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CG

Stork BB宅急便

Stork Movie Poster

長週未親子時間,媽媽有事忙,於是兩仔爺去戲院睇戲,剛剛過了暑假兒童片旺季,只有剩下《Stork》這套CG卡通電影還在上映。看什麼影片我沒有什大所謂,最緊要阿仔看得開心。這套電影由華納出品,與《Lego Movie》同一動畫工作室,所以開場前送上Lego Ninjago小電影《The Masters》攝時間。一人一雞兩大武林高手過招,爭奪天下第一武術大師的名銜,很無聊但好搞笑,某程度上比電影本身還好看。

電影的故事取材自送子鸛的北歐童話,相傳送子鸛用口擔著白布載著嬰兒,從天上把嬰兒送到人間。隨著時代進步,送子鸛不再運送嬰兒,轉型當速遞公司,還發展成大企業。在一次意外中,公司明日之星的男主角白鸛,與被公司收養的人類孤兒女主角,開動封塵多年的BB製造機,於是他們一起展開一場把嬰兒送到父母家中的大冒險。

《Stork》是套不節不扣的小朋友電影,雖然故事中嘗試加添一些寓意,(如父母工作太忙錯過小朋友的成長,男女主角共患難見真情,大企業vs傳統社企等),但訊息只是停留在表層,觀眾不必深究有何含意。卡通故事不必合乎現實,所以請不要問BB製造機從何而來,亦不要問一夜間製造出成千上萬個BB會帶來什麼社會問題。

故事沒有壞人,非常和平,十分適合膽小的阿仔看。中段男女主角連同BB迫降雪山,原本以為狼群想吃掉BB,結果原來是BB太可愛,想搶了她回去領養。百變狼群可以變車變船,非常低能但好好笑,應該是電影中最重要的笑點。大奸角鸛企業CEO雖然是賺錢至上,但他也只是要把BB搶回去交給企鵝代養,沒有要殺死BB這些會嚇到小朋友的念頭。另外男女主角與企鵝的無聲大戰,因為BB睡著了不要吵醒她,是故事中另一重點笑位。

看完電影我問阿仔,想不想要個細佬妹,叫他不如寫封信去給送子鸛。個衰仔四歲半,思想卻很老積,竟然不受騙,回答說那是卡通不是真,細佬妹係從媽媽個肚出來,這算是聰明還算是沒有童真?

Minions 迷你兵團

這套《迷你兵團》雖然是卡通片,其實不太適合兒童看,內容粗鄙,大玩不文笑話,很有王晶的品味。卡通片又不一定要給兒童看,不過這套戲同樣成人不宜。最大問題是笑話不好笑,故事無聊嚴重拖戲,硬笑料不停重覆惹人煩厭。故事講什麼不重要,反正看完都不會記得。勉強算是有條主線,串連起一大堆不太好笑的笑位。

Minions是Despicable Me系列的外傳,黃色小小兵在本傳中人氣高企,有他們出場就一定笑聲連天。外傳講述他們遇上壞蛋獎門人之前的故事。在本傳中小兵無名無姓,每隻性格都差不多脫線,用來搞氣氛好使好用。今次夾硬拉了三隻小兵出來當主角,要描寫他們的角色發展有難度。還要他們完全沒有對白,只懂嘰哩咕嚕的外星話,只好用跨張的表現手法,不停地去取悅觀眾。本傳中只是用來過場的笑料,要拉長填滿半鐘頭的電影,顯得力不從心,捉錯用神,令觀眾感到疲勞。

這套爛戲,竟然全球票房超過十億美元,史上第二賣座的卡通片,不能不佩服市場行銷的魔力。只要廣告舖天蓋地,檔期排得好位沒有對手,自然豬籠入水。與同一暑假檔期的Inside Out比較,美國票房兩者叮噹馬頭,海外票房則Minions大幅拋離對手。可能Inside Out對非英語國家文化程度太深,不及Minions沒頭沒腦衰笑一輪簡單,看來海外賣埠還是劇本越白痴越好賺。

Zootopia 優獸大都會

zootopia-movie-poster

近年迪士尼本家製作的動畫狀態回勇,年度動畫電影甚少失手,甚至比一向口碑甚佳子公司Pixar有質素保證。要拍一套賣座的動畫不難,拍一套小朋友看很開心,賣很多玩具的動畫亦不難。但拍一套不會悶死陪小朋友看戲的家長,大人看完亦覺言之有物的動畫,不是很多電影公司做得到。以前Pixar每套電影總能大人小孩兩面討好,被迪士尼收購後魔法不再,不知是否管理層要分心改造迪士尼本家動畫,Pixar自已反而吃老本不繼拍續集。

