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電視播無記膠劇「警犬巴打」,平均每集狗狗出場時間少於五分鐘,成套加埋都沒有多少警犬看。無記掛狗頭賣婆媽肉,阿仔喜歡看狗狗,結果十分失望。 我心血來潮找出這套2011年的「純白之絆」,貨真價實的警犬電影,狗狗擔正當主角。電影片長一百分鐘,狗狗的劇份比全套「警犬巴打」的總和還要多。
故事很公式大路,熱血正義的靚仔警察,漠視命令自已跑去捉賊,被放逐調去警犬隊。主線是捉炸彈狂魔,劇情很熟口熟面,我有理由相信,這套戲的編劇坐時光機來抄「警犬巴打」。主角先是自暴自棄,然後人狗建立伙伴關係,讓他重新振作。其間愛上鬥氣寃家的靚女指導員,同樣熱血正義的隊長循循善誘,警視廳官僚無能無法破案,臥虎藏龍的隊友大顯身手,最後被眾人看輕的警犬成功抓到罪犯。
電影的情節說不上很特別,但勝在狗狗很多出場時間,兼且是破案的最大功臣。反正主要是看狗狗,劇情大至合理,緊張精彩之餘,中間夾雜些笑位和感人位,我便完全收貨。阿仔不懂日文,不識看中文字幕,亦看得十分開心,可見狗狗的魔力沒法擋。
潮流興懷舊,荷里活近年不斷把陳年動畫找真人演出搬上大銀幕,日本也不甘後人,重拍七十年代的經典科幻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的真人劇場版。當年「大和號」開創科幻動畫的先河,把動畫從簡單的地球人外星人正邪大戰,超級機機人打每週一怪的老調子,率先加入環保和人性描述,異星文化共存等新元素,為日後的真實係科幻動畫奠定基礎。吾等老一輩動畫宅男觀眾故然必定會看,電影還找來萬人迷木村拓哉飾演男主角古代進,把不喜歡太空的女性觀眾也一網打盡。
小時候看「大和號」的記憶已十分模糊,只記得當年很奇怪為什麼一艘二次大戰的戰艦可以飛上太空。不論大和號作為太空船的設計是否合理,那復古的科幻造形已經昇華到美學的層面,不用再拘泥於戰艦外形的低層次問是。電影版的故事首四分三大致與原作相同,地球受到外星人的輻射攻擊,大和號是人類的最後希望,要穿過銀河到宇宙的彼岸,拿回淨化輻射污染的裝置拯救地球。電影重現很多原著的經典場面,大和號從海底殘骸的升起出擊,癹射波動炮攻擊的限制,第三艦橋的唯一作用是被炸等等。飾演艦長的演員,與當年動畫中的艦長,形神俱似值得一讚。反而木村拓哉放不下他木村拓哉的明星身份,完全不似古代進。二十一世紀講男女平平等,舊作女主角純萃花瓶,今回女主角森雪則從艦上的護士,變成王牌機師大顯身手。
電影的電腦特技水準合格,太空大戰的場面比當年動畫精彩,但與荷里活頂級大製作還有一段距離。古代進單機突破敵人星球防衛系統,大和號衝入大氣層攻擊,再用空間跳躍穿過星球,是整套電影的亮點。可惜劇中就只有那幾場大場面,其餘大部份時間拍攝室內廠景,演員只是在佈景和藍幕前演戲。故事在登陸敵人母星後便急轉直下,完全偏離原著的故事,登陸部隊開無雙屠殺外星人。最後一戰大和號發動自殺攻擊,把戰艦當炮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木村身為代艦長死守艦橋殉職,煽情不起卻極低能白痴。這麼大隻高科技大空船,竟然連搖控導航也沒有,還是日本仔有神風情意結,用撞當絕招。舊動畫劇場版也試過這招,結局引起粉絲群起反對,拍使製作群要把那套劇場版列入黑歷史,重新畫一個大和號不死的結局,才能平息民憤。男主角和真正的主角大和號都死了,續集便沒有戲唱了。
