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政治人物通常在落選後消聲匿跡﹐前美國副總統戈爾(Al Gore)是少數的例外。他在二千年大選因幾百張有問題的選票落敗給小布殊後﹐到處演講致力環保工作﹐希望喚醒世人明白地球暖化的危機。說起來他在這幾年間的貢獻﹐比他行行企企當副總統的日子還多。去年他拍攝了「絕望真相」這齣記錄片﹐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問題的迫切性。這齣電影更榮獲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的獎項﹐喚起了大眾對地球暖化問題的關注。
這電影是齣十分平實的記錄片﹐主要是記錄戈爾的一場演講﹐加插回憶片段去交代戈爾熱心這個議題的原因。戈爾是一個十分有說服力的講者﹐他的論點也很有科學根據。雖然這幾年間媒體早已把這些論點翻抄很多次﹐一般對科普時事有認識的觀眾也不會陌生。但前因後果從戈爾口中娓娓道來﹐讓觀眾有更深一層的體會。科學數據指出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對地球氣溫有直接影響。近百年間因為環境污染二氧化碳含量不正常地上升﹐將會導致地球氣溫嚴重變暖﹐最壞的情況會可能在五十年內上升十度。戈爾很懂得運用舞台視覺效果﹐在展視二氧化碳與氣溫關係那張圖表時﹐他動用升降機去指出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嚴重性﹐在觀眾的腦海留下深刻印象。當然開場那段由The Simpsons作者繪畫的短篇動畫﹐和從太空船拍攝回來的地球照片也功不可沒。他說服了觀眾接受氣候變暖的事實後﹐他進一步解釋氣溫上升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南北二極冰塊溶化令海面上升﹐會淹沒鄰近海岸的陸地固然是一個問題。更大的問題是大量淡水湧入會影響海洋水流流向﹐令南北半球冷熱交流的循環停止運作﹐導致地球天氣兜亂大反常。地球上一部地方小則出現暴雨成災﹐重則可能冰河時期再臨﹐而在另一些地方則可能出現旱災﹐這是影響數以億計人口的生態大災難。
戈爾在影片最後解答三個對氣候變化的常見誤解。有人說氣候變暖並不是事實﹐只是環保份子虛構出來的危言聳聽。可是細心追查那些質疑的來源﹐會發現那是來自石油企業的宣傳策略﹐藉此保衛他們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有人說環保會影響經濟發展﹐我們要在發展與環保取得平衡﹐不能全面推行環保政策。環保除了減少能源消耗外﹐更重是新科技的研究和應用﹐讓我們可以更有效使用能源。推行環保政策對現在製造大量污染的工業一定有影響﹐但新科技行業方面會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在整體上對經濟發展反而有利無害。最後有人說氣候變暖這個問題太嚴重﹐我們朿手無策只好坐以待斃。其實現有科技足以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只欠推行環保政策的決心。全球推行環保政策雖然艱難﹐但也不是不可能成事﹐各國合作修補臭氧層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無疑這齣電影是一套十分精彩的記錄片﹐給觀眾上了一堂環保知識的科學課。氣候變暖會影響人類的生存空間﹐就算我們反對環保份子口中虛無的大自然價值﹐只是從人類利益角度出發﹐氣候變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至少在科技發達至人類可以移民外太空前﹐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這個地球﹐畢竟人類目前還得依靠地球生存。