決定前住看市郊的古堡。我們嘗試跟著那天派的節目表中的路線﹐不過發現原來街車整路軌改了道﹐問了好幾個人找了好久才到達目的地。那古堡前身是皇宮﹐現在已經改建成博物館﹐內裏除了死人畫和舊傢俬外﹐沒有什麼好看的東西。不過古堡前後的景色就很漂亮﹐前方有一條很長的運河﹐運河的盡頭是巨型噴水池﹐河上還有很多天鵝。而後方是一個兩公里長的公園﹐運河一直申延至公園中心的人工湖。可惜我們沒有時間在公園漫步﹐只是匆匆忙忙拍了幾張照片﹐就趕回市中心去參加黃昏的彌撒。彌撒後我們賣了三明治在市內的噴水池畔吃罷就坐火車回家了。在吃晚餐時有一個很特別風景吸引我﹐我發現一座中世紀的古塔怜怜汀汀﹐變成了巨型廣告牌﹐不知這算不算是物盡其用呢﹖

從教堂鐘樓看墓尼黑全市

平治的士

市中心廣場的戶外彌撒

德國皇官後國的四朵金花

墓尼黑的輕鐵列車

第三天的開始和第一天一樣﹐也是在教堂開彌撒。在下午我們去了一個軍營中﹐和鄰近幾個小鎮的人一起參加音樂會。在音樂會前是文化交流活動﹐其他國家的人上臺表演民族舞。但我們加拿大有什麼文化可以去表演呢﹖結果我們只好唱國歌﹐再加送一首平時在教會常唱﹐有動作可以跟著做的歌。那音樂會是包晚餐的﹐有香腸湯和大火腿夾麵包﹐當然也少不了啤酒。最後的壓軸表演是一隊叫Angel Down的基督徒樂隊﹐他們唱德文我聽不明﹐如果先前不知道是唱教會音樂﹐還以為他們是隊普通的地下流行搖滾組合。不過我自己就不太喜歡嘈吵的音樂﹐那晚雙耳就有點活受罪。

德國女兵的英姿

耶穌歌的樂與怒演唱會

最後一天的開始也是和昨天相同﹐彌撒後該小鎮的市長招呼我們去啤酒節﹐是在一個室內溜冰場臨時改建成的大酒吧。卒之有機會吃到德國豬手﹐當然也少不了德國大肉腸。原來德國的豬手和在香港到吃的不同﹐有很多肥肉亦很鹹﹐我就認為香港用洋蔥炆的德國鹹豬手好吃些。當然也是少不了一公升一杯的巨型啤酒。有一個當地的飲酒遊戲很有趣﹐玩法很簡單﹐就是單手申直舉起那隻巨型酒杯鬥耐﹐我舉了一分鐘就放棄了。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由於我是病情惡化﹐晚上咳醒了很多次﹐於是我去看了醫生。幸好他懂說英文﹐不然也不知如何溝通了。其他人就去了參觀另一座古堡﹐或者去看附近聖母過顯靈的地方。我那天就呆在家中休息﹐並且襯機會補寫停了很多天的旅行日記。那天晚上大家也很早休息﹐因為第二朝一早五時多﹐我們就乘旅遊巴離開那裏﹐前住科隆市Cologne參加世青節的正式活動。

這幾天的生活讓我認識到德國南方Barvaria地區文化獨特的一面﹐這經驗絕對是參加一般旅行團無法比擬的。例如一般的旅行團﹐就不會知道德國人吃午油吃得很瘋狂﹐兩個老人家可以在三天之內﹐吃完一塊我們平時在超市賣吃一個月也吃不完的磚頭午油。亦不會知道他們不愛喝白開水﹐每個家中都有個部打氣機﹐把普通水加氣變成有氣礦泉水才喝。另外我發現女孩子的語言天份真的比較高﹐德國的學校和香港一樣﹐硬性規定英語為必修科目。所以女仔的英語一般說得不錯﹐但男仔的英語就完全聽不懂了。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二站泰澤Taize