很老實說,若果不是舊科幻動畫迷或木村拓哉迷,這套電影不看也罷。「大和號」的故事在當年屬創新,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卻嫌簡單老土慘不忍睹。一些舊動畫經典,何苦偏要翻出來重拍獻世。就像重遇中學的初戀情人,卻發現當年的美少女,今天已變成了肥師奶,多麼大煞風景。動畫經典和初戀情人一樣,始終還是留在記憶中的最好。
儘管香港有為數不少的哈日族,日本電影一向也是小眾市場。去年日本電影「告白」竟然爆冷跑出,不單連續兩星期蟬聯票房冠軍,香港有過千萬票房收入。電影改篇自湊佳苗的獲獎推理小說,雖說是推理小說但內容推理成份不多,除了故事圍繞殺人事件外,把它分類為驚慄小說更為貼切。
我是先看小說版再補看電影版,因為已經知道故事結局,對電影版帶有先入主的偏見,認為小說版的人物描寫較全面。小學老師的女兒在學校泳池遇溺,殺人兇手是斑上的兩個小學生。在日本有少年罪犯保護法,末滿十六歲的少年殺人等同無罪,松隆子認定法律不能替她申張正義,她用自已的方法去復仇。小說的名字便是來自第一章中,她對著全班學生的告白,給兩個兇手喝下注入愛滋病毒的牛奶,從而展開她的復仇計畫。小說的寫作手法很特別,每章以不同角色的觀點作出描述,交織出殺人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交代那兩個兇手的下場。電影版不可能以時空交錯方式說故事,否則絕大部份觀眾也會看不明白,所以除了開場的獨白保留原汁原味外,下學期發生的事件改為按時序發展。電影作出這個改動無可被免,但卻破壞了小說最精彩之處,同一個故事前後五次敘述,每次敘述也加入以前沒有的細節,逐漸補元故事空白的部份,讀者要像玩拼圖遊戲般,把殺人動機和事件的真相重組起來。
以下內容包含劇情,未看小說或電影的讀者慎入。
有些評論說「告白」反映出日本的教育問是,沒錯校園欺凌是很普偏的現像,但小學生連環殺人未免太跨張,只會出現在小說中的情節。我在追看小說的時候,被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吸引著,沒有太注意內容不合理的問題。看電影時第二次再看故事,劇本中犯駁之處顯得太過著眼。松隆子的復仇計劃看似很聰明,但仔細推敲下卻錯漏百出。讀小說時見少年B被松隆子迫瘋了,不禁也有一點心寒恐怖的感覺。到電影再看同一段情節,只覺得少年B很荒謬搞笑。少年A的戀母情意結是小說的敗筆,松隆子把炸彈轉交少年A母親的結局也很兒嬉,大慨作者想不出更有說服力的結局。在小說中愛美是故事推進的關鍵人物,從旁觀的第三者被捲入復仇局中,在電影版中她卻成了個大花瓶,甚至她給少年A殺死那場戲,也缺少了小說中震撼力。小說第三章少年B母親的日記是故事的轉捩點,但在電影版中少年B母親的角色差不多全被刪掉。
電影版的影像很有風格,讓我聯想起黃精甫的電影,但我不是藝術人,電影的鏡頭不懂欣賞,只要不妨礙故事表達便行了。總括來說故事中的每個角色,全部都有神經病,只有愛美算是比較似正常人了。松隆子掛名是女主角,但她的戲份其實不多,只是開塌那段獨白和結尾現身。小說的結局是突然停下來,沒有再花費筆墨在少年A上,令結局在讀者腦中不停迴響。電影版把少年A唯美化,為讓松隆子出場,讓少年A軟倒在松隆子面前,他最後一刻面部表情特寫十分造作,削弱了小說中他在不知情下親手殺死母親的悲劇性。
