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作片

Angels & Demons

angeles_and_demons

早幾年看《天使與魔鬼》的小說時﹐已經覺得它很適合用來拍電影﹐因為故事簡單情節緊湊。看罷電影後果然一如所料﹐帶來二個小時的驚險娛樂。這個故事的劇情與《達文西密碼》大同小異﹐都是湯漢斯演的符號學教授拖著美女走來走去解謎﹐不過地點從巴黎換了成羅馬。我去年渡蜜月時在羅馬住了一個星期﹐看見電影中熟悉的羅馬景色﹐重溫與老婆手拖手走過的羅馬街頭﹐看這套電影時更倍感親切。

上次《達文西密碼》故事甚具爭議性﹐很多宗教團體甚至說要杯葛電影。這齣《天使與魔鬼》雖仍然以宗教謎題為主軸﹐不過天主教教庭倒等地發表聲明﹐說這不過是齣無害的通俗娛樂﹐信徒可以安心觀看。故事的橋段非常老土﹐光明會相傳是啟蒙年代受教庭逼害的科學家所創立﹐目標要消滅天主教的神秘組識。在歷史中沉睡已久的光明會再次活動﹐先暗殺天主教的教宗﹐把四位教宗的續位人選綁架﹐威脅一個小時殺死一人﹐還在梵蒂岡安裝反物質炸彈﹐要在午夜時份把梵蒂岡移為平地。教授與美女則與時間競賽﹐從光明會有關的古代文獻和教堂建築中找出線索﹐趕在時限前救出人質和找出炸彈。

編劇可能吸收了上次《達文西密碼》電影﹐湯漢斯長篇大論講解謎題悶壞觀眾的教訓﹐今次電影大幅簡化書中的謎題。教授不必再動腦筋推理謎題的答案﹐與其說是在解謎不若說是在鬥快找出路標。抬頭看看天使雕像手指那個方向﹐便很輕易找到下一個目標的地點。除了謎題作出改動外﹐編劇也改寫了故事的結局。小說原本的結局雖然跨張得過份﹐不過總比電影的結局合情合理。原著中教授經歷九死一生﹐在主教投票選教宗千鈎一發之際﹐趕及回來揭發壞人的陰謀﹐阻止他當選教宗操控天主教會。現在電影的結局完全是反高潮﹐把原著小說中最緊張那段情節刪去﹐改為大伙兒翻看保安錄像﹐看見壞人腦殘地對著鏡頭不打自招﹐把自己的陰謀向受害者一五一十說出來。至於那神秘邪惡的光明會﹐原來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壞人﹐人丁單薄得有點可憐。不過這倒只是依照小說原著的設定﹐不過羅馬警方和教庭衛隊未免太過無能﹐拘拘兩個壞人便反轉了梵蒂岡。

在原著小說中﹐作者藉著教授的口﹐探討科學與宗教的關係。電影中淡化宗教與科學的對立﹐亦沒有提出和解的可能性﹐只是以教授的對白輕輕帶過。書中交待大量歷史背景﹐講述庭與科學家恩怨。亦很天馬行空地,杜撰教宗在遵守童貞的戒命下﹐以人工授孕的科技誕下兒子。可惜導演為追求觀感效果﹐把這些冗長但有趣資料全部刪掉。大慨荷里活的電影﹐始終還是以娛樂性優先吧。

Batman, The Dark Knight 蝙蝠俠黑夜之神

Dark Knight 若果不是Heath Ledger贏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恐怕《黑夜之神》還要在我的硬碟不見天日好一段日子﹐慢慢排隊待我有空閒才開來看。不容否認Ledge的演譯很出色﹐把小丑戀態無常一面發揮得淋彌盡至。不過可能是我先入為主的觀念﹐始終Jack Nicolson才是我心目中永遠的小丑。看《黑夜之神》的時候有時不禁懷疑﹐蝙蝠俠只不過是個大配角﹐小丑才是這套電影的真正主角。動作場面故然由蝙蝠俠負責﹐但小丑則是把動作場面串連起來的靈魂。沒有小丑無常多變的陰謀﹐蝙蝠俠只不過個行行企企的特技人。

今集蝙蝠俠的動作指導交足功課﹐蝙蝠俠在香港夜空飛翔跳躍﹐最後用C-130運輸機拉線逃走很有噱頭。香港夜景比葛咸城還燦爛漂亮﹐大慨雙腳給重力綁在地上的香港人﹐與到從高空腑瞰的景色有不同感受。電單車那一場追逐戰也很不錯﹐不過對比上集蝙蝠車追逐那段遜色﹐最後以小丑與蝙蝠俠玩命終束。小丑賭蝙蝠俠不會殺死他﹐站立電單車正前方不動﹐蝙蝠俠最後果然扭軑閃避﹐結果撞車自傷收場。其實蝙蝠俠大可以學上集般瀟灑﹐說句我不會殺死你但也不會救你﹐然後自己跳車讓電單車撞死小丑﹐當然如果小丑死了戲也做不成了。

