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荷里活

Narnia: Prince Caspian 卡斯柏王子

Prince Caspian 魔幻王國系列的原作者C.S.Lewis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他的小說中充滿宗教意義和隱喻﹐改篇為電影也適合與教會朋友一同欣賞。去年我便是與世青節的團友一起看第一集﹐說好了第二集上映也要一起看﹐這次正好借這個機會大家出來聚舊。其實我對魔幻王國的興趣一般﹐覺得電影太過兒童向﹐可看可不看沒有所謂。不過既然與舊朋友見面﹐那一看也不妨﹐就當作增加主流文化的認識﹐畢竟電影是改篇自風靡西方小朋友的經典兒童故事書。

上集話說四兄弟姐妹誤闖魔法大陸納尼亞﹐率領各種奇幻生物﹐幫助獅子亞斯蘭反抗白色女巫。四個小孩在上集結局時﹐被送回現實世界重過正常生活。現實時間過了一年﹐納尼亞時間就過了一千三百年。在這千多年間﹐納尼亞大陸發生重大變化﹐人類王國以武力統治大陸﹐把奇幻生物趕盡殺絕。在這時候王國發生篡位政變﹐叔父要殺死王子奪取王位。王子逃出王宮亡命﹐被森林的奇幻生物所救。在機緣巧合下他吹響了召喚古代英雄的號角﹐於是四個小孩從倫敦的地鐵站﹐再次被傳送到納尼亞大陸﹐肩負起解於森林中隱居奇幻動物的責任。

情節很老土例牌大路﹐笑位不算很多。只是偶一為之地輕鬆佻皮﹐不外是王子與大哥鬥嘴﹐王子與二家姐打情罵俏。戲中最可愛的角色是老鼠劍客﹐用尾巴捲著刺刀暗殺敵人﹐還會一邊打一邊多嘴地說冷笑話。我本來預期電影會有很豐富的情節﹐可以讓觀眾細意品嘗原著想要帶出的訊息。結果很失望的戲中大部份時間﹐竟然花在不太精彩的打仗場面上。對這電影的動作場面也不可能有什麼要求﹐畢竟這是套兒童小說改篇的合家歡電影﹐太刺激血腥可會嚇怕小朋友。打鬥場面只是獨沽一扮大陣象﹐用遠鏡加電腦動畫拍攝﹐只見士兵和幻獸交戰一個個跌低﹐沒有近鏡的暴力撕殺場面。至於雙方軍隊的行軍佈陣嘛﹐小孩子領軍只能想出兒嬉的戰略。若果不是獅子亞斯蘭犯規使用地圖級魔法﹐那四位有勇無謀的小英雄恐怕不能活著回倫敦了。

不知算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套電影的宗教意味很淡薄﹐若不是熟知聖經故事的觀眾﹐根本看不懂鏡頭背後的隱喻。太過硬銷傳教故然會惹人反感﹐弄得不好可能會變成票房毒藥。可是電影把原著的中心思想﹐稀釋到白開水般無味﹐自然會失落我等有期望的觀眾。今集的主題是信德﹐納尼亞世界經過千多年﹐人們漸漸不再相信獅子王的傳說。可是在最後的正邪大決戰﹐憑著四妹對亞斯蘭的信心﹐才得以扭轉全軍盡墨的命運。可是作者未免太過偏幫好人陣營了﹐原本只是中世紀軍隊決戰幻獸﹐雙方也是使用弓箭刀劍﹐軍力也大至上平等。雖說壞人有數量優勢﹐若果好人的指揮官不是小孩子﹐換個一代名將如楊威利或諸葛亮領軍﹐夠善用地形的優勢﹐創造奇蹟以少勝多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好人召喚魔獸獅子王﹐已經不是場公平的戰爭﹐只是單方面的屠殺﹐簡直勝之不武﹐枉主角自稱為英雄王。

第二集票房收入不錯﹐第三集鐵定開拍﹐大慨明年也要再看魔幻王國。魔幻王國系列總共七本小說﹐不知有沒有機會七本也拍成電影。我最有興趣是第六集和第七集的故事﹐講納尼亞大陸的創世記和世界未日﹐不知編劇會如何改篇劇本呢。

