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遇上這本書是大學一年級時,從電腦學會師兄的極力推介,他們把這本書捧為人生必頭的神作。可惜當年我程度不夠,翻了幾頁便給這本磚頭書嚇跑了。畢業至今十多年,我偶然也會聽見這本書的大名,久不久身邊便有人說此書乃非看不可的經典,對他曾有多深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事隔十六年,我終於與此書再續當年在大學書店結下的前緣,前後花了三個月時間,慢慢把這本七百多頁的鉅著啃完。今年原本計畫看二十本書,為看這本只好重質不重量,這本書一本大慨抵得上十本書吧。
這本書一般簡稱為GEB,作者花了十年時間才寫成,亦是他的第一本書,結果讓他舉成名,此書還奪得普立茲獎。Godel是數學家,發現不完全定律。Escher是畫家,以超現實的素描聞名,書中有大量他的畫作插圖。最後Bach是古典音樂家,他的樂章很複雜工整,把音符玩得出神入化。書中想想提及他的作品,可惜這本不是電子音沒有聲音,要自已上去Youtube聽。對於音樂的門外漢,只是聽也不易明白Bach音樂的美妙,Youtube上附上樂譜動畫,看音階不斷的位置重覆交錯,才看得出Bach作曲的鬼斧神工。數學,畫,音樂,作者從三種看似無關係的東西出發,慢慢地解釋教授各關的知識,用畫和音樂去輔助講解數學理論,交織出一個人類的自我意識是從何而來的答案。
這本書的篇排很有心思,每一章之前有一段對話錄,幾個作者創造的角色在對話,大玩文字遊戲並發問啟導性的問題,可以視為接下來嚴肅內容的引言。這本書的上半部,從零開始便是去解釋歌德爾的不完全定律,由最基本的formal language,到number theory,到propositional calculus,一路由淺入深帶領讀者推論出Godel’s incomplete theorems,數學理論中必定不完全或內有矛盾。最重要是同時帶出strange loop異圈這個慨念,任何有自我指向特性的系統便是一個異圈。
下半部涉獵的知識甚廣,包括人工智能電腦程式,基因和蛋白質的構造,人腦神經系統的構造等等。透過很多不同的科學中也隱含的異圈,作者嘗試解答心靈哲學中最重要的課題,到底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思考,人類的自我意識是什麼。在低階組織的物理層面,腦部只是機械性化學反應,並沒有任何意識。可是當高階組織有了自我修改,自我指向的異圈結構,並不再限於機械式反射作用,意識便會從異圈中產生出來。
我買那本書的二十周年紀念版,在書首作者加入了一篇導讀,因為實在太多讀者誤解了此書。好處是讓我已經知道書本的主旨說什麼,某程度上幫助我不至半途而癈。可是同時卻剝奪了我閱讀的樂趣,失去了當作者把書本中所有說過的所有知識,總結整合申引出自我意識理論時,讓我妨然大悟解謎的感覺。另外作者有偷懶之嫌,書中有些資料已經過時,例如電腦下棋,電腦翻釋等等,作者應該趁二十周年紀念版的機會,更新書中的內容與時並進。不過這些小問題,並不影響此書跨越時間的經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