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政治

議員嫖妓

在去年香港立法局選舉前﹐身為民主黨的候選人何偉途﹐在大陸以嫖妓罪名給公安拉了送去勞教。他在那麼敏感的時間出事﹐而公安對他作出比一般嫖客重很多的刑罰﹐不是只罰款告誡了事就遺送回港﹐很難不相信中共政府沒有背後插手香港政治﹐以打擊民主派在立法會的地位。初時在沒有資料也沒有的情況﹐民主黨差不多賠上了黨的聲名為他護駕。後來隨著大陸方便公開他的赤祼照片﹐以及他招供嫖妓的悔改書﹐香港大眾也意識到他本人也不是絕對的清白﹐事件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現他在刑滿出獄回港﹐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召開記者招侍會交侍事情經過。他說的版本很自然和公安說的有很大出入﹐事件亦出現羅生門的情況。他解釋為不去區議員職務的理由也算合理﹐公眾是不應該干涉議員的私人生活。他投訴在拘留期間受到不人道對侍﹐想也合乎大陸的實際國情﹐畢竟大陸的監獄不可能和香港的質素相比﹐他有命出來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大眾看見他在獄中淒慘的景況﹐少不免也會給人一兩分同情。他反駁公安砌他生豬肉﹐屈打成招要他寫悔改書﹐招認自己犯了嫖妓的罪名﹐本來市民也有幾分相信﹐尤其是套用在陰謀論之上。可是他在反駁的同時﹐在最重要的環節上卻令人生疑﹐沒辨法解釋夜半時分一名女子在他房間的事實。他不單止沒有呈清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有沒有嫖妓﹐反而含糊其詞說只是在房中和該女子聊天﹐這就連他僅有的信用也完全輸掉。

其實他可以選擇認有偷情但沒有嫖妓﹐這應該是對他最有利的做法。現在他死口什麼也不認不說﹐還強詞奪理地說一些連三歲小孩也不會信的理由。說夜半三時有女人在房間﹐男女雙方大家光脫脫﹐說沒有事發生也沒有人信吧。認了偷情只是在私人生活上犯小過錯﹐公開做場戲求老婆原諒﹐說不定人氣還會不跌返升。廣大市民早也習慣了公眾人物有婚外情﹐基本上對他的政治生涯沒有任何負面影響﹐還可以倒轉頭說公案故意迫害﹐把合法的偷情硬生生說成了非法的嫖妓。在下一屈立法會選舉中﹐沒有人會記得他私生活的不檢點﹐只會記得他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但現在市民關心的不再是他的私人生活﹐而是他到底有沒有個人誠信﹐究竟適不適合去當議員。下一屈選舉中相信不會有很多人投票給他﹐無論他的工作成績如何好﹐畢竟政治客始終要給選民留下一個良好印象。他不懂利用這個機會作最後翻生﹐他的政治生涯應該完蛋了。這個故事教訓我們﹐有錯不要死撐不要怕認﹐只要承認錯誤得有技巧﹐避重就輕地把事情描述成對你有利的方向﹐危險也是可以化為機會的。

廣告一則之心繫家國

最近在香港的電視播出的一則廣告﹐在報章和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個具爭議性的廣告﹐是公民教育委員會拍攝的心繫家國宣傳短片。基於沒有看過就沒有資格批評的原則下﹐我特地上網找這段短片來一看。看罷第一個感覺就是想笑﹐這個廣告真的老土得要命。這個廣告的設計毫無美感可言﹐像是出自某個公務員的手筆﹐隨手的把一大堆新聞畫面﹐加上幾個唱歌的茄厘菲小朋友剪輯而成。簡直是對那四十五秒黃金時段廣告價錢的侮辱。