電影中的第二奸角雙面人﹐我認為編劇完全浪費了這個角色。在他未被小丑燒傷半邊面前﹐他作為蝙蝠俠的理想化身﹐代替他當葛咸城正義希望的像懲。後來他被小丑在醫院放了出來﹐從蝠蝠俠的影子淪為小丑的鬼儡﹐執意要為毀容和女朋友復仇。可惜他的復仇並不徹底﹐原本他擲毫的銀弊兩面相同﹐擲毫不過是一個戲劇化的小習慣﹐他決定了的事情便會付諸行動。慨然他決定了要為女朋友報仇﹐好應該把害死她的壞人統統殺掉﹐不必要依懶擲毫為他作決定。他從毀容前堅定不移的精神﹐到毀容後拿不定主意的改變﹐電影中的描述沒有足夠說服力﹐有點為求把角色配合漫畫原著﹐夾硬將他的性格從一個極端扭曲到另一個極端。

其實電影最精采的部份並非連場火爆的動作場面﹐而是小丑質問蝙蝠俠那幾段文戲﹐把蝙蝠俠本身亦正亦邪的矛盾表露無遺。很可惜蝙蝠俠只接受過忍者訓練﹐沒有接受過哲學訓練。小丑那是似是疑非的歪理﹐不過是拾存在主義論者的牙慧﹐蝙蝠俠可以用康德或維根斯坦去對應﹐不必被小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面對小丑的質疑﹐也許用蝙蝠俠這個身份回答有點尷尬。在一般市民眼中蝙蝠俠與小丑同是怪人﹐會害怕是很自然的事。警方和政府對蝙蝠俠又愛又恨﹐一方面高興蝙蝠俠除暴安良﹐另一方要又怕他不受監管。只是蝙蝠俠忘記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他除了是黑夜之神外﹐他還是權傾朝野的超級富豪。他白天的身份是葛咸城最有權勢的人﹐葛咸城差不多等同他的私人領地。蝙蝠俠根本不用著什麼大義名份﹐若果以領主的身份說話﹐他就有保護葛咸城的責任了。蝙蝠俠只是不過是領主的代理人﹐替他白天身份有效地管治葛咸城的手段。普通犯罪組織以利益為前題犯案﹐組成葛咸城地下經濟系統的一環﹐勉強來說也可以說是榮氏集團龐大利益體系的下游分支。小丑不按理出牌的作風﹐嚴重破壞葛咸城黑白兩道的平衡﹐直接影響榮氏集團的利益﹐蝙蝠俠當然要出手制裁小丑了。

很多電影評論喜歡談論小丑出的道德難題。如果蝙蝠俠不自揭身份﹐小丑便會每天殺一個人。若果不殺死上電視告密的律師﹐小丑便會炸毀一間醫院。要蝙蝠俠選擇救青梅竹馬的舊情人﹐還是救舊情人的新男友。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是難題是兩個只能活一個。在兩隻船上裝搖炸彈﹐一隻船載著是普通市民﹐另一隻船載著監獄的囚犯﹐而兩隻船上有另一艘船的引爆器。很多人與蝙蝠俠一樣﹐對這些道德難題感到困繞﹐不知道應該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他們的目光受到小丑提供選擇的框框所限﹐看不到其實不只有兩個解決選擇。大慨只有雙面人看透小丑的技量﹐自編自導自認蝙蝠俠引小丑入局。蝙蝠俠太過拘泥於形式上的正義﹐他根本不用殺死小丑﹐只需要把小丑削成人棍﹐砍了他的四肢嚴刑迫供﹐便可以防止後來所有慘劇了。也許蝙蝠俠應該運用康德道德哲學﹐當小丑放棄身為人自主理性的責任時﹐他亦同時放棄受到道德公義保護的權利。蝙蝠俠大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著不講信用不講利益不講道德的瘋子﹐用任何手段去抹殺他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呢。

Batman, Begins 蝙蝠俠俠影之謎

Batman Begins 雖然我不是蝙蝠俠的擁躉﹐不過我倒看全了所有蝙蝠俠電影。與其他超級英雄不同的地方﹐蝙蝠俠是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他的能力來自他的財富﹐供他購買各種高科技蝙蝠武器。八十年代第一代蝙蝠俠電影﹐塑造出黑色美學的葛咸城﹐引為一時佳話。可惜蝙蝠俠系列越拍越差﹐第四集雖然星光熠熠﹐請來多位巨星客串飾演奸角﹐但電影卻爛到無可挽救的地步。想不到在零五年這個系列可以重出生天﹐把過去拍壞的續集像粉筆字抹去﹐將故事還原最初由頭重新開始。只是葛咸城不再有哥德式的建築﹐蝙蝠俠的儀器不再是復古科幻的風格﹐蝠蝙俠活在一個非常普通的現代城市。

