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工作

論工作效率

最近與一個舊下屬喝咖啡,他說想轉換工作,問我現在的公司有沒有空缺。他大學畢業出第一份工就跟我,在我手下差不多有兩年,算是我一手訓練出來的徒弟,很勤力工作態度認真的小伙子,到後我轉部門才他轉跟其他人。早兩年舊公司因為人工低出現逃亡潮,差不多走了一半人,我離開時也有明示暗示他要不要跟過來,估不到他竟然相信大老細的空頭支票,答應會升職加人工而選擇留下來。過去一年他一個打三個,還要幫手訓練新入職的畢業生,終於等到那說好了的升職,從初級工程師升到高級工程師,竟然升職的人工加幅追不上通脹,今年連大老細自己也走人,他才驚覺受騙,終於立定決心另謀高就。

當他還是我手下時,他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員工。當時我是他上司,有些事情不方便點明。現在是舊同事朋友的身份,我可以很老實的告訢他,當年他的「工作效率」其實很低。為什麼他的「工作效率」同時會很高又很低呢?那是因為觀點與角度的分別。效率就是回報除以付出,付出越少,回報越大,效率就越高。站在公司和老細的立場,付出最少的金錢,換取最多的工作成果,就是最高的「工作效率」。大部份講職場的書藉和文章,談論「工作效率」時,總是有意無意間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講。如何節省時間可以完更多工作,如何提運用更少的資源替升營收利潤等等。當年我是他老細時,不要說我欺負新人,一些我不感興趣,認為學不到新東西,只是勞力付出的項目,我總是丟給他去做,而他又很盡心盡力地把工作完成,讓我放心去搞有趣的新項目,所以他的工作報告我給很高的評價。

可是站在員工的角度,付出時間和勞力換取成果,是最沒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算你肯OT放棄休息不停工作,你能生產出的工作成果始終有限,只能是linear的緩慢增長。就算你工作很勤快時間很長,一個人可以抵兩個一般員工的生產力,你也不會獲得雙倍的人工,最多年終花紅比別人多一些。用馬克思的說法,就是公司窄取了員工剩餘價值,原本應該要付出兩個員工的人工,現在只需要付給你一倍多些就夠了。說得極端一點,最偷懶蛇王的員工,不做事白逗人工,就是最有「工作效率」。當然除非你打算自我放棄,毫無專業操守,不顧自已在行內的聲名,沒有正常人會追求這個極端的「工作效率」。

首先不要被標簽為沒有「工作效率」的人,若果一般員工三天可以做好的事情,你要五天才做好,這只代表你是一個無能的人。其他人要三天才完成的工作,你只需要兩天就完成,如果你向老細說工作做完了,提早完成工作的回報只是更多工作,以及付出不成正比的升職或花紅。如何運用那多出來的那一天,就是增加你「工作效率」的關鍵。有些人會選擇偷懶,尤其是在家工作,付出少些時間,最容易但亦是最沒有「效率」的選擇。

不同人的性格能力,不同公司的發展環境,沒有劃一如何善用多出來時間的標準答案。若果公司在上升軌道,搏升職的機會相對容易,把多出來的時間玩辨公室政治,增強自己的權力和人脈,也可以是很有「工作效率」。如果公司一潭死水,不如向外發展另找工作,把多出來的時間,去學習可以帶走的技能,搵工跳槽人工暴增,就是最有效率把時間兌現的方法。如果是專業性質的工作,與其花勞力做多件同樣性質的工作,用多出來的時間學習新技術,從底層架構去改善運作效率,就未能加速升職的軌道,至少手握項目的關鍵技術,公司裁員也不敢資遺你。

如何運用公司的資源,去增加你現在或未來的收入能力,才是對員工而言的「工作效率」。倒過來說,任何不能變現的額外付出,就是沒有效率的工作,要避之則吉。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說,不要怕辛苦,不要怕付出,他們只是說了一半,最怕就是辛苦完付出完沒有回報啊!

