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開始玩IPSC實射擊比賽﹐自然留意有關IPSC的電影﹐首選自然是多年前張國榮的「鎗王」。今年上映續集「鎗王之王」﹐由古天樂和吳彥祖兩大型男主演。雖說是「鎗王」的續集﹐但共通之處只有兩位主角都是IPSC槍王﹐和上集主角方中信客串出場。
不要被這套電影的海報誤導﹐這套不是槍戰片﹐而套扮有腦的鬥智片。槍戰場面少得可憐﹐真正的戰場只有開場古天樂時﹐在天橋與劫匪駁火﹐連最後的槍戰也只是幻想場面﹐期待火爆場面的觀眾肯定會失望。雖說電影就只有一場槍戰﹐但槍戰的處理卻很真實。其他港產片中常見一槍打爆架車﹐再炸爆到整架車飛起不復見。取而代之是子彈射穿車門﹐再射死躲在門後的劫匪﹐這才是子彈的真正威力。以前看過槍械的記錄片﹐其實就算用機關槍掃射﹐也不會整架車爆炸﹐那只是電影過份跨張的特技效果。
「鎗王之王」上半部十分出色﹐拍得最好是那場法庭戲。有機會可以開槍打壞人﹐是每個玩槍發燒友心底的秘密慾望。古天樂打完比賽﹐回程途中遇上解款車劫案﹐為救警察開槍殺死了劫匪﹐卻被吳彥祖按本子辨事控告謀殺。不過實在沒有理由可以脫罪﹐自衛殺人只限於解除對方的威脅﹐戲中古天樂明明先射中劫匪的腳﹐已經令劫匪喪失攻擊能力﹐他走上前補多槍送他歸西﹐那就是不正當使用武力﹐足以構成謀殺罪了。反而像「鎗王」中張國榮般﹐在對方還持槍時便一槍爆頭﹐那才是正當的自衛殺人。
可惜故事下半部急轉直下﹐那個偷債卷計畫得啖笑﹐杜文澤沒有腦﹐跑去醫院殺人也算了。想不到古天樂也同樣無腦﹐那有壞人笨到自己把案發真相講出來﹐枉費之前還塑造他成為高智能罪犯。古天樂明明沒有足夠證據入罪﹐偏偏跑去醫院再次殺人自投羅網。杜文澤第一次殺警察不死﹐按常理警方也會加派人手保護﹐趁有時間當然是走佬。劇本最不通的地方是放火燒銀紙﹐就算是順編號的賊贓﹐銀紙就是銀紙﹐而且是最容易脫手的美金。打劫時還稱兄道弟﹐為救老友槍擊劫匪﹐調轉頭便殺人滅口。就算是起了殺意﹐燒車藏屍也馬虎求其﹐警察沒有足夠證據也真是神奇。電影好似好有腦﹐其實好白痴﹐白白浪費電影的星級陣容﹐還是舊的那套「鎗王」好看。
不知道開場那場IPSC比賽﹐是拍電影絕萃虛構還是真正的比賽場地。那豪華級的比賽場地真叫人羨慕﹐有巴士有爛車作障礙物﹐我們這兒的比賽場地只有爛木板﹐如果有機會在香港打IPSC便好了。

坐長途飛機的意外收獲﹐便是看到一些平常絕不會看的電影。「殺手錦標賽」是很典型的B級動作片﹐英國電影公司的小成本﹐橋套有咁老土得咁老土。話說每七年便有個殺手大逃殺﹐三十個全球最頂尖的殺手﹐聚集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只有一個人可以活下來。勝出者可以獲得一千萬美元獎金﹐當然背後少不了有班富豪打賭下注。這類沒有故事沒有明星又名不見傳的電影﹐老實說下載來看也是浪費時間﹐不過坐長途機睡不著﹐看這電影倒睜著眼也能讓腦袋休息。