泰澤是位於法國中部的村莊﹐離巴黎大慨有四個多小時的火車﹐加轉乘個多小時的巴士的車程。這個修道院是由Brother Rogers﹐在二次大戰時創立﹐最初是收容逃避納粹的猶太人﹐當逃難的中轉站。後來他在這個地方發展出泰澤式祈禱法﹐是以中世紀的神聖音樂﹐譜上簡短的歌詞不停地重覆詠唱﹐在唱聖詩中帶有默想的意境。修會也慢慢發展成今天的在全球有一百多名修士﹐有六十多名是長住在當地。泰澤式祈禱亦加入很多新元素﹐以大量蠟燭和巨型布帶形造出莊嚴平和的氣氛﹐在四週擺放很多東正教的聖畫icon﹐幫助參加者去默想神的奧秘。亦吸收很多基督教方便的儀式﹐和傳統天主教的儀式混合在一起。在泰澤修道院中的主張是﹐各個不同相信耶蘇的教派的共融﹐在那兒不會有教派之間的神學爭論﹐只有用音樂用非言語的方法去感受神。每一年都會有上萬計的基督徒﹐不論是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的人﹐會到那兒退修小住一星期﹐有些想找尋神的青年人﹐更會在那兒住上好幾個月。所以每年夏天那兒也很熱鬧﹐每日至少有一二千人在那兒。我女朋友在溫哥華時己有接觸泰澤祈禱﹐所以這次便順道去泰澤看看。由於我們的行程緊逼﹐只能夠在那兒住三天﹐便要繼續住德國去。剛好他們有為世青節而設的退修活動﹐把平常一星期的內容壓縮為三天﹐我們便報名參加了。

由巴黎去泰澤的那一程很辛苦﹐我們只購了二等廂座沒有買臥卡的票﹐坐通宵火車一定睡不好。四時半到達目的地的火車站﹐在靜俏無人的大堂中﹐等早上七時第一 班巴士。往泰澤途中巴士窗外的景色很怡人﹐經過法國鄉效連綿不絕的葡萄園﹐葡萄一行一行很整齊的種植﹐加上久不久看見剛出來吃草的牛群﹐很有詩情畫意。

WYD Taize TGV 法國TGV高速火車

WYD Taize Scenery 泰澤四週寧靜的風景

WYD Taize Town 泰澤小鎮上的村屋

WYD Taize Winery 前住泰澤途中的葡萄園

坐了一小時多的巴士後﹐在半睡半醒間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泰澤修院位於一座小山丘上﹐正規建築就只有那若大的教堂﹐修士住的宿舍和由修女看守的病院。其他的建築物大多是木建的平房﹐有給朝聖旅客住的宿舍﹐舉行不同活動的房間﹐以及煮飯領飯的地方。在教堂和廚房中間的空地上有兩個大帳幕﹐是用來吃飯時不用給日曬雨淋。

泰澤是標榜簡單生活為主﹐吃的就只有粗茶淡飯。我們到達時剛好是早餐時間﹐和千多人一起排隊領早餐﹐很有置身難民營的感覺。早餐每天的款式也是一樣﹐一個硬麵包﹐一碗熱朱古力﹐一小塊牛油﹐以及一條用來塗牛油的硬朱古力。午餐和晚餐也很簡單﹐肉碎撈飯加水果是一餐﹐最好的那天也不過是有香陽吃。吃過早餐後我們便到接侍處報到﹐可幸的我們早報了名﹐可以住木建的宿舍﹐不用住進帳蓬中。宿舍是男女分開的﹐女的在二樓﹐男的在地下。一間房有四張碌架床﹐和我同房的有一群來自德國的青年﹐有一個來自奧地利﹐而和我最談得來﹐是一個由克羅地亞一路坐便車來的青年﹐他已經是第三次來泰澤﹐今次已在那兒住了整個月﹐準備在開學前才回國。不過我們傾談得也其實頗辛苦﹐他的英語不是十分好﹐我要說得很慢就他﹐而他的話我要估好一會才明白他想說什麼。

WYD Taize Bunker 難民營般的宿舍

WYD Taize Kitchen 露天飯堂

WYD Taize Lake 修院後山的小溪

在泰澤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有三次泰澤式祈禱﹐早餐前一場﹐午餐前一場﹐晚飯後一場。晚上的那場比較長﹐有朝拜十字架和Br. Roger為參加者祝福。每次祈禱前鐘樓就會敲鐘﹐來提醒大家是時候進入教堂。其餘的時間可以說是自由活動﹐可以參加安固定的退修節目﹐分在早上和下年一班﹐由修士主講靈修上的課程﹐課程為期一個星期。在旁晚時份有幾個工作室﹐每天也有探討不同的題目。修院中的幹活是由旅客負責﹐在不想上課的時候﹐可以幫手做工作﹐由煮飯派餐洗碗到清潔地方。由於我們逗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可以括免不用做工作﹐不過在最後一天還是逃不掉﹐給捉了入廚房幫手清潔。清潔煮千多人份量的器具也不簡單﹐煲大得可以整個人坐進去﹐用來攪動食物像是的划船用的船槳﹐不過一大班人一起做也頗好玩。另外還可以去修院後的小溪浸腳﹐那兒環境優美﹐可以看到望不盡的法國田野。