打電腦工,裁員求生手冊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在瞬息萬變的高科技行業,不論是看似多麼強勢的企業,只要走錯一步棋,錯失一個市場機會,可以在短短幾年間,由行業龍頭跌到包尾。當一間公司從高處墮下,裁員是無可避免的指定動作,首先止蝕然後再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起死回生。就以今年來說,微軟裁員二萬人,博通(Broadcom)一口氣裁掉三分一員工,黑莓(Blackberry)前前後後送走近半員工,裁員可以說是科技行業的常態,就好似玩俄羅絲輪盤一樣,看下一次輪到誰。面對企業裁員,作為一個打工仔如何自保呢?首先要調整好心情,裁員不一定是壞事,留下來也不一定是好。在裁員這個大逃殺遊戲中生存下來,很多時候是運氣好多於一切因素。除非工作表現實在太差,裁員上面落旨要交人頭,順便扔垃圾把癈物交出去,裁員基本上與工作表現,甚至辦公室政治沒有直接關係,只是不幸地在錯誤的時間,在蝕錢的部門工作矣。

裁員實際上又是如何,不妨分享我第一經歷裁員的經驗。話說當年科網泡沫爆破,公司股價直線插水,從二百蚊跌到兩蚊,裁員止血是必然動作,每隔三幾日就收到風說巨斧會劈下來,狼來了前後也有好幾個月,全公司上下人心惶惶,直至有一個周末有人發現HR通宵加班,接著的那個星期終於動手了。某個早上我返到公司,氣氛異常奇怪,停車場的大閘無故打開了,有個生面孔的保安在公司正門外行行企企。回到座位一看電郵不得了,大老闆說公司正在進行瘦身,叫我們安坐位中等下一步指示。那個早上部門經理帶同保安四出當勾魂使者,輪著把被裁員工逐個捉入房,入房後便不再回來,立即由保安送出大門,過幾天才安排下班後回來收拾私人物件。我們做細的在位中百無聊賴,上網不是傾計也不是,恐怕死神降臨自已身上,還聽到遠處有女同事在喊。過了不知多久,腳步聲逐漸遠去,要走的人都走了,大老闆再出多封電郵說瘦身已完結,下午開癈話大會安撫民心。

後來我也經歷過其他裁員,不知是否裁員的效率提高了,再沒有第一次裁員那種死神來到的感覺。裁員當日大老闆會出電郵說要開大會,電郵沒有講開會的內容,不過大家都知道那不會是好事。電郵一式兩份寄給兩批人,唯一不同是會議室的地點,生還者到一間會議室聽癈話,被裁的到另一間會議室等HR辦手續。最抵死的一次裁員無聲無息,被裁的人的員工證被停止了,開不到電子閘入不到門口,以為只是員工證出毛病,去正門接待處拿臨時證,才被告知已裁請入去見HR辦手續。有個被裁的員工跟著別人開門入來,完全不知道自已的員工證已經被停止了,回到坐座發現不能登入電腦,去IT部門救求時才知被裁。

裁員有遺散費收是矽谷的行規,雖然政府法例沒有規定要給多少,一般上每年年資會有二個星期到一個月不等。如果在公司做了好幾年,又如果很快找到另一份工作,遺散費是份不錯的額外收入,反正公司走投無路要裁員的話,認股權多半早已潛水,也不會有沒有什麼其他額外收入。公司付遺散費並不是特別有人情味,只是他們怕麻煩不想打官司,被裁員工收錢的同時,要簽署文件放棄任何原因起訴公司的權利。在抄人當日HR捉你入房,會軟硬兼施想你立刻簽名走人。你千萬不要中計,把那份合同拿回家,放低幾天心情平伏了,看清楚內容才簽。遺散費某程度上是可以講價,如果不幸在年底被炒,記得拿回當年應得的花紅。條大數未必有太大議價空間,但其他的細數目加起來也不少,如醫療保險的公司供款,其他公司一向支付的開支,可以延長終止期限。