The Golden Compass 黃金羅盤

The Golden Compass Philip Pullman的「黑暗物質」三部曲是套讓我愛不釋手的小說。雖然這套小說的名氣不及「哈利波特」響亮﹐故事卻比後者更深刻感人。「黑暗物質」的主角是小 女孩﹐但它不只是兒童讀物﹐更可以讓不同年齡的讀者反思世界。「黑暗物質」第一部「黃金羅盤」搬上大銀幕﹐我自然很熱切期待著電影上映。原本期望電影改編 可達「魔戒」的級數﹐保留原著神髓又不失娛樂性。可是拍出來卻像「哈利波特」電影版﹐故事內容大致齊全﹐可是就是欠缺作品的靈魂﹐淪為徒具外表面的空殼。

「黃金羅盤」的背景設定其實十分很吸引﹐特別是對小孩子觀眾。那個世界人類的靈魂不是在腦內﹐而是以不同動物的形態倍伴在身旁。教會以神權政治統治那個世 界﹐任何對教會權威的質疑皆是異端邪說。主角Lyra是被大學校長收養的小孤女﹐在一連串偶然的事件推使下﹐她與她的靈獸展開橫跨大陸勇闖地極的冒險。在 旅途中以她為中心串聯反起教會勢力﹐有為尋找世界真理而挑戰教會權威的學者﹐有要拯救孩子被教會綁架去做實驗的吉甫賽人﹐有流亡荒野預言主角來臨救世的女 巫﹐還有很生鬼懂話說的武裝北極熊族﹐。

原著小說的故事驚險很有趣﹐改篇為劇本也很難失手。「黃金羅盤」在娛樂性十足﹐會說話的動物﹐飛天女巫﹐武裝熊大戰﹐無一不是吸引小朋友入場的元素。小說 在故事言語之間﹐隱含對宗教權威主義的批判﹐在電影版中則沒法表達出來。電影名稱是指看起來像黃金羅盤的真理探測儀﹐這個儀器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 問問題的方法很特別﹐需要依靠靈感解讀表面的圖案。在小說中主角學習如何和黃金羅盤溝通﹐一步一步理解她身處世界的秘密﹐與讀者一同解開平衡世界與塵之謎 ﹐是小說牽引讀者的一條重要主線。可是在電影中的黃金羅盤太易用了﹐講出問題答案就自動浮現出來﹐變成好像魔鏡一樣的普通魔法道具﹐失去原著中謎樣的魅力。

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黃金羅盤」的主題意識也像燈光招惹昆蟲一樣﹐引來很多來自宗教的批評。故事中的教會是百份百壞人﹐自以為擁有神賜與無上的權威﹐恣 意踐踏任何反對的聲音﹐儘管教會往往與真理背道而馳。故事很明顯取材自中世紀黑暗時期的教會﹐並無意影射現代經過文明洗禮的教會。小說中帶出歷史的教訓﹐ 可以作為對教會善意提醒﹐有則改之無則小心妨範。可是總是有些心虛的宗教團體自行對號入座﹐說小說是惡意攻擊宗教。其實那些感覺被冒犯的教會﹐會否正正就 如小說中的教會一樣﹐濫權力打壓異己﹐才會對小說如此敏感﹐反射性作出的自我保護的批評呢﹖

National Treasure 驚天奪寶

National Treasure 今次從溫哥華去印度工幹我學精了﹐不再乘搭飛機舊沒有私人電視的德航﹐改坐被譽為最佳服務航空公司的星航。星航不單膳食好坐位闊﹐最叫人驚喜的是個人娛樂系統。每個座位擁有個人電視是長途客機的最低要求。星航的個人電視內置超過一百套電影和百多套電視劇集﹐選擇多得讓人不知應該看什麼才好。原本我打算看首輪猛片「驚天奪寶第二集」﹐不過翻查電影目錄時﹐發現星航很細心地同時提供第一集﹐好讓我這些沒有看過第一集的人不會無所適。心想反正沒有看過第一集﹐不如先看第一集再看續集吧。

論娛樂性「驚天奪寶」十分豐富﹐上天落地大爆炸偷地圖一應俱全。不過相比奪寶電影中的經典﹐史蒂芬史匹堡的「奪寶奇兵」系列﹐這電影拍馬也不追不上。不過若不介意看一班人走來走去﹐扮作很驚險刺激地去尋寶的話﹐倒可以拿來消磨二個小時。故事很簡單真線﹐主角Nicolas Cage有個祖傳秘密﹐關於聖殿騎士的失落寶藏。相傳該寶藏輾轉落入美國國父華盛頓手上﹐他與其他開國元腦把寶藏收起來﹐在不同的美國像徵上留下線索讓後人追尋。電影就是看著主角把謎題一個接一個解開﹐從祖父聽來的一句說話開始﹐穿洲過省一慢慢追屋線索﹐就像玩野外定向一樣。