一個推理小說只有一個結局,初看故事的驚喜只有一次,在小說和電影之間只能二擇其一,而我會選擇小說版的「告白」。電影版不是不好看,只是為遷就時序作出的改動,把原本故事中五重互相緊扣的告白,減剩只有松隆子開場的那段告白。
沒有大卡士的明星﹐沒有華麗的特技﹐零五年日本電影「遇人不淑」卻比其他大製作的爛片好看﹐因為它回歸一套好電影最根本的靈魂﹐就是一個好的劇本。二個小時的電影發生於一個晚上的時間﹐導演分別從三個角色的角度先後描述同一事件。難得是三部份的故事絲絲入扣﹐編織出一個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的結局。這齣電影沒有刻意加插笑料﹐但言語之間流露出人生的諷刺﹐不同觀點對同一件事認知的錯落帶出荒謬的幽默感。誠然導演還是會玩些小把戲﹐加強電影的喜劇性。例如背景音樂因關門而突然停止﹐同一場面多次重覆出現﹐但每次也有微妙的差異等等。
故事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份分別描述三個男人在同一晚上發生的遭遇﹐而他們三人當晚巧合地給兩個女人串連起來。第一部份的故事很平舖直述﹐一個比電車男更木訥的悶男﹐邂逅一個離家出走的剛失戀女人。他好心收留她回家過夜﹐卻碰上忽然失蹤的前女友回來收捨舊物。失戀女人不當電燈泡奪門而去﹐悶男最後鼓起追著她坐的的士問她拿電話號碼。除了笑他們兩人的笨拙外﹐這部份可以說有點兒沉悶。不過挨過第一部份後﹐再往下看就會發現這部份佈局的精妙。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場面﹐每一樣看似無關痛癢的細節﹐都是接下來兩部份的伏筆。當觀眾在後面兩部份中﹐從另一個鏡頭再看到熟悉的場面﹐再聽到似曾相識的對白﹐讓觀眾佩服編劇安排的巧妙。
第二部份的主角是悶男當私家偵探的好朋友﹐ 他的樣子有點兒像梁朝偉。悶男的前女友偷了黑幫大佬一大箱錢﹐要找他幫忙逃走﹐可是護照卻留在悶男家中。這部份的故事與第一部份平衡發展﹐給觀眾解開第一部留下來的伏線﹐知道前女友離開悶男的真相。最後私家偵探給黑幫在餐廳找到﹐給剝光豬捉回去要殺要剮地審問。見了黑幫大佬後卻峰迴路轉﹐大事化小當沒有事情發生﹐讓觀眾看得有點不明所以。到第三部則從黑幫大佬的角度﹐把這晚發生的事情再覆述一次﹐把所有謎底一一掀開﹐讓觀眾恍然大悟後不禁莞爾。
這齣電影一段比一段精彩好笑﹐每段的結構首尾呼應﹐合併出整件事情的真相。這三個部份就好像現實的人生一樣﹐很多事情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內裏卻往往暗藏玄機。很多人執著於探查當中的秘密﹐結果給錯縱複雜的關系弄得頭昏腦漲。到最後發現只要換一個角度去看﹐事情的真相原來也可以很簡單。
在日本如果一套漫畫流行熱賣﹐必然會接著推出動畫版﹐電視版﹐真人劇場版等等再多賺一筆。早兩年連載的漫畫死亡筆記﹐憑著與別不同的雙雄鬥智為主的劇情﹐加上弄得全城鬧哄哄殺人筆記的話題﹐成為漫畫界紅極一時的作品。去年這套漫畫很順理成章地改編為真人電影版﹐分上下兩集放映。在電影還末公映前﹐最讓人感興趣是劇中死神的造形。電影中以電腦特效﹐把死神愚流和雷姆忠於原著地呈現觀眾眼前。其他角色的選角只是普普通通﹐幾個演戲一般的青年偶像。全部都女角是花瓶﹐只要樣靚就乎合要求。兩大男主角的人選則有待商榷﹐飾演L的那位演得好一點﹐只用演活漫畫中角色的怪異行為﹐做不到神似也至少形似。飾演夜神月簡直不合格﹐先不說他身材短小與漫畫中高大有型的夜神月差一截﹐最大敗筆是他演不出夜神月那份神髓。做不到時而聰明機智﹐時而陰沉奸險的表情﹐只懂不知是憤怒還是傻戇地皺眉頭。劇中最出色的演員反而是演夜神一郎的配角﹐那位老戲骨把父子親情與警察責任的矛盾演得活靈活現。
