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神學

基督教思想史第一部-第二章﹕早期教會與諾斯底主義

早期教會對外要扺抗希臘哲學和羅馬帝國的挑戰﹐對內則要應付諾斯底主義影響分化教會的威脅。諾斯底主義並不只是基督教分支﹐而是在古代一個橫跨宗教的思想運動。諾斯底主義強調宗教性的神秘主義﹐認為只有通過神秘知識才能得到救贖。諾斯底主義完全不接受舊約﹐只保留新約中與諾斯底思想吻合的部份。他們主張世俗二分﹐認為被造的世界充滿邪惡﹐只有捨棄世界心靈才得到釋放。耶穌在諾斯底主義亦充當救世者的角色﹐祂化身為善神來到世界﹐對抗舊約中的邪神耶和華。

早期教會透過反諾斯底運動﹐確立了天主教大公教會的雛形﹐其中Irenaeus﹐ Tertullian和Hippolytus是三位最有名的反諾斯底主義神學家。諾斯底主義對教會最大的挑戰﹐是宣稱他們擁有耶穌的秘密訓示﹐並以另一套方法去詮譯解讀神的話語。於是教會組織和建立正統的權力系統﹐肯定聖經正典的書目﹐藉著宗徒傳下來的傳統﹐讓主教團擁有解讀聖經的權柄。

由於諾斯底主義宣稱擁有聖靈的力量﹐並可以透過聖靈接收新的啟示﹐藉此挑戰教會的正統教導﹐所以制度化的教會織組容不下聖靈。結果教會宣稱新約時代不會再有新的啟示﹐也容不下藉聖靈之名挑戰教會傳統的先知﹐未世思想從世界終結演化為個人的死亡。歷史上不斷出現以聖靈之名反對教會的人﹐諷刺的是當那些人脫離原教會建立的新教會壯大後﹐他們也步上原教會制度化的後塵。教會是重視傳統的制度化組織﹐與直接受聖靈指引﹐要顛覆傳統的先知﹐在本質上永不可能相容。

早期教會沒有解決聖子和聖靈角色的問題﹐在諾斯底主義的影響下﹐基督教有演變成多神主義的危險。在諾斯底主義的世界觀中﹐存在著善神與邪神的正邪之爭。救贖世人的善神﹐帶領世人對抗創造世界的邪神。教會以三位一體的神作為回應﹐創造神就是救贖神。神創造世界本來是美好的﹐罪惡是源於人類的墮落。舊約的記載與新約的耶穌﹐正好貫穿起來成為教會的救恩史觀。兩大反諾斯底神學家對救贖觀所持的重點不同﹐Tertullian著重律法而Irenaeus則著重恩典﹐這兩者組成後來天主教的救贖觀﹐與基督教源於保羅神學因信稱義的救贖觀不同。

自早期教會一直到現代﹐領洗對基督徒十分重要。早期教會認為領洗的水有神秘力量﹐讓人洗去罪惡和接受聖靈。因為嬰兒還沒有決志信主的思考能力﹐這份神秘的救恩力量就成為嬰兒領洗的神學根據。嬰兒領洗在早期教會有過爭論﹐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命信奉異教的外族全國歸化領洗﹐不可能只洗成人不洗小孩﹐更加肯定領洗水的神秘力量。

田立克最後在文中指出﹐在公元三百年左右的早期教會﹐對後來羅馬天主教影響深遠。很多基督教在宗教改革時﹐宣稱他們不過是撥亂反正﹐回到早期教會原本的教導。可是從神學的角度去看﹐早期教會很多為因反諾斯底而建立的教義﹐與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不相乎﹐反而天主教的核心教義更接近早期教會的教導。

基督教思想史第一部 – 第二章﹕早期教會的神學發展

在耶穌由選出來的十二門徒加聖保羅相繼去世後﹐早期教會接著進入奠定後來大部分基礎教義的教父時代。早期教父活躍的時間比新約成書還要早﹐他們的思想影響著二百年後教會欽定新約的決定。在宗徒時代的教會依賴聖靈顯現的直接指引﹐但在教父時代教會認為依靠不甚可靠的聖靈顯現是危險的事情﹐教會不再強調來自聖靈感動超自然現像﹐慢慢發展出以主教權威代表聖靈指引的教會。在權力的自然規律下﹐必定發展至由一位特定主教擁有教義的最終權威。

