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愛情小品

Fireproof 搶救愛情40天

現今社會離婚率很嚇人﹐據說每兩對結婚的夫婦﹐就會有一對離婚收場。教會作為捍衛家庭價值的先驅﹐深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最有效防止離婚的方法﹐便是多做增進夫婦感情的輔導工作。今年情人節教堂搞了個夫婦電影欣賞晚會﹐看完電影後有例牌的男女分組討論﹐最後神父替參加的夫婦更新結婚時的誓詞。我被老婆捉了去參加晚會﹐反正是情人節便順她意思﹐當作陪她看一部浪漫電影也好。

「搶救愛情40天」是套很感人的電影﹐講述一對感情出現問題的夫婦﹐整天為生活各種事吵架﹐妻子還在工作的醫院有外遇﹐兩人的關係涉臨離婚邊沿。在丈夫正想放棄同意簽字離婚時﹐他的父親給了他一本舊日記﹐叫兒子按照日記所說每天改變自己一點﹐用四十日時間去作最後努力挽救這段婚姻。這套電影應該十分感人﹐我見大部份女士看到眼濕濕在抹眼淚﹐不過也有看見不少男士(包括自己)在打呵吹。

這套電影的票房和口啤也不錯﹐更成為零八年最賣座的獨立電影。戲中那本四十天愛情日記﹐更榮登阿馬遜二十大暢銷書。男主角在四十日的旅程中﹐學懂了何謂愛情﹐學懂愛是無私的奉獻﹐學懂愛是原諒和寬恕﹐令妻子回心轉意重新開始。這套嚴格來說是福音電影﹐除了男主角在四十日之旅中﹐忽然信了耶穌突變開竅懂得去愛外﹐倒沒有講耶穌硬銷信教惹觀眾反感。不過男主角信教並非主要劇情﹐換過其他方法讓他領悟愛情也能說得通。

電影也很照顧被拉來看的男性觀眾﹐適量地加入喜劇元素﹐男主角肥仔下屬便很好笑。另外男主角去醫院找奸夫攤牌那場戲﹐更讓人看得大快人心拍手叫好。男主角是消防員﹐劇中有幾個烈火雄心的場面﹐小成本制作沒有特技﹐但拍出生死懸於一絲的緊張感。我還預計結局會是醫院發生大火﹐男主角衝進火場勇救老婆。可是結局有點反高潮﹐老婆發現了丈夫的秘密日記﹐大家相擁而哭便雨過天情大團員結局。

荷里活電影販賣的所謂浪漫愛會教壞人﹐以為要有感覺才是算是愛﹐讓人活在那些不切實際的電影幻想中。這電影的愛情是真實的愛情﹐現實生活中那來這麼多刻意的浪漫情節﹐其實在平凡之中也可以找到浪漫。愛情是夫婦之間的一個承諾﹐正如男主角的消防員守則﹐在火場中永遠也不能丟下同伴不管﹐夫婦在婚姻中不管有什麼問題﹐永遠也不能丟下伴侶輕言離婚。

雖然這套始終是女人戲﹐不太適合男性觀眾看。不過既然男人一定要陪女人看電影﹐看這套總比看那些荷里活垃圾愛情電影好。至少看完能夠增進夫妻感情﹐而不是總給老婆質問﹐為什麼我不像荷里活愛情片男主角般浪漫。

寫意人生 – 工程師的愛情理論

Leisure Life 近年鄭嘉穎晉身無線的當紅小生﹐差不多每套的都市愛情劇也是由他當男主角。從與他做對手戲的女主角的卡士﹐可以看出他的星途一帆風順。最初他只分配到新人周麗琪﹐劇集叫好叫座﹐他升級到過氣視后陳松玲。收視再下一城﹐他卒之可以在「寫意人生」中﹐與視后黎姿在熒幕上談情說愛。由「天幕下的戀人」開始﹐他的劇集每套的劇情都大同小異﹐公式地與女主角相遇﹐由鬥氣吵嘴到拍拖熱戀﹐中間舊女友出場引起誤會﹐以至情海翻起茶杯裏的小風波﹐最後必然是男主角的痴心感動女主角﹐贏得美人歸大團員結局。每套劇集不同的地方﹐就只是換個女主角﹐把他們放在新的工作環境﹐然後從無線劇本庫中按方執藥﹐把圍繞主角家人朋友的預設副線湊合起來﹐那就大功告成一個新劇集。

