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300 哲學入門

這個學期我在大學修讀了我的第一門哲學課﹐是PHIL300哲學入門。讀這科可以說是純為興趣﹐今個學期我已經做完碩士論文等畢業﹐橫豎有公司交學費不要浪費﹐便找門有興趣的課來讀讀。這門課是三年級的課程﹐不過是以非哲學本科生為對象開設﹐若已經讀了一年級哲學入門課﹐便不能再讀這科取學分。雖說是哲學入門﹐其實嚴格來說只是認知論(epsitemology)入門﹐因為選用的課本和教授哲學家的想思﹐也都是屬於這哲學三大分支之一。其他兩門分支是形上學(metaphysics)和價值論(value theory)

認知論就是探討知識的學問﹐去理解究竟知識是什麼﹐人如何可以獲得知識﹐應該怎樣去分辨知識的真假﹐及至科學的定義﹐什麼才算是科學理論等等。聽起來好像很無聊的東西﹐但卻能夠幫助我們明白和認識清楚世界﹐知道很多我們平時以為天公地義的事﹐背後原來殊不簡單﹐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會給存心欺騙的人矇閉。最重要的是這門課讓我大開眼界﹐發現以前聽過一磷半抓的思想學說﹐每個也有出處跟據﹐絕非所見般簡單。例如Matrix這套電影的世界觀好像很創新﹐發現原來只是抄二百幾年前﹐完美經驗派哲學家Berkeley的想法﹐用新的包裝重新推出來拍戲。

這課的形式是每個星期的一堂﹐紹介一名死鬼哲學家以及他的思想學說。由啟蒙時代的Descarte開始說起﹐先後介紹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再到把兩者整合哲學中的巨人康德(Kant)﹐還有後來的實用主義和自然主義﹐再到組成二次大戰後的維也納圈的邏輯學派﹐和其相對的科學哲學理論。其實也不是全部哲學家也是死掉的﹐最後幾堂也有教還在生的人。最出名就是發明Paradigm Shift這個名詞的Thomas Khun﹐這個字現在給那些商管人用到爛用到悶﹐最初的本意其實原來是另一回事。

對我來說課堂並不沉悶﹐因為每一名哲學家的思想對我也是新奇的﹐也都刺激我去思考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教授不算是太悶﹐不過就欠缺一點互動討論的積極性 ﹐如果不是包括我在內的幾個學生問問題﹐他可以講完一個哲學家講另一個不停教下去﹐也不理我們是不是真的明白。這課並不難讀﹐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可能其一是我是求學不是求分數﹐其二是每個星期我溫習時﹐在咖啡店當是看課外書地享受閱讀。平均每個星期要看五十多頁﹐大慨用一個晚上兩個小時就足夠了。這科只有兩份功課﹐是兩篇千多字的文章﹐外加期中考和大考。不知是不是我讀理性寫不慣文科的文﹐雖然我好肯定我完全明白課文內容﹐兩篇功課和其中考也是只得個C+﹐相信大考的分數也不會例外。這科是我讀大學以來﹐成績最差的一科﹐文科真的比理科難拿高分。

選讀這科的人大部份是鬼仔鬼妹﹐也有幾個同學和我一樣是上了年紀的學生。亞洲人特別是香港人﹐大慨對這種不能賺錢﹐沒有實際用途的學科不感興趣。至於在一班三十幾個同學中﹐有幾多個是對哲學有興趣而讀﹐又有幾多個是因為以為這科容易取得必修選項的學分而讀呢﹖大慨整個學期堂一句聲也不出的那些是後者﹐會一邊聽書一邊嘴嚼內容﹐總會找機會去問教授問題﹐尤其是以問到他答不出來為樂則是前者。我讀這一科的經驗﹐相信對下學期我開始兼讀哲學文憑課程會有幫助。至少我知道﹐要合格不難但以高份很難﹐最緊要是我知道自己會喜歡讀哲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