WYD Taize Food Lineup 排隊分配食物

WYD Taize Breakfast 每天相同的早餐

WYD Taize Alter 聖堂內的祭台

第一天到步時實在太累﹐除了那三場祈禱外﹐我整天也在房中睡覺。晚上祈禱後也是自由時間﹐有些人會用電話亭打電話回家﹐也有人在宿舍外圍在一起彈結他唱歌﹐有的留在教堂中祈禱。不過最多的人就是過馬路去修院外的小食部﹐那兒有熱狗比薩雪榚買﹐也有在修院中沒有得喝的咖啡汽水啤酒。每天晚上那邊也勢鬧得很﹐很多人在那兒載歌載夢至深夜。泰澤是位於鄉郊﹐沒有城市的燈光污染﹐晚上在比較暗的地方看星空﹐還可以看見一條銀河劃破天際。

在每日的靈修課程上﹐我們三人被安排和其他從加拿大來﹐也是參加世青節的人一起上課。不過去到才發現他們的團隊是從魁北克來﹐全部人也是講法語的﹐課程也是以法語進行。幸好團隊中有熱心的人士﹐為我們充當翻譯﹐才不至什麼也聽不明白。平常修士說課時我總會睡覺﹐不過今次有私人翻譯﹐不好意思打瞌睡﹐我竟然抵抗睡魔聽足全部課程。在早上的課程﹐我們加大拿的團隊和來自波多黎各的團隊一起上﹐負責講課的修士很勵害﹐可以麗音雙語廣播﹐法語和西班牙語並用。每天講解不用一個聖像的意義。聖像是東正教的傳統藝術﹐用來幫助我像以圖像去默像神。初看時那些古怪的圖畫沒有什麼特別﹐經過解釋後才知每一小部份也象徵不同義意。

下午的課由一位原藉加拿大的修士教﹐他在泰澤已經住了三十年﹐內容是有關簡單的生活。這令啟發我自己思考了一些事情﹐很多人認為簡單生活就是物質貧乏的生活。我則認為簡單生活是方便的生活﹐就好像菲利浦那號廣告口號一樣。試問沒有水沒有電﹐生活又如何可以簡單。其中有個組員講了個很好的故事﹐是有關德蘭修女和戴安娜王妃的﹐有人問德蘭修女﹐王妃雖然行很多善事﹐但她這樣有錢﹐要不要把所有錢給窮人才可以聖潔呢﹖她回答說﹐每個人為聖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人在貧民窟中為聖﹐有的人在城堡中為聖。我想如果有得選擇﹐我寧願在城堡中為聖了。

傍晚工作室沒有固定安排﹐每天可以去參加感興趣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內容十分廣泛﹐由探討如何抵抗現在物質主義﹐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到介紹非洲的基督教音樂﹐東正教聖像的歷史﹐二十世紀俄基督徒生活也有。很不幸的﹐兩天我所選擇的工作室也不怎有趣﹐給題目和簡介騙了。第一天是去種族溝通﹐由一位南韓來的修士主持﹐他的英文我完全聽不懂﹐加上早上和下午的班沒有得睡﹐我一坐下來就睡著了。第二天的題目很吸引﹐是基督徒和電腦科技程式設計﹐結果去到發覺原來只不過是給要泰澤的網頁一些改善的意見。

在泰澤的三天中﹐我感受到和以住那種說教式的傳道完全不同的感覺﹐不是由外邊向我灌輸什麼神是的說話﹐而是我自己發自內心的感覺和神溝通。泰澤祈禱其實很禪﹐有很多時是自己在默想中像是領悟了一點什麼。就連我這個十分不虔誠的人﹐在泰澤也可以有所感覺﹐簡單得來真的不簡單。
可惜我每晚祈禱會中﹐也排不到隊去給Br. Roger祝福。在我們離開了泰澤後幾天﹐他在祝福時給一個發瘋的婦人割喉刺殺與世長辭了。我在德國聽到這個消息時有點接受不了﹐才不過幾天前他還好端端的活著。雖然九十多歲的老人連行路也要人扶﹐但是他沒有理由要給人殺死﹐如果他是心臟病發而死﹐大慨我不會覺得奇怪。我女朋友和她朋友兩人﹐聽到消息那天哭得很傷心﹐到現在提起也有點悶悶不樂。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一站巴黎Paris