這套劇集主題是說都市人生活忙碌﹐要慢下來過寫意人生的反思﹐所以劇本的節奏很緩慢﹐幾乎給悶死了。家人朋友的副線劇情很無聊﹐沒有主角的場面﹐我差不多是全部也用快鏡跳看﹐四個半小時看十集﹐破了個人看電視的最快記錄。黎姿笑起來很甜很耐看﹐可是演出平平無奇﹐完全突出不到女主角應有的藝術氣質﹐甚至連應有的國學修養也欠奉。那我為什麼竟然會畢全套劇集呢﹖ 相信是因為這是無線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男主角設定為電腦人。 在劇中鄭嘉穎飾演一個軟件工程司﹐撇除例牌的辦公室政治橋段﹐編劇竟然能夠如實反映高科技公司的上班生活。電腦人工作日夜顛倒﹐咖啡零食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整個團隊不是一起困在電腦前除蟲趕死線﹐就是困在會議室開腦震蕩大會﹐搞盡腦汁想新產品功能。最後幾經艱辛計劃在限期完成﹐上司對技術細節完全沒有興趣知道﹐反對市場部營銷見客的吹水癈話點頭稱讚。讓我這個工程師不禁產生共鳴﹐就算故事幾悶拖得幾慢也要死撐看下去。不過編劇最成功之處﹐就是刻劃出電腦人與別不同的愛情觀。凡事也以客觀理性作出判斷﹐在感情方便的觸覺毫不發達。加上由鄭嘉穎這個讀土木工程的正牌工程師演譯﹐讓我邊看邊有著他鄉遇故知的喜悅。

在其他劇集中男主角送禮物給女主角時﹐那份禮物總是很巧合地合乎女主角心意。鄭嘉穎在劇中要買生日禮物給女朋友﹐卻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買什麼才好﹐幸好最後黎姿用女性的視角替他解決問題。工程師最怕是賣禮物給女朋友﹐衣服飾物等要依靠主觀判斷美醜的東西不懂得買﹐花心思去揀了一件也一定不合心水。可以比較規格功效懂得買的東西﹐卻全部都是不適合送給女朋友﹐毫不浪漫的男人玩意。劇中鄭嘉穎替黎姿揀的Mini Copper除外﹐大慨車子是唯一一樣工程司不會買錯給女朋友的禮物。若果現實生活像劇中一樣﹐有個小師妹可以幫忙出主意﹐不用傷腦筋多好呢。

無線劇集的感情線﹐不外是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拖拖拉拉的糾纏不休﹐讓觀眾看得煩厭﹐想叫他們快些買定離手﹐一人揀一個完場收工。劇中鄭嘉穎身邊也有好幾位女性角色﹐可是他對愛情從來不會猶疑不決﹐愛就愛﹐不愛就不愛﹐專一決斷。在與舊女朋友靠視像拍拖時﹐他對黎姿很好很關心她﹐但完全沒有追求的意思﹐只是對小師妹的衷心關懷﹐甚至介紹她給女朋友認識。後來他與黎姿走在一起﹐他對Chesta與女上司江總也同樣關心﹐不過就難免黎姿會胡思亂想了。大慨他認自己行得正企得正﹐與其他女性朋友清清白白﹐沒有需要亦不懂得去避嫌吧。在最後幾集﹐舊女朋友回來找鄭嘉穎﹐希望懺悔復合。從來沒有無記的男主角像鄭嘉穎那樣絕情﹐見也不見聽也不聽﹐反而黎姿過意不去叫鄭嘉穎去理理她。工程師的愛情感百份百理性﹐好像電腦邏輯中的一與零﹐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何時何地也清清楚楚。當愛情過去時﹐就像拍一聲閂掉開關掣一樣﹐不會再有絲毫留戀。

