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於蘋果日報
很多香港人對科幻片存在誤解,會把Marvel漫畫改篇的電影,又或《星球大戰》《怪奇物語》歸類為科幻片,以為有太空船有外星人就等於科幻。正宗科幻片除了要某程度上有科學根據外,最重要是帶出「如果…會怎樣」(what-if)的核心科幻命題。今次我想為大家介紹被譽為近年最佳科幻劇集的《The Expanse 蒼穹浩瀚》,爛蕃咖(Rotton Tomato)網站滿分100%的評分,第五季將於12月16日在Amazon Prime Video播放,趁這個機會把未看的朋友推入坑一起煲劇。《蒼穹》改篇自同名的科幻小說系列,該小說剛榮獲2020年度雨果科幻大獎(等同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科幻系列,其世界觀之宏大甚稱太空版的《權力遊戲》,而《權力遊戲》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更加是《蒼穹浩瀚》的忠實擁躉。
《蒼穹浩瀚》的故事發生在二百年後,科技發達人類殖民太陽系,並分裂為三大政治勢力。坐擁最多資源的地球聯邦,依然認為地球才世界的中心,只有地球才能帶領全人類。正如高達的世界一樣,地球人同樣是懶躲和貪腐的像徵。成功脫離地球獨立的火星,很有一戰前卑詩麥時代德國的影子,國家權力集中高度工業化。擁有比地球最先進的軍事技術,雖然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亦能在與地球的冷戰中勢均力敵。散居於在小行星帶的各殖民星,主要從事外太空採冰採礦等高危工作,受地球和火星兩大勢力控制和迫壓。那是一個水和空氣也要購買的世界,人民嚮往解放獨立渴望自由,表面上殖民星由各大企業管理,但革命軍才是枱面下的話事人。與其說《蒼穹浩瀚》是一個科幻故事,更加貼切的說是在這個非常真實的科幻舞台上,展開的一連串的架空歷史事件。科學家在木衛三發現外星生命體,人類總是犯上同樣的錯誤,把外星生命體武器化,打破三個勢力的微妙平衡,史詩式故事從此打開序幕。正如《權力遊戲》中幾個同家族不斷的權力鬥爭,儘管人類正陷入滅亡危機,地球人、火星人和殖民星人之間,為搶奪資源和權力而引發的衡突,一直是貫穿著這部作品的主線。
這部作品除了故事吸引,太空的特效非常真實外,劇中人物的描寫亦十分立體。主線環繞「劣馬號」的四人展開,他們原本是殞石採冰船的船員,在歸途上接到救求信號前去調查,採冰船被神秘戰艦擊沉,成為地球和火星開戰的導火線,他們死裏逃生卷入驚天大陰謀。船長James代表著地球,火星,小行星帶三族共融的尚高理念,他就是很典型的正義英雄主角,一心想要拯救所有人。然而當他力有不及未能盡救的時候,便作出把誰犧牲的艱難決擇。另外三位船員分別來自三地,小行星帶出生的工程師Naomi,火星軍退役機師Alex,在地球有不為人知過去的保鏢Amos。他們四人從最初只求保命四處逃亡,然後誤打誤撞兼有少少運氣,一路追著線索置身風眼之中,最後阻止太陽系大戰拯救全人類,代表著人與人只要互相信賴,可以衝破國族之間的分歧。
除了「劣馬號」的冒險主線外,三大勢力在背後權力鬥爭各有不同支線,有不少角色讓觀眾留下深刻印像。地球聯合國副秘書長Chrisjen在眾多配角中最為突出,估不到一個印度婆婆原來是比媲《紙牌屋》的權謀高手。聯合國內的野心家想趁外星病毒引發的亂局,想借機統一自古以來是地球領土的火星,挑起足以讓地球火星共同核子毀滅的世界大戰。她為和平大局著想乍傻扮慒,暗地裏與小行星帶革命軍和「劣馬號」檯底交易,還自親上陣深入險境與背後金主交涉,找出野心家叛國的證據,繼而坐上聯合國秘書長地球最高權力的寶座。在第四季中地球與火星達成和平協議後,她卻如二戰後的丘吉爾的下場。和平時代來臨民心思變,選票不是用來答謝拯救世界的大恩人,而是投給為人民帶來更好明天的希望使者。她甚至淪落到為拉票造勢,出兵打擊恐怖份子引發人道災難,是否又與現實世界的政治有點相似呢。
看美劇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不論劇集在開頭多麼好看,很多時最後總是爛尾收場,不是收視不好電視台閂水喉腰斬,就是收視太好死拖難拖埋不到尾,很少美劇能夠有善終的結局。《蒼穹浩瀚》幾乎也逃不過爛尾的命運,最初《蒼穹》在SyFy頻道播放時,正值串流大戰之初有線電視嚴重流失觀眾,加上劇集忠於物理學的太空特效所費不菲,SyFy只拍了三季便因經費問題宣告投降。幸好世界首富Jeff Bezos是個超級科幻迷,他的夢想就是人類像《蒼穹浩瀚》般殖民太陽系,他既然能豪扔百億美元成立Blue Origin研發火箭,穿針引線讓《蒼穹浩瀚》落戶Amazon只是小菜一碟。第六季大結局已經拍板決定開拍,一來有原著小說作為劇本的骨幹,二來大老闆自己也有追看,相信爛尾的機會不大,然後《蒼穹浩瀚》將成為一代科幻神劇,與《星空奇遇》同樣在電視史上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