不要期望這電影的角色有什麼深度﹐主角是醉酒神父誤吞追蹤器墮入戰場﹐幸運地遇上好心好人的美女殺手﹐不單不殺他還拼命保護他。還有上屈冠軍愛妻被殺﹐今屈回來找出兇手復仇。片中的打鬥場面限於主要角色﹐三十名殺手大部份只有名字﹐鏡頭一轉便被殺從排行榜除名。不過那打鬥場面可謂交足功課﹐先來小菜幾碟讓女殺手大顯身手﹐法國佬在鬧市跳來跳去追殺神父﹐德州佬在酒吧混戰大開殺戒﹐與及尾段運油車追雙層巴士﹐均做到緊張刺激精彩萬分。槍戰和拳腳場面血惺﹐沒有用時下流行的慢鏡暴力美學﹐也沒有扮藝術電影把鏡頭左搖右擺﹐只是清清楚楚把動作拍攝出來﹐很傳統八十年代動作電影的風格。結局非常公式﹐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女殺手與冠軍對決﹐女殺手打輸了但死不去﹐冠軍找出賭局的幕後黑手﹐以自爆同歸於盡落幕。
純萃娛樂不必認真﹐反正對故事也沒有任何期望。要吐嘈的話﹐這電影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吐嘈﹐隨口說兩句吧。殺手可是專業人材﹐要訓練一個殺手可不便宜﹐每七年清除行裏最頂尖的高手﹐那有這樣做生意的道理。大逃殺遊戲的獎金也未免太低了﹐以那些殺手的技能﹐夾份走去搶劫班有錢佬的賭本﹐回報與生存率應該比參加遊戲高。自爆追蹤器看似高科技﹐竟然可以很兒戲隨便挖了出來。那個法國佬最有頭腦﹐把追蹤器挖出來﹐便敵在明我在暗﹐本來甚有勝算﹐何必勉強要正面交鋒﹐落得被女殺手決解的下場。女殺手好心救神父﹐要帶他逃離遊戲笵圍﹐正好指出這個這戲的破綻。正所謂鹬蚌相爭漁人得利﹐其他人整天在打生打死﹐女殺手在解決最初那幾個人後﹐便一直安安全全躲到最後那場大戰。如果不是冠軍打德州佬時身負重傷﹐女殺手又會這麼容易死不去。
這套電影除了看血肉橫飛外﹐女主角Kelly Hu胡凱莉是本劇的另一亮點。她有點楊紫瓊的影子﹐看資料知道她是選美出身﹐有跆拳道黑道資格﹐在戲中的身手不錯。可惜多年來星途浮浮沉沉﹐主要拍電視劇當大配角。今次有機會擔正做女主角﹐希望她能夠憑此片突破戲路﹐位例荷里活的動作女星。

近年因「葉問」興起一陣功夫熱﹐港產片和華語片便一窩蜂開拍功夫片﹐可是大部份只動作可觀﹐影片內容卻言之無物。。在這陣功夫熱當中﹐有一齣電影卻反行其道﹐打著功夫的招牌﹐反轉功夫電影的公式﹐在眾多商業武打片中﹐成為一股獨特的清流。
「打擂台」劉德華出資拍攝﹐大膽起用七十年代的武打明星﹐以過氣老人家當主角。電影很重舊時粵語片的風格﹐從譚炳民的旁白﹐到戲中的剪影定格﹐也都散發出濃厚的懷舊色彩。這電影有別於一般的英雄故事﹐主角是徹頭徹尾的小人物﹐到最後也沒有什麼幹出什麼英雄事蹟。電影沒有壞人也沒有奸角﹐戲中的二世祖態度囂張﹐但也只限於乞人憎﹐不算是大奸大惡之徒。反而他師父龐青和大師兄﹐還留有上一代習武之人骨風的影子。
電影中的動作場面不算多﹐但那幾場打鬥﹐沒有用快鏡﹐沒有遷就鏡頭﹐是拳拳到肉的真功夫。比起重著觀眾的視覺觀感﹐動作設計花巧奪目的其他武打片﹐這電影樸實歸實的打法反而有一種魅力。這除了是一齣很破格的功片片外﹐戲情還意外地感人。看見陳觀泰和梁小龍兩個師兄弟﹐人到中年才重拾鬥志﹐參加武術比賽重振師門﹐比很多青春片更加熱血。黃又南和賈曉晨明顯是配角﹐不過JJ今次當花瓶卻當得順眼﹐還能夠打兩拳一展身手。泰迪羅賓飾演的師父﹐昏迷三十年醒來﹐與時代脫節很搞笑﹐為本片上添不少觀樂﹐他臨終前最後一席話﹐更發人深省質問武術的意義﹐從而質疑功夫片的意義。