這個時期的教會還未有完整神學系統﹐雖然教會已採納使徒信經﹐洗體﹐神自有永有﹐從虛無創造萬物﹐全能神等等慨念﹐但這些教義只定留在信仰和禮儀的層面﹐主要作用區別基督徒與猶太教徒﹐或基督徒與異教徒。在Igantius of Antioch出於對失落的恐懼發展下﹐救贖的觀念也初步形成﹐不過對於耶穌道成肉身的問題仍未解決。跟據Igantius的救贖觀﹐耶穌的工作有雙意義﹐一就是真理﹐二就是生命。在救贖觀中說的這個真理﹐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源於希臘哲學關於客觀世界的真理﹐而是認知上對投入基督﹐大慨與彿家的頓悟類似。在生命的方便﹐早期並不認同靈魂不滅的說法。靈魂並不是永恆的存在﹐靈魂死在天堂享永福是出於神的恩典。

除著早期教會日益發展﹐教會受到當時來自不同方面的攻擊﹐護教運動挺身保障教會的生存空間﹐回答來自四方八面的指控﹐神學就是誕生於護教的需要之中。在眾多攻擊中最嚴重的分別是﹕1. 基督教危害羅馬帝國的安全﹐2.基督教只是無稽的迷信。哲學家Celsus是攻擊基督教的代表人物﹐他對基督教的質疑一直沿用至今天。他是第一個從歷史的角度去質疑新舊約的真確性﹐並指出聖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他指出耶穌自導自演的釘十架戲多此一舉﹐神只派獨生子來一趟世界不合常理。面對這些嚴重的指控﹐護教運動主要有三個策略。第一點先要與反對者找出共同的語言﹐討論必須基於一些雙方也接受﹐可以視為基本真理的準則。第二點要指出對方宗教上的不足之處﹐進而第三點說明基督教正好提供那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不過現實中護教通常卻流於兩個極端﹐只是重覆申述對方所知道的自由派﹐和頻道不對台對方根本完全聽不明的基要派。

Justin Martyr是眾多的護教者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把基督教從宗教提升至哲學的層面。他認為基督的道理是普世性的﹐理論上沒有任何人類已知的真理不在基督教當中。但這不是說基督教已手握直理﹐或只有基督教徒才何以發現真理﹐而是說基督教在本質上與真理相容。因此早期的神學家建設基督教時﹐可以很自由地吸納希臘或東方哲學的精萃。另一論調是基督的教導合乎道德和真理﹐對羅馬帝國不會有危險性﹐反而有利社會的穩定。面對有關神屬性的問題﹐護教者則發展出一套道(Logos)的神學去回應。道是一個十分難明的慨念﹐恕我天資愚魯﹐把那章來回看了幾次也看不明白﹐為免誤導讀者只好略過不寫。

若追溯基督教思想至神學的源頭﹐不難發覺很多我們今天在教會中﹐常常聽到那些習以為常的道理﹐與早期教父最初的版本有所差異。到底是教義經歷二千年的進化﹐教義變得更接近真理﹐還是經過二千年的歲月﹐教義因訛傳訛而被歪曲了呢﹖基督教面對天主教歷史悠久的傳統時﹐總是很喜歡祭出早期教會這塊檔箭牌﹐說天主教歪曲了早期教會的教導﹐他們才是失落宗徒了的傳人。可是基督教中有多少人會去深究﹐他們自己的教義是否乎合教父時代的教義呢﹖

基督教思想史第一部 – 第一章﹕基督教的準備

田立克在第一章中指出﹐基督教神學以至聖經新約本身﹐也不是成本書忽然從天上掉下﹐而是深受在耶穌年代的異教和哲學思想影響﹐才產生出來的最終宗教啟示。基督教就是在猶太教的傳統上﹐融合接收這些新思想﹐內化轉變再重新演釋耶穌的生平事蹟。書中列出以下幾個塑造基督教的起源面貌的重要思想。