不過這齣戲的中文譯名「絕望真相」譯得不好﹐若果從今天起我們積極對抗氣溫上升﹐真相其實並不是那樣悲觀絕望﹐環境還未差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在地球平均每十二個人就有一枝手槍﹐ 問題是如何向令其他的十一個也買手槍呢﹖軍火買賣是一門大生意﹐Nicolas Cage主演的「軍火之王 」﹐講的是一個軍火推銷員的故事。這套電影戲中出場的槍械多不勝數﹐軍事迷必定不可以錯過。據說在拍攝這套電影使用的槍械﹐是從黑市購買真正的槍械﹐而片中還有展出過一個中隊的坦克車﹐同樣的也是從軍火販子借來拍攝﹐因為真品比道具槍電腦特技還便宜。雖然這套電影荷槍實彈﹐但不是一套動作片。這套電影嚴格來說是齣黑色喜劇﹐有很多充滿精警諷刺的對白﹐主角走私軍火時走法律罅的招數更是抵死搞笑。
故事採用自傳形式﹐故事不乏主角的吐嘈旁述﹐一邊自嘲一邊道出世界的荒謬。主角是小時候隨父母逃亡到美國蘇聯人﹐在紐約的貧民區長大。開始時只是走私槍械給國內的小混混﹐後來發現國內生意競爭激烈利潤太低﹐轉而走私二手槍械住第三世界﹐給美蘇支持的武裝勢力供應彈藥。隨著蘇聯解體﹐他憑著在紅軍內的關係﹐走私蘇軍的物資住戰亂地區﹐特別是後冷戰時代軍閥割據的非洲。他的生意越做大﹐甚至擁有自己的飛機隊﹐生活亦變得十分奢華富裕。
雖然他知道自己所賺的是不義之財﹐亦不想兒子接觸槍械﹐但他總是有藉口替自己開脫。每年因為汽車和香煙而死的人比槍械還多﹐既然汽車和香煙推銷槍員是正當職業﹐當同樣也都不犯法的槍械推銷員有什麼問題。他只是賣手槍﹐他沒有迫他們的顧客殺人﹐就算他不賣其他人也會賣﹐怎可以把罪名算到他頭上。其實他也不希望有人死亡﹐人死了就不能當顧客﹐最好是不停開槍但射不中﹐因為那就要再買多些彈藥。結局很震撼亦很無奈﹐當他保鏢的親弟弟﹐因為對種族屠殺看不過眼﹐犯了軍火商人大忌﹐拿起槍插手顧客的事務﹐被亂槍掃死﹐但他亦不得不完成交易。他的妻子發現他的秘密﹐帶著兒子離他而去﹐父母因為弟弟的死而和他斷絕關係。追捕他多年的軍火調查員終於成功捉拿他歸案﹐卻因為美國軍方也牽涉其中﹐受到高層壓力而釋放他離開。他獲得自由﹐但失去一切﹐繼續當軍火商人﹐因為那是他唯一懂得做和做得好的工作。
這套電影有很多令人回味的片段﹐單是片頭那段子彈的一生﹐用第一人視角觀看﹐如何由一塊鐵皮打造成一粒子彈﹐一路經過重重關卡運輸到非洲﹐裝入彈匣中射殺一個童兵﹐就已經是一齣微形記錄片。預告片中那段用通了的二手槍沒有人買更是典經。用快鏡拍攝非洲窮人徒手拆卸飛機回去當癈料變賣令人看得口呆目瞪。這套電影差不多每場戲也有笑位﹐導演可以令觀眾在殺戳中也發出回心微笑。 可是在笑聲的背後﹐看完這套電影是心情卻是十分沉重﹐因為這電影同時也是一套戲情化的記錄片﹐劇本只不過是以喜劇的手法﹐點出每年在戰亂地區數以百萬計的人被屠殺的事實﹐而軍火走私販子就是那些殺人犯的幫兇。電影主角那類的軍火走私商人﹐只是全球軍火生意中的小腳色。正如片尾的字幕所說﹐在幕後操控一切軍火交易﹐正是美俄中英法﹐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軍方。
有些電影要像淳酒一樣要經過時間的發醇﹐才會散發出醉人的芳香﹐「月黑高飛」正是一套這樣的慢熱電影。這電影在九四年上映時票房慘淡﹐雖然有七項奧斯卡提名﹐最終一個獎項也沒有空手而回﹐全敗給那年的最佳電影「阿甘正傳」。不過這電影在落畫後的市場後勁凌厲﹐在電視重播和DVD中找到第二生命﹐不單口碑載道逐漸成為家傳戶曉的經典電影﹐更長期穩佔觀眾最喜愛電影投票的三甲位置。這套電影的成功在於它的耐看﹐觀感不會除著時間而變得老土過時。整套電影也很平淡﹐但看完後感覺很窩心感人。電影沒有刻意地說教﹐卻讓觀眾領悟出一點人生道理。
