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也有他們的文化標記﹐《公主新娘》應該是八十年代在北美成長的集體回憶。幾個月前同事間閒談說笑﹐一位同事引用這套電影的經典對白﹐聽得懂弦外之音的人哈哈大笑。我和一位長大後才移民過來的同事﹐和另一個剛出來做事不久的新畢業生﹐沒有其經歷過其他人共同擁有的八十年代童年生活﹐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意。其他人奇怪居然有人不知道這套經典電影﹐有個同事甚至說要帶影碟回公司﹐在會議室播放教育我們﹐後來這件事當然不了了之。早前回多倫多旅行時﹐飛機上的電影庫竟然有這齣電影。我放棄不看其他最新電影﹐決定開這套電影來看看它到底如何經典。
電影用戲中戲的表達手法﹐爺爺讀故事書給生病的孫兒聽。電影中間孫兒會忽然亂入﹐打斷爺爺在說的故事﹐以鏡頭外的聲音對故事評頭品足﹐發問些充滿童真的古怪問題。主線故事刻意地非常老套﹐只是傳統王子救公主的基本橋段。但故事本身不是焦點所在﹐笑聲在於玩轉小朋友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以現代的角度看其實玩得不夠盡﹐沒有如《史力加》般完全顛覆故事結構﹐只是盡量賣弄小聰明引人發笑。戲中的笑料大多很無厘頭﹐只是把小朋友間的鬥嘴發揚光大。不過那些無聊對白有趣好玩﹐很多小朋友爭相背頌。當年小朋友現在長大成人﹐戲中的對白也成為偶然會被引用的經典。
大慨《公主新娘》在美加文化中﹐等同周星馳電影在一代香港人心中的地位。久不久總會遇到人引用劇中對白﹐旁人就算不是超級擁躉能把對白倒背如流﹐也能明白說話背後的含意。大家互相換交一個會心微笑的眼神﹐然後感到一份心照不宣﹐大家都是自己人的同根關係。畢竟這齣已是二十年前的舊電影﹐新一代長大的人沒有聽過這齣電影﹐亦不會刻意找出來重看。這部始終不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高深名著﹐不會有影評人拿來引經噱典作比較﹐恐怕會隨著這一代人老去而湮沒。不過上一代喜歡這電影的生兒育女﹐便會播給自己的小朋友看﹐讓老少兩代一同分享電影的歡樂﹐或許這部電影倒會隔代遺傳﹐成為下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未聽過有這套戲,既然不少該年代的人有其回憶,也算是值得一看的片子呢。
電影本身其實不值一看﹐不過看了可以加深認識北美的主流文化。若果不想別人當你的二等公民﹐就要主動積極融入主流文化了。種族歧視政治不正確不能說出口﹐但其實每個人總會有文化歧視﹐對有擁相同文化的人抱有特別好感﹐同聲同氣嘛。
就算時代怎樣進步
也不該說80年代的奧斯卡得獎電影不值一看嘛
相比70年代,這部電影不是進步很多了嗎?
要拿現在2009年的電影相比,無論對白,服裝,特技等都當然不能相比。
如果用心想一想,在80年代看到這樣的電影,真的算是一個里程碑,算是一個經典吧?
好喜歡男主角常說的『as you wish』這句
看舊戲早預了特技不夠現代電影好。我失望是失望是笑位太小兒科。可能後來的作品抄考改良。沒有當年的新鮮感。
很久之前在學校看過,記得是一個中學老師在英文課時放的,不過我差不多已經忘了大部份劇情。
返學有得睇戲咁開心。唔知外國人學中文﹐會看什麼中國電影呢﹖
我果時係Vancouver,有d老師會帶學生去睇戲。其實睇戲可以令d學生對英文更有興趣,不過前提係出戲要好睇。以前有其它老師帶過我去戲院睇Toy Story。
我當年學德文﹐個老師於Run Lora Run.不過一套戲要分三堂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