一﹐羅馬帝國的普世觀念 ﹕
猶太教只是以色列民族的宗教﹐基督教吸收了羅馬帝國的普世觀念﹐進化成為一個面向各民族的宗教。

二﹐ 伊壁鳩魯思想(Epicurus)﹕
現代很多人誤會伊壁鳩魯的思想是反基督教的享樂主義﹐其實他的哲學最偉大的地方﹐就是教導人們如何從焦慮中解放出來﹐基督教也師承了伊壁鳩魯的這個觀念。

三﹐ 柏拉圖思想(Platonic Traditions)﹕
基督教借用了柏拉圖思想中﹐超越現實的存在(transcendence)的觀念﹐物質世界的存在並不是人的終極意義。柏拉圖所說的靈魂從靈界墮落﹐受到肉體和物質世界的束縛﹐演化出很多後來的基督教教義。柏拉圖的天意論﹐最高神主宰我們的命運﹐是基督教神導論的前身。基督教中神是完美自在的慨念﹐亦是來自柏拉圖的思想。

四﹐斯多葛學派(Stoics)﹕
雖然早期基督教與斯多葛學派是競爭對手﹐但基督教也有從斯多葛學派吸收一些思想﹐例如神是世界運行的規律這個思想。

五﹐拆衷主義(Eclecticism) ﹕
拆衷主義者主要是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他們選擇合用的希臘思想﹐以方便管羅馬帝國的人民。他們的靈魂不滅觀念﹐好讓人民知道生前做了壞事﹐就算生前避得過懲罰﹐在死後也會受到應得的懲罰。基督教也接收了靈魂不滅這個觀念。

六﹐猶太教傳統﹕
基督教的影響當然少不了猶太教的傳統﹐首先神的觀念變得更為抽象﹐亦變得越來越普世性。默西亞的觀念從政治解放以色列的救世者﹐轉變為超越現實的全人類的救世者。

七﹐神秘宗教(Mystery Religions)﹕
早期教會的恩靈經驗﹐在表達與控制教徒的手法﹐受到同時期神秘宗教的通靈經驗影響。

不難發現﹐在基督教教義有很多教義﹐也可以追溯至年代更久遠的思想。 無可否認那些想思比基督教更早存在﹐但是記錄聖約的使徒﹐和奠定基督教教義的早期神學家﹐他們的思想到底是由神直接啟示﹐只不過與前人的智慧如有雷同實屬巧合﹐還是他們的受到羅馬和希臘哲學的影響才寫出新約聖經呢﹖又有沒有可能神間接藉著羅馬和希臘的哲學﹐把神的真理默示給聖經作者呢﹖

基督教思想史 – 序章﹕教義的慨念

六月開始我參加了基文會舉辦﹐為期約半年多的網上閱讀小組。這次閱讀的書藉如以往一樣﹐皆是艱深的學術著作﹐今回讀神學大師田立克(Paul Tillich)的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這部書是田立克在芝加哥大學的講義收編而成﹐很有系統地從早期教會開始﹐整理各家各派的神學論說﹐讓讀者明白今天的基督教是從何而來。依照平常我的閱讀習慣﹐是看完整本書後才寫篇讀後感。不過這本巨著的內容甚廣博湛深﹐恐怕半年後我己忘記很多讀過的知識。雖說只是組上閱讀小組﹐但有不少博士級的前輩帶頭討論﹐學習程度可以比媲大學的遙距課程。我想比較認真地讀這本書﹐不想水過鴨背看完便忘記了﹐所以我決定整理閱好每個星期讀筆記﹐一來可以幫助自己溫習﹐二來可以和來這裏的朋友分享閱讀心得。

序章是全書的簡介﹐教義(dogma)的慨念。說起教義或教條﹐一般人會對此有負面反應。認為教義是死板板﹐與生活脫節﹐教徒盲目地守著的過時規矩。其實教義(dogma)一字是源於希臘文dokein一字﹐是指思考﹐想像和意見的立場。中世紀黑暗年代政教合一﹐教會用政治手段以教條迫害異己﹐才造成啟蒙年代以後的人對教條的反感。

