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動畫導演,香港人除了宮崎駿外,大慨就只認識新海誠。去年《你的名字》打破由《千與千尋》所保持的日本本土動畫票房記錄,在香港更引起哄動,連平時不看動畫的人,也入場看去趁熱鬧。除了新海誠第一套作品《星之聲》,我很多年沒有看過他的動畫,當年他初出道一個人包辨所有製作,由導演劇本繪圖到配音一腳踼,畫面唯美驚為天人。之後他每套電影我都想看,結果怕悶一套都沒有看過。今次看完《你的名字》,原本打算一口氣看完他的電影,然後才寫一個回顧式的總結。結果拖了半年仍然未看,一直沒有氣氛去看他的電影,無止境地拖下去也不是辨法,今晚剛好想到影評靈感,先寫文章記錄下來。
下文包含劇透,未看慎入
其實這個警告有點多餘,有誰未看《你的名字》,又有誰不知道靈魂交換的大橋,時差相隔三年彗星撞地球的轉折,男女主角合力拯救小鎮的高潮。無可否認新海誠的畫功非常唯美,現今日本動畫界最「靚」的作品,非這套《你的名字》莫屬。今次新海誠迎合大眾口味,不再太過文藝氣息的動畫,輕鬆科幻,浪漫愛情,拯救世界,完全的娛樂組合。電影上半部靈魂交換很好笑,劇情有點熟口熟面,與其他同類題材的故事差不多。男女主角互相幫忙,然後不知不覺愛上對方,是很公式的套路。有研究說愛情源於的共同的體驗,男女主角共用身體,每天分享相同的體驗,很難不會日久生情。
而然上半場只是熱身,兩人停止靈魂交換後,男主角去飛禪尋找女主角,發現她三年前彗星撞地球時已經身亡,才是戲肉的開始。兩人時空相隔三年,輪流使用同一個身體,合力去讓村民避難,逃過一劫,劇情精彩緊湊一氣呵成。一直到男女主角二人初惑面對面相遇,才進入「浪漫」的尾聲。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只餘下相愛的感覺,應該令不少眼淺的觀眾拿出紙巾。火車再遇的結局有點俗套,不過詢眾要求要大團圓結局,那也只好將就勉強收貨。
很多人說這套電影很浪漫,我卻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感動,雖然我認為電影是很好看,只是沒有大眾所說那麼神級。最讓我接受不到,是戲內清除記憶方法的設定,不單止腦內的記憶忘記了,甚至連電郵和記事簿都在物理上抹掉。我明白不忘記名字就沒戲唱,但導演如此粗暴直接地介入劇情,實在為泡製悲情得有點尤突,程度大慨與告白後患上絕症同等級數。當記憶都可以這樣輕易抹掉,劇中另外兩個重要的犯駁顯得小巫見大巫。第一,交換身體後沒有理由不察覺時差三年,雖說分別處身東京和鄉下,但明明時常看電視電話日曆,年份這樣重要的差異沒有理由看不見,不過劇情需要在換回來後被抹掉。第二,彗星碎片撞地球這麼大件事,有一整晚的時間,有什麼理由不能預測撞擊地點,莫非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也被抹掉。上網看了點資料,要撞出戲中那個大坑的殞石,比起2013年撞俄國的殞石大很多,加上戲中彗星又不是從太陽方向而來,至少應該有兩小時警告時間,足夠把小鎮市民疏散去高地了。
在一套電影主打浪漫愛情中,分析戲中情節合不合科學,是否有點大剎風景。算了,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浪漫的人,我不懂欣賞浪漫,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