今年的生日過得很特別﹐是因為太半時間在飛機上渡過。其實在這次旅行之前的幾個月﹐我也一直因工作和讀書的事情煩忘。加上女朋友回港省親要替她照顧大狗﹐很久也沒有好好的休息輕鬆過了﹐連本來應該要寫的文章也積了好幾篇。不過一坐上飛機心情就好像解脫了一樣﹐接下來的三個星期不用為日常生活的事情煩惱﹐是難得的一個充電機會。

我這次是乘搭加航先飛倫敦﹐再輪乘法航住巴黎。對坐慣了亞洲線的人來說﹐加航的服務真的很馬虎。先是飛機沒有私人電視﹐要被迫看不好看的電影﹐Sandra Bullock那套自編自演﹐非常無聊的臥底俏佳人續集。更離譜的是第二輪電影﹐竟然重播幾十年前的星空奇遇﹐再播多一套新電影也不是很花錢吧。

通常我坐飛機必定會帶書看﹐不過今次的旅程和以住的不同﹐是三星期的行程甚多的朝聖之旅﹐必須要盡量把非必要的東西減少﹐背包中帶的書就只有聖經和德文字典。沒電視看沒有書看想睡覺﹐偏偏附近有帶小孩的一家﹐小孩子不停地大吵大鬧﹐那對父母沒有好好的管教﹐只是自顧自的看電視雜誌。其實小孩子吵鬧不外是想引父母的注意﹐只要放多些心機精神在小孩上﹐就不會騷擾到其他乘客。那小孩煩得我也吃不消﹐我趁那父母不到意事﹐面露凶相地狠狠地瞪她一眼﹐嚇得她不敢作聲﹐不過不一陣子她又固態復萌。結果這一程越洋飛機﹐我沒有好好地休息過。加航的唯一好處的坐位夠闊﹐要適合北美人的肥胖身型﹐除此之外若有選擇的話﹐我一定不會乘搭加航。

到了倫敦希斯魯機場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亂﹐我們由國際航班轉乘歐洲線﹐要坐機場巴士過三關才可以到候機室。不知是英國人懂做生意﹐還是機場設計特別差﹐登機閘口要到上機前半小時才知﹐全人類也要在大型商場般的候機室等上機﹐這少不免會讓人逛商店花錢。坐完長途機自然十分肚餓﹐第一時間當然是找東西吃。女朋友有張十幾年前遊英國剩下的英鎊﹐用了來買三明治吃。從英國坐了大約一個小時的飛機﹐就發抵巴黎的戴高樂機場。

巴黎的機場很大很新﹐單單一座客運大樓已比整個溫哥華機場大﹐而機場總共有七八座客運大樓。機場還有附屬火車站﹐可以直轉乘高速火車去歐洲大陸的其他城市。這次行程還有女朋友的一個朋友﹐但她自己訂機票坐的航班不同﹐原本約好在出巴黎市中心的火車站等。正當我們酬悵如何會合她時﹐她竟然醒目地在出閘口等我們。

巴黎機場離市中心很遠﹐但由於我們為省錢的緣故﹐決定不坐的士﹐直接搭火車轉地鐵去酒店。巴黎的地鐵路線很複雜﹐有總共十四條線之多﹐還不計穿越市中心的近郊火車。不過總算在兩個多小時後﹐拖著大夾轉了好幾次車﹐到達我們在紅磨坊區所預訂的酒店。巴黎地鐵絕到不是為傷殘老弱人士而設計﹐地鐵站竟然可以沒有電梯﹐我們很吃力的大夾在樓梯搬上搬落﹐也不計在像迷宮般的通道走失了幾次。

我們住的酒店位於遊客區﹐有二星級的水平﹐價格也相宜算是不錯。附近也有不是餐廳和旅店﹐街上各式旅客也有﹐十分熱鬧。雖然到酒店已是十時多﹐但醫肚始終是第一緊要事。我們去了一個中級的餐廳﹐坐在露天的茶座上﹐吃法國大餐為慶祝生日﹐不過到頭來還是我付鈔﹐有點不划算。