電影最終戰不是擂台比賽﹐而是發戰書在羅新武館比試﹐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只為追尋更強的對手﹐從戰勝別人中挑戰自己﹐正體驗了羅新死前說的「擂台只是一個名字,到處都可以是擂台」。那一戰的戰果沒有峰迴路轉的結局﹐正如龐青說的拳怕少壯﹐梁小龍中年阿伯﹐打不過後生的李海濤﹐被打到跪在地上。聽了師兄的鼓勵﹐記起師父的說話﹐「唔打就唔輸﹐要打就一定要贏」﹐起身再戰百般英勇﹐卻最後體力不支倒地﹐雖戰敗猶大笑。對手似懂非懂﹐師父龐青上前說句﹐過幾十年你便會懂了﹐懂的便是習武人之道﹐單純追求真正一戰的心。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與一位習武的朋友傾談﹐也曾聽過羅新師父相似的對白﹐「強身健體﹐可以行山﹐游水﹐踩單車﹐練武係用來戰鬥」﹐他慨嘆現代武術的末落。戲中龐青的新派武館﹐著重包裝宣傳﹐以賺錢為上﹐漸漸忘記武術的本質。只是教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武術淪為表演功夫做騷。羅新門的舊式武館﹐卻像存在於另一個時空﹐那是講承師門派練武之心﹐一個很浪漫的武俠世界。或許不是武術末落了﹐而是現代的世界變了﹐武術再沒有戰鬥的用處。到處也可以是擂台﹐但現實不是一打一的擂台。以一敵百的葉問只會在電影中出現﹐現實有如「打擂台」的一幕﹐就算一對一好好打﹐也不夠一班拿武器的爛仔打﹐最後還是落得被人打破手打破腳﹐而一班作威作福的爛仔﹐卻又怕了有槍的警察。那練武的戰鬥目標﹐已經不是要對付外在的敵人﹐而是挑戰自己的極限。練武不是用來強身健體﹐正如對於一個游泳選手來說﹐游泳也不是強身健體﹐而是要游出更快的時間一樣。武術家的戰鬥﹐與運動員的比賽﹐到最後也是同一回事。

八十年代配音電視劇風行一時﹐《通天奇兵》曾經是我童年最愛的劇集﹐每個週未準時扭開電視﹐看水牛﹐霹靂仔﹐鈍胎﹐喪榮﹐如何化廢物為武器﹐替天行道警惡懲奸。當年流行的電視劇相繼被搬上大銀幕﹐在《神探俏嬌娃》取得票房好成績後﹐我便一直期待《通天奇兵》何時推出電影版。
上一代的原裝人馬早已退休﹐我最喜愛的角色Mr.T更不幸逝世﹐新版的《通天奇兵》換上新面孔﹐難得是新演員形神俱似﹐保持舊版緊張刺激有打有笑的神髓﹐連四人組的專用坐駕黑色Van仔也有出場﹐只是新版鈍胎略嫌不夠大隻。當年的四人組是越戰老兵﹐新版追上時代改為伊拉克戰爭。今次是荷里活A級大製作﹐當然比當年電視的土炮特技精彩百倍﹐炸藥落足本錢務求給觀眾最勁的爆炸場面。
這套電影算是有個故事吧﹐在伊拉克戰爭末期﹐四人組奉密令深入把格達﹐搶奪運鈔車和印銀紙的電鍍板。怎料任務成功回來後﹐電鍍板被壞人起尾注偷去﹐唯一知道密令的將軍又被暗殺﹐四人組被軍事法庭判罪收監。區區監獄又怎能困著通天奇兵﹐四人組誓要逃獄查出真兇﹐奪回電鍍板還他們一個清白。不理劇情中所有不可能發生的考合﹐故事勉強上說得通兼十分簡單易明。其實故事是什麼不重要﹐重要是可以串連起二個小時不斷的動作場面。
從墨西哥組成四人組打擊毒犯開始﹐電影便是一幕接一幕的爆炸﹐完全沒有冷場。預告片中的飛天坦克最神﹐從爆炸的運輸機掉出來﹐不單可以空中擊破戰鬥機﹐竟然還可以用主炮連射地面作減速﹐跌落湖中安全著陸。最後一場碼頭大戰﹐打到連貨櫃船也沉沒﹐連我這麼愛看爆炸的觀眾﹐也不禁問是否爆得太過跨張。不過只要打得好看那管他合不合理﹐反正當年舊版也是娛樂先行﹐《通天奇兵》從來也不是劇情片嘛。