要把十一集的漫畫濃縮為四小時的劇情﹐劇場版的故事入出很大的改動。不過由於漫畫後半部劇情拖長失控﹐劇場版索性把後半部刪掉﹐讓故事在應該完結的地方完結﹐是少數改篇比原著好看的特例。兩集戲場版的劇情很大部份依足原著﹐特別是月和L兩人鬥智的橋段﹐只是把多餘的旁枝閒色刪去﹐讓故事更加精簡劇情更加緊湊。不過在上下兩集的結尾﹐編劇給漫畫迷一個意外驚喜。在每集最後高潮的鬥智中﹐編劇加插出乎意料之外的轉折﹐在原有死亡筆記的使用規則上﹐變化出漫畫中沒有想過的使用方法。上集後段南空真美的結局﹐比起漫畫中她自行失蹤了斷精彩很多﹐當然詩織這個電影原創角色亦應記一功。在漫畫版這個角色只出過一場﹐是連名字也沒有的路人甲。在電影版升格為夜神月的女朋友﹐最後還被夜神月設計殺死用來過橋接近L﹐令電影版的夜神月比漫畫版更加埋沒人性﹐更加喪盡天良為求贏L走火入魔。下集夜神月與L的最終決戰絕對是神來之筆﹐結局比起漫畫版優勝百倍﹐夜神月至少沒有忽然變蠢﹐犯下當壞人長篇大論不打自招和盤托出的大忌。L利用死亡筆記最長二十三日死期與重寫無效的兩條規則﹐用自己的性命換取夜神月是殺手的證據。最後雖然兩個主角都難逃一死﹐但也不失為一個美滿的結局。
死亡筆記純萃只是一部娛樂電影﹐大家在觀看時千萬不要想夜神月的殺人行為是否合理。夜神月意外捨得一本死亡筆記﹐只需要寫下想殺的人的名字﹐死神就會依照指示奪去那人的性命。夜神月想藉死亡筆記改變世界﹐糾正讓犯人消遙法外的法律制度﹐用私刑去制裁罪有應得的犯人。不過劇本對法律制度的反思只是到此唯止﹐只有膚淺的作為劇情工具﹐沒有作任何深入探討的可能性。劇中市民只是很單純地分為支持與反對夜神月兩派。支持者的理由很簡單明顯﹐在黑夜申張的正義罪惡剋星必定受歡迎。但反對者理由則牽強得過份﹐他們只說夜神月是殺人犯﹐不應該去挑戰警察權威和法律制度﹐沒有人擔心夜神月擁有絕對的權力會絕對的腐化﹐亦沒有人想過夜神月不是無所不知﹐也會有殺錯好人的可能。不過夜神月只憑電視和警察部的電腦資料﹐每次出手殺的犯人總是罪該萬死。若劇本有心探討法律的原則﹐至乎也應該安排他殺錯幾個好人﹐給來替枉死者報仇的人痛罵一頓﹐看看他會否後悔痛下殺手時太過輕率。法律程序煩覆而有多重檢查﹐正正是基於寧縱莫枉的原則。夜神月的做法只是把他的私人法律設定為寧枉莫縱﹐實行所有疑犯一率有殺錯無放過。枉他還是法律系高材生熟讀六法全書﹐連這樣基本的原則性問題也搞不清楚。如果他拿著的不只是死亡筆記﹐還有小叮噹的時空電視﹐看清楚犯人有沒有犯罪才加以制裁﹐用嚴刑重典治世在理論上還可以說得通。但他現在只靠道聽途說就去行刑﹐未免把人命看得太過兒戲﹐亦沒有想過可以反給人利用來借刀殺人。再者那些犯重罪的罪犯本就不怕死﹐反正警察捉不到死亡筆記也無可奈何﹐神夜月未免把憑空殺人的力量想得太過完美了。殺人不是難事﹐難在是找出那些才是該殺的人。再者只靠殺人可以建立一個理想世界﹐夜神月未免太過天真了。要建立理想世界﹐近期常給人和夜神月相題並論的魯魯修的Geass洗腦力量看來更加可靠呢。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