WYD Paris Birthday Dinner 巴黎街頭的露天餐廳

在露天茶座上看點街上的景色﹐女朋友顯得十分興奮﹐久不久就會大叫﹐因為去巴黎是她自小的夢想。我觀察到巴黎和北美有幾點顯著的不同﹐首先就是街上的車子大多是hatch back﹐這和泊車難度極高不無關係。他們可以在街上任何有空位的地方泊﹐簡直神乎奇技。其次就是巴黎很多人吸煙﹐餐廳也不禁煙。對於在這個習慣了無煙城市﹐認為吸煙是低下階層的壞習慣的人來說﹐給我的感覺是巴黎的人很不文明啊。

在法國餐廳是沒有自來水喝的﹐要水喝侍應就會你送上礦泉水﹐單單喝水也貴得令人吃不消。更讓人吃驚的是﹐餐單上紅酒是比唱水還便宜。精打細算的我們﹐點了一枝法國紅酒來送餐。雖然是平價貨﹐但口感也不錯。吃罷餐後大家也有幾分醉意。由於那朋友不像我們會在世青節後回巴黎﹐她只有一天時間觀光。我們決定先去附近的紅磨坊看看才回酒店﹐欣賞艷舞的門票一張九十歐元﹐所以我們只好門口的霓虹風車下拍照留念。經過一天的奔波後大家也累死了﹐回到酒店後馬上便倒頭大睡。

第二天的行程十分緊湊﹐由於我們是坐通宵火車去下一站的Taize﹐我們有一天的時間去遊覽巴黎所有名勝。那天剛好是星期天﹐我們決定先去聖母院望彌撤。原本由女友計劃當日行程的路線﹐
不過她方向感不大好﹐結果就由我負責整天乘車的安排。巴黎地鐵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日票﹐買一張就可以全日任搭﹐十分划算。

巴黎聖母院位於市中心塞納河中的小島上﹐不過有地鐵直達並不難找。聖母院的外觀就如鐘樓駝俠那齣電影中一樣﹐是中世紀的建築風格。內外也有很多石刻調像﹐窗戶是古式古香的巨型彩玻璃﹐
和北美那些現代水泥教堂有天淵之別﹐給人的感覺也神聖得多。

WYD Nortre Dame 聖母院的彩玻璃窗

WYD Paris Norter Dome 聖母院的招牌雙鐘樓

我們去到時剛剛好趕得及彌撒﹐若大的教堂中教友很少﹐看來大半還是慕名而來的遊客。彌撒是以法語進行﹐我完全聽不明白﹐不過還好是天主教的儀式世界通行﹐雖然語言不同但還知道每一個環節在幹什麼。彌撒完後我們遊覽教堂內部建築﹐很宏偉有很多古畫古像﹐少不了是捐錢點蠟燭供奉聖人。最多人供奉的是聖母﹐以及聖女貞德的石像。我女友和她朋友在特定花時間在聖母前祈禱﹐我就趁機會去找洗手間。在巴黎的洗手間沒有一個是不用錢的﹐若沒有零錢人有三急有大件事了。在出口前是賣聖物記念品的小店﹐聖牌念珠的確比外邊買到的別緻﹐她們少不免破費進貢了不少﹐而我也忍不住手買了兩張玻璃紙書簽。本想登上鐘樓看看有沒有駝俠﹐不過由於要大排長龍而作罷。

WYD Paris Sine River 塞維河上凍死人的情侶

看完聖母院後﹐我們沿著河畔慢步去羅浮宮。在巴黎的河畔是很羅曼的﹐兩岸古式古香的建築﹐還有遠處傳來的音樂聲﹐河中觀光船不絕﹐我和女友自不免拍了很多照片。可憐那位朋友看見我們懶溫馨﹐凍得快起雞皮。巴黎的河畔是一個公園﹐有單車緩步徑﹐也有鬼佬教人打太極。最特別的是有個人造沙灘﹐人們可以在出租的沙灘椅上曬太陽﹐還有女人是全祼上身啊﹐不過當然不是青春少艾﹐而是沒舍好看的鬼婆。