對於中國國歌歌詞不倫不類不合時宜的問題﹐我以前也批評了很多次﹐今次也就不再多說了。在愛國短片中播國歌本身算是恰當﹐但為什麼不把國歌重新編曲﹐起用歌星或者小朋友來唱﹐總好這個用了幾十年的合唱團唱腔吧。因應不同場合作出編不同的編曲﹐才能有效的配合當時的氣氛。國歌曲調雄壯適合在軍演或運動會上播出。去露營就要用民歌結他編曲。這則短片又不是要發動香港人去打仗保衛祖國﹐慷慨激昂是沒有必要的。可以考慮一下用舒情一點的調子﹐用鋼琴Jazz sound又好﹐用女樂的現代化中樂又好。香港人一向是對打仗反感﹐用一首以軍樂編曲的國歌去要香港人作出認同﹐不是很荒謬嗎﹖反而用標榜大城市現代人生活的編曲﹐就可以引起香港人的共鳴了。

竟然背景音樂已經無可避免地用國歌﹐畫面的風格構圖上就該下一點功夫。整體來說鏡頭之間沒有連貫性﹐取材雜亂無章兼過份重覆﹐完全不能清楚地表達主題﹐更枉論引起觀眾的愛國情懷了。
第一個鏡頭在長城放飛機不俗﹐長城一貫也是中國的標誌﹐正如香港的帆船一樣﹐放在片頭正明確的帶起主題。第二個鏡頭是木飛機變為珍寶客機﹐意念不錯但可以做得好些﹐若能向兩架飛機向同一方作交接效果會更好。第三個鏡頭是香港維港景色﹐很正路沒有什麼好批評之處﹐但接下來的四十秒就急轉直下﹐隨了間中有一兩個鏡頭可取外﹐就只讓餘人吃不消的硬銷手法。

要激發起觀眾愛國的感情﹐最重要是引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和共鳴。中國景色﹐奧運奪標和楊利偉上太空等﹐沒錯雖然是中國人的驕傲﹐但在短片中只像播歷史記錄片般﹐是沒法讓香港人感覺到切身的關係。要消除這個疏離感﹐就要在片段前後加插香港人如何與這些事件互動。若我是導演的話﹐我會在中國景色之前加上老師教授國學﹐學生神遊於中國的湖光山色歷史名勝。接著鏡頭一轉拍兩父子觀看星空﹐兒子夢想張來當太空人後﹐再播出火箭升空﹐楊利偉在太空無重的畫面。短片中的郭晶晶特寫鏡頭自然要保留﹐但開幕禮國家隊進場就可以免了。中國隊入球觀眾歡呼是很好的點子﹐但可惜拍攝角度好像戲院偷拍一樣。把現場觀眾轉換成在酒吧看電視直播的香港人﹐中國隊入球後鏡頭拉開﹐由電視直播的畫面轉向酒吧歡呼的觀眾﹐將會讓這個入球更加有感染力。

在短片中最令香港人反感的是﹐解放軍操演的那三組鏡頭﹐以及那些不斷重覆的搖旗畫面。自六四以來香港人對解放軍已有負面的印像﹐展示解放軍紀律嚴明勢力強大﹐反而會鈎起香港人下意識對屠城的恐懼。倒不如展示親民的一面﹐播解放軍在開放日與香港市民同樂﹐小孩和少女與軍人拍照留念﹐更能夠消除香港人對解放軍的疑慮。深受西放自由心個人主義薰荼的香港人﹐一向都鄙視中共發動群眾搖旗的文化。有組織性的搖旗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表現﹐沒有獨立思考的人就只是一個奴隸。這幾組鏡頭就好像是說﹐中央要把共產黨的識形態強加於香港人身上﹐觀眾就自然會在外來壓力下﹐反射性的維護港英時代的香港價值。要香港人認同中國繼而愛國﹐是不應該指出香港和中國之間的差異﹐反而要集中指出香港和中國有什麼相同之處啊。

至於中學生唱國歌﹐茄厘菲扮香港人日常生活﹐臨尾小朋友升旗變警察升旗等﹐不過不失算是勉強合格。只是那些人的衣服打扮﹐怎樣看也像是自由行的大陸人﹐沒有地道香港人的感覺。

不過無論這個心繫家國的短片如何差也好﹐它總算達出色廣告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引起了話題和令觀眾留下了印象﹐有點壞印象總比完全沒有印像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