俠影之謎從蝙蝠俠父母被殺開始﹐慢慢鋪排他入行當罪惡剋星的經過。蝙蝠俠接受忍者訓練出身有些奇怪﹐不過倒解釋了他為什麼可以來無蹤去無景。今集老管家這個重要角色一分為二﹐以住老管家一手包辨所有蝙蝠武器。今集武器的部份改由摩根費曼負責﹐蝙蝠俠的家族企業是軍火公司﹐蝠蝙武器是從研究開發部門直接弄來的測試品。蝙蝠衣的軍用防彈裝甲﹐蝙蝠車是軍用越野裝甲車。在眾多武器中﹐蝙蝠俠的斗蓬的解釋最合理。以前看眼化斗蓬隨風飄揚﹐總是覺得這件斗蓬中看不中用﹐背上多了幅布打架時豈不阻手阻腳。今集的斗蓬是納米記憶布料﹐可以藉著通電流而變型﹐成為滑翔翼或降落傘。最後一場打鬥是蝙蝠俠波戰忍者師父﹐其實蝙蝠俠技不如人﹐不過靠高科技強化裝甲﹐砌斷了師父的忍者劍﹐才可以最後關頭反敗為勝。若果研發部的老主管不供應新武器給蝙蝠俠﹐他就只是個一無是處的有錢仔。

女主角的戲份恰到好處﹐只是裝飾用的大花瓶﹐編劇沒有夾硬加插愛情橋套﹐影響動作場面的連貫性。蝠蝙車在屋頂和公路上追車那一段最精彩﹐單看這一場戲已經值回票價。蝙蝠俠打壞人多似在玩花式特技﹐飛來飛去左一拳右一腳﹐反正觀眾早知道蝙蝠俠不會有什麼危險﹐也沒有所謂的緊張刺激。倒是蝙蝠俠初次上陣有點好笑﹐還未有斗蓬從高處跳下幾乎跌死。以往蝙蝠俠的對手是犯眾集團﹐在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作出私下的正義制裁。這集的對手換成要毀滅葛咸城的忍者集團﹐儘管他們要殺死所有人的理由很荒謬﹐蝙蝠俠的立場從黑夜判官變成全城的救世者。他沒有了質疑自己以暴易暴的心理包伏﹐可以很義無反顧到打倒敵人﹐少了舊蝙蝠俠內心道德交戰的那份劇情張力。

總括來說這是一套很男性化的爆谷電影﹐ 大慨這就是我這麼多年來﹐追看所有蝙蝠俠電影的主要理由吧。

葉問

Ip Man 現在才寫《葉問》的影評﹐有點像酒席散場時姍姍來遲。不過身在外國沒有辨法﹐不能像香港的觀眾般到戲院先睹為快﹐只好耐等侍DVD下載才有機會看。讚美的說話不用多說﹐這齣電影是近年最好看的港產片﹐特別是喜歡看武打動作場面的男性觀眾。不論是甄子丹的身手﹐還是他終於等到了代表作的角色。不論是葉偉信導演的場面設計﹐還是與王家衛鬧雙胞胎。不論是戲中葉問武學修為帶出的人生哲理﹐還是華語英雄片的仇日情義結。不論是上映背後國內審查改劇本﹐還是編劇避重就輕略改葉問生平。差不多所有想像得到的觀點﹐早已被人說過好幾十次了﹐寫這篇影評真的有點難道。

在報紙和網絡上的影評﹐幾乎全是一面倒的讚不絕口﹐我當然豈敢唱反調呢。大部份觀眾的焦點視線﹐集中在三場主要武打場面上﹐計有前段教訓來佛山踢館的金山﹐中段以一敵十打倒日軍﹐和最後一場與日本將軍打擂台。我反而比較喜歡其他過場性質的武打場面﹐外省漢初到武館街踢館﹐那些師傅的招式華而不實﹐從鏡頭中看出虛位甚多。到了廖師傅上陣對金山﹐觀眾在開場初見他被葉問打到無環手之力﹐還以為他武功不濟﹐竟能與金山對上數招才落敗﹐讓武功高低層次分明地呈現觀眾眼前。先有之前層層逐進的舖排﹐才到葉問對金山那一場主戲﹐未開打經已令觀眾充滿期待。葉問以一敵十和與日本將軍打雷台﹐雖然也是括出性命的雙搏﹐但始終是分勝負輸贏為先的比武。在綿廠混戰葉問邊行邊打﹐打倒與工人纏鬥的流岷﹐與他關心妻兒安危﹐閃電出手打倒日軍﹐出招快狠準一擊制敵﹐才是武術之道精要所在。