到了羅浮宮後很不幸地發覺﹐原來這天是羅浮宮每月一次的免費入場日﹐排隊的人數多得羅浮宮的大廣場也容納不下﹐要排到上街外邊。若果可以不用在太陽下排長龍才可以入場﹐我倒不介意附入場費。午餐是一邊排隊一邊啃法式三明治。卒之在兩小時後﹐我們進入了那著明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博物館的保安十分嚴密﹐不單有軍隊駐守﹐入場要過X光機金屬探測哭﹐大慨是害怕恐怖襲擊吧。

WYD Lovre Primaid 羅浮官的玻璃金字塔

WYD Mona Lisa 蒙羅麗沙前人山人海

我們進入這座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給多不勝數的展覽項目弄到頭昏腦脹﹐在這座長達兩公里的博物館中﹐不知該由那兒開始看。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好先看出名的作品。第一件要看自然羅浮官鎮宮之寶﹐蒙羅麗沙的微笑。在那個展館中人山人海﹐我們很幸苦才迫到畫前拍照﹐也沒有太多時間欣賞﹐就給後面的人迫了出來。達文西畫的真跡比我想像中細小﹐放在玻璃保險櫃中﹐老實說完全不世藝術的我﹐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副畫被譽為世界第一名畫。其他看到的展品還有米基開羅的碉像﹐法國王帝路易幾幾的珠寶﹐巨型法國革命油畫﹐有一架雙層巴士那樣大張﹐很跨張。逛了個多小時﹐我女友說很累﹐於是我便和她到館內的咖啡店休息﹐她坐下不久就睡著了。而我的朋友則爭取時間﹐再去走其他的展館。我則在去逛咖啡店邊的書店﹐惡補一下歷史藝術的知識﹐而我和女友亦決定﹐兩星期後再回來巴黎時﹐要撥出一整天的花間﹐去仔細地參觀這座載物館。

WYD Paris Arch Ceremony 凱旋門下的老兵記念活動

WYD Paris Arch 凱旋門正面

離羅浮宮不遠的是巴黎另一名勝凱旋門﹐其實在羅浮宮對開就是謝香舍麗大道﹐大道的盡頭就是凱旋門。不過由於大家也行得倦了﹐所以便乘兩個站的地鐵。凱旋門位於一個大型迴旋處的正中心﹐四週有八條大路通向巴黎市的各方向。話雖此地是旅客必到之處﹐但我認為它除了是一大舊石外﹐沒有什麼好看頭。凱旋門的四面也有浮雕﹐但和剛剛看畢的羅浮宮中的經典相比﹐不過是拿破倫好大喜功的庸俗之作。若付出十數元﹐還可以登上門頂觀看。不過我們認為凱旋門又不高﹐門頂也不會看到什麼風景﹐不值得花錢。當我們在凱旋門時﹐剛好有個不知什麼記念儀式﹐有班老兵在檢閱獻花﹐也有軍樂團演奏。我們圍著看到儀式完畢﹐才可以進入門內拍照。

WYD Paris Little Prince 小王子專賣店

不知不覺已經是晚飯時間﹐我們走出凱旋門到謝香舍麗大道﹐就是俗稱的名店街找東西吃。雖說是名店街﹐其實商店和一般購物中心無異﹐唯一特別點的是LV總店﹐不過剛巧正在裝修沒有開門營業。我們找了一個價錢適中的露天茶座吃晚飯﹐那兒的座位很奇怪﹐一行一行的桌椅全部面向馬路﹐就好像是看戲一般﹐也不知馬路有什麼好看。匆匆忙忙吃飽後﹐就趕到離開巴黎前最後一個景點﹐巴黎鐵塔。

鐵塔是在賽納河的彼岸﹐我們去到時已經時間無多﹐沒有空排隊登塔。只好在塔下拍照留念。晚間的鐵塔很漂亮﹐鐵塔上有閃光表演﹐很像一枝巨型蠟燭。我們穿過鐵塔對開的大草地乘地鐵去火車站﹐那草地有很多堂地人在野餐乘涼。也有一對對的情侶用籃子載枝紅酒來﹐坐在地上兩口子碰杯浪漫一番。到達火車站時已經十時多﹐我們住Taize的例車是在十一時半開出﹐在月台中等了一會﹐寫幾張名信片寄給朋友﹐買點小食飲品喝﹐就到了上車的時候。這樣我們就結束了一天超級濃縮精選巴黎一日遊。