「月黑高飛」是改篇自恐怖大師史蒂芳京的一篇短篇小說﹐不過不是他最擅長的恐怖懸疑故事﹐而是他很少寫的溫情勵志故事。故事中Tim Robbins飾演的年輕銀行家Andy被控謀殺妻子﹐判終生監禁關入Shawshank監獄﹐在獄中他遇到Morgan Freeman飾演的老囚犯Red。雖然這是一個監獄和逃獄的故事﹐但題材沒有監獄風雲般黑暗﹐反而獄中到處充滿著陽光氣息。大部份囚犯對Andy也很友善﹐只是粗口爛舌但沒有什麼惡意。唯一暴力對待Andy的變態同性戀囚犯﹐在開場後不久就領了便當。給關了幾年的Andy開始運用他的財經知識幫獄卒報稅﹐後來甚至幫監獄長做假數虧空公款﹐他除了沒有自由外生活也頗為安定。知道自己是無辜的Andy沒有放棄自由的希望﹐他用鎚子挖地道挖了二十年﹐卒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成功逃獄﹐還帶走了獄長多年來的貪贓和罪證﹐告發獄長的罪行為被殺好友報仇﹐遠走墨西哥實現在海邊開間小旅店的夢想。
這齣電影只是很平舖直述地說故事﹐沒有故弄玄虛的劇情轉折﹐觀眾陪著主角渡過二十年的冤獄﹐見證他在獄中如何影響他人的生命﹐亦給他永不放棄的希望影響我們的生命。雖然我們不是在監獄中的囚犯﹐每天也看似很自由地過活。但是若果細心想一想﹐我們何嘗不是給關在一個叫生活的監獄中﹐每天也像囚犯般重覆過刻板的生活﹐返工等放工﹐星期一等星期五。在這座生活的監獄中﹐有些人可能像Red一樣﹐在監獄中有點江湖地位﹐已經放棄回到外面自由世界的希望﹐心想在熟悉的獄中過世也不錯。在劇中Red說監獄中的囚犯﹐總會有些嗜好去消磨時間﹐好支持一日復一日無意義的生活。有些人畫畫吹口琴﹐像Andy那樣雕刻象棋﹐爭取圖書館福利﹐又或者教其他囚犯讀書識字考取高中文憑。這些事情不可以說完全沒有意義﹐若可以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好讓在獄中的日子易過一點也是好事。但這些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不要留戀虛假的獄中世界﹐而忘記外面真正的自由世界。Andy漫長的逃獄計劃告訴我們﹐不論是經過多少年﹐當中遇到多少錯折﹐只要努力不懈地去爭取﹐每天把牆上的洞挖深一點﹐才可以逃出監獄﹐得到最終的救贖。
明年二零零八年是選舉年﹐在美國有民主共和兩黨二擇其一的總統大選﹐在香港則有結果內定的小圈子特首選舉。當現實中的選舉是如此般乏味﹐「年度人物」正好填補這個空白﹐讓觀眾看一場精彩的選戰。這齣電影由Robin Williams當主角﹐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是套合家歡喜劇。故事的主角是個政治脫口騷的喜劇演員﹐每晚在電視上諷刺事弊博觀眾一笑。他批評美個的兩黨政治忽視人民利益﹐有個現場觀眾簇擁他去參加競選﹐於是我們的喜劇演員搖身一變成為獨立候選人。剛巧這屆大選轉用電腦投票系統﹐陰差陽錯的電腦系統點票出現錯誤﹐讓這個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勝出﹐引出連串笑話。
這套電影只是小成本製作﹐沒有特技沒有大場面﹐劇情也頗為牽強胡鬧 ﹐只靠Robin Williams出色的表演帶動氣氛。上半部總統選戰不乏精警對白﹐雖然大部份只是從互聯網抄來的政治笑話﹐但熟悉美國政情的觀眾必會看得捧腹大笑。那些諷刺確能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白痴政治生態﹐引起身受其害又無法改變現狀的觀眾的共鳴。整套電影最抵死爆笑那場戲是統總候選人的辯論﹐主角玩轉原本沉悶的辯論大會﹐兩大政黨的候選人被他的搶白氣得七孔生煙。電影下半部比較遜色﹐主線從大衛挑戰巨人的總統選舉﹐一下子跳到愛情線玩總統捉女仔﹐而那個女仔又恰巧知道電腦出錯大秘密的老土橋段。最後主角選擇愛情放棄總統的寶座﹐向公眾交代因為電腦出錯才能當選的來龍去脈﹐與總統之位擦身而過繼續遊戲人間。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拍得只是中規中矩﹐美國上映時的票房也只是成績一般。敝開戲中的笑位的政治笑話外﹐觀眾倒可以幻想著劇中天馬行空的選舉﹐作為對現實政治不滿的宣洩。喜劇演員當上總統也不沒有先例可尋﹐列根就是喜劇演員出身了。