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對補習天王天后一般帶有負面印象﹐有些教育學者和政府官員﹐更視補習風氣為洪水猛獸﹐認為他們誤導學生相信考試主宰人生﹐剝奪學生愉快學習的童年。我對補習社沒有特別好感﹐不過倒擁護香港一直以來行之有成的考試制度。今天路過補習天后梁賀琪的網誌﹐她是全港最大補習社遵理學校的創辦人﹐閱讀她寫的散文下﹐發現她與我對教育的看法有多相同觀點。我對補習社是好是壞還沒有定論﹐不過梁天后為補習界在我心中加了不少分。順帶一題﹐我人生最敬重的老師沈Sir現在也是教遵理。沈Sir未當補習天王前在我們中學教物理﹐我們一班40人考會考﹐竟然有26條A。他可超過半班學生拿A﹐真犀利。
在她的網誌中﹐有幾篇文章談論誤導學生的七句話。相信在香港讀書的朋友﹐或多或少也會聽過這幾句說話。我細個時也曾誤信其中某幾句﹐現在見識多了明白那些說話害人不淺﹐回頭看發現當年浪費不少時間。若果小時候有人教導我正確的學習態度﹐糾正這句說話的歪理﹐或許今天我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當然這幾句說話不能說全錯﹐只是有意無意忽略了最重要的訊息。學生照著做就好像練武林密笈只練拳法不學心法一樣﹐完全是浪費時間。
- 唔明就要問 – 不是叫你完全不要問問題﹐重點是要經過思考後還不明白才問問題。
- 明了就不必死記 – 記就必定是死記﹐只有死記了才能夠活用。
- 範文窒礙學生思考 – 打功夫從套拳開始﹐寫書法也是從 摹帖開始﹐範文就是寫文章的基本功夫。
- 多作文可以改善寫作 – 只寫文章不檢討文章寫得好不好﹐就好像寫程式不debug一樣。不論寫多少行code﹐永遠也寫不出一個program出來。
- 學英文根本不必學文法 – 文法其實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 到外國留學可以改善英文 – 外國後要少和中國人來往才能學好英文啊。
- 求學不是求分數 – 這個不用說了吧。
補習社只是應運而生,不能怪他們。真正剝奪孩子快樂童年的人是家長。
我以前讀中史,就是死記,記甚麼呢?是一疊我自己編寫的筆記,這份筆記,是綜合了好幾本書寫出來,集各家之所長,這個過程,需要分析,去蕪存菁,寫好後,就死記,所以我中史向來最高分,無人能敵。誰說死記不好?
學母語,或許毋須學文法,但學外語,一定要學文法,特別是半途出家的人,如我,不學文法,無可能學識英文。
到外國學英文,先要有一定基礎,如果連abc都不懂,就貿貿然去外國,九成九失敗。
還有一樣:看西片可以學英文,我一向反對。如果英文初哥,根本聽不懂那些充滿俗語和重口音的對白。聽歌學英文亦如是,因為多數發音不準,最好是聽新聞,發音清晰,文法準確,適合初學者。到聽得明新聞後,才嘗試看電影,但要懂得選擇,據陶傑講,《奇異恩典》這套英國電影,最適合用來學英文。
其實用心寫一份自己的筆記﹐已經不再太需要去死記﹐大部份東西寫的時候已經入腦﹐只需要重看複習記漏了的部份。
學西片可以學英文﹐但要看合適的節目。其實電影不太適合﹐始終電影是以映像為主。學英文學新聞最好但有點悶﹐最好看英文卡通﹐英文淺白又易明。鬼仔小朋友也是看卡通學習大量基本詞語的。
你有所不知了,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史科,內容浩瀚如海,不死背,根本應付不了,特別是每題答案都要有引文,例如某著名歷史學家講過既說話,或某些統計數據,還有數之不盡的地名、制度名、官階名等,一定要記。
不過,我以前記憶力強,接近一百份筆記,每份筆記平均四張A4字,洋洋數十萬字,我可以隻字不易記入腦,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會記錯。
俱往矣,而家的記憶力跟以前比,真係差好遠。
在外國﹐大慨會是openbook exam。記一大堆可以查書或google就立即有的知識﹐豈不是浪費腦力﹖
在香港,只有大學才可open book,且是少數,我讀歷史系,從來未試過open book,一樣要死記。
唔好以為考open book容易﹐題目出得比close book仲刁鑽。
所以話,close book最好,我死記最耍家。
我記得有一次考隋之速亡,我寫自己的精製答案,拿全班最高分不特止,老師還將我的考卷影印,派給全班同學,真係威到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