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日本小說

偵探伽利略 – 東野圭吾

偵探伽利略

早前我看《神探伽利略》的電影版有點被騙的感覺﹐電影與影評中描述電視版的風格有點不同。電視版以科學方法解開謎團﹐反觀電影版則只是用傳統推理手法破案。我想感受下《神探伽利略》的日劇魅力﹐又不想花十多小時追看整套劇集﹐折衷辨法便是看原著小說《偵探伽利略》。當然其實我可以只看一兩集﹐不過自問沒有足夠定力扺受日劇的引誘﹐開了頭看第一集恐怕不看完結局不會罷休。

電視版改篇自三本原著小說﹐我便選擇了第一本小說來開始看。一本小說有五個中篇故事﹐每個故事大約是電視一集的內容。看完後才發現小說與日劇完全不同﹐唯一相同的地方只是案件謎題的結構﹐再一次有被騙的感覺。女警柴咲幸在小說甚至沒有出場﹐更枉論與福山雅治發展成一對歡喜冤家。或許我看了電影版先入為主﹐認定伽利略等同福山雅治﹐看不慣在小說版中他沒有那些招牌小動作。小說的故事佈局簡單直接﹐篇幅集中在故事骨幹的案件推理上﹐人物特別是主角的描寫點到即止。若果把小說搬字過紙拍成劇集﹐恐怕角色流於表面欠缺立體感﹐不用十五分鐘便把故事說完。

平心以論這本小說其實也很好看﹐故事情節很有創意﹐有別於一般的推理小說。伽利略有別與於其他偵探小說的主角﹐他的推理並不是要揪出犯人﹐而是運用科學知識和頭腦﹐去解釋案發經過的謎團。五個故事也是兇殺案﹐其中三個故事要破解離奇的殺人方法﹐餘下兩個則是解釋不合常理的證據。對於理科出身的讀者﹐謎底倒看起來合情合理﹐至少沒有違反科學常識。不過我懷疑科學常識不足的讀者﹐有多少人懂得欣賞謎題設計的巧妙﹐會不會伽利略解說完依然是一頭霧水。當然伽利略解謎前會做個小實驗﹐模疑事件發生的過程。不過如果作者有心杜撰相關的科學理論﹐恐怕一般讀者也很難識穿吧。只是小說中的科學殺人法實在太匪夷所思﹐那有人會這麼大費周章地殺人﹐不過這也是閱讀這本小說的樂趣之一。

除了故事本身寫得好看外﹐負責翻譯的出版社特別值得一讚。這本書沒有邀請一大堆著名閒人﹐為此書寫些不相干的序言硬銷推介﹐反而在前頭加插導讀章節﹐介紹作者東野圭吾的生平和作品﹐讓讀者認識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正文後面附有一篇解說小說的文章﹐替讀者分析故事內容和推理﹐讓讀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再欣賞小說。不是解說說明我也不知道﹐作者在小說中探討日本要面對的社會問題﹐隱晦地批評日本社會的精神面貌。

只用了個多小時把小說讀完﹐雖然不是我想找的東西﹐但也有另外一種意外驚喜。不過現在我有一個兩難題﹐還要不要看《神探伽利略》電視版呢﹖

紅塵 – 田中芳樹

Red Dust 上星期去圖書館讀書﹐在讀到悶走去中文書架那邊逛逛﹐發現了這本小說。我十分喜歡田中芳樹的架空歷史小說﹐銀河英雄傳說買了全套不在話下﹐自中學年代以來前後看了五六次。他的長篇阿爾斯蘭戰記和創龍傳也有拜讀﹐買不到又借不到就只好下載回來對著電腦看。田中芳樹除了寫長篇外﹐還著有一系列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中篇小說。讀日本人寫的中國歷史﹐初時有點不接受感覺怪怪的﹐但很快就拋下成見﹐因為田中芳樹寫得實在出色。文筆好情節精彩不用說﹐最重要是史實資料準確﹐比國人寫的歷史小說還嚴緊。書中還附加大量的注解﹐可能主要是方便不熟悉中國歷史的日本讀者﹐說來慚愧﹐這亦方便對自家歷史也不太熟的中國人。

紅塵的背景是在南宋年代﹐開場在靖康之難後十幾年﹐千古罪人秦檜去世﹐宋高宗正式掌握國權。田中芳樹用大時代小故事的方式﹐把幾個平衡故事﹐由韓世忠的兒子韓子溫忠串連起來。作者描寫南宋主戰主和兩派的爭鬥﹐把南宋偏安的前因後果娓娓道來。主線是高宗命令韓子溫潛入金國﹐刺探給金人擄去的欽宗的消息。其中穿插著韓子溫母親梁紅玉回憶片段﹐講述當年岳飛韓世忠等人大破金兵的舊事。其後欽宗遇害﹐金國大舉南下﹐韓子溫等人以寡敵眾﹐力保大宋半壁江山。故事在敵退金兵重新簽定和約﹐高宗因怯戰失信於百官﹐最後讓位給主戰的孝宗﹐給平反岳飛名譽落幕。

可能由於故事受到歷史事實的限制﹐故事性劇力顯得略為不足。雖然田中芳樹加插回憶事件去豐富劇情﹐反而讓人覺得故事不集中流於瑣碎﹐更加削弱原本已不足的劇情張力。故事最尾的決戰有點落雨收柴的感覺﹐欠缺他在前作中描寫戰爭展現出的氣勢。不過若果換一個角度去看這本書﹐不以小說去閱讀﹐而是以歷史演義的角度去看﹐紅塵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田中芳樹用他擅長的人物寫法﹐活靈活現地把南宋政局的歷史展視讀者眼前。書中不忘重申田中芳樹的政治哲學﹐以利益關係為中心去解構當權者的與衰。田中芳樹不單能夠創建虛構的世界去表達他的史學觀﹐還能夠以史為鑑﹐在歷史當中發掘出借古喻今的事例。若要讀有關南宋初年的歷史﹐與其找枯燥的史書看﹐不若看這本小說會比較容易記憶吸收資料。看過後腦中對事件和人物有大慨印象﹐才再讀回史書補充小說的失誤﹐必定可以事半功倍。想深一層﹐連岳飛死後史書上平平無奇的南宋﹐也可以寫出一本精采的小說﹐中國五千年歷史確是寫作題材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