我覺得整套戲最精彩的一段﹐是鄭嘉穎和黎姿在天台談心﹐講他的經濟愛情理論﹐用opportunity cost去解釋他為什麼對女朋友專一。(可惜無記字幕組不材﹐竟然譯錯了機會成本一詞) 不過經濟愛情理論對黎姿和大部份女人來說﹐也是對牛彈琴不能理解明白其中真諦。黎姿回敬一堆似是擬非的所謂感性愛情觀﹐看鄭嘉穎的表情大半是心理萬分不認同。最後黎姿贈他半首蘇東坡的江城子﹐幸好他有讀過這首詩可以接到下句﹐背得出精讀本中說的意境才勉強過關。

這套劇集還有很多關於工程司的傳神描述﹐分散在劇中各處鄭嘉穎出場的戲份﹐不能一一盡錄。誠意推薦「寫意人生」給當工程師的你﹐或是有個當工程師男朋友的妳﹐保證一邊看一邊定會發出會心微笑。記緊沉悶的地方要用快鏡跳看﹐不然真的難挨足二十集啊。

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看「生日快樂」這套電影的觀眾有兩類人﹐第一類被故事深深感動﹐在散場時還會哭成淚人。第二類人在整套戲中也呵欠連連﹐差點沒有被過慢的劇情悶死﹐很不幸 我是後者。這套電影改編自劉若英的短篇小說﹐不過原著是什麼不重要﹐重要是張艾嘉編劇﹐馬楚成執導。讓我期待著這套電影會是繼「心動」 後﹐另一齣精緻愛情小品的經典。不過很可惜礙於劇本先天性不足﹐這齣電影只能拍出一場場浪漫的情景﹐但觀眾不夠把感情思緒連接起來組成動人的故事。故事主 線沒有預告中細水長流的感情﹐只有兩個感情白痴的主角﹐拖拖拉拉的藕斷絲連長達十年之久。若果最後結局出人意表寓意深長﹐還可以挽救這整套戲的沉悶﹐騙自 己說不是電影拍得不好﹐只是我不懂欣賞。結局竟然是最老土俗套的絕症橋段﹐先前細心經營的淡淡憂鬱氣氛一下子消散了﹐換上防暴警察用催淚彈﹐欺騙眼淺觀眾 的熱淚。

故事內容在電影簡介已經完全交待清楚了﹐古天樂和劉若英在大學時原本是對情侶﹐後來大家出國留學分開了﹐約定每年生日也會向對方說一聲生日快樂。兩 人明明分開了﹐但不知何解又有些暖昧關係﹐仍然喜歡人又不肯說出來﹐硬是要故作瀟灑扮好朋友。兩個人明明已有新的另一半﹐還要當著另一半前邊若無人地調情 ﹐也不怕另一半會吃醋演六國大封相。前半部回憶大學時兩口子的拍拖生活﹐兩個中年人扮年輕裝大學生很嘔心﹐劉若英保養好遠鏡還可以騙到人﹐古天樂則左看右 看也是超齡﹐帶起金絲眼鏡就當有書卷氣﹐不過他演出來似是黑社會姑爺仔多些。男主角古天樂的演出只是一般﹐反正他也只有那個木訥裝帥的模樣﹐唯一演得比較 好就唱歌走音那幾場戲﹐有理由信相那是他真正的歌藝。女主角劉若英的演出則一百分﹐她能演能唱還彈得一手好琴﹐是娛樂圈中少見的氣質型美女。全靠她那聲線 非常優美的獨白﹐金馬演后級演技的內心戲﹐我才沒有在看戲時悶到睡著了。說穿了我看這齣電影﹐一半是因為看張艾嘉﹐另一半就是因為看劉若英﹐聽了主題曲十 分喜歡才想到後補看電影。這電影除了古天樂不行外﹐其他的配角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當劉若英父親的吳耀漢﹐當好朋友的曾寶儀和暗戀者的那個男演員﹐雖然出場 不多﹐但都能恰到其份地襯托出那段沒結果的戀情。父親見證女兒感情路上的起伏﹐好朋友嫁人當幸福媽媽與主角的孤獨形成強烈對比﹐暗戀者則是主角二人溝通的 橋樑﹐亦負責在鏡頭外擔當解述。