田立克用把從功用的角度去解釋教條﹐教條只不過是用來分辨教派之間信仰的不同。若沒有教條的話﹐人們就不能分辨不同的宗教或教派。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不單只宗教﹐每一個哲學學派也是一套教條。基督教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教義﹐教義本身也隨著歷史不停在變遷。教義並不是像十戒一樣﹐神給摩西刻了在石上後就不曾改變﹐而是經由歷代神學家不停發展。

教條的產生是因為教會內部有爭議﹐必須一錐定音統一口徑才確立教條。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上看﹐每一條教條也是在否定某一個想法﹐用來保障教會信仰的一致性。田立克認為教徒可以在接受教條的同時質疑教條﹐對教條從來不質疑只是盲目的信仰。透過對教條的質疑﹐才可以認識教條確立的原意﹐我們才能夠尋找到自己信仰的身份。

若果從純學術的考古社會學的角度去看﹐教條的定義只就是用來把教徒分類。但是若從神學的角度去看﹐把不同教派互相不乎的教條並列的話﹐田立克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 信那一套教條。這本書 的主旨只客觀陳述教義的來龍去脈﹐並不對每一教條強加形而上的對錯判斷﹐不知會不會變成教條相對主義呢﹖

全書網上版本

教徒一定上天堂﹐非教徒一定下地獄﹖

前言﹕

這陣子小弟在網上和一些基督教朋友討論有關得救的問題。我發覺他們很多也一廂情願的以為天堂護照在手﹐什麼不用幹就可以安枕無憂。而另一方面他們亦 以高人一等的態度看輕不信主的朋友﹐認為他們一定會下地獄受永火的酷刑。小弟曾嘗試以純邏輯推論﹐以神的不可知性來指出他們的謬誤。很可惜的﹐他們以沒有 聖經根據﹐邏輯乃人想出來的東西為理由﹐拒絕接納小弟的規勸。幸好小弟也是一個深信耶穌和聖經為真理的基督徒﹐特此以聖經金句為基礎寫出本文。希望迷途的弟兄們不會因誤解了耶穌的教導﹐盲目相信其教會權威人士的話﹐而白白錯過了得救的機會。同時也希望他們可以學習尊重信其他宗教的人﹐因為在神的愛中﹐教徒與非教徒也是平等的。

第一部﹕教徒一定上天堂﹖

小弟在網上和很多基督徒的朋友談及信仰時﹐在談及得救的問題上﹐他們很喜歡問一個問題﹕“ 你己經得救了沒有﹖” 言下之意就是問“你想不想你肯定了自己將來上天堂﹖”他們聲稱他們死後會立刻上天堂﹐而根據他們的說法﹐上天堂的條件只是在一生人中的某一天﹐曾經決了志信主。有些極端的﹐甚至聲稱只要是教徒﹐就算殺人放火也無損他的得救。

這些人正好是馬太福音[1] 寫的那些口是心非的妄呼上主之名的人。若不幸正在看此文的閣下也是認同那些人的觀點﹐小弟真的十分為閣下擔心。請趕快遵行耶穌的教誨的話﹐如雅各書中[2] 說的﹐以行動來證明自己信心不是死的吧﹗

有一部份基督教的朋友會問﹐我己有行動去支持的的信心了﹐我不是可以肯自己一定上天堂了嗎﹖很可惜﹐答案是不可以。哥林多前書[3]中告訴我們﹐只有上主才可以判斷一個人上不上得了天堂。若有人斷論誰可以上天堂﹐誰不能的話﹐他就是在扮上帝了。

在我們的人生中﹐得救是一個過程。在我們死亡接受審判上天堂以前﹐我們還是未完成得救的。耶穌的寶血補贖了我們﹐把通向永生的路指出了給我們﹐使我 們可以努力追隨耶穌的榜樣。今天己經以行為去見證信主的弟兄﹐應以聖保羅為榜樣[4] ﹐在屬靈的路上繼續努力﹐以免失落信心。切勿自高自傲﹐自以為己經得救而不去努力行義﹐並緊記哥林多前書[5]中聖保羅的訓勉。