若果美國不是規定本土出生的公民才可以選總統﹐大隻佬阿諾辛華舒力加也有可能成為總統。美國的總統舉選雖是由兩大政黨壟斷﹐至少候選人有真材實料要埋牙火併。香港的特首舉選卻像小孩子玩家家酒﹐只差沒有找(北)大人哭訴誰不與誰玩。既然特首舉選要按照劇本演出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至少可以參考這套電影﹐寫個好看點的劇本﹐讓市民明知是做戲也可以看得開開心心。泛民主派與其推個悶蛋大狀出來參選﹐倒不如名正言順找個喜戲演員來參選﹐必定可以說煲呔出擦火花。可惜香港政治文化不像美國﹐沒有這類嘻笑怒罵的時事評論員。退而求其次找些腦筋快轉數高者﹐如周星馳黃子華陶傑等﹐以增加特首選舉的可觀性。
香港廣管局會因為「秋天的童話」中船頭尺爆粗發出警告﹐會因為「鏗鏘集」討論同性戀的節目不夠持平而發出強烈警告﹐不知道廣管局會如何評審這套「波叔出城」呢﹖這齣電影完全政治不正確﹐主角在劇內到處宣揚反猶太﹐反同性戀﹐男人沙文主義。而且內容充滿偏見﹐粗口橫飛﹐還有大量祼露鏡頭。大慨廣管局那些天真純潔的官員﹐一定會看到爆血管心狀病發﹐不是給氣死便是給嚇死。
「波叔出城」的英文原名很長﹐叫Borat: Cultural Learnin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故名知義這電影是套虛構記錄片(Mockumentary)﹐主角波叔份作哈薩克(前蘇聯分裂出來的一個小國)國營電視台的記者﹐在美國到處找名人閒人訪問﹐騙他們說是來美國取經學習文化﹐其實卻是暴露美國文化荒謬反智的一面。波叔原本只是英國電視節目Ali G Show的一個環節﹐透過Scahan Cohen飾演波叔的古怪行徑﹐瘋狂搞笑地諷刺美國文化。波叔說很一口鄉音極濃的英文﹐思想上則是極端白人男性主義。受訪者往往因為波叔的惡搞訪問﹐而不自覺的說出些認同波叔的極端想法﹐又或者抱著政治正確的想法包容多元文化﹐而給波叔弄得哭笑不得。
雖然明知這齣戲是假 ﹐但拍得真的很像共產黨的政府宣傳片。片頭字幕用哈薩克文﹐配樂一聽就知到是蘇聯音樂﹐兩個主角戲內嘰哩咕嚕大講克薩克話。開場拍波叔在哈薩克的家鄉﹐完全配合西方人對前蘇聯破爛落後的印像﹐若來毫無幽默感的哈薩克政府跑來嚴正抗議。這電影說不上有什麼故事﹐波叔在美國訪問吸取文化﹐戀上電視中看見Bay Watch的波霸彭美拉﹐於是穿洲過省由紐約去到荷里活﹐誓要取她為妻。整套電影就是把波叔在美國的經歷串連一起﹐其實很低俗無聊﹐大玩下流不文笑話﹐香港爛片王黃晶也相形見拙﹐不過真的十分抵笑好笑﹐每個鏡頭都是笑位。波叔在紐約街頭親善地找路人作蘇聯式抱﹐當然地給人粗口問候。波叔去學餐桌禮儀談吐技巧﹐明明按照導師指示照做﹐卻可以適得其反鬧出笑話一大籮。波叔去德洲鬥牛場唱國歌﹐發表偉論支持布殊殺光伊拉克人﹐換來是全場歡呼拍掌。波叔經歷千辛萬苦卒之見到彭美拉﹐想用哈薩克式求婚婜她﹐原來是出動麻包袋擄人。最經典那戲場是波叔與他助手的肉博戰﹐打真軍全祼上陣﹐由酒店房打到樓人會議廳﹐百幾人面前一絲不掛跑來跑去﹐鏡頭前那些不知情者的反應真精彩。
這齣電影說不上諷刺時弊﹐劇中拿來挖苦的美國文化﹐太多太散全是人所共知的樣板偏見。不過波叔狂踩政治禁區的勇氣倒是值得一讚﹐現今傳媒總是很四平八穩地怕開罪別人﹐波叔這類題材不可能通過政治正確的自我意識審查。波叔的想法雖然極端另類﹐披著開明進步外衣的現代社會道德﹐卻日常生活中壓制言論自由﹐隨便無傷大雅地說說也不可以。 這齣電影在美國票房叫好叫座﹐男主角還奪得金球獎最佳喜劇演員。這期我公司也很流行這電影﹐很多同事無啦啦會學波叔口音﹐引用幾句他的極端言論來互窒。戲中波叔的哈薩克英文聽得我很辛苦﹐不過看這套戲要留文聽原聲才原汁原味﹐中文字幕翻譯很難準確地傳達波叔的神韻。不知道波叔會不會有機會來中國﹐用半鹹淡的中文﹐挑戰中國五千的醬江文化呢﹖
Posts navigation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