劇中葉問的詠春天下無敵﹐憑他可以一敵十這麼厲害﹐他亦感到面對日軍槍炮的無力感﹐繼而對自己練武的動機產生懷疑。不過下一場戲他以武功保護綿廠﹐他的疑問很快便一掃而空。好友清泉後悔為什麼沒有練武﹐被流岷被打到毫無還手之力﹐覺悟以前和平時認為武功沒有用的錯誤。也許編劇和導演根無心插柳﹐但這兩段戲連同後來葉問在槍口下被押上囚車﹐加起來得出的結論。就是在面對壞人來犯的時候﹐只有擁有更強大的武力以暴貿暴﹐才是自救自保的唯一方法。不知道反對使用任何暴力的和平主義者﹐在看葉問時會有什麼感想。他們喜歡對正當的自衛說三道四﹐反對以色列出手制止哈馬斯的火箭襲擊﹐認為凡事只要坐下來和談就可以談出個和平來。若果和平主義者轉換時空﹐生在八年抗戰的亂世中﹐不知他們對葉問會說什麼。他們會否叫葉問不要傷害金山的流岷手下﹐不要傷害武館的日本士兵﹐應該與金山和日本將軍很不切實際地和談呢﹖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

Indiana Jones 4 一連兩天都寫福伯夏理遜福的電影﹐昨天評論過他二十多年前的舊作Blade Runner﹐今天評論他最新的作品《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奪寶奇兵》三部曲可以說得上是冒險電影的經典﹐今次佐治魯卡斯與史提分史匹堡再度攜手合作﹐讓我對《奪寶奇兵》第四集有很大期望。沒錯這套電影依然是《奪寶奇兵》﹐有鐘博士的招牌動作﹐ 有驚險刺激的追逐大場面﹐特技鏡頭和場面設計悅目好看。福伯雖已年過六十仍然打得睇得﹐比在戲中飾演他兒子的靚子更有型。可惜與以前的《奪寶奇兵》相比﹐今集的故事失色過份牽強胡扯﹐成為鐘博士重出江湖的一大敗筆。

故事內容實在太過無聊﹐鐘博士先忽然跑了個兒子出來﹐又忽然跑了個老相好舊情人出來。年輕時鐘博士的對手是納粹德軍﹐年老了則換上冷戰時期的蘇聯。美國軍方的保安寬鬆得過份﹐那個基地的貨倉看來堆滿寶物﹐竟然連衛兵也沒有多個﹐任由整隊紅軍自出自入。電單車橫衝直撞那一場戲﹐非常有史匹堡的風格﹐讓我聯想起《回到未來》那場滑板追逐戲。最精彩那場動作是阿馬遜大逃亡﹐單是看那十幾分鐘的場面已值回票價。鐘博士一行人和蘇聯美女博士﹐從美國到南美追了半個地球﹐只不過是為了個外星人留下來的水晶骷髏頭。嚴格來說這次鐘博士不是去尋寶﹐而是要把寶物物歸原主。到了結尾解開謎團時﹐我差點以為自己是在看衛斯理而不是看鐘博士﹐虧魯卡斯想出南美古城藏有外星人的飛船這種老套的橋段﹐這種級數的故事給X-Files也嫌無聊過時。外星人的飛船看似威力強大﹐怎樣這麼多年什麼也不做﹐就是在乾等個有心人把水晶骷髏送回來。不見了個骷髏頭﹐不會自己派機械人去找回來嗎。人家好心把失物送回來﹐連多謝也不說一聲就走人﹐這些外星人真的很沒禮貌。

以前幾集《奪寶奇兵》的故事﹐不止是尋寶冒險這麼簡單。第一集的約櫃傳說力量﹐第三集保護聖杯的騎士團﹐皆與尋寶的過程有密切關係。寶物本身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元素﹐從電影開場便佈下伏線﹐讓觀眾跟隨著鐘博士一路解開寶藏的謎題。今次的寶藏與電影故事本身沒有連貫性﹐電影中段忽然出現的水晶骷髏﹐結尾又忽然出現的太空船﹐讓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當寶藏變成一個可以任意取代的符號﹐成為讓導演賣弄動作場面的藉口。這個外星人水晶骷髏頭寶藏﹐比Nicolas Cage《國家寶藏》系列的寶藏還不如。《國家寶藏》的寶藏雖然很被動地躺在那裏等人找到﹐至少能恰如其份作一個寶藏應有的功用。其實《奪寶奇兵》一直也是尋找聖經寶藏﹐先後然摩西的約櫃和最後晚餐的聖杯﹐與其故弄玄虛攪外星人的水晶骷髏﹐倒不如繼續源用聖經寶藏﹐尋找刺十架上耶穌的朗基努斯之槍﹐至少有關這槍的傳說比無厘頭的水晶骷髏引人入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