第二部﹕非教徒一定下地獄﹖

在網上小弟發現不是基督徒對非基督徒的網友抱有輕視的態度﹐他們認為非教徒是低教徒一等。他們多數抱有一種救世主的心態﹐認定非教徒要靠教徒(或教徒的教會)的指點才能得救。皆因他們錯誤理解聖經說﹕非教徒是沒有可能上天堂﹐而是必需要下地獄的可憐蟲。

他們以沒有聖經根據為理由不接受﹐小弟以純邏作輯推論來證明非教徙是有可能上天堂的。在小弟的推論中﹐分別用神的不可知性﹐與及現今人所能聽到的己非純正耶穌的福音﹐來指出他們常用來支持其論點的經文[6] 在今天己不適用。

現在﹐該我們看看聖經中是如何說吧。從聖經中得知﹐上主是會根據我們死時的心和生前的行為﹐作出我們能否得救的最公正的判決。[7] 而從[8] 中得知﹐所有人無論教徒或是非教徒﹐神也是以同樣嚴格的準則來審判的。因此若閣下是教徒的話﹐切勿以為自己是教徒﹐神就會格外開恩﹐用和審非教徒時另一套 不同的標準來審判你。在聖保羅的書信中[9] ﹐更清楚的指出無論是否信徒﹐只要他能恆心行善就能得救。反之﹐就算是教徒﹐作出結 黨歧視他人﹐以傳福音為名作假見證等不義之行為﹐也是會給定罪的。

有人會問﹐世上那有人完全沒有犯罪的呢﹖若不藉耶穌的血去洗去我們的罪﹐又如何可以上天堂呢﹖
在約翰一書中[10]﹐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就算人有罪也是可上天堂的。因為經文中旨出﹐不義的事是罪﹐但不是全部不義的事也是死罪。只有犯了死罪﹐而又不真心悔改的人才不能上天堂。

因些﹐不要用做教徒一定上天堂﹐不做教徒一定下地獄的靠嚇手法去傳教了。在能不能得救的問題上﹐非教徒和教徒的機會是平等的。

第三部﹕誰可以上天堂呢﹖

在明白了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或他人會上天堂或下地獄後﹐是不是代表我們什麼也不用幹呢﹖當然不是了﹐我們可以翻看聖經﹐看看聖經說誰可以上天堂呢。 不過﹐必雖澄清一點﹕聖經不是等於神本身﹐聖經只是記載神的真理的一小部分。聖經更加不是神和人簽定的合同﹐因此聖經例出的不是得救的條款﹐而神給我們的 指引。我們只跟隨聖經中的指引﹐就有得永生的希望了。

在我之前引用過的經文中[1] ﹐我們明白了只有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上天國。可是什麼才是天父旨意呢﹖教會叫你給足十一奉獻好使牧師可以加薪是不是天父旨意呢﹖教會叫你為了不上香不尊 敬祖先而和父母反目是不是天父旨意呢﹖教會叫你信地球只有六千年﹐在土耳其發現挪亞方舟等﹐和天父創造的世界不乎的假見證又是不是天父旨意呢﹖

幸好﹐我們不用人云亦云﹐因為在路加福音[12]中﹐取穌親口告訴我們唯有愛神愛人才是天父的旨意。相信人家也明白什麼是愛人了﹐但如何愛神呢﹖愛神是不是聽以上教會教給你們的所謂神的旨意呢﹖同樣的﹐我們可以在聖經中找到答案。在馬太福音中[13]﹐耶穌用生動的故事告設了我們﹐
只要做到了愛身邊最小的一個弟兄就等於是愛神了。

因此天父的旨意可以用” 愛人如己“四個字來總括一切。只要能做到愛人如己﹐無論是不是教徒﹐也達到了天父上天國的準則了。教徒藉著對神的信心﹐比非教徒更容易做到愛人如己。但非教徙也可以藉著自己努力省察﹐達到愛人如己的境界。做到了愛人如己的非教徒﹐雖然名義上不是耶穌的信徒﹐但實際上﹐他們比只懂口說不懂行義的掛名教徒﹐更加接近天主。

最後﹐以送給大家一句我最喜歡 ﹐也是我認為是聖經的中主是愛而非信的原因的金句[14]
如 今 常 存 的 有 信 、 有 望 、 有 愛 、 這 三 樣 、 其 中 最 大 的 是 愛