世青節旅行遊記 – 序

在今年八月我和女朋友參加了﹐在德國舉行的天主教普世青年節。這趟行程比一般的旅行渡假更有意義﹐是讓自己更加深入反省宗教信仰﹐思考自己對神以及身邊的人的關係﹐充實自我心靈的朝聖之旅。早聽聞參加過在二千年在羅馬和零二年在多倫多世青節的人的感想後﹐我已經對世青節有所嚮往﹐雖然有很大部份是出於想感受那份特別的經驗﹐只有一小部份是純萃有宗教上的意義﹐但這足以讓我計劃今次的行程。我女朋友是頗為虔誠的教徒﹐在上屆有事不能參加覺得十分可惜﹐今次早已立定主意要去。加上在歐洲舉行的關係﹐文化背景不同的交流﹐必定比在多倫多有更多的體會﹐所以更是非去不可。

這個行程由開始計劃到起行﹐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除了為這次行程的花費儲蓄外﹐還有靈性上的預備功夫。最初的第一個大決定是要跟那一堂區的團隊去﹐讓我有點失望的是﹐我所屬於的堂區對世青節反應冷淡。隨了我自己和另一個人外﹐沒有其他人有表示有興趣﹐ 大慨是和住歐洲的高昂使費有關。這和上一屆往多倫多時﹐整間教堂的青少年總動員的情況大大不同。

通過女朋友的關係網﹐我們加入了St. Paul堂區的團隊﹐以我所知這個堂區是Richmond唯一有隊伍去德國的教堂。我們的團隊有十二個人﹐一個很特別的數目﹐正好和耶穌的十二個門徒相同﹐有六人是本來屬於該堂區的﹐而另外六人則是收留來自沒有派出團隊的堂區。在過去一年來﹐我們一組人相處了不少時間﹐有一起做靈修活動﹐有一起開會計劃行程﹐但做得最多的是籌款活動。先後做過的包括了﹐賣聖經﹐做母親節咭義賣﹐印T-shirt﹐洗車和一次大型的晚餐拍賣會﹐大慨和他們也共處了不下一百小時﹐而所籌得的款項亦可以幫補一下旅費。

WYD Card Marking 母親節咭工場一影

WYD Auction Dinner 晚餐拍賣會待應合照

WYD Car Wash 用力刷﹐洗車呔。

在一年多的期侍和努力後﹐終於到了出發起行的時間。我們這一團人的行程各有不同﹐有世青節前後大家也有不同的安排﹐相同的是我們會在德國會合﹐一起經歷為期十一天的世青節。女朋友所提議的行程﹐在德國之外還會順道遊覽法國。她一向十分喜歡法國文化﹐發夢也會想像在花都漫步﹐巴黎自然是她的指定必到之處﹐也是我是乘來回的歐洲中轉站。飛抵巴黎後﹐我們會乘搭鐵路來回行程中不同的城市。隨了在巴黎算是渡假外﹐我們還去了兩處地方朝聖﹐分別是位於法國中部的Taize修院﹐以及在法國南部﹐聖母顯靈水泉湧出聖水聞名的Lourdes。

這次行程的第一站是由溫哥華發抵巴黎﹐在巴黎以高速遊玩一天後﹐就連夜乘火車住第二站Taize住三天﹐以收捨心節來迎接世青節。在經過一整天的火車旅途後﹐就是第三站世青節的前奏文化交流。我們一行十二人住在距離慕尼黑Munich一小時的小鎮Dorfen﹐由當地的教會接侍我們﹐為我們安排五天在當地的節目。其後我們坐上巴士﹐去到第四站的科隆市Cologne﹐和由世界各地而來的一百萬青年﹐以及新任的教宗Benedict XVI﹐正式展開為期五天的世青節。世青節結束後我和女朋友坐火車回到巴黎﹐在回溫哥華前好好的休息遊玩﹐有一星期時間浪漫一下增進感情。在巴黎期間特地了抽兩天出來﹐乘高速火車去Lourdes過了一晚夜。

這篇旅行遊記﹐將會記錄我們每一站的行程和見聞﹐以每站為一篇文章﹐再加遊行回來後的感想作總結。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一站巴黎Paris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二站泰澤Taize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三站德國Dorfen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四站德國科隆Cologne
世青節旅行遊記 – 第五站巴黎Paris﹐路德Lourdes
世青節旅行遊記 –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