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馬克思主義 (Marxism)

自從蘇聯解體﹐東歐變天﹐中國走資後﹐很多人以為馬克思主義已經死亡。在西方學院派裹卻重新投胎成為分析馬克思主義 (Analytical Marxism)。分析主義與原版馬克思主義不同之處﹐是放棄了很多錯得無可救藥的論點。特別是末期資本主義必然自我崩潰﹐共產主義必定來臨的唯物史觀﹐因為這個按照現實的唯物史觀來看﹐資本主義才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分析主義當然亦放棄無產階級革命﹐改為在政治理論的層面去說明為什麼要取消私有產權制度﹐改為實行共產主義。

分析主義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指出在不論新舊自由主義下﹐以追求公義為目的政治理念有問題﹐因為共產主義社會超越公義。第二個層則源用公義的慨念﹐但指出私有產權與公義不乎。

  1. 共產主義超越公義
    公義是用來介定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公平是解決資源分配的方法﹐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的友愛底下﹐每個人也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大家無私地為他人奉獻﹐不再存在紛爭﹐所以不需要有公義這個慨念。

很明顯這個想法過於天真脫離現實﹐首先資源不是無限﹐沒有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要。其次是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想法﹐就算他們最終的理念一致﹐如何決定執行計劃也不盡相同。除非世界上所有人思想完全一樣﹐否則我們就需要用公義去分配資源。其次無私為人也可以帶來衝突﹐公義亦介定每個人的主權和自由﹐防止別人把自已認為是好的想法﹐以為我們的名義強加在我們身上。所以現今大部份分析主義學者﹐都接受社會需要公義這個現實﹐從而論證共產主義如何比自由主義更加公義。

  1. 私有產權必然不公義
    固名思義共產主義的核心價值就是共產﹐認為要取消私有產權制度才有公義。嚴格來說不是所有東西也大家公用﹐每個人還量可以私人擁有生活的必需品﹐但不可以擁有或控制可以用來生產的財產﹐公平的產分配就是全屬社會。自由主義的收入資源分配還是不公義﹐因為生產資源控制在資本家手中﹐必然會產生不公義的勞資關係﹐有以下兩個論點支持

a. 勞資關係剝削工人。
馬克思對剝削的定義﹐是只有工人的勞動才能夠產生價值﹐資本家從工人的生產中獲取得價值﹐所以工人沒有全取應得的價值﹐剩餘價值的就成為資本家利潤﹐所以資本家剝削工人。這個剝削理論可謂千蒼百孔﹐基本上私有產權與公義不一定有衡突。

工人自願的勞資關係沒有剝削﹐要工人被逼替資本家工作才算是剝削。若所有資本控制在資本家手上﹐工人沒有選擇下必需要打工就是被逼工作。可是在健康的自由市場下﹐工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工作亦可以選擇創業﹐因此剝削的情況就不存在了。

價值不是只由工人的勞動產生﹐根本沒有所謂的剩餘價值。資本家有效率的管理﹐投資資本的風險﹐就是資利家應很的利潤。再者資本曾經前人生產的成果﹐工人可以儲錢自己開生意變為資本家﹐若政府充公那些勞動得來的資本﹐則剝削已變資本家的工人的勞動成果。

社會上不是所有人也可以勞動﹐身體有缺陷的人或全職母親就沒有工作﹐還有些人能力不及﹐動勞產生的價值不足以糊口。套用馬克思的說法﹐這些人反過來是在剝削勞動的工人。若果用收入資源分配去解決這個不公義﹐則生產資源分配去達到公義則顯得多此一舉﹐倒不如直接用新自由主義。

b. 勞資關係必然導致異化勞動。
馬克思認為生產資源的分配﹐必需讓所有人都合作地有創意地快樂地勞動。在勞資關係中﹐工人要聽從資本家的指示去勞動﹐工作刻板沒有滿足感﹐讓工人淪為資本家的生財工具﹐為之異化勞動。在共產主義下工人有話事權﹐可以自行決定如何工作﹐從非異化的勞動中帶來滿足感。同樣的這個理論也是垃圾﹐有三大反對論點。

異化勞動不一定不好﹐有些人認為其他人生價值比勞動重要。在專業分工下生產力增加﹐做用一件工作﹐非異化勞動要四小時﹐異化勞動可能只需要兩小時就做好了。空出來的兩小時不一定要勞動﹐可以用來優閒娛樂或陪伴家庭朋友﹐又或者再勞動賺取更多物質享受。

勞資關係也可以有非異化勞動﹐在現今社會以知識為主的經濟中﹐就不乏充滿創意自主性強的工作。事實在這些行業中的資本家﹐亦十分鼓勵支持非異化勞動﹐因為這是最有效率的生產方法﹐更可以達到勞資雙方雙贏的結果。

共產主義也消除不了異化勞動﹐因為總會有些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醫生教師音樂家等非異化勞動﹐大家可以心甘情否投其所好去做﹐但是社會上總要有人倒垃圾。政府可以規定大家輪流去做異化勞動﹐可是一來沒有專業分工效率低﹐二來讓醫生去倒垃圾是人力資源錯配﹐亦不可能反過來叫倒垃圾的去醫人。政府可以額外收入去補償異化勞動﹐但這正就是上面支持勞資關係的理由。

總括來說﹐馬克思主義內在問題太多﹐改用分析主義也是返魂乏術。不過馬克思主義在歷史有很大影響﹐這個失敗的政治實驗有反面教材的價值。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