觀眾不需要理會謎題的設計﹐因為主角總可以在三言兩語間揭開所有謎底。其實那些謎題的兒戲的程度﹐連大學生玩的野外定向也不如﹐枉論要在電影內表演鬥智鬥力了。像電影那般製造一個接一個的線索﹐作為通往寶藏的道路﹐是最不切實際的埋寶方法。只要其中一環意外地斷了﹐寶藏就會永不能重見天日。若要繪畫藏寶地圖 ﹐最好的辨法是用密碼加密﹐只要擁有正確解碼﹐才可以環原出寶藏的位置。地圖副本不妨大量複制﹐反正不知道密碼﹐拿到地圖也得物無所用。至於有關謎題的其他毛病實在太多﹐要批評也不知應該從何入手﹐只好暫且放它一馬。

歷史中的寶藏不外是古代皇帝的陪葬品﹐遇難沉沒的運寶船﹐迷失途中了的運寶隊伍。古代海盜會埋藏搶回來的寶物﹐不過那也只是暫時性的措施﹐待有機會便會回去把寶藏掘出來享用。根本不會有人像電影描述那樣﹐刻意把一個大寶藏永久埋起來。寶藏與金錢一樣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有古代文物的文化價值。寶藏的價值在於拿來換取可以享用的物件或服務。永久把寶物埋起來不打算用﹐寶物的價值等於零﹐倒不如把寶物毀掉算了﹐至少不用擔心落入別人手上。不論是多麼龐大的寶物﹐基本上也只是等同增加貨幣供應﹐對國家的財政不會有正面影響。副作用是能夠大量地輸入外來貨品﹐做成通貨膨漲﹐間接趕絕國內的生產商﹐讓國家經濟一缺不振。總言而之﹐「驚天奪寶」的尋寶遊戲有最基本的問題﹐是沒法可醫的死症。倒不如說主角一行人解開謎底走到藏寶室﹐發現只有一張華盛頓寫的字條﹐說根本沒有世紀寶藏﹐一切只是他一時慶起作出玩弄後人的大整蠱。這樣的結局說不定比電影原本的結局更合理呢。

Das Boot U潛艇96

Das Boot 喜歡看潛艇電影的朋友﹐不可能沒有看過「U潛艇96」 。這作品是潛艇電影的唯一經典﹐後來的「追擊赤十月」﹐「紅潮風暴」﹐U-571﹐K-19等賣座潛艇電影﹐在這齣電影面前也只能伏首稱臣。這電影是拍攝Outbreak和Air Force One的大導演Wolfgeng Petersen未成名前的作品﹐拍完這套作品就給發掘去荷里活發展。據說這套電影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德國電影﹐記錄至今還未被打破。

U潛艇是二次大戰時﹐希特拉用來封鎖英國的武器。U潛艇在大西洋巡邏﹐擊沉英國的運輸船隊﹐打擊盟軍的海上補給線。這套電影就是講述在戰爭後期﹐戰況越來越對德國失利時﹐潛艇U-96的最後一次出海任務。請不要誤會這套是戰爭電影﹐你不會找到令人熱血沸騰的交戰場面。這套電影內容的反戰意識十分明確﹐是描述潛艇內的低級官兵﹐在生死間面對戰爭的無奈。

說出來好像很行貨﹐潛艇片不外是這幾條公式﹐躲避驅逐艦的深水炸彈﹐發生意外越過極限深度﹐螺絲飛脫船倉入水﹐船員要與時間競賽搶修潛艇絕地求生。這套電影不是的特技片﹐在潛艇事故中不安局促的感覺﹐不是光靠畫面硬件去營造。而是靠演員迫真的演技﹐人性在災難中的自然反應﹐去把生死繫於一線緊張的緊張氣氛感染給觀眾。故事節奏有時會很緩慢﹐但卻像箭在弦上發射前的平靜﹐觀眾不由自主被牽引著﹐與鏡頭內的角色一同摒息靜氣﹐迎接下一刻未知的命運。眾人九死一生逃過深海死神的鐮刀﹐帶著千蒼百孔的U-96回到船塢。諷刺的是大難不死的U-96﹐下場竟然是停泊在碼頭上﹐給來襲的英軍轟炸機擊沉。