千萬不要把法定代通知金誤當遺散費,而遺散費是代通知金以外的錢。不同洲有不同法例,例如在加洲公司一次裁多過五十個員工,依法規定要他們二個月通知,紐約洲則是三個月通知。通常公司的一般做法是裁員馬上請走,以付錢代替通知期,讓被裁的員工留多兩三個月,對更加拖累公司士氣,無助裁員後的業務重整工作。不過也有公司選擇用盡通知期,主要是因為不能馬上把員工送走,要靠他們幫手頭上的工作埋尾,或把工作交帶給留下來的同事接手。這個情況通常會發放特別花紅,如果最後兩個月完成交待的工作,會在遺散費以外拿到一筆可觀的費用,看在專業名聲份上,既然收得錢臨走都做得好好睇睇,當是接外判散工好了。不過我聽過有刻簿的公司,要用盡通知期又無額外獎勵,只是你不仁我不義,恐怕那最後兩個月被迫寫出來的程式,要至少浪費四個月時間去除蟲。

塞翁失業,焉知非福,不妨把裁員視為一個轉換跑道的機會,現在已沒有做一份工做過世的想法,除非是整個行業經濟大衰退,有公司炒人自然有公司請人,只要保持自已的競爭力,在高科技行業是不愁沒有做的,反正公司不景氣就算不炒你,你自已也會搵工跳槽,被裁當提早拿花紅好了。

搵電腦工,見工面試攻略

每年的這個時候,又是各大學準畢業生開始搵工的季節。身作為一個前線中層,面試實在是一份「苦差」,因為見的人多,請得落手的人少,難聽點說大部份面試都是浪費時間。最慘是面試是額外工作,在不影響手上企畫進度的前提下,要擠時間出來應酬小朋友。雖說口頭上說不喜歡面試,但請人可是公司發展的重要一環,任憑你如何天材如何勤力,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事,總要建立一隊可靠的團隊。挑選合適隊友的這個工作,絕不能假手於人,若果你不親自面試把關,HR求其空降個癈人給你,到時上面數人頭當你夠人用,實際能不能用則有苦自已知。要知道在一間凡事講制度的大公司,除非整間公司不景氣要大裁員,要把癈人員工送走並不容易,所以最初請對人十分重要。

以前考會考一定要讀marking-scheme,新仔畢業出來面試見工,一定要理解顧主想請什麼員工,才能夠在眾多面試者中突圍而出。請新人與請有經驗的高級職位很不同,電腦工這一行的行頭說大不大,說細不細,總會很神奇地搭上搭認識曾共事的人,做唔做到野在行內有口碑可尋,見工主要是看與團隊夾不夾得來。請新人則好像發掘一塊美玉,雖然每個畢業生看起來都是一塊石頭,但有沒有潛能打磨成器,在面試見工中還是有迹可尋。說到底電腦工請人,並不是要購買他的勞力時間,而是需要他腦袋裏的知識,看看他有沒有能力解決難題。

見工面試簡單可以分為三部份,最先是從眾多的履歷挑選出合適的應徵者,然後通過簡短一小時的電話面試,最後請到公司作一整天的密集式轟炸面試。以前經濟好景公司水浸時,會出機票包食宿飛應徵者來面試,不過現在要Google,Facebook這種大把錢的公司才有的待遇。揀履歷第一關通常有HR代勞,最起碼把九唔搭八的應徵者箍走,然後看看有多少時間可以見多少人,按履歷優劣排見工的先後次序。我挑選履歷的方針基本上不太注重學業成績,依我經驗只要成績不太差,工作能力其實分別不大,反而高分低能倒見過不少。當然有時也會有高分天材的意外驚喜,所以基本上超高分的一定會見,但這之後高分低分與請不請完全沒有關係,高分的唯一作用不過是幫你拿到面試的入場卷。看履歷除了看分數看修讀過什麼課外,最重要是看課餘活動,電腦人是有嗅到同類味道的直覺。上莊搞乜會物會的領袖活動,雖不會減分但亦不會加分,最加分是參加技術型的學會,如機械人比賽,太陽車比賽等等,就算只係自已寫下Apps,架建網站,玩下開源軟件等都會加分。最重要是對電腦和科技有與趣,有能力並喜歡學習新事物,可以丟個難問給他自已攪掂搵答案。