若果說《優獸大都會》的賣點只是動物可愛吸引,未免看少這套動畫劇本的深度。小朋友大慨看不明白,亦不懂劇中不少笑位,是向上世紀荷里活流行的警匪片致敬。新丁警察免子初出更,不甘心當花瓶被調去專責抄牌,聯同不情不願被拉下水的古惑仔狐狸,一起追查城中動物接二連三地失蹤的大案。教父那一幕最好笑,主角二人被兇惡的巨熊幫捉去審問。黑社會大佬出場,竟然是隻小小尖鼠,神態語氣維肖為妙,不要少看牠的身型,很有教父的氣勢。

電影有很多政治隱喻,主角免子因為身為女性,在警隊中受到性別不平等的待遇,被編排去閒雜任務。Zootopia表面上是個眾生平等,人人和平共處的動物天堂,可是大隻動物看不起細隻動物,草食動物不信任肉食動物,是美國社會種族平等問題的縮影,每個人口裏也很政治正確,可是日常生活的言行之間,往往流露出內心的真正想法。

種族問題一般荷里活電影不會碰,反而在動畫中藉不同的動物種族,擢破虛偽的和詣表面,正視現實背後存在的問題,帶出正面的息訊。免子和狐狸這對好搭擋,儘管現實不理想,但可以由自己開始改變其他人的想法。幕後黑手很好估,獅子市長落台,最大受益人會是誰?雖然這一段著墨不多,我覺得是在講民主制度的問題,若果九成選民都不用腦,民萃抬頭選出多數人的暴政,公然歧視針對一成的小數,把社會撕裂分化。在動畫中免子把壞人繩之於法,一眾動物又回到和平的生活,不過現實中要修補社會裂痕,可沒有這麼容易。

海底奇兵2 Finding Dory

FINDING_DORY_-_Key_Art

當年《海底奇兵》,創新的海洋CG技術,加上故事賺人熱淚,令我成為Nemo的擁蠆,更購入巨型Nemo毛毛公仔,霸佔我半邊床好幾年。時隔十三年出續集,竟然由上集中最惹人討厭,最煩膠的失憶魚Dory當主角。試想像下如果星戰前傳出續集,由JarJarBinks當主角,想想也覺得難頂,雖然Finding Dory未有咁恐怖,程度至少也有其一半。在商言商,Pixar不食老本就笨蛋,不論最後好看與否,《海底奇兵》開拍續集,肯定一早封了蝕本門。至少我明知會踩地雷,都心甘情願第一時間購票入場觀看。

這套戲的名字騙人,故事根不是尋找多莉,而是多莉的千里尋親記。失憶魚某天忽然記起兒時回憶,思念父母很想回家,於是Nemo,Marlin和Dory一行三人穿洋過海,到位於加洲的海洋世界,從大海走進水族館,讓Dory與父母相見。故事與上集時隔一年,Nemo竟然完全沒有長大,小丑魚不是只有數年壽命,一年左右便已完全成長嗎?

今集Nemo和Marlin戲份不多,淪為大配角讓舊擁躉十分失望。新角色中最搶戲是七爪魚Hank,帶著Dory在水族館大玩潛行,他扮鬼扮馬的變色龍絕技,是劇中最重要的笑料,完場片尾加演尋找Hank的遊戲,十分過癮。不知是否導演剪片計錯數漏了,Hank和Dory說過他不想回大海,寧願在與世隔絕的水族館孤獨終老,最後到故事都沒有交代Hank對大海的陰影的來龍去脈,亦沒有交代Hank為什麼回心轉意跟Dory回到大海。娛樂性上Hank十分成功,他出一場觀眾笑聲四起,但以戲論戲,這是劇本的一大敗筆。

Dory的兒時好友近視鯊魚和小白鯨,角色設計很明顯是經商品化的精心計算,大大隻又可愛的毛公仔,一定十分好攬,大受大小朋友歡迎。反而我很掛念上集的善良鯊魚,可惜他們完全沒有機會出場。至於主角Dory嘛,上集已經不喜歡她,今集亦沒有任何好感。小魚時代的Dory說話不多,還勉強可以裝可愛賣萌,成年Dory一開聲講野,我就覺得她好鬼煩。上集Dory玩失憶製造笑位還可以,今集用失憶做主軸大橋,為拍續集夾硬作故事。

最後一幕海底舖滿貝殼路標,引領Dory與父母重聚,感動指數與上集Nemo和Marlin的重逢相比,感覺相差太遠了。上集很多人看到眼濕濕,這集完全沒有feel,哦~ 就快完場嗱。如果Dory與父母相認一刻,忽然失憶反問他們是誰,出奇不意來個悲劇結局,可成為名留青史的催淚神作。可惜兒童電影指定要大團圓結局,只差還未好像TVB一起食圍爐BBQ。