劉若英在劇中感情生活坎苛可以說是疚猶自取﹐與古天樂拍拖時好端端的要玩分手﹐不是古天樂做錯什麼﹐只是他太受女生歡迎沒有安全感。分手後又要當好 朋友﹐又要掛念著他﹐等待每年那一句生日快樂﹐都不知道她是不是喜歡古天樂。身邊又不是沒有追求者﹐也不是沒有新男朋友﹐古天樂出現時又隨傳隨到﹐連男朋 友也可以不理﹐去追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偏偏這個夢想不是遙不可及﹐只要她點下頭就可以夢想成真﹐她只是不願意先付出那點的感情。其實古天樂留學回來時就 該馬上捉住他﹐結婚生仔把他縛得死死﹐就不怕沒有安全感了。敝開最尾古天樂忽然患上絕症那段不談﹐他對劉若英其實很自私殘忍﹐明知自己出現會為她帶來困擾 ﹐既然做不成情侶就該安份守已﹐不要再曖暖昧昧的做情聖﹐也不想想這是對新女朋友很不公平。如果最後古天樂不是患絕症死﹐而是乖乖地結婚後從劉若英的世界 消失﹐倒也不失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最後想補充一點﹐在戲中劉若英開Mini Copper﹐我身邊的女性朋友也有開這車。不知道是否感情空虛的單身女性﹐都愛開這型號的跑車﹐把跑車當成男朋友的代替品呢﹖

遇人不熟

Strangers 沒有大卡士的明星﹐沒有華麗的特技﹐零五年日本電影「遇人不淑」卻比其他大製作的爛片好看﹐因為它回歸一套好電影最根本的靈魂﹐就是一個好的劇本。二個小時的電影發生於一個晚上的時間﹐導演分別從三個角色的角度先後描述同一事件。難得是三部份的故事絲絲入扣﹐編織出一個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的結局。這齣電影沒有刻意加插笑料﹐但言語之間流露出人生的諷刺﹐不同觀點對同一件事認知的錯落帶出荒謬的幽默感。誠然導演還是會玩些小把戲﹐加強電影的喜劇性。例如背景音樂因關門而突然停止﹐同一場面多次重覆出現﹐但每次也有微妙的差異等等。

故事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份分別描述三個男人在同一晚上發生的遭遇﹐而他們三人當晚巧合地給兩個女人串連起來。第一部份的故事很平舖直述﹐一個比電車男更木訥的悶男﹐邂逅一個離家出走的剛失戀女人。他好心收留她回家過夜﹐卻碰上忽然失蹤的前女友回來收捨舊物。失戀女人不當電燈泡奪門而去﹐悶男最後鼓起追著她坐的的士問她拿電話號碼。除了笑他們兩人的笨拙外﹐這部份可以說有點兒沉悶。不過挨過第一部份後﹐再往下看就會發現這部份佈局的精妙。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場面﹐每一樣看似無關痛癢的細節﹐都是接下來兩部份的伏筆。當觀眾在後面兩部份中﹐從另一個鏡頭再看到熟悉的場面﹐再聽到似曾相識的對白﹐讓觀眾佩服編劇安排的巧妙。