履歷可以寫到天下無敵,電話面試的最重要功用,便是找出履歷背後的真相,杜絕混吉的騙徒。轟炸式面試對公司的成本非高,要十幾個工程司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每個人流輪接客陪他一個鐘,加起來的時間成本比飛他過來的機票食宿還貴。電話面試通常不會問太刁鑽的問題,因為答那些問題最好面對面用白板答。電話面試基本上我會順著履歷來發問,讓他自己介紹推銷自己,而這過一關的密訣,就是不要被捉到講大話。在履歷加入一些水份,好能通過HR的關鍵字filter,這點我能同情地理解,但吹水唔抹嘴是電腦人最憎恨的大忌。我試過有應徵者履歷寫他懂linux,我很簡單地問他一句,他用什麼distribution,便完全露出馬腳了。不懂的就直接說不懂好了,誠實地說那些關鍵字只略懂皮毛也不緊要,只要其中一兩樣關鍵字是真材實料,可以滔滔不絕地說你做過什麼project,寫了什麼code,遇到什麼難題,有什麼解決方法,學到什麼體會,這就已經是十分好的賣點了。課外活動固然重要,課本的基礎知識也不能缺少。我會看看應徵者讀過什麼科,隨機地問他課本應該學過的問題。原本只是隨口問問,不問尤自可,有時答案可以令人很震驚,讀EE的可以不懂PN-juction,讀CS的可以不懂pointer,讀通訊的可以連TCP/IP係兩個唔同layer都唔識。我不禁懷疑他們到底有冇返過學,考試點解可以合格,而最神奇是這個情況,同樣在高分與低分的應徵者上出現,再一次證明分數與學識沒有必然關係。

第一次一整天的密整轟炸面試很嚇人,不過見工見多幾次便會覺得不外如是,問來問去都是那些問題,只會越答越容易越輕鬆,反而這是看清楚這個公司適不適合你的最好機會。HR會book一間會議會作面試用,工程師們便每個小時一組來車輪戰式面試。若果電話面試沒有傾談過,基本上前半小時與電話面試大同小異,照著履歷發問去認識應徵者。如果在電話中已談過話,便可以直接進入戲肉,測試他解決難題的能力。我公司比較傳統,不接受Google天馬行空IQ題那一套,多著重問關於技術性的題目。我們有一組常用的題目庫,每個題目也有數種不同的變化,進行面試的工程師都會電郵大家,確保不會重覆問同一條問題。問題本身可以很簡單,例如要應徵者設計一個電路系統,給他一些程式要他除錯,追加一兩個功能等。因為時間所限,問題不會很深,最重要是看應徵者解決問題的思路。很多應徵者最常犯的錯誤,是聽問題聽一半唔聽一半,聽唔明設計要求又問清楚,一頭裁進去寫呀寫走進死胡同,我們在旁邊則一邊忍笑一邊忍著不給提示,看看他要多久才發現自已走了冤枉路。應付這類面試最重要是記著這不是考公開試,不是給你一張試卷然後你做完交卷,如果面試是這樣的話HR也能勝任,不用浪費前線工程師的寶貴時間。答這類難題首先要弄清楚設計的要求是什麼,問題中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不妨提出你的假設向發問者求證,明白了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的限制,答案很多時自自然然呼之欲出。問對了問題,是成功找到答案的一半。