Pixar電影一向有明確的中心思想,有些具深度能激發觀眾思考的主題。看完這套《海底奇兵2》,我完全沒有深層次的領悟。主題是說魚不應住水族館,要自由自在住大海嗎?還是說大家要學Dory的(不)思考義術,盲目衝出去就船到橋頭自然直?上次Good Dinosaur已經失手,今次Finding Dory又再失手。Pixar的魔法是否開始失效,再拍不出表裏兩層意思,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度的動畫片。總括來說,這齣電影不外乎就一齣小朋友看得開心,大人勉強未悶死的卡通片。說起來,開場前的短片Piper,比起電影本身還精彩。

The Peanuts Movie 史諾比:花生漫畫大電影

很奇怪,史諾比與小王子兩套卡通電影差不多時間上映,小王子不成比例地受到追捧,香港各方業餘影評大多只讚不彈,並依電影中的思想作二次解讀。反而史諾比的影評頗為負面,禮貌的會讚句畫面靚適合一家大細看,不懂欣賞則直言低能兼幼稚,還說戲院中不少陪太子看電影的家長悶到睡著了。花生漫畫的內容深度不輸小王子,今次電影版原汁原味重現漫畫的精神,被膚淺即食文化荼毒的香港人,看不慣花生漫畫含蓄的表達手法,難怪評價不如畫出肚皮的小王子。我自已則認為史諾比,比小王子更好看,是那種越翻看越有味道的電影。

今次花生漫畫大電影用CG拍攝,採用模疑定格動畫的技術,人物眼耳口鼻和動作用漫畫線條加工,畫面效果有別於其他CG動畫,沒有非Pixar其他二流CG動畫硬梆梆的毛病,反而有手繪動畫的動感和流暢。故事主線分兩條,一是Charlie Brown學校的日常生活,對紅髮小女孩的單戀;二是史諾比的幻想創作,當空中英雄,決戰紅男爵。沒有看花生漫畫的人,會認為這兩套線牛頭不搭馬嘴。但花生漫畫本來就是這樣,電影版不一定要有什麼大故事,更重要是保持著花生漫畫那份日常的感覺。若果好像叮噹劇場版那樣,夾硬讓一眾角色來個大冒險,反而完全破壞花生漫畫應有的氣氛。

花生漫畫,從來都不是故事先行,而是以角色帶動劇情。今次電影版十分稱職,一眾花生漫畫的角色,劇份差不多按原作比例,沒有一個角色特別搶戲。傲驕寸嘴的Lucy,古靈精怪的Sally,抱著毛氈不放的Linus和愛彈貝多芬的Schroeder,看見一眾老朋友份外親切。編劇把很細微的角色關係,亦忠實地呈現出來,如Peppermint Patty和Marcie對Charlie Brown的愛意。很多人把史諾比和Charlie Brown類比叮噹與大雄,但大雄和Charlie Brown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大雄除了心地善良外一無是處。Charile Brown從結果來看是個失敗者,但他卻具備成功者的特質。大雄沒有叮噹的道具是條癈柴,但史諾比從來只是為Charile Brown打氣。若史諾比只是一條普通的狗,也不會影響Charile Brown努力的自發性,如戲中Charlie Brown學跳舞,讀戰爭與和平,最後鼓起勇氣告白等等。甚至可以把人性化的史諾比,解讀為Charlie Brown腦中的幻想,亦無損故事想表達的原意。

沒有看過花生漫畫的觀眾,不會明白狗屋飛機與紅男爵的意義,史諾比與他的幻想宿敵,多年恩怨終於來個了斷。整段史諾比的幻想中,最重要是他從敵軍陣地逃亡那場戲,那才是幻想的最純真的面貌,有點似Inside Out中主角把客廳幻想成熔岩一樣。幻想中的女主角狗Fifi原是電視版卡通的角色,舊作中最後無奈要與史諾比分開,今回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除了史諾比的愛情開花結果外,Charlie Brown單戀超過五十年的紅髮小女孩,終於接受了他的愛意,好人有好報,不用領好人卡。紅髮小女孩在漫畫中從沒有正面出鏡,舊電視卡通亦只是見樣不見聲。今次竟然有配音,還有名有姓(可以在成績單上看到),可說花生漫畫的大突破。花生漫畫面世六十幾年來,Charlie Brown從來沒有成功過的事,今次大電影終於幫他圓夢,追紅髮小女孩,放風箏,可惜最後還是踢不到Lucy那個足球。

看花生漫畫大電影覺得悶的朋友,大慨早己失去了小王子所說的童心。小王子是拍給口頭上懷念童心的大人看,史諾比則是拍給仍有童心的大人和小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