主內共勉之。

horace寫於2001-8-29

經文引用﹕

[1] Mat 7:21
凡 稱 呼 我 主 阿 、 主 阿 的 人 、 不 能 都 進 天 國 . 惟 獨 遵 行 我 天 父 旨 意 的 人 、 纔 能 進 去 。

[2] Jam 2:24
這 樣 看 來 、 人 稱 義 是 因 著 行 為 、 不 是 單 因 著 信

[3] 1 Cor 4:4
我 雖 不 覺 得 自 己 有 錯 、 卻 也 不 能 因 此 得 以 稱 義 。 但 判 斷 我 的 乃 是 主 。

[4] 1 Cor 9:27
我 是 攻 克 己 身 、 叫 身 服 我 . 恐 怕 我 傳 福 音 給 別 人 、 自 己 反 被 棄 絕 了

[5] 1 Cor 10:12
所 以 自 己 以 為 站 得 穩 的 、 須 要 謹 慎 、 免 得 跌 倒

[6] Jon 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7] Rev 2:23
我 又 要 殺 死 他 的 黨 類 、 叫 眾 教 會 知 道 、 我 是 那 察 看 人 肺 腑 心 腸 的 . 並 要 照 你 們 的 行 為 報 應 你 們 各 人 。

[8] Rev 20:12
我 又 看 見 死 了 的 人 、 無 論 大 小 、 都 站 在 寶 座 前 . 案 卷 展 開 了 . 並 且 另 有 一 卷 展 開 、 就 是 生 命 冊 . 死 了 的 人 都 憑 著 這 些 案 卷 所 記 載 的 、 照 他 們 所 行 的 受 審 判 。

[9] Rom 2:6-8
他 必 照 各 人 的 行 為 報 應 各 人
凡 恆 心 行 善 、 尋 求 榮 耀 尊 貴 、 和 不 能 朽 壞 之 福 的 、 就 以 永 生 報 應 他 們
惟 有 結 黨 不 順 從 真 理 、 反 順 從 不 義 的 、 就 以 忿 怒 惱 恨 報 應 他 們

[10] 1 Joh 5:16-17
人 若 看 見 弟 兄 犯 了 不 至 於 死 的 罪 、 就 當 為 他 祈 求 、   神 必 將 生 命 賜 給 他 . 有 至 於 死 的 罪 、 我 不 說 當 為 這 罪 祈 求 。
凡 不 義 的 事 都 是 罪 . 也 有 不 至 於 死 的 罪

[11] Mat 19:17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為 甚 麼 以 善 事 問 我 呢 、 只 有 一 位 是 善 的 、你 若 要 進 入 永 生 、 就 當 遵 守 誡 命

[12] Luk 10:27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力 、 盡 意 、 愛 主 你 的   神 . 又 要 愛 鄰 舍 如 同 自 己
耶 穌 說 、 你 回 答 的 是 . 你 這 樣 行 、 就 必 得 永 生