問完設計難題後,通常都差不多夠鐘,留下點時間給應徵者發問的機會。這時候便是應徵者認識公司的好機會,不要問一些自已可以上Google找到答案的問題,那絕對浪費時間兼會扣分。視乎進來面試工程師的職位高低,從問一定無錯關於企業文化的開放式問題,到來面試部門內的員工架構,到公司技術優勢和競爭力前景的商業問題。見工人揀你,同時也是你揀人,例如你聽到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以低成本搶市場,就要小心考慮來不來這裏上班了,強調低成本的很有可能是血汗工廠。如果應徵者的面試表現滿意,我通常會落力幫公司賣廣告,希望可以招攬這個人材。如果不打算錄用,禮貌上也會給他幾句行貨答案。面試完畢後問那幾個問題,從面試者回答的態度,大約可以推斷這份工有沒有機會。每組人完成面試後,通常不會立即寫報告,以免讓下組人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面試的客觀性。只有一種情況例外,便是應徵者實在太癈,在浪費工程師的寶貴時間,見完可以直接喊停叫HR送客。如果能夠整天一路面試,應付完問技術問題的工程師,去到最後部門主管的面試,問一些軟技巧應適性的問題,順便帶應徵者參觀一下公司的設施,便有機會進入排位程序收offer。一整天都在面試人會肚餓,公司理所當然會包午餐,有份面試的工程師會帶應徵者上飯堂,圍著同坐一桌談一些輕鬆的話題。不要少看這餐飯的功用,因為反歧視法例的保障,一些比較私人的問題不能在正式面試時發問,吃飯時談天說地時應徵者自已說出來則沒有問題。這餐飯主要是用來看看應徵者與團隊能不能相處,說說個人的興趣,平時喜歡玩什麼,有什麼特別的經歷,例如去過第三世界做義工之類,基本上大家覺得人畜無害便OK,不過就算是悶蛋一名也不會扣分,反正只是一起工作,又不是要與他過人世。

最後的面試通常是HR負責,老實說我也不清楚他們問什麼,大慨看這期流行那個aptitude test,基本上HR不參與請不請的決定,所以HR面試最輕鬆。HR面試通常是問人工福利待遇等問題的好時間,這些問題問工程師他們也不知道答案。新仔入職一般都有公價,上glassdoor可以查看,大體上公司越賺錢出手越闊綽,除非是非請不可的天材,其實新仔沒有多少講價的籌碼。當見完這一輪所有應徵者後,老細便會叫有份面試的人入去開會。首先箍走表現差的人,只要有兩個人和議,便會叮走這個應徵者,寧可請不夠人,也不要請錯人。接下來便是好像買馬般排位置,每個人都說出自已心水選擇的次序,通常排名不會相差很遠。排好位置之後,看看今次要請多少人,劃一條線然後叫HR出offer,如果有人reject offer,有時候會按排名依次補上,不過更多時間索性把空缺撥入下一輪面試的名額中。

最後祝各位的同學,見工面試大吉,千祈唔好混吉。

做電腦工有如逆水行舟

最近有個舊下屬辭職唔撈,約他出來吃飯餞行吹水,順便問下他有什麼好路數。此君是八十後的後生仔,畢業後第一份工跟我。他為人勤力又醒目,跟我做事幾年了,差不多是時候推薦他升職。可惜天有不測之風雲,我們部門高層市場決策出錯,新產品遲了成年才出街,錯失整整一個產品週期,結果蝕大錢要削減人手。幸好始終是大公司,每個部門雖然要自負盈虧,公司整體上仍然賺錢,反正其他賺錢的部門要人用,可以安置大部份被削減的員工,不用被裁只算是調職。理論上職位薪金不變,不過去到新部門,在舊部門的功勞一筆鈎銷,資歷要從頭來過。後生仔新來新豬肉,被掉去做豬頭骨項目,做一個快要過時老產品的維護工作。以前他在我的部門做新產品開發,現在感覺被投閒置散了,時不時找我抱怨說做得不開心,我看他辭職是早晚的事,不過也拖拉一年才成事。他唔撈的原因,可以用四個字總結:「冇新野學」。

