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特技片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Goblet of Fire 我一直以來是哈利波特的忠實擁躉﹐在對上三齣哈利波特電影上畫時﹐我必定會在第一個週末排隊先睹為快。不過自從對第六本小書失望後﹐連帶對電影版的熱情也減退了。這次第四集我沒有第一個星期去迫入場﹐等到第二個週未觀眾少才去看。我和女友去看星期天晚上的那一場﹐原本以為多少要排隊﹐但七時五十分到達戲隊﹐八時那一場還有好座位。大慨是觀眾經過首星期票房高峰期後﹐聽到口碑不太好而影響入場意欲。

片長二個半小時﹐跟足原著主線發展﹐講述哈利第四年學年的生活﹐三巫師盃賽事﹐以及佛地魔復活的陰謀。第四集小說厚達六百多頁﹐電影中不可以全部細節也拍。我是在幾年前閱讀小說版﹐印像中的記得的主要情節電影也有。但是總是覺得這齣戲好像欠缺靈魂。我女朋友更大表不滿﹐她沒有看過小說﹐只是每年陪我看電影版﹐她投訴套戲完全看不明﹐要我在回程車時慢慢解釋內容給她聽。回家後不自覺地拿出小說版來看﹐用一個小時快速由頭尾重讀一遍。我記得這部小說是很好看的﹐大慨在已出版的六部中﹐排在第二位﹐只比第三集略為遜色﹐速讀重看小說依然覺得很十分好看。我細想電影出了什麼問題﹐劇場版就像一棵光禿禿的樹幹﹐所有枝葉花果給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書中的主線只是用來推進情節﹐所有吸引讀者的地方全在細節上。萊妒忌哈利令他們的友誼受到考驗﹐妙麗和別人去舞會惹得萊呷醋﹐哈利和同校對手為張秋變為情敵﹐妙麗要解放精靈奴隸﹐魔法政府內進行的政治交易﹐過去幾集的解謎﹐最重要有關陰謀的懸疑﹐以及誰才是陷害哈利真凶一層疊一層的謎題﹐也統統在戲中欠奉。換來只是原本在書中輕輕帶過﹐完全不是重要焦點所在﹐鬥智鬥人心多於鬥力的三場火杯考驗。戲中那三場考驗佔了大部份時間﹐在全世界也知道哈利一定沒事下﹐給觀眾懶係緊張刺激的電腦特技﹐可以說完全是捉錯用神了。

哈利波特第四集令我十分失望﹐可能是因為換了導演的緣故﹐把一套可以發揮很有深度的劇本﹐變成典型的荷里活無腦特技片。劇中角色的性格缺乏深刻的描寫﹐每個人包括三位主角甚至校長﹐也淪為面目蒙糊的紙板人偶。原本很期待看張秋與哈利的感情瓜葛﹐結果想不到全套戲中她只有一句對白﹐比很多茄厘菲還少戲份。妙麗演出的安排亦很有問題﹐在書中明示暗示她最終和萊是一對﹐但戲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觀眾誤導她會喜歡上哈利﹐我女友就是其中一個被騙者。不知道是出於政治正確還是為外國市場﹐在這集魔法學校忽然間多了很多不同國藉的學生。可能為了要平衡重要角色之一的張秋是華人﹐就加入幾個黑妹印度妹做閒角。這齣戲始終是要看的﹐因為是總共七集電影不可分割的其中一個部份﹐但是值不值得購票入場﹐還是應該等DVD推出後才下載回來看﹐
就要視乎你是否小說版的擁躉了。不過有一點必須要強調﹐就是這齣戲不適合兒童觀看﹐因為內容拍得太黑暗恐怖了﹐連我女朋友咁大個人看完也發惡夢﹐小朋友不給這齣戲嚇死才怪。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三部曲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三部曲在戲院上映時﹐我因為返了香港的緣故只看過了第一集﹐我一直也想把這套經典之作看完。在聖誕假期時從朋友處借來了三集﹐想找一天有空和女朋友一起看﹐不過結果拖著拖著﹐到上週未要趕著要還碟﹐才一口氣的連續看了十多小時﹐一次過把三集由頭看到尾。這樣的電影馬拉松真的很辛苦﹐在第三集高潮的魔戒過毀滅後﹐還有差不多半個小時交代人物去向﹐心中不禁咒罵為什麼導演不早點完場。

