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很多人會想起早幾年美國副總統拍那套「不方便的真相」。可是論帶出環保危機的警示性的說服力,那套電影比這本「大崩潰」差很遠。看完這本書後,我腦海中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問自已人類會不會因為生態災難而絕種。作者Jared Diamond是普立茲獎得主,前作「槍,細菌和鋼鐵」探討歐洲文明發達與地理優勢的關係,今次「大崩潰」則探討歷史上滅亡的文明與環境的關係。現今人類社會正走上滅亡的十字路,作者以史為鑑,分析歷史上失敗滅族和成功逃過一劫的例子,提出一個可以預防環境大災難的十二點架構。
這本書六百頁厚,第一部份從美國蒙坦拿洲的荒癈的礦場開始說起,令蒙坦拿洲郊外地區淪為一片不能住人的死城,提出人類面對環境災難嚴重性的問題。第二部份是全書的戲肉,講述復活鳥,南太平洋的皮特肯島,格靈蘭的維京人,南美的瑪雅和亞述帝國,五個古文明的衰亡全皆因環境崩壞。作者以豐富的考古和地理資料,以科學的角度去分析不可持續的發展,最終會導致天然資源嚴重流失,不能負擔眾多人口的糧食生產,然後文明在短短的十多年間便灰飛煙滅。單是知識性的論述不足令人留下深刻印像,叫我最震撼是作者用生動文筆說故事,把復活島砍掉最後的一棵樹,格靈蘭在最後一個冬天殺掉所有牲口,瑪雅旱災飢荒人食人的恐怖,文明滅亡前最後一刻的慘況,重新活現在讀者的眼前。
第二部份寫得太灰暗,第三部份帶來點希望,講述幾個從崩潰邊沿回復過來的地方。提柯皮亞島因為火山吹來肥沃土壤,氣候溫暖植物生長快,加上島民生育限制,沒有像皮特肯島用光資源的問題。新畿內亞的農民世代相傳用古法耕種,維持很小型的原始部落,每個族人都平等都是農民,沒有復活鳥的猶長集權制度,當權者眼前因為短視的利益,互相比拼榮譽豎立更大的石像,好大喜功浪費島上的林木資源,結果讓全族人慢性集體自殺。日本的幕府君主制則剛好相反,英明的君主看見保護森林的重要,全國由上而下重新植樹,大幅減少資料的消耗,讓日本的土地得以喘哮息休生的機會。
第四部份講現代社會的問題,盧旺達種族屠殺因為人口過份膨脹,與南美亞述帝國的滅亡原因相同。海地大量砍代樹林令農業經年失收,成為迦勒比海最窮的國家,反觀處身在同一島上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因為環境保護做得好,人民生活相對富足。中國的環境問題一籮籮,作書在書中所提及的只是皮毛。最叫人意外的是發達國家澳洲榜上有名,澳洲與格靈蘭背負同一命運,當地的氣候降雨量土壤,根本不適合源自歐洲的農業模式,令土地養份逐漸地流失,最後會變成寸草不生的荒蕪之地。
最後一部份有些悶,讀起來像環境經濟學的課本,作者提出他的十二點架構,改變全球化的商業模式,維持可持發展的經濟。他對未來的看法是樂觀正面的,他引用很多他做研究顧問的例子,指出大企業盡環保責任,長遠不單能降低成本,更可以帶來新的商機。雖然他提出架構也是有建設性,不知為何我總是覺得,這一部有份很重賣廣告的味道,作者把自已塑造成環保方面的權威,好讓他把名氣轉化為大企業肥美的顧問合約。
若果還有人說保護環境不是重要議題,又或者什麼發展是硬道理環保靠邊站,我強烈建議他讀一讀這本「大崩潰」。發展與環保並不是對立的選擇,若果完全無視天然資源的管理,恐怕難逃步上古人集體慢性自殺導致文明滅絕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