說到這兒,肯定有些老鬼走出來說:「公司請你返黎係做野,唔係比人工你學野」,然後順便踩多兩腳,批評現在的後生仔工作態度不好。在其他行業出賣勞力的行業,這句說話也許不無道理。在靠賣知識搵食的高科技行業,你值得收公司咁大份人工,唔係因為你每日返十個八個鐘工,而是你腦袋中的知識,正好可以幫公司解決難題,將高層想出來的決策,變成可以賣錢的產品。而打電腦工這一行,你腦袋中的知識衰退得特別快,半衰期大約五年左右,如果不繼續學新野,十年後你現在的知識便完全不值錢。做醫生,人體結構永不會改變,醫術雖然會有進步,但十年前的醫術,大部份今天依然適用。做律師,會計師,法例和會計規則會定期更新,但都是基於舊例上的改進,不會完全推倒從來。至於做電腦呢行,你還記得十年前在用什麼手提電話,十年前上網是什麼的樣子嗎?

學新野追上科技發展,當然可以工餘自已學,寫下Apps玩下Arduino,又或者part-time讀個碩士,秘撈開間start-up等等。如果當這些是嗜好,好玩又可以學新知識,故然一舉兩得,但這並不是最有效率學新知識的方法。因為這犀新知識與本行相差甚遠,很難直接轉化為你對公司的值價。最有效率學新野的方法,就是用公司的時間,用公司的資源,返工時邊做邊學。打電腦工的總收入,除了人工,花紅,股票外,新知識也是回報之一,那是對自已腦袋的投資,能直接轉換成未來的賺錢能力。如果你每年學不夠十分一的新野,去更新折舊了的知識,那你就要小心你未來的飯碗,很快你便會給市場淘汰了。

那你可能會問,學新知識講得咁虛無,即係學乜野。撇開軟知識,如管理,人際,,辨公室政治,擦鞋術等不談,那些是每個行業都共通的知識。電腦行業的硬知識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電腦語言的工具知識,如識寫Java,識寫Ruby,識砌SQL database等等,那些知識學校有教,要自修也不難學懂,分別只是寫程式經驗的深淺,對其API的運用有多純熟。工具知識固然重要,熟手與生手的生產力,可以相差十倍以上。不過這只是基本功夫,因為容易上手,入行門檻較低,要不斷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第二類是行內的專業知識,行內術語統稱為domain knowledge,即是你間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例如那些可以拿patent的知識,落實某standard規格的知識,讓你公司產品比對手優勝(速度快,省電,體積小,隱定,安全等等)的商業秘密。這類知識在街外很難學到,甚至沒有什麼入門書藉可讀,要學會的唯一方法,就是投放大量心機和時間,硬啃厚厚的技術文件,從錯誤中摸索,從實戰中學習。向精通此知識的大師(guru)問擊中要害的問題,拿著前人留下來的程式碼(如果看得明白的話)修改把玩,有悟性又有高人指點可以事半功倍,除此以外沒有什麼捷徑可言。

在工作中展現你的工具知識,讓高層知道你好砌得,讓你有選擇項目的特權,因為每個項目都想招攬能寫code的人材。第二類的專業知識,做新產品開發學得最快最多。當你擁有一些關乎公司競爭力的核心知識,你的身價便水漲船高。除非公司打算關門大吉,不再開發新產品,不然公司不會抄你魷魚,還要想辨法留住你。不過有利也有弊,專門知識在外面沒有多少市場,除了你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這些知識對其他公司亳無價值。例如你的專門知識是4G LTE,全世界有多少間公司開發LTE晶片,兩隻手十隻手指可以數完,想搵工跳槽沒有多少選擇。