儘管四人組最後把壞人繩之於法﹐但為證明自己是清明而逃獄本身已經犯法﹐他們再一次被軍法過橋抽板送去監獄。片末四人組再次從囚車逃出﹐承接舊電視版四人組當聯邦通緝犯的開始。雖然大部份影評把這電影批評得一文不值﹐可是《通天奇兵》舊粉絲卻大都拍手叫好。那些懶藝術懶有深度的影評人﹐他們根本不明白原裝電視版的精神﹐帶著他們有色眼鏡來看﹐自然不懂得欣賞無腦爆谷電影的奧妙之處了。

去年《葉問》捧紅了全宇宙最好打的甄子丹﹐第一集票房豐收很自然開拍續集。這次《葉問2》還是以打戲為主﹐還加碼加入另一好打之人洪金寶﹐上演一齣雙龍會。上集講八年抗戰打日本仔﹐今集地點移師戰後香港﹐便順理成章打鬼佬。老實說我對《葉問2》的故事內容不太關心﹐總之大致通順便滿意收貨﹐反正看這齣電影也不會是為了看戲情。
今集比上集有更多的打鬥場面﹐雖然有每場也帶有上一集的影子。一開始葉問收徒那場對打很搞笑﹐葉問與上來找渣的黃曉明過招手下留情﹐不明裏就的黃曉明卻反明葉問不痛不癢在幹什麼﹐葉問於是出手重拳黃曉明馬上被打到流鼻血。其後伙同友人再上來報仇﹐給葉問一個打三輕易地解決了。黃曉明給洪拳第子在街上單挑那場也打得不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葉問魚檔救徒弟那場有上集紗廠大戰的影子。可惜電影在葉明的師徒關係著墨不多﹐黃曉明沒有什麼發揮空間。不過如果故事加插太多文戲﹐拖慢武打場面的節奏又不好看了﹐真是有點自相矛盾。
茶樓大戰是中段高潮﹐圓桌之戰很有打機過關﹐敵人往後越打越強的感覺。不過葉問和洪金寶交手那場﹐劇情需要雙方要不分高下太過造作﹐反而沒有前兩場比試好看。後來葉問和洪金寶在武館過招﹐雖然洪金寶的兒子亂入只交了幾手﹐因為動作設計不用顧輸贏面子﹐打得比圓桌之戰好看。電影後段的兩場重頭戲分別是洪金寶打鬼佬和葉問打鬼佬。第一場打鬼佬可以說是為第二場舖路。上集最終之戰日本仔將軍不知從那兒彈出來﹐又給葉問二三下手勢打死了﹐觀眾不覺得敵人特別好打﹐最終之戰自然也少了張力。不及這集有時間舖排鬼佬拳王的層次感﹐葉問先與洪金寶打成平手﹐鬼佬又把洪金寶打死﹐營做出葉問強敵當前的緊張氣氛。加上觀眾熟悉西式拳法﹐鬼佬拳王以力量對撼葉問的巧手功夫﹐出招有根有據動作場面便有說服力得多。
上集葉問打敗金山找﹐說出了南北武術門派無分高下﹐分高下的是使出武術的人﹐天下間沒有最強的武功只有最強的人的道理。今集葉問又推翻了上集的道理﹐說出了人總會老去功夫總會生疏﹐天下間沒有最強的人的道理。洪金寶被拳王打死﹐並不是他功夫技不如人﹐而是他年紀大身體差﹐沒有氣力打持久戰。遺憾是葉問說這道理的情景有點生硬造作﹐沒上文下理地對徒弟隨口說出來。今集葉問另一個道理﹐陪家人吃飯重要還是勝負重要﹐同樣有點嬌柔造作的假惺惺的味道﹐對於故事的連貫性可有可無。
其實這類功夫片﹐從以前的精武門﹐到早幾年的霍元甲﹐到現在的葉問﹐來來去去也是同一公式。動作場面局限在擂台比武﹐才可以讓主角一對一大展身手﹐反而以一敵百的無雙場面﹐只是能在中場作點綴。早幾年盔甲片大行其道﹐濫拍太多觀眾看膩了﹐若果葉問不在功夫片的公式上變出新花樣﹐恐怕功夫片的熱潮不會持久。上集打日本仔今集打鬼佬﹐恐怕下集葉問找對手﹐不是打拉登便要打外星人了。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