電影是改篇自J.R.R.Tolkien的經典長篇小說﹐是Middle-Earth系列的主軸。小說當中所架構的世界十分宏偉廣博﹐不單包括了中土大陸由創世開始的歷史﹐作者亦創造了不同的種族之間的關係。把千二頁的小說濃縮為三齣電影﹐在劇情上自不免有所刪改。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不過根據在網上看到的資料﹐改篇的地方不算很離譜﹐沒有影響據情主要的發展。只是某些細節和場面﹐對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來說是比較難明白所以。不過這些事也沒有辨法避免﹐導演在這方便已經很努力忠於原著。電影的製作歷時七年十分龐大﹐從服飾到怖景到電腦效果也一絲不苟﹐讓中土的風土人情活現眼前﹐亦囊括了大部份奧斯卡的技術性獎項。

故事主線可以說得很簡單﹐古代魔王打造了一隻法力無邊的魔戒。但人類在上一次人魔大戰中戰勝了魔王﹐而魔戒亦失去蹤影達幾百年。現在魔戒重新出現在人間﹐魔王亦準備復活去毀滅世界而要獲得魔戒。在很偶然的情況下﹐主角Frodo得到了魔戒﹐而因為他是本性善良的Hobbit﹐他擁有可以抵抗魔戒邪念的能力。於是他便和一眾伙伴出發遠征﹐到魔王基地的末日山消毀它。而然故事的主線亦可以說很複雜﹐每一個角色也有自己的故事﹐他們除了經歷曲折離奇的冒險外﹐還有在心理上和自己的心魔爭鬥。中土世界幾千年歷史中﹐每一個種族國家也有自己的背景﹐而魔戒的出現把它們的未來連成一線﹐引發出一個又一個足以改變整過世界命運的機遇。

魔戒三部曲小說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除了故事情節精采具氣勢外﹐還因為其中帶出人性中善良和邪惡的一面﹐讓讀者對人生的價值作出反想。電影在深度上自然遠遠及不上小說﹐劇中人物的內心爭扎沒有足夠的描寫﹐反而很多時間用在奪目炫眼戰鬥場面上。三集之中以第一集的情節最豐富﹐亦是三集之中我個人最欣賞的一集。劇中魔戒佔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所有故事亦是環繞著魔戒而展開。但有一點我想極也不明白﹐以純理性角度去看﹐除了載上後可以長生不老和可以隱形外﹐魔戒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大用處﹐亦沒有帶來什麼法術權力﹐那為什麼劇中會成為眾人爭奪的對像呢﹖。雖說魔戒是會迷惑人心﹐讓接負的人受貪念操縱﹐不惜一切想去擁有魔戒﹐但是若能退後一步﹐以理性去控制慾望﹐就可以看清楚魔戒亦不外如是﹐扔了也不會覺得可惜。

作者本身是虔諴的天主教徒﹐很多觀眾在劇中看到對聖經的隱喻。Gandalf在第二集中再出場變成白衣巫師﹐很多人就認為是代表耶穌的復活。而我自己亦由戲中魔王復活﹐聯想到現今很多主張末日的基督教教派。劇中有不少人類投靠了魔王的陣營﹐他們和其他人類正義之師對戰﹐以為在世界毀滅後﹐魔王會和他們分享權力。尤其是在Isengard的奸巫師﹐最後大戰的象軍團和海賊軍團﹐他們幫魔王根本不會有什麼好處。權力是從臣服的人民而來的﹐若把人類和其他靈性生物全滅﹐單單控制一大片荒蕪的土地和沒有思想的獸人﹐可是毫無樂趣可言。聖經說耶和華會回來毀世界的思想﹐不正好是和劇中魔王復活同出一轍嗎﹖身為人類的一份子﹐正如劇中的眾人一樣要盡力阻止魔王復活﹐我們也應該要阻止耶和華再臨﹐而不是給私心蒙蔽了﹐去促成世界的滅亡。