說回我那個舊部下,他被掉去做的豬頭骨項目,做維護工作對工具知識的需求不高,本來如果程式碼是由高手所寫,除蟲能從中偷師學到不少寫程式技巧。不過那個項目的程式碼是印度外判寫的,每天看著那堆像意大利粉的垃圾只會發脾氣,問為什麼不索性斬掉重練。每一個產品也有其專門知識,修改既有程式碼是最快上手的方法,學懂了便可以下一個新產品的項目大展拳腳。可惜這個產品線走到盡頭,公司講明不會再出新產品,產品的相關技術也步進黃昏,新一代技術早已上市,舊技術只是在等退役,學懂這個專門知識也沒有用。沒有學習知識的機會,如果工作清閒,可以自已找新野學,倒也沒有所謂。偏偏印度出品問題多多,每天都忙著救火除錯。產品雖說是已經過時,但要被市場全面淘汰,恐怕還有一段日子,在可見的將來,那小子都會卡在那個項目。到四五年後那個產品壽終正寢,他的知識那退化得七七八八,對公司再沒有利用值價,出面也不到其他相關工作,等於給那個舊產品當陪葬,所以還是早走早著,趁現在腦袋的知識還能叫個好價錢的時候。

做電腦工,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你沒有活到老學到老,永遠都在隨波逐流的心理準備,就千萬不要投身高科技行業,我勸你學海無涯,回頭是岸呀,施主。

如果錢不是問題

最近在Facebook看到這一條「如果錢不是問題」的短片,內容大意是說中學就業輔導問年青人,如果錢不是問題,你將來會擇選做什麼。他叫年青人擇選自已喜歡的工作,不要為錢銀問題擔憂,只要喜歡工作自然就得好,做得好自然賺到錢,何苦要為了賺錢一輩子做自已不喜歡的事呢。很多人看這條片按「讚」說很有啟發性,可是細想下這條片的內容不是無用便是教壞人,如果有年青人看了這條片想也不想便跟著做,大有機會不是他一輩子做喜歡的事,而是一輩子後悔為什麼沒有好好選擇人生的道路。

如果對香港的年青人這個提出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恐怕是反問一句,竟然不用擔心錢為什麼還要工作。香港人很現實,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是吃喝玩樂和嘆世界,住大屋揸靚車買名牌,很可惜做每一件事都在在需財。就算是職業如食評家或旅遊記者,也只能選擇其中一種享受,不能滿足所有要求做盡喜歡做的事。如果錢不是問題這個假設性的問題,對於現實的香港人來說只是癈話,還是找份好賺錢的工作比較實際。

香港的年青人不會被誤導還好,外國的年青人比較天真,聽了這個偽道理信以為真,誤以為只要做自已喜歡的事,做得好錢便自動滾滾而來。可是經濟學並不是這樣說,別人付錢給你並不是因為你做你喜歡的事做得很好,而是因為你做的事正好附合他們的需要。如果你喜歡懸壺濟世或為人師表,不幸聽了這個偽道理也不會有事,因為你的工作正好是別人的需要。如果你喜歡唱歌畫畫跳舞,除非你很有天材很努力又很幸運,否則不論你認為自已做得多好,只要別人不認同便不會給錢你,到頭來始終還是要擔心生活的問題,只好向現實低頭做一些不喜歡的工作。說到底喜歡做別人眼中沒有價值的事,與香港人只喜歡享受在心態是沒有分別。

如果給我遇上片中就業輔導,我一定會去信投訴他不專業。對每個來求助的年青人,都說這番鬼話多容易,這樣的工作不用他來做,向年青人播這條片便可以了。就業輔導的工作,便是按年青人的能力和興趣,配合年青人缺乏的市場資訊,為他們找出適合的工作選擇。這份工作不一定是年青人最喜歡做的事,但至少他不會討厭做這份工,也許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但這份工至少能提供安隱舒適的生活。如果一個喜歡畫畫的年青人,聽了片中那番鬼話走去讀藝術,夢想自已能夠成為畢加索第二,那就害了年青人的一生。就業輔導應該對年青人說,你喜歡畫畫也要畫一些別人會買的東西才行,你可以選擇讀動畫設計或平面廣告。雖然按導演或客戶要求去畫沒有自已亂畫過癮,但至做也是自已喜歡的事又能夠賺到錢。

在互聯網上現實生活中,充斥大多像這條片子般,似是疑非的大道理。乍看下好像很入耳很中聽,怎料是糖衣毒藥,信它照著做就大件事,到發現被騙時已恨錯難返,這些偽道理真是為禍人間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