[13] Mat 25:32-46
萬 民 都 要 聚 集 在 他 面 前 . 他 要 把 他 們 分 別 出 來 、 好 像 牧 羊 的 分 別 綿 羊 山 羊 一 般 .
把 綿 羊 安 置 在 右 邊 、 山 羊 在 左 邊 。
於 是 王 要 向 那 右 邊 的 說 、 你 們 這 蒙 我 父 賜 福 的 、 可 來 承 受 那 創 世 以 來 為 你 們 所 預 備 的 國 。
因 為 我 餓 了 、 你 們 給 我 喫 . 渴 了 、 你 們 給 我 喝 . 我 作 客 旅 、 你 們 留 我 住 .
我 赤 身 露 體 、 你 們 給 我 穿 . 我 病 了 、 你 們 看 顧 我 . 我 在 監 裡 、 你 們 來 看 我 。
義 人 就 回 答 說 、 主 阿 、 我 們 甚 麼 時 候 見 你 餓 了 給 你 喫 、 渴 了 給 你 喝 .
甚 麼 時 候 見 你 作 客 旅 留 你 住 、 或 是 赤 身 露 體 給 你 穿 .
又 甚 麼 時 候 見 你 病 了 、 或 是 在 監 裡 、 來 看 你 呢 。
王 要 回 答 說 、 我 實 在 告 訴 你 們 、 這 些 事 你 們 既 作 在 我 這 弟 兄 中 一 個 最 小 的 身 上 、 就 是 作 在 我 身 上 了 。
王 又 要 向 那 左 邊 的 說 、 你 們 這 被 咒 詛 的 人 、 離 開 我 、 進 入 那 為 魔 鬼 和 他 的 使 者 所 預 備 的 永 火 裡 去 。
因 為 我 餓 了 、 你 們 不 給 我 喫 . 渴 了 、 你 們 不 給 我 喝 .
我 作 客 旅 、 你 們 不 留 我 住 . 我 赤 身 露 體 、 你 們 不 給 我 穿 . 我 病 了 、 我 在 監 裡 、 你 們 不 來 看 顧 我 。
他 們 也 要 回 答 說 、 主 阿 、 我 們 甚 麼 時 候 見 你 餓 了 、 或 渴 了 、 或 作 客 旅 、 或 赤 身 露 體 、 或 病 了 、 或 在 監 裡 、 不 伺 候 你 呢 。
王 要 回 答 說 、 我 實 在 告 訴 你 們 、 這 些 事 你 們 既 不 作 在 我 這 弟 兄 中 一 個 最 小 的 身 上 、 就 是 不 作 在 我 身 上 了 。
這 些 人 要 往 永 刑 裡 去 . 那 些 義 人 要 往 永 生 裡 去 。

[14] Cor 13:13
如 今 常 存 的 有 信 、 有 望 、 有 愛 、 這 三 樣 、 其 中 最 大 的 是 愛

後感﹕

昨天晚上小弟第一次﹐以寫論文的方式去討論宗教的問題。引起不少迴響。我想和大家說一說在這一次實驗(對﹗整篇文章也是一個實驗)中領悟到的一些東西。

我一開始寫這一篇文章﹐根本沒有打算以文章中的論點去說服別人。 反而我是想看一看平日只懂得用聖經金句大人﹐對其中意義又不求甚解的人﹐當遇到別人以金句回應他時﹐他的態度會是如何。當然還有些少不服氣﹐不可給人少看不懂用聖經金句的成份。

很可惜的﹐我看清楚了有些人﹐一句聲稱自己的信仰是正統﹐就認為其他人的思想統統是異端。其中有的甚至﹐不去研究別人思想是否真的不合理﹐就指別 人是傳假福音﹐外加人身攻擊。而其中最謊謬的是﹐竟然有人要求小弟引用權威人士來支持我論點的正確。看來﹐此人的信仰只不過是盲目的服從權威人士﹐而不知 自己在信什麼罷。

現在也讓我分析一下我自己的文章吧。

其實這一篇文章中的第一部份﹐差不多是直接從天主教的護教書中對sola fide(唯獨因信稱義)的反駁中譯來的。論點在教理上來說﹐可以是差不多沒有漏洞。

至於第二個部份﹐只有Angelo很留心的看出了我是用教徒而不是信徒。我用教徒而不用信徒是有特別意思的。信徒是指真心信相上主的人﹐但問題是﹐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是不是信徒。但教徒則不同了﹐領了洗﹐有返教會的人﹐就是教徒。教徒和信徒的分別﹐相信大家也心中有數吧。

第三部份是我個人讀聖經的感想。自幼稚園接觸耶穌基督以來﹐一真的深信聖經的中心是愛。而無論對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在該愛人如己的一點上﹐是絕對沒有分歧的。反而在一些自命正統的教徒身上﹐卻完全看不出愛人(包括非教徒) 如己的半點影子。唉~

歡迎大家對那篇文章論點作出的回應﹐我會盡力去解答覆的﹐不過我倒也不會死抱一那文章中的論點。若我覺得別人的論點比我的論點合理時﹐我會更正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自認正統﹐自封為神的唯一代言人﹐再去以人身攻擊(如稱別人為假教徒﹐傳禍音等) 的手段對付異見份子。

請大家一起以開放和理性的心去感受神的恩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