電影長片三個半小時 ﹐大部份時間也是拍攝三十個男人﹐困在不見天日的潛艇倉內。導演由始至終都捉緊觀眾的神經﹐完全沒有一絲冷場﹐導演不愧潛艇電影的表表者。戲中人物性格鮮明 ﹐交織出一幅描繪士兵心態變化的寫真。有憤世嫉俗的船長﹐一絲不苟的大副﹐嬉笑怒罵的二副﹐還有天真未脫的新兵。見證著他們最後之旅的人﹐則是初次乘搭潛 艇﹐對納萃充滿幻想的隨軍記者。雖然從船塢坐著潛艇出發﹐與活著回來下船的是同一個人﹐但這旅程徹底改變每一個船員的人生﹐這些改變正就是導演想輸達給觀眾的 感受。

經典即是經典﹐沒有看過 「U潛艇96」﹐就等於沒有看過潛艇電影。

Enchanted 魔法奇緣

Enchanted 坐沒有私人電視的舊式飛機有一個好處﹐就是會看到些平常自己不會選擇的電影。反正在長途飛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抱著不妨一看的心情﹐有時也許偶有驚喜。「魔法奇緣」是迪士尼出品的愛情童話﹐觀眾對像大慨是十多歲的小女生﹐又或者是幾十歲人但不願長大﹐整天幻想自己是公主的老女人。雖說這套電影是愛情故事﹐但劇中的愛情觀純過蒸溜水﹐絕對老少咸宜適合一家大細欣賞。

電影開始那一段是正宗的迪士尼卡通﹐故事是老土到點搞笑的王子救公主﹐惡毒後母施魔法阻止婚事﹐把公主送到一個沒有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結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現代的紐約曼克頓。接下來鏡頭風格一轉﹐從卡通變成真人演出﹐上演一齣童話公主紐約街頭落難記。男主角是前妻走路﹐獨力撫養小女兒的律師。他從來不相信童話故事﹐認為世界只有殘酷的現實。男主角與女兒回家路上公主﹐駁不過心地善良的小女兒﹐於是好心收留落難公主。現實與童話交錯相遇﹐男主角幾乎以為公主有精神病﹐不過這個公主又真係顛得幾渾循。另一邊廂王子發現不見了公主﹐於是與 小松鼠追來紐約救人。後母發現公主竟然未死﹐於是派出下手帶同毒蘋果追殺公主。正如所有童話故事的壞人手下一樣﹐永遠也是撞板多過吃飯。後母最後還是要親自出馬﹐從老遠的童話世界跑過來紐約。童話故事當然例牌大團員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快快樂樂地永遠在一起。咦~ 不過到底誰才是公主的真命天子呢﹖

說這套電影是童話故事只說對了一半﹐這套電影同時也在惡搞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平時在卡通中看那些老土情節﹐換上了真人很認真嚴肅地演出﹐間中加插現實的吐嘈諷刺﹐竟然意外地很滑稽惹笑。白雪公主唱歌叫動物幫手做家務﹐戲中的公主也有樣學樣﹐不過在紐約能只請老鼠烏鴉蟑螂來幫手。戇直王子上演巴士屠龍記﹐壞蛋手下千方百計送免費蘋果給公主吃﹐也同樣生鬼有趣。最抵死是公主要去舞會﹐現實世界找不到仙女幫忙變身怎麼辦。小女兒人細鬼大說有樣東西比仙女更管用﹐原來是偷爸爸的信用咭帶公主去買晚裝。

這套電影可以說為迪士尼七十多年的公主卡通作一個總結。在戲中落難公主身上﹐觀眾可以找到經典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美女與野獸﹐睡公主﹐小魚仙等的熟悉影子。故事劇情雖然老老土土﹐但混入新鮮的現實元素﹐效果卻出人意表地討好。這套電影始終是迪士尼的作品﹐不會像史力加般瘋狂惡搞童話故事﹐只是在美化王子與公主故事之飾﹐在細微處讓人會心微笑。特別值得一讚的是女主角Amy Adams﹐雖然只是藉藉無名的新人﹐她完全演譯出童話公主應有的氣質﹐讓觀眾信服那個真的是從平面世界跑出來的難落公主﹐她可以說是這套電影的靈魂。城市人也許不再相信童話﹐但仍然愛看童話式的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