劇中我最喜愛的角色是Frodo的好友Sam。他是一個Hobbit的胖小子﹐長相和動作也很有趣﹐在冒險時也是掛著吃﹐還帶著一大堆煮用具上路。本來對這角色沒有太大期望﹐只是當他是劇中用來緩和氣氛的丑角。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他的劇份越來越重要﹐更在危急關頭拯救了毀滅魔戒的任務。
他一直堅守著Gandalf要他守護著Frodo的承諾﹐對他不離不棄一直到末日山。他有一段時間替Frodo保管著魔戒﹐他也同樣的做到拿得起放得底﹐相對Frodo後期開始漸漸被魔戒迷惑﹐他反成為了指引Frodo的明燈。在爬上未日山時他對Frodo說那段話﹐”I cannot carry it for you, but I can carry you.”﹐更是深深的讓人感動。最後當然好人有好報﹐這個小胖子不單保住了小命﹐還回家鄉聚了他的夢中情人生了很多仔女。

若要深入探討魔戒電影中想表達的各種意義﹐那多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有些大學還有研究Tolkien作品的專門課程。看罷電影和評論的網頁﹐知道電影中刪去大量小說的細節﹐決定把魔戒例入我要看的書的名單上﹐那天有空必定會把三部曲看一篇。我一向對幻想小說的趣興不大﹐在眾多有關妖精﹐矮人族﹐魔王﹐妖獸﹐龍﹐劍與魔法的小說中﹐我看過的就只有日本幻想小說大師水野良的羅德斯島系列。魔戒可以說得上的幻想小說的鼻祖﹐不知道和羅德斯島相比又如何呢﹖希望把小說版看過後可以知道出這條問題的答案。

Troy 木馬屠城記

Troy 我一直以來對Brad Pitt當主角的Troy沒有什麼興趣﹐故從不打算租或下載來看。不過湊巧在長途巴士半睡半醒間看了這齣戲﹐便順手寫點文章評論這部垃圾作品。木馬屠城記是源於希臘的神話故事﹐記錄於Homer的史詩之中。原本優美的文學藝術作品﹐給荷里活的編劇改得面目全非﹐十多年的Tory戰爭給壓縮成一個月內發生的四個動作場面﹐而最初戰事發生的原因﹐身為地上最美男子的Troy王子Paris當裁判﹐決定天上三女神爭論誰最美麗﹐他受賄而獲得天下最美女子Helen﹐導至Helen的丈夫Menelaus發動希臘攻打Troy則完全隻字不提。除了人物名稱和那隻大木馬外﹐這齣電影和原著沒有什麼關係。改動大得變成Paris的哥哥Hector殺了Menelaus﹐而主角Achilles的不死身完全沒有提及﹐明明一早他就給Paris殺死﹐但變成可以活到木馬攻城﹐電影完場前最後一個鏡頭。最離譜的還是Troy戰爭的主要原因﹐傾城美女Helen of Troy一點也不漂亮﹐很難想像兩個國家的王子為爭她而打生打死。劇中人物的描述更是片面得像佈景版﹐不論主角配角的反應也像是扯線公仔﹐為求湊數讓劇情發展而作出很多不合情理的決定。

若果這齣戲的動作場面設計得出色﹐劇場上的缺陷還可以忍受。以高成本大名星的特技動作電影標準來衝量﹐這齣戲所得的分數是不合格。劇情中加插多和主線無關的文戲冷場﹐角色在長篇大論的淨說把我悶得睡著了。而為數不多的的那幾場主要動作場面﹐則只有電視劇集的水平。由電腦弄出來的大場面的確是很多人很多船﹐但到了真正開始打仗﹐那些虛擬士兵的動作十分粗糙﹐一大堆人機械化地斬來斬去﹐假得好像是在看即時戰略遊戲一樣。至於一對一的對打場面﹐更是完全的令人失望。不知是古代希臘人的打法白痴﹐還是劇中請武術指導不濟。比試的兩人雖然有劍有盾﹐但給人的感覺就只是蠻力的較量。而必殺一擊更是超級無厘頭﹐明明前一分鐘還勢均力敵打成平手﹐這一分鐘夠時間過下一場﹐就中門大開讓人致命一擊。與其用這種近乎隨機定輸贏的打法﹐不如一開場大家玩猜拳﹐輸了的那個拿刀抹頸子自殺好了。

總括來說這齣電影一無是處﹐真的是免費請看也嫌浪費時間。大慨唯一的賣點就只是Brad Pit的真情露肉演出﹐給引他的一眾女影迷和基佬支持者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