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未上畫已經轟動全球。James Cameron繼《鐵達尼號》後﹐又一高成本高科技大製作。報章雜誌舖天蓋地的宣傳和報導﹐說什麼打破全球最高票房記錄﹐開創3D電影新紀元。身邊朋友個個更說非看不可﹐想不到我竟然拖了到五月才看。還要在印度工幹週未沒地方打發時間﹐才與同事入戲院消磨一個下午。
不知是否我期望過高﹐還是印度的戲院特別差﹐老實說《阿凡達》老土平凡了無新意。只不過是一流特技加三流科幻小說的大雜燴﹐我不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這齣電影感動。我從來也不喜歡看3D電影﹐一來立體眼鏡不照顧我們四眼一族﹐﹐總是載得很不舒服。二來3D效果讓眼睛很疲勞﹐為保持雙眼對正銀幕看到連頸子也硬了。最要命是濾光鏡片讓畫面變得很暗﹐令電影失去原有色彩﹐Pandora星球那些奇幻影色便大打折扣。
異形女主角Sigourney Weaver演女科學家﹐研究Ni’va族的文化和Pandora的生態環境。我還以為她的角色會文武雙全﹐豈料她今次老老實實當個科學家﹐白白浪費荷里活絕無緊有的動作女星。電影的故事大慨人所共知﹐我也不用在此長氣地重述一篇了。以前科幻電影興外星人侵略地球﹐今次則反過來地球人侵略外星人﹐地球人好人變成壞人。故事扮有意義叫觀眾反省現代資本主義文明﹐可是戲中的訊息膚淺得全浮上表面﹐不同批評者能輕易地各取所需﹐將電影套入他們反對的議題。從反對白人殖民時代屠殺印第安人﹐到現代西方文化侵略第三世界﹐到停止砍伐熱帶雨林保護環境﹐甚至香港起高鐵清拆菜園村﹐也可以見到《阿凡達》被挪來引喻借用。
電影表面上反對文化侵略﹐骨子裏卻還是流著大白人主義的血。雖然Na’vi族人在畫面中由電腦合成﹐但他們的角色全由黑人擔當演出。Na’vi族的語言特別請語言學家為電影創造﹐原來是參考太平洋小島的土著語言。主角當然是白人英俊小生﹐一邊當上Na’vi族的救世主﹐還要贏得公主的芳心抱得美人歸。導演潛意識間流露出白人優越的心態﹐沒有白人主角的幫助﹐運用地球人的知識和計謀﹐Na’vi族早就給採礦公司趕盡殺絕了。《阿凡達》由始至終是一齣商業電影﹐加入反資本主義元素只是市場考慮﹐拍攝成本二億卻花一億打廣告﹐與電影中Na’vi族響往的平淡生活背道而馳。片商想盡辨法令觀眾購票入場﹐要比讓觀眾接受電影中的訊息更優先吧。
電影的最大敗筆是劇情太過單薄﹐壞人未免奸得太假太蠢了。那個軍隊司令有勇無謀﹐全軍盡墨皆咎由自取。雖說敵人是只有弓箭的土著﹐但整隊戰機一字排開深入敵陣﹐沒有派先頭隊部偵察開路﹐實在過於輕率犯下用兵大忌。探礦公司高層目光如豆﹐還未看清楚敵人是誰﹐便急著派兵出擊清場。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他肯聽女博士之言﹐明白他只是與Na’vi族為敵﹐而是與星球生命體的Eywa為敵﹐重新部署謀定而後動﹐或許先用神輕毒病癱瘓Eywa再出擊﹐也不是不可能取勝。其實Eywa神通廣大﹐為什麼要等到最後關頭才出手呢﹖可能Eywa早便對Na’vi族看不過眼﹐現在正好借人類之手來個大掃除。Na’vi族雖然是土著﹐但畢竟是己進化到懂得用火。人類自開始用火脫離動物之例﹐不再受大自然的束綁﹐便已踏上征服大自然的不歸路。Na’vi族的生活看似環保﹐但隨著人口增多需求增加﹐他們進化到與人類一樣需要去控制大自然﹐也是不過是早夜會發生的事。
這套戲我看了兩次,第一次是2D,覺得很好看,我倒不在意背後有無深層次訊息,畢竟是荷里活科幻片,夠刺激,不犯駁就行了。第二次是3D,因為其他人話好勁,不看3D會走寶,阿淘心思思,於是一齊看,每張飛百五,勁貴,也算了,但看後覺得不外如是,完全不值這個價,好後悔。
之後剪頭髮,跟師傅吹開水,大家一致認同迪士尼入面個3D影院,效果遠勝阿凡達,那些影像會將你包圍住,不像阿凡達,只是前後之分。聽師傅講,完來迪士尼果個銀幕,孤度好大,比一般3D影院更大,所以立體感特別好。
計埋今次,看了兩次3D,上次是哈里波特,那次睡著了,今次看到項暈暈,前半段閉眼時間還多過睜開眼,以後米搞。
普通戲院看3D都係唔係好得。要睇IMAX先至OK。其實睇電影洗乜3D﹐咪又係同一個故仔。
迪士尼果個好似係4D嘛﹐有風又香味又會噴水。
唔刻意找犯駁之處,純粹以娛樂角度來看,你會睇得好開心.不過對3D有少許失望,唔覺得好立體. 另外,個奸軍隊司令揸那個機械人,好似Keroro揸嗰D,有抄襲之嫌.
那個機械人先抄James Cameron自己的Alien﹐再抄Matrix第三集。
娛樂角度其實都麻麻﹐中段講主角學做藍精靈有些悶﹐結尾大戰又打得馬馬虎虎。
我看的已是IMAX,都係覺得不外如是,迪士尼固然是4D,但單論立體感,還是超越IMAX,你看過沒有?影像真係把你包圍住。
早幾年去迪士尼睇過﹐不過唔知現在你睇果個係咪新D勁D。
IMAX有分真IMAX同假IMAX﹐一般IMAX戲係用IMAX機播普通格式﹐真正的IMAX戲要用IMAX格式﹐不過通常係果D記錄片先會用IMAX格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