第二部份的主角是悶男當私家偵探的好朋友﹐ 他的樣子有點兒像梁朝偉。悶男的前女友偷了黑幫大佬一大箱錢﹐要找他幫忙逃走﹐可是護照卻留在悶男家中。這部份的故事與第一部份平衡發展﹐給觀眾解開第一部留下來的伏線﹐知道前女友離開悶男的真相。最後私家偵探給黑幫在餐廳找到﹐給剝光豬捉回去要殺要剮地審問。見了黑幫大佬後卻峰迴路轉﹐大事化小當沒有事情發生﹐讓觀眾看得有點不明所以。到第三部則從黑幫大佬的角度﹐把這晚發生的事情再覆述一次﹐把所有謎底一一掀開﹐讓觀眾恍然大悟後不禁莞爾。

這齣電影一段比一段精彩好笑﹐每段的結構首尾呼應﹐合併出整件事情的真相。這三個部份就好像現實的人生一樣﹐很多事情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內裏卻往往暗藏玄機。很多人執著於探查當中的秘密﹐結果給錯縱複雜的關系弄得頭昏腦漲。到最後發現只要換一個角度去看﹐事情的真相原來也可以很簡單。

Hotori ~ Tada Saiwai wo Koinegau 幸福的祈禱

Hotori ほとり ~たださいわいを希う Hotori 幸福的祈禱是一套十分感人的動畫小品。雖然原作者宮崎麻耶只有十八歲﹐卻已經憑這套作品奪得2005年的第三屈Animax動畫大賞。這套動畫片長四十分鐘﹐以一集過的OVA形式發行。故事屬軟科幻類形﹐沒有搞笑也沒有打鬥﹐只有讓觀眾反覆回味的劇情 ﹐鶴立雞群於時下那些只重娛樂性欠缺內涵的動畫之上。雖然只是小成本製作﹐畫面與配樂也配合得很好﹐風格很清新脫俗﹐應該可以歸入治療系動畫。

幸福的祈禱描述兩個小孩子在醫院相遇的故事。小男孩其實是一個人格機械人﹐因為一對夫妻的小孩在車禍去世﹐他們要求醫生把兒子的記憶複製到機械人中﹐好讓他們保存對兒子的思念。小男孩每天給注入新的記憶﹐在護士的悉心教導下﹐他慢慢成長為那兒子的替身。在一天他在醫院中遊戲閒逛時﹐無意中遇上醫生的女兒﹐一個患有慢性失憶症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情況正好與小男孩相反﹐她每天也會失去一些記憶﹐逐點逐點地失去自己的人格。兩個小孩子成為好朋友﹐小男孩因為遇上小女孩產生出自己的人格﹐不再只是那死去兒子的替身。當有一天小女孩忘記了小男孩﹐小男孩卻堅定地認為那個依舊是他認識的小女孩。故事的結局出人意表﹐我不便在此透露﹐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句十分喻意深長。

這套動畫探討人的身份是什麼這個哲學問題。到底一個人的記憶是否他的身份的全部呢﹖若把一個人的記憶複製去另一個身體﹐我們會得出兩個相同的人﹐還是兩個不同的人呢﹖那一個身體才是原來的身份呢﹖兩個身體間的分別﹐對第三者又有什麼關係﹖當一個人失去記憶後﹐他還是原本的那個人嗎﹖同樣的若給一個人注入新的記憶﹐他又會變成了誰呢﹖動畫中沒有明確的答案﹐哲學課本中也沒有。不過我們可以對照那對夫妻與醫生對記憶與人格關係的取態。那對夫妻明知械械人不是他們真正的兒子﹐但他們卻有想讓兒子的記憶永遠活著陪伴他們﹐對於他們來說記憶就是身份的一部份。那個醫生知道機械人不能代替他的女兒﹐他堅決不把女兒的記憶稙入機械人內﹐只要女兒活在他自己的心中就足夠了﹐因為他認為雖然思想一樣﹐但機械人始終不能取代女兒的身份。置身其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雖然對身份有點迷惘﹐但天真的他們倒沒有身份危機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記憶不論在械械人中還是在肉體中﹐也不能改變那是正在思考的「我」的這個事實。正是哲學家笛卡兒所說的「我思﹐故我在。」